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志愿者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套志愿者读本,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和个人都在从事着志愿服务!

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志愿者读本丛书》包括三本书,分别是《走近志愿服务》、《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

本书力求涵盖志愿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做法,志愿组织的管理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熟练地掌握志愿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流程,深刻地领悟管理精髓,全面提升管理素质。

内容推荐

为紧抓机遇,将社会公众的关注热情转换成服务行动,推动国内志愿服务事业的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北京志愿者协会整合相关资源,组织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志愿者,全面借鉴西方及港澳台等地的先进经验,系统总结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十几年来的优秀成果,重点针对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经过近一年的筹划、组织和编审工作,编写了《志愿者读本》丛书,以用作志愿者培训的通用教材,进一步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和能力建设,向奥运会输送一大批服务意识强、专业技能高的志愿者人才。此次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志愿者读本丛书》包括三本书,分别是《走近志愿服务》、《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

本书力求涵盖志愿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做法,志愿组织的管理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熟练地掌握志愿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流程,深刻地领悟管理精髓,全面提升管理素质。

目录

第一章 系统思考:志愿组织的定位

第一节 志愿组织概述

第二节 勾画志愿组织的蓝图

第三节 志愿组织的战略规划

第二章 招贤纳士:志愿团队的建立

第一节 志愿者的招募

第二节 志愿者的选拔

第三节 志愿者的培训

第三章 万事俱备:志愿组织的保障

第一节 为志愿组织募集足够的资源

第二节 规范志愿组织的财务管理

第三节 寻求志愿组织的政策支持

第四章 内部控制:志愿组织的管理

第一节 志愿组织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 志愿组织中的领导与沟通

第三节 提高志愿组织的效率

第五章 项目运作:志愿服务的运行

第一节 志愿服务项目运作概述

第二节 志愿项目的评估

第三节 志愿服务的风险管理

第六章 以诚待人:志愿团队的凝聚

第一节 志愿者的认同

第二节 志愿者的保持和约束

第三节 志愿者的激励

试读章节

四、为什么需要志愿组织

在西方,志愿组织被称作社会的第三域,它能够弥补市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不足,执行市场部门和政府部门所不能完成的或者不能有效完成的社会职能,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志愿组织的出现和存在并非多余。下面,我们将围绕相关研究成果,谈谈“为什么需要志愿组织”的问题。塞拉蒙在他的论文《非营利领域及其存在的原因》中基于西方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提出了五条理由。

首要原因是历史性的。历史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西方国家,社会先于政府存在,人们志愿结成的组织形成于政府之前。在政府产生之前,人们通常愿意在志愿组织中与别人一起处理各种问题。甚至在政府产生以后,美国人遇到问题也习惯于自己解决问题。除非大家一致同意需要政府的帮助。

其次是市场缺陷方面的原因,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虽然可以有效供给个人消费物品,如衣服,食品,房子,自行车等,但无法很好地通过资源配置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例如整洁的社区环境、交通设施、基本的社会保障等。因为人们都倾向于让自己的邻居承担公共物品的成本,而自己坐享其成,公共物品的提供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的问题。志愿组织便能够克服市场失灵的缺陷。“志愿组织使个人群体将他们的资源集中以解决他们共同需求的但又无法使大多数人都支持的公共物品。比如一些分享一定文化、社会或经济特征的特殊群体的需求不能被所有市民所接受时,通过志愿组织,这些特殊群体可以提供他们所期望的公共物品。”

第三个原因来自于作为公共物品提供者的政府。政府的行为只是针对绝大多数处于中间阶层的人们提供公共物品,这就很难完全解决“市场缺陷”的问题,因为那些少数的特定群体的需要无法通过政府行动得到满足。志愿组织的存在能够为这些特定群体提供表达其需求、实现其想法的途径。塞拉蒙还指出:在美国,由于政府机构的科层化、官僚性和低效率,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一种复杂的政府和志愿组织合作的模式获得公共物品,在这种模式中,政府负责提供财政支持,向独立的志愿组织购买公共物品。

第四个理由是因为志愿组织都倡导某种自由和多元化价值。志愿组织的存在首先体现了公民的结社自由的权利,实际上,志愿组织往往在社会上扮演某种价值或者理念倡导者、呼吁者的角色。政府倾向于提供一般的服务,而志愿组织的服务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事实上,美国社会的大多数改革是由非营利领域组织组织的——市民权利、环境保护、工作地的安全、儿童福利、妇女的权利和新权利。就是到了政府比志愿组织更有效率地回应市民的需求时,美国民众仍坚持要志愿领域作为他们自由和一定程度多元化的保证。”

最后一个理由是凝聚情感的作用。志愿组织是一种获得社会团结的机制。西方著名的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就曾指出,在现代西方国家中个人主义盛行,市民是独立、自由但同时更是无力的,仅仅凭借他们自己的力量在强大的政府、政党面前几乎不能做任何事。如果他们不学会结成志愿组织,相互之间帮助,他们最终的命运都会成为任人摆布的棋子。

在国内,有不少学者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也对、志愿组织的存在理由进行过研究。有学者认为:第一是资源整合的必要。志愿者一般都分散在社会成员之中,单个志愿者所构成的资源往往是非组织性的资源,倘若不存在适当的渠道和机构,志愿者就无法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是说那些潜在的志愿者资源便在无形之中流失。志愿组织的存在却能够扭转这种局面,它能够凝聚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特定服务。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志愿组织开创了一种非权力(指政府的公共权力和市场的资本权力)的资源配置方式。

第二是中介服务的必要。志愿组织是联结和服务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桥梁。就正如婚姻介绍所一般,志愿组织一方面为那些渴望得到服务的对象寻找到“如意郎君”——也即志愿者:另一方面通过招募、组织志愿者参与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们的自我实现提供有效途径。于是,志愿组织便成为沟通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中介。过去,传统的学雷锋活动由于并不存在着这样的中介组织,覆盖的范围较小,局限了其自身作用的发挥。志愿服务的出现推动有组织的志愿行动的发展,奉献爱心的行为扩大到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大型活动等众多领域,人们也不再限于“三月学雷锋”,志愿组织促进志愿服务向日常化、社会化发展,跨越国界的志愿服务行为也开始出现。2005年,北京志愿者协会受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委托就曾招募十二名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不仅服务对象需要组织,志愿者同样需要组织,而这一点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认识中都几乎完全被忽视了。与服务对象一样,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也包含着多种需要,志愿者奉献爱心、帮助他人,既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又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一个有着专业水准的志愿组织应该明确这一点:志愿组织不仅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而且向志愿者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有效地维系了志愿者的参与,使志愿者的表现更为积极,并且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

P8-10

序言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以此为契机,国内志愿服务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理念广泛传播,志愿参与人数日益增加,志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志愿服务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社会公众热情关注并主动投身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伟大事业中来。

在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广大志愿者朋友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神州大地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旋律。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积累下丰富的经验。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地区。国内的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仍不够成熟,还存在着诸如社会对志愿服务认同度低、工作经费短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阻碍了国内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

为紧抓机遇,将社会公众的关注热情转换成服务行动,推动国内志愿服务事业的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北京志愿者协会整合相关资源,组织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志愿者,全面借鉴西方及港澳台等地的先进经验,系统总结北京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十几年来的优秀成果,重点针对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经过近一年的筹划、组织和编审工作,编写了《志愿者读本》丛书,以用作志愿者培训的通用教材,进一步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和能力建设,向奥运会输送一大批服务意识强、专业技能高的志愿者人才。

此次出版的《志愿者读本》丛书包括三本书,分别是《走近志愿服务》、《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走近志愿服务》详细叙述志愿服务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向读者揭示志愿服务在国内外产生、发展乃至壮大的历史渊源、现实情况和未来展望,完整地展现出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力求涵盖志愿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做法。志愿组织的管理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熟练地掌握志愿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流程,深刻地领悟管理精髓,全面提升管理素质;《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以广大志愿者为读者群,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的思考向读者传授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读者由浅入深,逐步成长为优秀、专业的志愿者。

整套丛书由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北京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粤担任主编:北京团市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北京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王静涛担任副主编;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丁元竹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曹凯研究员、清华大学邓国胜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史锡禄副教授和蔡鑫博士、NPO信息咨询中心王忠平先生等对本套丛书的编辑指导思想、纲目编排、逻辑结构、内容阐述等提出了指导意见;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职业科技学院等单位的博士生、硕士生或者资深志愿者曾繁文、曹仕涛、李凌、郑瑞涛、冯雅岚、李瑞玉、陈姝、兰智怀、韩建霞、沈睿、张永超、赵慧勤、彭秀淼、李雪石、冯琰、王冠、董春芙、冯伏生、康亚琴、王蔚、金梓、刘东升、房广金、黎明、李彦广、陈昌伟、周响、宋梅、刘金发等人参加了编写工作,

《志愿者读本》丛书成稿后,编委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教授、魏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研究员、沈杰研究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涛教授、江汛清副教授、侯欣讲师,北京联合大学仰东教授,零点调查集团袁岳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任海教授,北京团市委郭新保、王小虎、王立华、章彦春等同志对书稿进行了讨论修改,听取了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意见。在整套丛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NPO信息咨询中心、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社会福利研究中心、零点调查集团、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关心和支持。此外,该套丛书的出版凝聚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辛勤汗水,他们的鞭策和支持使整套丛书的内容和文字更为完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需要强调的是,整套丛书汇集了众多专业机构多年来开展志愿服务实践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书稿整合参考了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国际志愿人员组织、零点调查集团(具体名单散见正文)等国内外专业机构提供的大量文献、图片,没有他们在实践领域的辛勤耕耘,本套丛书将无立足之基。对此,编委会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编写这套丛书过程中,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是为后记。

《志愿者读本》丛书编委会

后记

自1993年成立以来,北京志愿者协会为推动北京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三载栉风沐雨、孜孜不倦,北京志愿者协会打造了志愿服务的众多品牌:“首都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到公益机构去”、“北京市民讲外语”、“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等志愿活动项目都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由此不断得以弘扬。特别是近几年,北京志愿者协会以北京筹备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广泛开展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奥运会志愿者工作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更好地营造出全民迎奥运、全社会办奥运的氛围。

联令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曾经说过:“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和团结的理想,是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的、不计物质报酬而参与社会活动,并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行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小到社区里的邻里互助服务,大至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全世界千百万的志愿者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志愿者在奥运会的组织和运转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奥运会志愿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象征,也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所体现的高尚、奉献、利他的人类文明境界,完全契合《奥林匹克宪章》所指出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这一奥林匹克主义的精神实质。回首近几届奥运会:1992年在巴塞罗那,志愿者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2000年在悉尼,志愿者赢得了来自全世界的掌声;2004年在雅典,志愿者成为了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动力与灵魂。志愿服务对于奥运会的重大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志愿者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

北京奥运会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2001年中奥之时,刘淇同志在提交给国际奥委会的申述词中指出,北京有50万以上的志愿者随时准备投入到奥运会的所有工作中。2005年6月发布的《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计划》预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赛会志愿者将达到10万之众。在近几年筹备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志愿者已经在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倡导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市民素质提升、参与奥运庆典活动等等“迎奥运”志愿服务伍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望2008年,成千上万的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将在礼宾接待、语言翻译、沟通联络、医疗卫生、场馆运行、交通协管等各个领域提供“高水平、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期待,志愿者的服务将不断彰显“人文奥运”理念,实现“和平、和谐、和爱、和美”思想与“更快、更高、更强”精神的完美结合;我们坚信,作为北京名片的志愿者的微笑,将把古都北京永恒的魅力和崭新的风貌全面地呈现给世界。

在北京志愿服务事业蒸蒸日上发展之际,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备工作如火如荼推进之时,北京志愿者协会编写了此套《志愿者读本》丛书,足见其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共发展的远见卓识。丛书站在提升一代人素质的高度,旨在为志愿服务的培训工作提供一套规范、通俗的读本,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我向丛书的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并乐为之序。

冯惠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志愿者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志愿者协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26814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6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