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带门学问回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带门学问回中国》由吴秦风编著,分为人文学科卷和自然学科卷,介绍了西学思想启蒙第一人严复,中国政治学的开拓者张慰慈,中国经济学科的奠基者马寅初,现代法学的开创者伍廷芳,现代哲学先驱贺麟,中国现代美学开拓者朱光潜,最具现代性的史学家陈寅恪,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中国现代逻辑学的奠基人金岳霖,中国近代数学之父熊庆来,中国化学教育家丁绪贤,中国近代气象学创始人竺可桢,中国工程之父詹天佑等大师的智慧人生。

内容推荐

《带门学问回中国》由吴秦风编著。

《带门学问回中国》内容如下:

19世纪60年代,清廷在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启动了学习西方“船坚炮利”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向欧美派出了二百多名留学生,赴美国的幼童要从小学读到中学,有的已经进入大学,接受的完全是系统的西方教育。

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顺理成章地按他们的文化追求去改造中国的传统学术,成了新学科的催生者。他们促进中国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立。还将新型的科学文化和科学思想注入了中国的学术界。

人们常说读史以为鉴。这些先贤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过程中表现出了除了学术之外的品格和风骨,对理想、对民主、自由之路的开拓与坚守,为我们继承的脚步指引了迷津,给予了信心。

目录

Chapter 1 人文学科卷

1.西学思想启蒙第一人:严复

2.中国政治学的开拓者:张慰慈

3.中国经济学科的奠基者:马寅初

4.现代法学的开创者:伍廷芳

5.现代哲学先驱:贺麟

6.中国现代美学开拓者:朱光潜

7.最具现代性的史学家:陈寅恪

8.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9.中国现代逻辑学的奠基人:金岳霖

10.中国现代心理学先驱:陈大齐

11.伦理学的创立者:刘师培

12.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

13.中国社会学重建元勋:费孝通

14.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

15.人类学中国化先锋:吴文藻

Chapter 2 自然学科卷

1.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

2.中国近代数学之父:熊庆来

3.中国化学教育家:丁绪贤

4.中国生物学的创始人:胡先骗

5.中国近代气象学创始人:竺可桢

6.“铁肩道义妙手文章”的丁文江

7.近代农业科教事业先行者:邹秉文

8.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周培源

9.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奠基火:余青松

10.电坛宗师:陈章

11.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

12.生命科学之父:林可胜

13.中国工程之父:詹天佑

14.建筑泰斗:庄俊

15.中国现代化工先驱:侯德榜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人们谈论金岳霖最多的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和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之间的爱情故事。大家都知道,金岳霖是个老光棍,但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终身未娶,直到解放后那么大的风暴也没人能撬开他的嘴,让他交待自己的资产阶级爱情史。

对他跟林徽因的爱情,金岳霖是丝毫不回避的。有一次,他请很多朋友来他的“湖南饭店”吃饭,大家问金岳霖为什么突然请客,他一直不说话,等到人来齐了他才犬声宣布:“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这大约是林徽因去世几年后的事情了,当时大家很是惊愕,然而惊愕之后更多的是钦佩。

林徽因是梁思成的妻子,当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住在总布胡同,金岳霖住在他们的后院,但是不与他们同从大门出入,他总是由旁门出入。尽管如此,两家人平时走动得很勤,就像是一家人。

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_/厶办才好?”

梁思成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抓住了他,彷佛连血液都凝固了。他一夜无眠翻来覆去地想,他一方面觉得痛苦,一方面也很感谢妻子没有将他当成一个傻丈夫,她坦白而诚实得就好像是个小妹妹招惹了麻烦向哥哥讨主意。

他问自己,微因到底和谁在-起会比较幸福?

虽然他自知在文学、艺术上有一定的修养,但金岳霖那哲学家的头脑,也是自己比不上的。

第二天,他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话还没说完,两个人就已经哭得成了泪人儿。

后来,林徽因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说:“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此他们再也不提起这件事,三个人仍旧是好朋友,不但在学问上互相讨论,有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金岳霖还充当中间人做仲裁,把他们糊涂不清楚的问题弄明白。

看到他们三个人,很多人就是感到奇怪,弄不懂金岳霖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金岳霖那颗哲学家的头脑,太理性了。他对爱情有自己的看法,也是那样子去实践的。同时,也是以自己的观点去劝导那些在爱情上钻牛角尖的人的。

金岳霖钟爱的一个学生,受婚恋挫折的打击后,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听说自己的学生遭遇这样的痛苦,作为老师的金岳霖知道自己应该尽到一个做师长的职责,于是便亲自到学生的宿舍安慰那位学生,经过多次的苦口婆心的开导,终于让那位学生认识到:恋爱是一个过程,恋爱的结局,结婚或不结婚,也只是恋爱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因此,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的全过程来看,而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

最后,这个学生从痛不欲生的精神危机中解脱了出来。每当有人说金岳霖在爱情上是个奇怪人时,这位学生总是用这个观点来说明,其实金岳霖是一个很懂爱情的人,而且还拥有了很难得的爱情,他虽然单身一辈子,但是他并不痛苦,相反他比任何人都幸福。

P89-90

序言

19世纪60年代,清廷在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启动了学习西方“船坚炮利”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向欧美派出二百多名留学生,其中赴美国的幼童要从小学读到中学,有的已经进入大学,接受的完全是系统的西方教育。尽管清廷设法让他们去读一些孔孟等儒家经典,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向往。赴欧洲的留学生基本上都学海军、工程,完全是中国旧学冲没有的东西。此外,还有一些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包括女留学生,所学的也是现代医学、法律、政治、社会心理学等,也是原来的中国旧学难以明晰的。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顺理成章地按他们的文化追求去改造中国的传统学术,成为新学科的催生者。军如詹天佑于铁路工程学、颜永京于现代心理学、伍连德于现代传染病学、伍廷芳于法学、马建忠于语言学,等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学术文化的巩代转型过程中,他们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干斗的建立。这是留学生学贯中西、具有酉学与中学双重文化因子的必然结果。考察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科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去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在现代社会,各类自成体系的学科既是学术文化的载体,又是创造新文化的源泉。如果没有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就没有现代中国的文明与进步。近代中国的留学生,也正是在投身现代学科的建设中,分解了传统的旧文化,提升了现代的新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使现代学科逐步变成了新文化特别是现代学术文化的活水源头。

19世纪末的那些围绕是否引进西学而出现的激烈论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呼吁中学、西学的融合和中西文化的“联姻”。王国维曾特意撰文指出:“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动。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留德归来的蔡元培,留美归来的胡适,从欧洲归来学习数理化的侯德榜、茅以升、李四光、竺可桢等,留日归来的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等利用西方的文学、哲学等学科启蒙中国,并将自然科学移植到了中国,从而开启了一代风气。

于是,在传统的中国逐步涌现了社会学、哲学、法学、经济学、伦理学、逻辑学、心理学等许多新型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扩大了,学术队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新的飞跃,这些都有助于推广科学理念和科学思维,带有启蒙意义。

20世纪30年代初兴起的“实学”,又组建了一些新的工程学科,如机械、水利、建筑、矿冶等,“是民国以来教育学术的黄金时代”。

这批留学生在创建新型学科的过程中还将新型的科学文化注入了中国的学术界,诸如科学的研究理念、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教学与研究体制以及发动沟通学术和社会的科学化运动等。他们视科学为救国、救民、救己的生命线,提出“科学是工业之母、教育之魂、道德之基、立国之本”的重要观点,呼吁“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希望学术界乃至全体国民都能具备系统而健全的科学思想。此外他们还特别注意传播西方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努力介绍欧美所流行的实验的方法、逻辑的方法(特别是归纳和演绎法)、数学的方法等,并具体运用到实际研究当中。

在美国留学整整十年的赵元任于1920年回到清华任教。他虽然主修数学、哲学,拿的是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但他一心想从事语言学研究。他一到清华,就和黎锦熙、钱玄同这些有志于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名家取得了联系,并大力介绍西方的语言学知识。1925年,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开设《方言学》、《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课;此后。即终身投入到了汉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当中,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大师级人物。

社会学是清末从西方传入的一门新学科。严复在1898年翻译的《群学肄言》和章太炎在1902年由日文翻译的《社会学》,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扎根中国的标志。直至1916年,章太炎的学生康宝忠从日本留学归来出任北大社会学教授,自此出现了正规的社会学教学。1908年上海圣约翰大学、1913年沪江大学以及1917年清华所设立的社会学系,都请了美国学者来任教。至1930年,全国有社会学系的大学达到了11所。执教的主干是留学生,尤其是留美生。清华的李景汉、潘光旦、吴景超,中央大学的孙本文,燕京大学的吴文藻、雷洁琼,南开大学的陈序经。吴文藻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燕京大学、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在区域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方面成绩卓著,其得意门生费孝通留学英国,之后成了中国社会学承先启后的扛鼎人物。

使中国哲学学科走向现代的领军人物是留学归来的刘伯明、张颐、贺麟、金岳霖、冯友兰等人;在教育学学科叱咤风云的则是李树棠、程其保、唐钺、陈鹤琴、陶行知等一批留美生;现代法学的开创者伍廷芳、王宠惠、陆懋德、钱端升等,都是地道的留学生;现代史学的奠基者梁启超和章太炎,虽不是正规的留学生,但曾在海外研学多年,新文化根基醇厚,而后来推进现代新史学学科建立的同样是胡适、陈翰笙、陈寅恪、何炳松、陈衡哲、郭沫若这些留学精英。

……

人们常说读史以为鉴。在梳理这些先贤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的过程中,观照着他们的学术品格,兼之对理想、对民主、自由之路的开拓与坚守,我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也感触到了现代中国教育的蒙蔽之处。所幸还有这一些前辈做我们前进的路标,为我们继承的脚步指引了迷津,并给子我们以信心与力量。

吴秦风

2007年5月4日手北京中关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带门学问回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秦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47074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092.5
丛书名
印张 16.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