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方针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我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会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能使真理发展。”有鉴于此,编者把2004年8月以来由“郎顾之争”引发的有关国企改革的大讨论及相关方面的争论以《“郎旋风”始末》命名,汇集成册,供大家阅读、反思。这次大讨论发端于2004年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所作的演讲引发的郎咸平和顾雏军之争,进而波及学术界的大讨论(简称“郎顾之争”)。
前言
一、“郎顾之争”纪实及其引发的政治警示
(一)一个经济学家之言缘何引起全国轩然大波
(二)中国经济学界的回应
(三)顾雏军入狱为一个小段画上句号
(四)警惕“经济制度改向的政治后果”
二、公有制经济究竟应该怎么改
(一)所有制改革究竟应走什么道路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论述
2.中央文件等关于公有制经济改革的阐述
3.19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的新所有制认识观及产权改革观
4.一些专家学者对“公退私进”的不同看法
(二)如何界定“公有”与“非公有”?混合经济究竟“姓”什么
1.《宪法》及中央文件对公有的界定
2.部分学者的混合经济“公有”观
3.部分学者认为混合经济的属性应由控股权的掌握情况来定
(三)用什么指标来核算社会所有制结构
1.部分学者的核算标准
2.在衡量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制主导地位量化标准上的不同观点
(四)所有制结构与收人差距扩大有关系吗
1.邓小平关于防止两极分化的论述
2.学术界对收入差距拉大的关注及担忧
3.“蛋糕”做大后收入差距会自然缩小吗
(五)苏东剧变是一面镜子
三、国企改革——非国有化为主,还是保持主导地位
(一)国企的主导地位还应保持吗
1.《宪法》的规定及中央文件的精神
2.“国退民进”论——非国有化主张之观点
3.“主导地位”论——有退有进之观点
(二)被曲解的“抓大放小”和“有进有退”
1.中央的精神并不是将小的“一卖了之”
2.“抓大放小”就是将国有经济压缩到尽量小的空间吗?
3.调整布局就是“国退民进”、“放小”就是“一卖了之”吗?
四、MBO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之争
(一)如何看待MBO(管理层收购)
1.中央、国资委及《经济日报》文章对管理层收购的意见
2.部分学者推崇MBO
3.反对MBO者的理由
(二)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1.国资委是怎么看的
2.部分学者的看法
(三)国企改制——资产流失,还是增长
1.高层如何看待
2.“国退民进”论者的看法
3.国资捍卫者的观点
五、国有经济(国企)改革——退出,还是做强
(一)深化国有经济和国企改革的总体思路
1.中央及主管部门的总体部署
2.部分学者主张“国退民进”
3.“有进有退”论者的改革思路
(二)效率与公平——何者优先
1.部分学者持“效率优先”观
2.部分学者的“公平为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