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文化美学与工业)
内容
内容推荐
陈佑松著的《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文化美学与工业)》以“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视角”“阶层影像”和“国家认同”三方面梳理和分析了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电影与国家建构的发展脉络。以不同时期的重要导演和主要作品为切片,审视和讨论了新世纪中国电影中个体对民族国家的认同、社会阶层的结构及状况,港台电影对国家的认同方式。
作者简介
陈佑松,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播学院教授,任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美学和电影学。其专著《主体性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缘起》,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绪论 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电影研究
第一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多重视角
第一节 传统视角:张艺谋电影
一、《红高粱》:父权的回归
二、《大红灯笼高高挂》:伦理等级与国际电影秩序
三、《英雄》:“天下”观念与国家主义
第二节 平民视角:冯小刚电影
一、《甲方乙方》与《不见不散》:平民视角的开端
二、《大腕》与《非诚勿扰》:现代性的异化
三、《集结号》:平民立场与国家意识
第三节 主流视角:韩三平
一、19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及其特征
二、新世纪产业化条件下的主旋律电影探索
三、从阶级斗争到民主协商:“建国”叙事的演变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与社会阶层
第一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农民与农村
一、乡土影像:现代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
二、《叶落归根》:落叶无处归根
三、《最爱》: 疾病的隐喻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工人与工厂
一、中国电影中的工人阶级
二、《二十四城记》:新世纪工人与工厂
三、《钢的琴》:新左派视角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状况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中产阶层形象
一、《将爱情进行到底》:中产阶层的兴起与曲折
二、《武林外传》:中产阶层的乐观与焦虑
三、《中国合伙人》:“中国梦”与中产阶层的新梦想
四、《港囧》:消费时代的中产阶层影像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与包容性国家认同
第一节 新世纪香港电影:坚守“港味”与国家认同
一、历史虚构与现实书写:新世纪香港电影与国家认同的历时之维
二、北上抑或坚守?以彭浩翔为例
三、警匪片新变:在国家认同的背景中探索“新港味”
第二节 台湾后新电影:在地历史与国家认同
一、父亲的缺位——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暗淡
二、“在地”——“本土意识”对中国认同的影响
三、与日本的暧昧——日本元素对中国身份认同的影响
四、全球化视野下台湾的中国身份认同
结语 走向全球的大国电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由陈佑松著的这本《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文化美学与工业)》结合新世纪中国文化的重要趋势,对新世纪中国电影的主要文化思潮进行了梳理,分别从文化视角、阶层形象、国家认同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此外,还将上述分析置入中国电影史和全球化进程中探索其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文化美学与工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作者:陈佑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56653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302
CIP核字 2017305342
中图分类号 J99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