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宫之天朝迷案(最新整理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王朝的跌宕起伏。从改朝换代的血腥征伐,到刀光剑影的宫廷斗争;从空前绝后的拓土开疆,到戮心为上的“盛世太平”;从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一幕幕的历史画面,尽现于清朝三百年的历史云烟中。

内容推荐

清宫一朝,禁城深似海,清世虽不敢言朝廷所讳之事,但现世却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宫闱像清朝这样受到“流言”如此密集的的攻击。说起太后下嫁、顺治出家等等这些迷案,则无南北,无老幼,无男妇,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但历史是这样吗?……

目录

宫廷疑案

 太后下嫁

 世祖出家

 清世宗入承大统

 海宁陈家

传奇女性之迷

 横波夫人

 丁香花

文字狱

 奏销案

 科场案

 朱方旦案

 字贯案

 《闲闲录》案

试读章节

宫廷疑案

太后下嫁

清世虽不敢言朝廷所讳之事,然谓清世祖之太后下嫁摄政王,则无南北,无老幼,无男妇,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求其明文则无有也。清末禁书渐流行,有张煌言《苍水诗集》出版,中有句云:“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此则言之凿凿矣。然远道之传闻,邻敌之口语,未敢据此孤证为论定也。改革以后,教育部首先发旧礼部所积历科殿试策,于抬写皇上处,加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字,或冠以“皇父”字,亦不一律。一时轰然,以为“皇父”之称,必是妻世祖之母,而后尊之为父也。然当时既不一律称“皇父”,则视之与“皇叔父”等。初入关,摄政王只称“叔父摄政王”。后以赵开心言,叔父乃家属所称,若臣民共称,当作“皇叔父”,诏从之。嗣称“皇父”,先发见者为殿试策,后大库红本皆出人间。顺治四年以后,内外奏疏中,亦多称“皇父”。父之为称,古有“尚父”、“仲父”,皆君之所以尊臣,仍不能指为太后下嫁之确据。

若以“皇父”之称为下嫁之一证,则既令天下易尊称,必非有所顾忌不欲人知之事,诚应如苍水诗,春官进大礼仪注,甚且有覃恩肆赦,以志庆幸。使皇帝由无父而有父,岂不更较大婚及诞生皇子等庆典为郑重乎?故必觅得当时公平之纪载,不参谤毁之成见者,乃可为据。苍水自必有成见;且诗之为物,尤可以兴到挥洒,不负传信之责,与吾辈今日之考订清史不同。今日若不得确据,虽别有私家记述,言与苍水合,犹当辨其有无谤书性质,而后定其去取。况并无一字可据,仅凭口耳相传,直至改革以后,随排满之思潮以俱出者,岂可阑入补史之文耶?

蒋氏《东华录》所据之旧《实录》,所载摄政王事实,为王《录》所无者极多。“皇父”之来历,蒋《录》有之。清主中原,用郊祀大礼,以效汉法,乃始于顺治五年。此两《实录》所同也。是年冬至郊天,奉太祖配,追崇四庙加尊号,覃恩大赦,即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盖为覃恩事项之首,由报功而来,非由渎伦而来,实符古人“尚父”、“仲父”之意。张苍水身在敌国,想因此传闻,兼挟仇意,乃作太后大婚之诗。所起人疑者,尤在清世屡改《实录》。王氏《东华录》于顺治五年冬至郊天恩诏,则云:“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增加殊礼,以崇功德。及妃、世子应得封号,部院诸大臣集议具奏。”以下不载议奏结果。盖王《录》详其改称之前,蒋《录》但举其改称之事,其实一事,而王《录》则讳言“皇父”属实,想系后改《实录》如此。王《录》所讳,不但“皇父”之称,凡摄政王之所享隆礼,皆为所削,如初薨之日,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八年正月以追尊摄政睿亲王为成宗义皇帝,妃为义皇后,榭太庙,礼成,覃恩赦天下,并载诏文。凡此皆为王《录》所无。则知后改《实录》,乃本其追夺以后之所存者存之,亦非专为“皇父”字而讳也。又蒋《录》于议摄政王罪状之文,有王《录》所无之语云:“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又云:“凡批票本章,概用‘皇父摄政王’之旨,不用皇上之旨;又悖理入生母于太庙。”其末又云:“罢追封,撤庙享,停其恩赦。”此为后《实录》削除隆礼不见字样之一惯方法。但“亲到皇宫内院”一句最可疑。然虽可疑,只可疑其曾渎乱宫廷,决非如世传之太后大婚,且有大婚典礼之文布告天下等说也。夫渎乱之事,何必即为太后事?虽有可疑,亦未便泰甚其恶。

全国口传,惟日太后下嫁,而文入学士则又多所牵涉,谓太后大婚典礼,当时由礼部撰定,礼部尚书为钱谦益,上表领衔,故高宗见而恨之,深斥谦益。至沈德潜选谦益诗冠《别裁集》之首,亦遭毁禁,而德潜以此得罪于身后。此说也,仍由苍水诗中“春官进仪注”而来,联想至钱谦益以实之。今考钱谦益之为礼部尚书,乃明弘光朝事。清初部院长官不用汉人。至顺治五年七月,乃设部院长官汉缺,其领衔尚不得由汉尚书。《世祖纪》,五年秋七月丁丑,初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以陈名夏、谢启光、李若琳、刘馀祜、党崇雅、金之俊为六部尚书,徐启元为左都御史。而谦益之入清受官,据《贰臣传》,顺治二年五月,豫亲王多铎定江南,谦益迎降,寻至京候用。三年正月,命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六月,以疾乞假。得旨:“驰驿回籍,令巡抚、巡按视其疾痊具奏。”谦益之入朝仅此。

《东华录》,顺治三年正月甲戌,以故明礼部尚书钱谦益仍以原官管秘书院学士事;礼部尚书王铎仍以原官管宏文院学士事。此文与《贰臣传》不合。今北京大学有《世祖实录》底本,则曰:“顺治三年二月初五日壬午,礼部尚书王铎、礼部右侍郎钱谦益,随豫王赴京,除授今职,各上表谢恩,”则又与《贰臣传》合。不知《东华录》所据之《实录》本何以两歧?然即使《东华录》为可信,其以某官管某职,原无此官而但有其职,荣以虚衔而已。在三年固未有汉礼部尚书,至五年有是官时,谦益去国久矣。

因《东华录》与旧《实录》及《贰臣传》载钱谦益入清之官不符,再考之《贰臣·王铎传》: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擢礼部尚书,未赴。流贼李自成陷京师,明福王朱由崧立于江宁,铎与詹事姜日广并授东阁大学士,道远未至。大学士马士英入辅政,出史可法督师扬州,嗾其党朱统镁劾日广去之。铎至,遂为次辅。……本朝顺治二年五月,豫亲王多铎克扬州,将渡江,明福王走芜湖,留铎守江宁,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迎豫亲王,奉表降,寻至京候用。三年正月,命以礼部尚书管宏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六月,赐朝服。四年,充殿试读卷官。六年正月,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十月,遇恩诏,加太子太保。八年,晋少保。……九年三月,授铎札部尚书,而铎先以二月间祭告西岳江渎事竣,乞假归里,卒于家。事闻,赠太保,赐祭葬如例,谥“文安”。

夫铎之入清,其原官为东阁大学士,非礼部尚书矣。如日原官与谦益同为礼部尚书,此与事实不合。铎以次辅入清,而用礼部尚书管学士,已降其官,谦益以礼部尚书入清,自应亦降一官而得侍郎为衔名。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宫之天朝迷案(最新整理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5984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9.0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