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国史话/四为书系之名家著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撰写过通史、断代史、专史和大量史学论文和史学札记等,著述总量超过一千万字。时至今日,他的这些著作,在港台、国外仍有多种翻印本和重印本,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三国史话》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留给后人的一部通俗性史学著作。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对汉末三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并以通俗的语言展现给读者。

内容推荐

本书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留给后人的一部通俗性史学著作。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对汉末三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并以通俗的语言展现给读者。本书的写作缘起于20世纪30年代末,江苏文化社印刷所成立并组成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图书刊物,杨宽先生(吕思勉的学生)当时正参与编辑部的工作,他邀请吕先生为文化社写一本通俗读物,于是便有了本书的写作和出版。

本书最初以单篇的形式发表在上海科学书店出版的《知识与趣味》上,自1939年的创刊号起连续刊登。1943年本书作为文化社的丛书之一,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至1946年印行了第二版。

目录

一 楔子

二 宦官

三 外戚

四 黄巾

五 历史和文学

六 后汉的地理

七 董卓的扰乱

八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九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十 袁绍和曹操的战争

十一 赤壁之战的真相

十二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十三 替魏武帝辩诬

十四 从曹操到司马懿

十五 替魏延辩诬

十六 姜维和钟会

三国史话之余

一 司马懿如何人

二 司马氏之兴亡

附录(24篇)

 三国始末

 论魏武帝

 曹嵩之死

 袁曹成败

 诸葛亮南征考

 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

 关羽欲杀曹公

 李邈

 姜维不速救成都

 奖率三军,臣职是当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孙策欲袭许

 孙氏父子轻佻

 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

 山越

 张纯之叛

 边章、韩遂

 马钧

 君与王之别

 罢社

 吞泥

 三国之校事

 好名之弊

 晋代豪门斗富

试读章节

讲起三国的纷争来,大家都知道其乱源起于后汉。后汉末年为什么会乱呢?大家都知道其根源是灵帝的宠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乱,剥削压迫严重,农民到处流亡,引起黄巾的造反。因黄巾的造反,而引起刘备和孙坚的起兵。又因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国舅何进要诛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进京。因董卓的进京,而引起废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绍、曹操等纷纷起兵讨卓,天下就从此分裂了。然则后汉的祸源,最大的便是十常侍,这还是人谋之不臧。写《三国演义》的人,说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有什么定数似的,恐怕未必其然了。然则宦官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历来读史的人,怕知道宦官之为害者多,知道宦官的来源者少。我不妨借此机会,和诸君谈谈。

所谓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经阉割的人。近代的俗语,亦称为太监。那是因为在明朝,他们所做的官,有二十四个,都称为某某监之故,这是不难解的。然则何以又称为宦者呢?在后汉时代,这一种人,威权很大,败坏政治很厉害,所以写《后汉书》的人特地替这一班人做了一篇传,名为《宦者列传》,《宦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这句话,和我们通常的见解有些不符。通常的见解,都以为宦官就是阉人,现在却说光武中兴之后,宦官才全用阉人,那么,自此以前,宦官就并非阉人了。所以有人疑心这“宦”字是错的,说当作“内”字。然而他这句话,实在是错的。

宦字的意思,本来并非指阉割。而宦官二字,亦本非指阉割的人所做的官。

我们所谓五经,中问有一部唤做《礼记》。《礼记》的第一篇是《曲礼礼,《曲礼》里有一句:“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学就是进学校,宦是什么呢?

须知道古代所谓学校,和现代全然不同。现代的学校,必须要传授些知识技能,古代的学校则全无此事。古代的学校亦分为大学小学,所谓小学,只是教授一些传统的做人道理以及日常生活间的礼节,如洒扫应对进退之类。又或极粗浅的常识,如数目字和东西南北等名称之类。根本说不上知识,更无实际应用的技能。

至于大学,其中颇有些高深的哲学,然而宗教的意味是很浓厚的。《礼记》里又有一篇,唤做《文王世子》。《文王世子》说:当时大学中所教的,是诗、书、礼、乐。这并不是现在的《诗经》《书经》《礼记》等等。须知古代的人研究学问的很少,而古人的迷信,却较后世人为深。当时的人对于一切问题的解释,都含有迷信的意味。所以在后世,学术和宗教是分离的,在古代则是合一的。所以古代的学问只存于教会之中,而教育权也操在教会手里。古代教会中非无较高深的学问,然总不能全脱离宗教的意味。至于实用的知识技能,则是他们所看轻的,学校里并不传授。所谓诗、书、礼、乐:礼即宗教中所行的礼,乐即宗教中所用的乐,诗就是乐的歌辞,书大约是宗教中的记录。在古代,历史和宗教中的经典,也是分不开的。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古代学校中有所谓养老之礼,其仪式非常隆重。天子对于所养的老人,要自己割好了肉,捧着酱送去请他吃。吃了,还要自己斟酒,给他漱口,就因为他是一个宗教中的长老,与不带迷信色彩的师长不同。《礼记》上还有一篇,唤做《王制》。《王制》里有一句说:“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释奠是一种祭祀之名。发兵出去,打了胜仗,回来却在学校里去举行祭礼,就可见古代学校不是一个学术机关,而其宗教意味极为浓厚了。古书上说学校制度的地方很多,不能全说它是子虚乌有,然而从没见古书上记载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就是为此。

P3-4

序言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撰写过通史、断代史、专史和大量史学论文和史学札记等,著述总量超过一千万字。时至今日,他的这些著作,在港台、国外仍有多种翻印本和重印本,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三国史话》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留给后人的一部通俗性史学著作。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对汉末三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并以通俗的语言展现给读者。

《三国史话》的写作缘起于20世纪30年代末,江苏文化社印刷所成立并组成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图书刊物,杨宽先生(吕思勉的学生)当时正参与编辑部的工作,他邀请吕先生为文化社写一本通俗读物,于是便有了《三国史话》的写作和出版。

《三国史话》最初以单篇的形式发表在上海科学书店出版的《知识与趣味》上,自1939年的创刊号起连续刊登。1943年《三国史话》作为文化社的丛书之一,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至1946年印行了第二版。

1947年,因《现实周报》主持人曹亨闻先生的约稿,吕思勉先生又写了《三国史话之余》(上下),即《司马懿如何人》和《司马氏之兴亡》,分别刊登于《现实周报》的第一期(1947年7月25日)和第二期(1947年8月1日)上。《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原题为《南京为什么成为六朝朱明的旧都》,刊登于《正言报》(1946年5月3日),《晋代豪门斗富》原刊于1947年《现实新闻》双周报的第11期。1987年,吕思勉史学论著编辑组将此二篇编入《三国史话之余》,与《三国史话》一起,收入《论学集林》,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但是,《三国史话》和《三国史话之余》均有不少删改。2001年,《三国史话》收入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万有文库”新版重印,其中第1至16篇,按照1943年开明书店的初版本重印,第17至20篇的《三国史话之余》参照《论学集林》版印行,删节之处未能恢复补正。

此次重新出版,前16篇,仍按《三国史话》开明书店的初版本加以校对,《三国史话之余》恢复为最初的《三国史话之余》(上下),即《司马懿如何人》和《司马氏之兴亡》2篇。《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和《晋代豪门斗富》作为附录放于书后,另外还选编了《白话本国史》《吕思勉遗文集》《论学集林》和《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关于三国历史的文章22篇,共计24篇,个别删节的地方,现都按原稿加以补正,供读者参考。

书评(媒体评论)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历史学家 严耕望

史学大师吕思勉既有代表其学术高度的《两晋南北朝史》,又有通俗读物《三国史话》,各擅胜场,令人叹绝。比起吕思勉那样著作等身、创见叠出的大师,我等只有汗颜的份儿。

——知名学者 虞云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国史话/四为书系之名家著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思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5595
开本 16开
页数 1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3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6.07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3: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