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天,设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1~1912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开始了南极探险之旅,并先后登上南极点,这是20世纪科学探险史上最重大的事件。1911年12月16日当阿蒙森一行到达南极点时,斯科特一行还在风雪冰原上艰苦跋涉。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等五人到达南极点,比阿蒙森探险队晚了一个多月。然而更加糟糕的是,当他们返回基地时,由于恶劣的天气,加上队员体力不支和食品匮乏,最终五人相继死去,为南极考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不仅参与了斯科特南极探险的全过程,而且参与了最后对失踪的极点分队五名队员的搜寻。1922年,他完成了南极探险的回忆录——《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这本书不仅介绍了斯科特探险队远征南极的详细过程,还引述了作者本人和许多队员的日记、书信,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在人类南极探险史上,斯科特和他的伙伴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刚毅、坚韧、勇敢和献身南极探险的大无畏精神,将永载史册。

内容推荐

1910年斯科特南极探险队挑战世界首批抵达南极的纪录,却在最后阶段深陷于坏天气及成员精神崩溃的恶梦中。在面对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一行已于一个月前率先抵达的事实,失落之余,斯科特一行在回程途中全体罹难。

藉由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的笔,世人见证了这场探险史上最著名的悲剧事件。

目录

地图索引/1

探险: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 周国平/5

勇敢者的游戏 唐师曾/9

导言/11

1 从英国到南非/43

2 向东航行/70

3 向南极进军/97

4 登上大陆/135

5 补给站之旅/157

6 第一个冬季/235

7 冬季之旅/271

8 春天/321

9 极地之旅/337

10 极地之旅(续一)/368

11 极地之旅(续二)/383

12 极地之旅(续三)/394

13 悬念/419

14 最后的冬季/442

15 又一个春天/461

16 搜寻之旅/471

17 极地之旅(续四)/493

18 极地之旅(续五)/521

19 永不再来/537

序言/564

新版序言/579

试读章节

暂时离别你那海滨的仙女吧,

尽管你将不再与她们重逢,

但你还是要发誓你会回来,

好抚平她们的伤痛。

迪多和埃尼斯

斯科特过去经常说,当准备工作结束时,一次探险的最艰难的环节就过去了。因此,1910年6月15日,当斯科特看着“陆地之星”号从英国的加的夫港进入大西洋时,他由衷地发出了一声慰藉的叹息。在加的夫,人们以一种最热烈和最热情的方式欢送了斯科特的探险队。因此,他宣布,在他返回英国的时候,他到达的第一个港口便是加的夫。只过了3年,斯科特的船队就实现了诺言。他们于1913年6月14日重新返回了加的夫,他们是在结束探险后乘彭内尔号从新西兰回来的。

探险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显得新鲜也极为愉悦。但是在航行过程中,那些有幸能互相协助着把船开进新西兰的人们,必须抛开他们在船上那极不舒服和非常艰苦的5个月生活,再回首时,他们会认为,这次旅程是整个探险过程中一段很美好的时光。但是对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也许不只是整个航程,还有在厚厚的冰层上往南行进的3个礼拜,以及在临时营地中过的鲁宾逊·克鲁索式的生活,这才是许多美好回忆里最愉快的时刻。

斯科特一直坚持一点,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挑选必须随“陆地之星”出行的探险人员。诚然,他指出我们的工作将会很辛苦,但是这无疑是一次考验我们勇气的大好机会。我们是从8000名志愿者、行政官员、科学家、船员和其他人中被挑选出来的。

在我们自己以及从我们的工作理念上看来,我们和一艘普通商船的船员截然不同。因为那些从海军中挑选的军官也同样是船员。此外还有科学家,其中包括一位医生,他不是个正规的海军外科医生,但他是个科学家。其余两个科学家也就是奥茨和我,斯科特称我们为“有用的帮手”。此次探险的科学家总共有12名,但最初只有6名在船上:其余的科学家将在新西兰的利特尔顿上船,那时我们将为进军南极作最后一次补给。威尔逊是船上的科学家领队,他集脊椎动物学家、医生和艺术家等各种头衔于一身;而且,在船上的所有人中,他将是我永远的患难之交。当这本书即将问世时,他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埃文斯上尉负责指挥,他任命坎贝尔为一级准尉。这些军官立刻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值班的任务。他们被分派到左舷和右舷的值班台值班,接下来就是一艘蒸汽船的常规航行了。除此之外,船上的其他人都没有被指派任何具体工作。船上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我并不清楚,但实际上大多数工作都是大家自动去完成的。我后来认识到,只要谁能停下手中的活,他就会立即转为去做任何急需的工作。然而,这正是出于纯粹的自愿或是责任心——谁自愿去缩短航程?去添煤?去搬货物?去抽水?去刷漆或是擦漆?他们总是随叫随到——他们中的一些人几乎是不断地、每隔几小时就被叫出去一次——而且每次任务都从未出错。不只是科学家们这样任劳任怨,那些军官们也是如此。只要他们的正常当班允许,他们就会去帮忙。船上没有哪个军官没干过为火炉换煤的工作,直到他再也不能忍受燃煤灼眼的亮光。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的任何怨言。这样的一个系统很快就挑选出了一些真正愿意干活的人,但是这也容易给他们带来过度的压力。不久,大多数的军官和科学家都有他们自己的工作可做,他们只在自己方便的时候才去配合别人的工作。

在我们的船驶出英国的头几天里,我们一直在忙碌着,干的活儿也特别辛苦,以致于我们很快就适应了船上的工作和环境。接着我便初次注意到了威尔逊那非凡的处世天赋,他能很快地发现一些关系重大的小事情。同时,他在工作上表现出非凡的热情,这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高标准。彭内尔则是另一个愿做苦差事的人。  8天之后,也就是在6月23日下午4点左右,我们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丰沙尔港抛锚停了船。这艘船已经航行了很长一段航程,但它的甲板仍尽可能地保持着清洁。船上涂了一些颜料,还有一个完好的货舱,它看上去十分整洁,也很有一些规模。一些科学上的工作已经完成,特别是安装采集标本用的拖网和调试磁场探测装置。但是,尽管我们已尽早完成这些工作,我们仍在水泵上花了好几个小时。很明显,这些水泵将成为我们永远的恶梦。

和我们到达的任何地方一样,我们在马德里免费得到了我们所需的一切。彭内尔在劳埃德·克雷克和巴罗·迪普·瑟科尔的帮助下,花了好几个小时才安装并调试好船上的磁场探测装置。接着我们便在6月26日清晨起航,又开始了我们的航行。

6月29日,(中午时的位置是27°10′,西经20°21′。)可以这么说:“从起居室平时的摆设来看,两个星期前的今天,我们可能已经出航一年了。”

在离开英国的时候,我们这帮来自五湖四海的船员在很大程度上相互之间还很陌生。但是,军官们和船员都很快地适应了他们的工作;当人们像我们一样生活得那么亲密、朝夕相处的时候,他们要么就会出现争吵,要么也就很快地适应了这种生活。

我们的小起居室位于船尾,有一圈小木屋环绕在它的周围。让我们走进去一探究竟吧。左边的第一间是斯科特和埃文斯上尉的房间,但是斯科特当时不在船上,因此威尔逊就取而代之,住了进去;他们旁边的那一间则住着德雷克,他负责船上的秘书工作;在螺旋桨右侧的小屋里,奥茨、阿特金森和利维克共处一室,后两者都是医生;而螺旋桨的左侧则住着领航员坎贝尔和彭内尔;隔壁的小屋属于值班员雷尼克和鲍尔斯,鲍尔斯刚从波斯湾退役回来;他们的三个邻居分别是气象学家辛普森、海洋生物学家纳尔逊和利利,辛普森也是刚从印度的西姆拉回到英国的;最后的那间小屋则是我和另外三个伙伴的蜗居——拉什利是所有船员中最年轻的一个,但他却是这个集体中涵养最好的一个;赖特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化学家;格兰是挪威地区的天气专家;至于我呢,则是威尔逊的助手兼助理动物学家。让一个人身兼多职、而且每一项任务都极其繁重,这看上去似乎不大可能,但是,我们大致上就是这样一直干下去的。

在这个集体中,有的人已经开始脱颖而出了。很明显,事无巨细,威尔逊对一切都有着过人的、无穷无尽的学识。他总是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和洞察力,他宰相肚里能撑船,既是个了不起的船员,又是个万能的顾问;彭内尔是个乐天派,也是个工作狂,他负责船楼上的值班工作,即使是不值班的时候他也照样精力旺盛。他会兴致勃勃地去添煤,之后再干其他任何急需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嗜好磁场探测装置方面的工作,每天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来研究研究;鲍尔斯则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船上最棒的水手,因为他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船上每一个箱子、盒子以及包裹的位置和内容,而且他确实是个不畏严寒也不惧酷暑的硬汉子;辛普森显然是一流的科学家,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虽然船上的工作有赖特的大力支持,但他自己同时也是功不可没的;奥茨和阿特金森两人则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黄金搭档,他俩在工作中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有时候还常闹笑话。

在这本书中,领导这个集体的埃文斯将一直被称作埃文斯上尉,这是为了要同水手埃文斯区分开来。在将近3年的拥挤、荒远和艰难的探险生活中,埃文斯上尉在维克多·坎贝尔的帮助下,费尽心思才把一些杂乱无章的事情综合起来并且一一理顺。他也因此才能得以忍受巨大的压力,从而保证船上的生活没有出现任何摩擦。说到一级准尉坎贝尔,大家通常都称他为“大副”。通过他的有效管理,整个集体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秩序和规则。说实在的,我自始至终都有些畏惧坎贝尔。

P43-46

序言

这本书的作者身体虚弱,视力不佳,故事中的每件事情都是在他只有二十几岁时发生的。他在几近死亡的南极远征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难不死,并在其后的一生中继续为此付出代价。虽然他活到了73岁并且过着富裕而充实的幸福生活,但他的经历从身体上和心灵上都对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他曾经写道:“世上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在30 岁之前做到就更让人兴奋;同时具备机遇、能力和实力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除了21岁的泰尔戈夫·格兰之外,阿斯普利·彻里加勒德是斯科特1910年至1913年那支不走运的探险队里最年轻的成员。据我所知,他写过的惟一其他出版物是一本名为《劳伦斯的朋友对他的回忆录》。他没有出版过其他信件、日记、回忆录或传记。他参加南极探险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完全是出于自愿。他经历了南极的苦难并把那些事写了下来,但他却没有写过战争,他说他在战场上见到的勇士全都没有办法与南极探险队员相比。

在那篇记述劳伦斯的书中,他写道:“渡过了那段精神上和肉体上极度压抑的时光之后,尽可能真实地把那些事叙述出来可以让你的神经松弛下来。我是根据个人的经历去写的。”

在我看来,尽管《艰难之旅》写得十分精彩,但是并没有让彻里加勒德神经上的压抑得以解脱。他后来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历了好几次精神崩溃。但尽管如此,他写作中使用的手法简洁明了,有时还有意令读者感到吃惊。

他在书的开头写道:“极地探险活动一出现,就立即成为了最洁净也是最与世隔绝的吃苦方式。”这句话反映出了这位被忽视的极地探险家对极地探险出人意料的见解,同时也显露出他与众不同的性格。

他有着老式英国绅士的保守和恬淡寡欲,平时喜怒不形于色。但他的经历却是如此的惊心动魄,他写道:“我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次旅行,没有词汇能够表达出那些骇人的事。”

1911年的南极冬天(6月到7月),他花了5个星期的时间前往克罗泽角研究皇企鹅的生活习性。这件事被彻里加勒德称作是“冬季之旅”,其光芒被后来极地分队发生的悲剧所淹没。斯科特与暴风雪搏斗了两个半月向极点冲击,然而却发现劳埃德·阿蒙森已经在一个月前到达了那里。斯科特到达时看到了挪威的国旗飘扬在南极点。他在日记中倾诉道:“伟大的上帝,这真是个可怕的地方。”他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回到800英里之外的营地。在返程中他和他的4名队员被暴风雪埋葬在离避难所只有11英里的地方。在被冻饿而死之后,斯科特的队伍成为了民族英雄和英国人坚忍不拔精神的榜样。那时英国需要有一个榜样,因为第一次时间大战在那之后不久就爆发了。彻里加勒德从南极返回之后就加入了军队。直到战争结束后他才开始写这本书。

《艰难之旅》最早出版于1922年,1937年由查托出版社再版,企鹅出版社也在1937年再次出版这本书。1943年,这本书由军队图书俱乐部再次出版。1951年,它在增加了新的素材之后又一次出版发行。这本书被一再重印,但它的光辉始终没有被磨灭,因为它是一部真正的名著。

人们常常问我,你最喜欢哪一本旅行方面的书?这个问题一个月内大约会被问上两次,我的回答几乎总是这本书。它讲述了什么是勇气、磨难、饥饿、英勇、探索、发现和友谊。它以事实证明了科学探索和旅行探险需要通过周密的策划,形象地记录下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寒冷和最黑暗的日子。这本书的笔法优美、含义深刻,带有微妙的艺术色彩。它的作者心地善良但身体并不十分强壮,而且视力还非常差。他是这支探险队中最勇敢的人之一。

彻里加勒德在登上斯科特的“陆地之星”号远征船时年仅24岁,那时他刚刚毕业于牛津大学,在那里学习古典文学和现代史。他受过的良好教育对他非常有好处,使得他有能力把那些数不清的可怕经历一一记载下来。一天晚上,在遥远南极的一个营地里,彻里记录下了华氏零下775°的低温。

他在结束了南极之旅后写道:“我们经历的苦难实在太多,以致于根本无法一一统计。只有发狂或死亡才能使我们得到解脱,这时我们才开始认为,原来死神是我们的好朋友。那天晚上当我们摸索着回去的路时,黑夜中寒风还在猛烈地吹着,困倦、冰冷和疲惫让我觉得,掉进深沟里摔死对我来说似乎是件友好的礼物。”

本书的书名(指原书名《世上最艰难的旅程》)稍微带有一些误导,尽管本书讲述的是斯科特探险队征服南极的全过程,但其中最艰难的要算是冬季之旅了。彻里加勒德与其他两名同伴威尔逊和鲍尔斯寻找到了遥远的皇企鹅繁殖地。此前还从未有人在冬天来到过企鹅聚集的克罗泽角。有传言说是雄性企鹅负责照料它们的蛋,但实际情况如何?至于这些蛋是怎样孵化出的,就更加鲜为人知了。此前世界上没有一位科学家得到过皇企鹅的蛋,更不用说对它进行解剖了。

这是他们决定进行这次考察的主要原因。因为在那之前还没有人在它们的原产地见过企鹅蛋。这种鸟每年要在克罗泽角度过几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它们完全生活在黑暗当中,因为南极的冬天是没有太阳的。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刮大风。在通往那里的冰上路途中,致命的深沟纵横交错。斯科特建议他们用马而不是用狗来拉雪橇(他的这一偏爱是导致他的探险最终失败的另一个原因),但是不论是狗还是马都无法跨越科学家与皇企鹅之间63英里远的路途,这段路上有着裂开的冰面和陡崖。据说这三个人将重达757磅的食物和装备分别装在了两部人拉雪橇上,他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始了为期三周的行程。他们忍受着冻伤、恶梦、饥饿和精疲力竭,终于听到了皇企鹅的叫声。

数百只这种鸟类以它们特有的金属般嗓音鸣叫着。彻里加勒德和他的两位同伴收集到了大量非常有科学价值的信息。他们注意到了雄性皇企鹅那强烈的保护鸟蛋的本能。它们把蛋放置在自己脚面上方,托住它使它不接触冰面,并让蛋紧紧贴在自己腹部的绉摺处为其加温。3个人最终带着3枚卵开始了他们的返程(还有其他两枚经过破了的鸟蛋)。他们在返回营地的途中多次遭遇到几乎让他们死亡的考验。这一章是我阅读过的旅行方面的书籍中最令我痛苦的一段文章。

彻里加勒德在这一章中对细节、心态和步伐的描述也是本书其他章节的写作手法。世界上很难找到另一位像他这样既是伟大的探险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作家的人。人的勇气是这部书贯穿始终的主题,即使你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本书仍然值得一读。彻里加勒德的审美观能够给人带来愉悦,他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有效而充满激情。他很少使用那些让人过目即忘的夸张。当他使用如“可怕”或“像朋友一样的死亡”的时候,其真正含义正是如此。他写下的每有个词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

他参加了搜索队,在那些人死去6个月之后他们找到了斯科特的最后一座营地。他写道:“这个场面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我们先是看到赖特独自一人离开了前行的道路朝另一个方向跑去,接着狗们也突然向我们的右前方掉头。他看到了一个被认为是石堆标志物的东西,在它的一侧有点发黑,我们由好奇逐渐变成了不祥的预感。我们都靠近它并停住了脚步,赖特走到了我们面前说:‘这是个帐篷。’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它看起来只是一堆雪而已……”

彻里加勒德写道,斯科特的探险并非是因为他们的阳刚之气用错了地方。阿蒙森的探险为的是国家间的竞争,而斯科特的动机主要在于进行科学探索。南极代表着未知,因此尽管有非常大的危险,必须对它进行彻底的研究和发现。正如彻里加勒德所写那样,“探险是人类的才华在肉体方面的表现”。

他在这本书中目光敏锐地描述了斯科特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书的一开头写道:“英格兰把斯科特作为民族英雄而不是一个普通人。”他还第一次指出,斯科特在自己愿意的时候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然后他又说这个性格复杂的人不是任何人所能猜想的都要专制和保守。“此外他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像女人一样敏感,到了成为他性格上的缺点的程度。很显然,由这样的人作为领袖几乎使灾难成为必然。”彻里加勒德还指出了斯科特身上的其他一些弱点,如长期的消化不良,脾气喜怒无常以及“持续数周的情绪低落”。他对斯科特的最后一条描述,意味着南极探险队的其他队员也将连续数周处于情绪低落状态。在描述对他的最后一条评价时,彻里加勒德说:“他哭泣的次数比我认识的任何其他人都要多。令他渡过难关的是他的品德和良好的本质。”

彻里加勒德坚持认为斯科特是一个英雄,并且在他的书中以极其微妙和聪明的手法加以表达,以便人们在认识到斯科特身上的缺点时仍然敬仰他的勇敢。彻里加勒德还说,斯科特有很多优点,其中最大的优点要算他征服自我的精神,并因而成为人们愿意追随和爱戴的领袖。

正是为了弄清楚他身上这些相互矛盾的事物,我将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在讲故事之外还论述了如何在保持斯文和博爱的同时克服众多的不良习气。彻里加勒德在叙述那些似乎有点愚蠢的行为的同时,把人们身上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出来了,他在这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技巧。是恐惧和胆怯造就了人们的真正勇敢,他在评价劳伦斯时写道:“实际上,在全世界人的眼中,劳伦斯的一生勇敢无比,但这一切并不说明他完全没有胆怯之心。同样,他自身的胆怯之心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勇士。”一个没有害怕之心的人往往是没有感情、麻木不仁、没有勇气的人,事实上他是个傻瓜。让彻里加勒德感到满意的是,在他最艰难的时刻也就是冬季之旅期间,彻里的同伴仍然使用“请”和“谢谢”这样的词汇,同时脾气也并没有变坏。

彻里的血统有着久远的历史,与他的妻子一起住在家族留下的房产里。他没有子女。他在许多方面像是一个庄园主,但是他做的事情却与这个角色毫无关联。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彻里加勒德开始对动物保护产生兴趣。他向世人大声疾呼要保护企鹅。他坚定反对猎杀狐狸的行为,并不惜为此事得罪许多人。他是个近视眼,但却把这个明显的缺陷当成自己持久耐力的源泉。

他总是富有哲理,并且坚持实事求是。他在最后一章《永不再来》中写道:“如果你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又有能力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那么你就去探险。如果你是个勇敢的人,那你什么也不用做;如果你比较胆小,那你就要多一些行动,因为只有胆小鬼才需要证明自己。或许有人会说你疯了,或许所有的人都会说:‘这有什么用?’我们都属于小店主民族(拿破仑对英国人的贬称——译者注),而没有一个小店主会接受探险这种不能在短期内给他带来回报的事情。因此和你同行的人不会很多,但对于那些勇于与你同行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你能完成一次冬季之旅的话,你一定不虚此行,前提是你的奢望不能太高,一只企鹅蛋足矣。”

书评(媒体评论)

人们常常问我,你最喜欢哪一本旅行书?这个问题一个月内大约会被问上两次,我的回答几乎总是这本书。它讲述了什么是勇气、磨难、饥饿、英勇、探索、发现和友谊。它以事实证明了科学探索和旅行探险需要通过周密的策划,形象地记录下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寒冷和最黑暗的日子。这本书笔法优美,含义深刻,带有微妙的艺术色彩。

——世界最著名的探险家 保罗·泰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
译者 周鑫//池俊常//刘宪//李瑞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25060
开本 32开
页数 5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816.61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190
131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