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人的电影院(著名影评人韩浩月首部影评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电影院》是著名影评人韩浩月的首部影评集。

全书以私人视角通过电影看社会与人生、生活与情感,致力于描写电影对人的影响,以质感文字记录了当下电影文化升温背景下,属于一名资深影迷的独特电影审美。

内容推荐

《一个人的电影院》是著名影评人韩浩月的首部影评集。《一个人的电影院》分为四辑:第一辑《70年代人的光影梦》,与70年代人青春与梦想密切相关的电影影评,带有怀旧色彩,所评影评大多为文艺青年至爱之作;第二辑《北美看片》,以国内影迷视角审视北美院线佳作大片;第三辑为《银幕的反面》,立足电影谈人生、社会与生活,以远离观众场的银幕反面,冷视电影的喧嚣;第四辑为《人与事》,述说20余位电影明星的喜怒哀愁,托出华语影人的存在群像。

目录

序 电影是一件相当私人的事情

第一辑 70年代人的光影梦

《老男孩》:那些在春天里的老男孩/002

《小武》:被遗忘的县城生活/004

《小山回家》:游离于破碎边缘的梦想/007

《我们天上见》:那个时代的温暖与残酷/010

《立春》:这个城市的梦想家/012

《孔雀》:姐姐的隐忍与伤感/014

《盲井》:突然想起了小红/016

《二十四城记》:震撼人心的人生采访/018

《日照重庆》:一场有关父爱与责任的互相寻找/020

《迷城》:底层人的身份焦虑/022

《海上传奇》:奢华一直是贾樟柯的敌人/024

《米香》:男性的牺牲成就真实的爱情?/026

《岁月神偷》:时间偷不走爱与信仰/029

《剃头匠》:时光有情,人生有味/031

《天水围的夜与雾》:悲情市镇里的宿命故事/034

《月满轩尼诗》:对日常生活的精细刻画/037

《八月十五》:22分钟的压抑与沉闷/039

《海角七号》:清新隽永的台湾气质/041

《走着瞧》:不魔幻,挺现实/044

《斗牛》:幽默表面下的残忍与沉重/046

《正.青春》:青春的痛感与钝感/048

《红河》:洛丽塔式的张静初/050

《世界》:歌声飘荡在庞大而虚假的城市/052

《好雨时节》:震后成都的爱情故事/054

《艋舺》:从《艋舺》走红看台湾电影现状/056

第二辑 北美看片

《香水》:用死亡诠释爱/060

《我是传奇》:孤独是最难承受的噩梦/063

《生死朗读》:爱你是我一生做过的最好的事吗/066

《换子疑云》:疼痛中的希望/068

《拆弹部队》:与每个人都有关的苦涩/070

《阿凡达》:用童心和想象搭起一座心灵桥梁/072

《第九区》:现代人的不安和惶恐/075

《触不到的恋人》:改变命运的信/077

《赎罪》:情书的力量/080

《救赎》:两个阶层的和解/083

《贫民富翁》:答案都在经历之中/085

《暮光之城》:唯美主义的爱与死/087

《蓝调传奇》:音乐让电影有了灵魂/089

《独奏者》:音乐是心灵减速器/091

《通缉令》:隐藏的东方哲学/093

《蜜蜂的秘密生活》:一只懂得宽恕的“蜜蜂”/095

《马达加斯加2》:永不停息的奔逃和寻找/097

《黑夜传说3》:又阴暗又性感/099

《冰川时代3》:关于生命本能的夸张表演/101

《重回17岁》:十七岁永远只有一次/103

《好男》:爱情让人无能为力/105

《模范贱兄弟》:手心的暖,手背知道/107

《丑陋的真相》:爱情永远没有真相/109

《着迷》:情感的致命缺陷/111

《敢死队》:肌肉男们的情感总是匪夷所思/113

《海豚湾》:以情动人,凸显坚持的力量/115

《野兽良民》:用善意的眼光看世界/118

《钢琴师》:穿越琴声的饥饿/120

第三辑 银幕的反面

《将爱》:要不要嘲笑中年人的爱情?/124

《恋人絮语》:一部爱的教育片/126

《让子弹飞》:艺术家姜文还俗了/128

《赵氏孤儿》:非人性才是中国式悲剧的核心/130

《非诚勿扰2》:俩坏人拍摄的爱情故事/132

《集结号》:悲情战争中的人性光辉/134

《赤壁》:远离了吴宇森的本意/138

《风声》:成功将悬念保持到了最后/141

《夜宴》:有关《夜宴》种种/144

《南京!南京!》:亲情温暖残忍/148

《梅兰芳》:最重要的关键词是“不怕”/150

《色,戒》:如果情债要用生命来还/153

《山楂树之恋》:“张艺谋牌”清新小菜/155

《花木兰》:古典意境与现实审美的悖论/157

《唐山大地震》:眼泪为谁而流?/159

《唐吉可德》:有虚妄繁华,也有闪光亮点/161

《大劫难》:一杯呛人泪下的烈酒/163

《弹道》:政治游戏中的人性呈现/165

《投名状》:男人世界的残酷真相/167

《第三个人》:被暴力绑架的温情/170

《千钧一发》:非职业演员的胜利/173

《夜店》:开始于爱情,结束于爱情/175

《人在囧途》:喜剧最重要的是带给人快乐/177

《看上去很美》:影片成功,张元却失败了/179

《我叫刘跃进》:作家电影,试验成功?/181

《亲密》:于无声处听风雨/183

《阿童木》:那些老去的卡通英雄们/185

《我是植物人》:一颗甜蜜的苦药丸/188

《天狗》:英雄不死/190

《画皮》:没有蒲松龄原著的精神内核/193

《夜。上海》:以煽情为己任/195

第四辑 人与事

章子怡:小妞归来/200

周星驰:小人物的幸运和悲哀/202

王菲:他去听你的演唱会/204

张柏芝:终于拥有普通人的幸福/206

刘德华:你没老,我们老了/208

小城青年蒋雯丽/210

王学圻:当智慧与美色相遇/212

彭浩翔:谈谈的小资情调/214

汤唯:你可品懂了命运的滋味?/216

高群书:中国的伊斯特伍德/218

苏有朋: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220

沈殿霞:她用一生追求美/222

吴镇宇:从神经到冷酷的戏梦人生/224

贾樟柯:成华语电影的代言人?/226

王家卫:反叛男人/228

刘烨:迟到的硬汉/230

张涵予:从小人物到影帝/232

Selina:那些被灼伤的青春/234

徐帆:生命深处掩藏着奇情/236

葛优:葛大爷的杯酒人生 /238

跋 当电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试读章节

《海角七号》:清新隽永的台湾气质

第三首歌响起的时候,房间里年老的友子转过身来,发现了送信人阿嘉送过来的信。这些写自60年前的信,很明显是迟到了太久,不过,《海角七号》只是借用了这些信作为叙事背景,讲述的乃是另外一段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名字恰好也叫友子。

友子是一个日本女孩,忙完在台湾的工作将要回日本前,接到公司的电话,要求她留在台湾小镇,帮助他们建立一个乐团,为一位即将来此举办海边演出的著名日本歌手暖场。在帮助组建乐队的过程里,友子逐渐爱上了乐队的主唱阿嘉,也就是那个送信人。阿嘉有一个秘密,他私拆了要送往“海角七号”的邮件。

60年后,“海角七号”早已是一个不存在的地址,要送往那里的是7封信,不断地在电影里作为画外音被读出来,这是一个兵败后撤离台湾的日本军人,在海上写给一个留在台湾的女子的信,那一封封情书,写的如诗如画,充满离别的伤感,这些情书,似乎脱离故事之外,但每当画面切进故事里,又显得那么妥帖,毫不突兀。

《海角七号》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爱情片,它的爱情主题是融入一群小人物的故事当中的,因而,它更像是一部反映台湾民众精神的社会电影。摩托车,摇滚乐,阿嘉将琴砸碎在马路上大骂一声“我操你妈的台北”……这些都是很招文艺青年喜欢的范儿。自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运动”发起并获得成功的这几十年来,几乎所有优秀作品都具备了相同的“台湾气质”——淡定从容的叙事,缓慢隽永的视角,深沉悠长的情感……《海角七号》就是这么一部“台湾气质”浓厚的电影,它的身上,隐约可见杨德昌、侯孝贤甚至蔡明亮的影子,但它的出现,却让台湾电影多了一些与众不同,导演魏德圣的个人风格,决定了《海角七号》将会成为一部文艺新经典,魏德圣也会因此成为台湾新一代电影人的代表人物。

《海角七号》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普通台湾人,镇民代表会主席是一个虚荣但却深爱这个美丽海角的小镇领导,是他力争得到了本地乐团进行暖场演出的机会;交警劳马是一个横鼻子竖眼的挑剔家伙,他和阿嘉在街头打架的那个场景十分可爱;鼓手水蛙是个长相奇怪的修理工,爱对老板娘献殷勤;马拉桑是一个无孔不入、执着敬业的米酒推销员,他让人看到台湾社会底层生活艰辛的人们的可敬一面;女孩大大是在教堂弹钢琴的琴童,早熟的她顽皮又聪慧;“国宝”茂伯是一个热心舞台表演的老人,虽然腿脚不利索,却一直没放弃加入乐队……就是这么一支老的老、小的小,看上去很奇怪的乐队,没怎么排练,却唱出了让观众疯狂的乐曲。

影片用淡然的笔墨轻巧地刻画着这些人物,无处不在的幽默感时不时会令人笑出声来,比如友子对一个急着脱衣服要去游泳的黑人女模特说,“小心你晒黑了”;钢琴女孩在电梯里唱着露骨的情感,代表会主席和随从不由自主用脚跟着打起拍子来;马拉桑终于卖出去了60瓶米酒,高兴的他一把将前来告诉他这个好消息的前台女孩抱了起来;喝醉的友子躺在地上指着天上骂“你笑什么笑”,镜头摇上去,是一个月芽儿;交警喝醉了酒在海边对钢琴女孩话痨般讲述他心中的女神,女孩突然揽过他的肩膀,吻了一下他的额头……

《海角七号》就是这样一部由一点点细节堆砌而成的电影,让人感到温暖。它所讲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冲突和矛盾,但归根结底是真诚的,这种真诚的人物关系,让习惯了生活在大时代、大社会中的人会发自内心地感到羡慕。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抱怨,但不难发现,他们深藏于心的乐观精神。对小镇所共有的荣誉感,以及组建一支乐队的理想,紧紧将他们栓成了一团,他们不是在为谁演出,他们是为了自己演出,因为音乐和歌唱,始终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友子爱上了乐队忧郁、暴躁的阿嘉,她自己说,她不是没有恋爱过,只是这次感觉十分特别。而把信送到的阿嘉,不仅在海边最后完成了他的歌词,也明白了爱的真谛,在赶往演出现场的沙滩上,他拥抱了友子,让她留下来。影片最后有点好莱坞风格,被摄像机对准的友子出现在演出的大银幕上,戴上了那串象征坚贞爱情的项链……60年前一段错过的爱情,60年后在原地得以实现圆满结局。

年老的友子和那个一直在银幕外读信的日本军人,年轻的友子和原住民阿嘉,两条爱情主线的交叉叙述,使《海角七号》成为一部很适合恋爱中人看的电影。电影爱情部分的描写,清新隽永,情绪浓而不腻,那些诗一样美丽的句子,让人相信这些情书的确存在过。

据说在台湾,《海角七号》引起了比《色戒》还要强烈的轰动,并且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台湾票房,这恐怕和它暗中契合了台湾民众对于团结、对于理想、对于未来的精神需求不无关系,它是一部承载着台湾人对过去、现在、未来反思和展望的电影,影片萌动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会让人感到激动。这一切正如导演所说,《海角七号》一不小心成了台湾民众情感的宣泄出口”。P41-43

序言

近来我觉得,最理想的看电影环境是,偌大一个电影院,只有一个人冷清地坐在一个角落里,那样会让人很容易觉得,自己就是电影的一部分,可以参与到眼前由光与影构造的故事中去。

有一年,我真的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边的一家电影院里,体会到了一个人看电影的滋味,连放映机在身后“扎扎”作响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那天看的电影是一部文艺片,油然而升一种旷世的孤独感。

看电影最大的功用是可以毫发无伤地体会一次别人的人生。同时,看电影也是一个懒人架设自己知识结构和世界观的捷径,尤其是那些被写进影史的伟大电影,会令你边看边赞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头脑,可以在短短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给你的灵魂以如此震撼的感觉。

在最狂热的时候,我平均每晚会看两部电影,而且都是在午夜的时候。任何一种类型的电影,在午夜都会焕发出一种特殊的迷人色彩,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我上初中的时候,常翻电影院的墙头,潜伏在男厕所里,等到电影开演的时候,坐在影院的最前排,有时候一部电影可以连着看三遍。被抓获过无数次,但还是一直厚着脸皮翻了三年墙,直到第一排座位实在藏不下日渐长高的身体。

1999年的春天,当VCD已经快要普及到每个家庭的时候,我在一个县城的城乡结合部开了一家录像厅,这之前我已经泡了差不多五、六年录像厅。开这个录像厅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想不用花钱买票入场,另外还可以想看什么片就放什么片。那部《喋血双雄》我看了不下20遍,每次看都会被打动。

后来录像厅毫无悬念地倒闭了。放映的那套设备被我结婚用了。但我忘不了,有几个我不知道名字、也记不清相貌的年轻人,每天早晨在开门前就守在门口,进了录像厅后一泡就是十几二十个小时。录像厅里提供泡面和榨菜,一帮老影迷们实现了同吃同睡。

从此之后再无集体看电影的机会,而且越来越觉得,电影是一件相当私人的事情,适合一个人看,适合午夜看,适合看完之后默默地沉思。而影评,也是一件相当私人的事情,这本书里的文字,多是个人视角的观后感,借着电影浇人生的块垒,也企望借着它,找到那些当年和我一样不知道什么叫电影但却无比热爱电影的人们。

后记

现在,我的绝大多数周末都是在电影院度过的。儿子小时候不爱看电影,总是在椅子上坐不住,想逃,现在他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小影迷。

记得《阿凡达》首映那天,下了大雪,我开车从通州到北京城里,一路艰难跋涉,终于赶在电影开映前赶到影院,从那之后,他就真的热爱上了电影。我想,那部电影丰富的想象力让他第一次彻底了解了电影的魅力。

在今天,看电影其实不算太奢侈的事,电影院总会想方设法把票定在半价或者更低,而货币的贬值也让一张电影票显得不那么昂贵了,在当下多种奢侈消费中,看电影算是相对廉价的娱乐活动了。

当然,在电脑上在线看电影更方便,甚至不用花钱,但我觉得,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影会像1980年代那样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看电影将会重新成为我们晚饭后或周末时最常见的休闲行为。

在决定看一部电影前,我会先上网去看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影评决定了我是否去看一部电影,而且影评也总会通过各种不同的角度帮助观众加深对电影的了解。缺乏影评的参与,看电影总是少了一些趣味和思考。

一直有将自己的影评结集出版的愿望,谢谢这本书的策划人韩龙先生,他在很短的时间里促成了这本书的面世。也谢谢刘邦邦、李星文、宋子文、司马平邦、谭飞等朋友,平日畅快的交流让我获益匪浅,这本书的文字,有很多来自大家一起谈话时碰撞出的火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人的电影院(著名影评人韩浩月首部影评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浩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31752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1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