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街墨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可谓是中国视野下的法国文坛札记。作者卢岚长居法国,得以近距离勾画法国文坛风景。其间或是探访法国作家、艺术家故居,或是走访博物馆。观访这根红线串起种种感悟,不同时期的心态和着眼点,使风格和手法也略有所异。有作为见证的,印象的,感受的,或者是稍带游兴未尽的游戏笔墨,都是透过自己的心灵之镜的感知。

内容推荐

这部文集的内容有作家、艺术家故居或博物馆的走访,眼下时兴的文化旅游,美洲华侨生活的掠影等,都具流动性的特点,以观访这根红线可以串得起来。但主要的还是作家故居的走访分量最重,所占的篇幅和字数最多,范围也不限于法国。而每一篇章都是笔者亲临其境的眼知眼见。地域的跨度也大,东西南北直至一些偏远地方。不同时期的心态和着眼点,使风格和手法也略有所异。写出来的文字,有作为见证的,印象的,感受的,或者是稍带游兴未尽的游戏笔墨,都是透过自己的心灵之镜的感知。

目录

自序/1

书乡乐/3

雨果的流亡年代/3

卡夫卡或第四维空间/11

屠格涅夫的法兰西岁月/18

科姆湖上的司汤达/27

这要怪卢梭/32

福楼拜的抉择/39

贡布雷,从虚构到真实/47

洛蒂的东方情结/52

从贵族老爷到大哲人/59

生死之间/67

骆驼背上的学者/73

不指责,不忘记/78

中国博物馆里的意识流/86

夏多勃里昂与“狼谷”/92

彼得潘,时间的逃亡者/98

拉伯雷与戴斯/101

大西洋城或柏拉图的谜/106

乔治桑的超时代魅力/112

巴尔扎克在萨塞/118

撒哈拉的故事/125

依莎贝的最后家园/125

撒哈拉寻根/129

游牧学者莫诺/133

艺视镜头/139

接天光色紫睡莲

 ——访莫奈故居/139

科学头脑艺术灵魂/147

卡米耶·克洛岱尔或天才的沉船/152

仰首西斯庭/157

威金艺术在说话/161

文脉山水/167

拿破仑最后的驿站/167

春去春来布拉格/173

走过洛矶山/178

子虚威尼斯/183

夏日苏格兰/187

是谁赢了滑铁卢/190

印第安人,与命运共舞/193

走不出青山/199

罗马,一个罗曼式的故梦/203

蓝人巴拉/206

雅典,今夏目光焦点/211

永恒的是废墟/214

雾海舟车夜/219

青山白鹿/223

白夜在北岬/227

异乡觅迹/233

是河不是河

 ——游巴拿马运河/233

笔落“过郎”城/240

误会了的富饶/247

试读章节

雨果发表激烈的反对言论:“怎么?因为我们有过一个拿破仑大帝,而必须有一个拿破仑小子么?”好大喜功,一心为拿破仑一世洗雪滑铁卢耻辱的路易·拿破仑,逮捕了他的儿子查理,判处六个月监禁,只因为他写了一篇反对死刑的文章。不久次子因为写了一篇反对废除避难权的文章,也被捕入狱。同年12月,雨果持印刷工人Lanvin的护照离开法国,先流亡到布鲁塞尔,再到英属泽西岛(Jersey)。三年后,由于他反对维多利亚女皇访问拿破仑三世,被请出该岛,最后转到英属格恩济岛定居,前后流亡生涯长达十九年。

自从他的长女淹毙塞纳河后,他陷入极度痛苦中,长时间荒废写作。“世界可能是一团已死之物”,他说。安静的格恩济岛,使他重新审视人生;远离巴黎社交和政治生活,使他有充足的写作时间。写作之余,与情人朱丽叶把臂漫步长堤,到海湾游泳,至1857年底,已经在:Havelet海湾游了一百二十五次。1861年,他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至于我,我是一只暴风雨中的鸟儿。我开始感到对云,对浪花,对风暴的需要。现在要我完全居住城市是困难的。我对大西洋有一种眷恋。”

在泽西岛和格恩济岛期间,他在传媒上玩了一手,不断将照片发回巴黎,目的是将悲惨的逐客生活公之于世。照片中的他,穿着不大整洁的衣服,背景是一片空墙。神情固执,落寞,潦倒,一个尺寸恰到好处的海外流亡者。他说:“现在我是一个被放逐的人,流亡在外,无家可归,被人追赶。这个人跌倒地上,固执于自己的责任,变成一个傻瓜。荣誉上他误入歧途,智慧,机巧,谨慎和成功再没有他的份……我生活在海边的沙石当中,拥有的只是一条狗。只有那些足够愚蠢的动物才了解我。英国人不时在报纸上指责我这个被他们‘殷勤接待的人’……我来,我去,我漫无目的,沿着海涛,在树林中或在平原上散步。我是共和分子,煽动家,糊涂虫,分人财物者,嗜血的人,失败者,属于贱民类,狼类。”

P5

序言

记得早期的行旅或观访,每次回来将箱子清理后放过一边,旅行印象也就慢慢消失。你走经怎样的路线,看过哪一位作家的故居、博物馆,参观过什么展览,看过谁的画作、雕塑,何处睹山望崖,遇见什么人,说了些什么话,回来才呼过一口气,天南地北碰碰撞撞的日子已经远去。日后偶然谈起一些走访,在某些细节上头,总是误把冯京作马凉。不过,反正旅游观光是朝秦暮楚,是不忠,你来,你去,不留恋,不遗憾,冯京马凉又怎样?后来为交稿,当自己写不出什么的时候,就写山水,或按照朋友的建议,写写作家、艺术家的故居博物馆,且相信这种写法也能说尽一切,同样能表达内心。于是,一番人来人往回来后,试着拿起笔或面对荧光屏,开动心头机器,尽管写出一点所以然。这样被推着往前走,地平线果然就迎上来了。你写,不但日子过得快,一段时间过后,手头上还积累了一些文字,也就是积累了一串过去的记忆。

写作可以召回流逝的时光,召回远去的幽魂。你的思维走在“从前”的路上,无疑是返回旧地,再旅行一次。这种超离实景的再次游历,使你看到一些比眼知眼见更为真实的东西,其实已经变成一种内省。如谢阁兰所说:“永远是这样,人的远行只不过是一场深入自我的旅行。”通过自己去审视外界,实际是自我认识,自我探索。那时候,你的印象会更清晰有序,色彩更鲜明,感觉更强烈,因为你将有点纷乱的印象以自己的意识去梳理过,从视觉进入到感觉、体验。到诉诸笔头的时候,已经是一种情感的外流。罗马不再只像一个舞台布景,撒哈拉也不只是一片漫漫黄沙,印第安人的世界也不只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天地。它们通过了你的心理、感受,变成了某种所以然。如果说观光本身是一篇文章的梗概,一幅画的草图,那么,付诸文字则是作品的最后完成。

当你写一件事物,就与它建立了一种关系。有了这种关系,通过认识、思考,再远的世界也变得近,再陌生的事物也变得熟络,再不可能的感觉也变得可能。卢梭、雨果、屠格涅夫、卡夫卡、左拉等令人高山仰止的大文豪,你当初把他们奉为神明,只愿意仰视他们,相信他们的人跟他们的作品一般伟大。不肯接受他们的缺点,就像不愿意看见蒙娜丽莎脸上停着一只苍蝇。但当他们走经了我的笔,我所看到的大作家们,就像那些伟人们,永远不会只拥有一种面貌。在所谓天才,伟大,正义,浩气的后面,原来也有一般人的计较,心机,小气,撒谎,自私或怪僻。也有他们倒霉,窝囊,狼狈的时刻,生活遭遇大抵跟常人般五味俱全。总之,他们首先是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多出了一根写作神经,就像某些人善歌善舞,善跑善跳。我写北极圈的北岬,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哥斯达黎加,贯穿北美洲的洛矶山,地球上最古老的阿特拉斯山脉,可以像叙述我的花园的某一角地方;我谈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庭教堂,谈莫奈和他的荷塘,谈达·芬奇的多才多艺,我只说出个人感受,不觉得自己是个艺术的门外汉;我写撒哈拉的蓝人巴拉,摇头踏脚击着手鼓高歌的萨满女人,甚至远逝的威金人的时候,我将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我在记忆中漫步,去盘点一番经历过的事物,比起当时的观访,显得更为丰富浓郁。诗人波德莱尔有一句话:“奇特的旅人们,说吧,你们看见了些什么?”诗人不问你“看”什么,而是“看见”了什么。现场时候是“看”,在脑子里旧地重游和执笔的时候是“看见”。“看见”比“看”另有一番天地。一些体验,心情或求索,就在“看见”中粉墨登场。那时节,作者个人面貌的曝光,是躲也躲不过的。这个集子大抵是这样写下来,它是我的思考方式,是我的“看见”,也是观光行旅从草图变成最后成品。就像那些梅尔维尔和康拉德的徒子徒孙们那样,从远方回来后,喜欢说说他们所见识过的世界。

这部文集的内容有作家、艺术家故居或博物馆的走访,眼下时兴的文化旅游,美洲华侨生活的掠影等,都具流动性的特点,以观访这根红线可以串得起来。但主要的还是作家故居的走访分量最重,所占的篇幅和字数最多,范围也不限于法国。而每一篇章都是笔者亲临其境的眼知眼见。地域的跨度也大,东西南北直至一些偏远地方。不同时期的心态和着眼点,使风格和手法也略有所异。写出来的文字,有作为见证的,印象的,感受的,或者是稍带游兴未尽的游戏笔墨,都是透过自己的心灵之镜的感知。不管面对的事物有怎样的历史,或世俗的重量,或轻如浮尘,我只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文字组合,留住它们过去的一刻。我把它们通过编辑交给读者。

一本书,一篇文章,从作者手里送到编辑这些精神手工业者手里,经过他们辑选,白纸黑字印出来,最后才抵达读者手里。从存在出版业以来,这个游戏规则不曾有过多大改变。作者与读者之间,不能缺少编辑这道桥梁。正如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认为,好读者是珍禽,比好作家还稀罕,那么珍禽应该首先是编辑,因为他们是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没有编辑的慧眼,则什么东西也不是。你经常看到一本书的序言或后记,说因某先生的敦促而成书,这是对某先生的敬意,也是对编辑工作的最不容置疑的肯定。如果我在这里对郑纳新先生的信任表示感谢,也是这个意思。

2005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街墨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7918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8
15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