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独证菩提
内容
试读章节

不知哪时,三癞子倏地从一丛棘茅后面闪出来。套用说书人那俗词,真个是“说时迟那时快”,三癞子浑身一长,一个纵跃在大猪身背上骑稳了,两手揽住猪鬃。那大猪尖厉地嚎叫几声,作死地颠了几颠,想将背上骑着的人掼倒在地。三癞子两腿紧得有如捕兽铁夹,并且生有相互咬合的啮齿,挟得大猪渐不能支撑。三癞子骑着大猪跑下一道狭长的矮梁,能用腿脚察觉到大猪气力衰退过半。三癞子找准时机,陡地一声暴喝,双手揪住蒲扇般的猪耳朝一侧拧动,双腿打马似的猛然几个挟紧,那大猪的肋条骨便吃受不住,嗤喇喇几声断响,尻子后面立时有一脬屎尿飙射出来。紧接着,又飙出一股赭红色血浆,伴着一股荤腥气味弥漫开,不是猪血,又能是别的哪样?大猪硬挺不过去,终于四蹄一软趴在地上。三癞子依旧保持骑坐的姿势,两手下劲摁住猪头。大猪两个后蹄最后抽风般摊了几摊,就再也动弹不开了。

那几个庄客好一阵才跟上,但见大猪嘴角挂出浮腻泡沫,仿佛遭了猪瘟。庄客只道一声“辛苦小哥了”,就待把那猪捆好架走。三癞子哪里肯让他们走脱,说道,几位老哥,我捉这肥猪费了天大的工夫,身上伤了好几处,呶……你们总不至于一句屁话就把我打发了吧?刚才道谢的那年轻庄客回头睃来一眼,呵呵一笑,问,那你还想怎地?三癞子就说,别的不要。你家员外吃肉,你们定然分得些肥油,剩下的心肺留给我,我也好回去焖一锅荤汤。那庄客龇牙一乐,说,哟嗬,胃口不小,得你搭把手帮个忙,你倒讹起人来了。庄客对三癞子掸灰似的挥挥手,说道,给我一边靠,回头取个箢箕,到庄后头钩些猪粪,帮你家肥田。看着另几个庄客也谑笑起来,那个庄客来了侃性,还在三癞子的脑袋上摸一把,说,多撮几箢箕猪粪无妨,到时你爹也好跟人夸说,养得一条好崽。那庄客说完,别的几个庄客抬起大猪,要往回走。

三癞子并不作声。他斜眼朝方才说话那庄客剜去。那庄客挑着杠子一端走在后面。三癞子偷悄地紧上去几步,猫着身子,又是一个纵跃,就跟大壁虎似的粘在了那庄客的后背上,两条麻秆腿儿盘在那人腰际,棕绳似的细胳膊,发狠箍住那庄客的脖颈。庄客一声闷哼,整个身板像一扇门板样地,朝后头仰倒,和三癞子合为一体随着坡势向下滚了几滚,最后堵在一丛低矮的白蜡木当中。另几个庄客拢过来,想把三癞子从那人身背剥离下来,三癞子早有提防,换一只胳膊搂住近旁一些矮树的桩,再次将那庄客箍紧,直到把那庄客的头和树桩紧密地绑为一体。另几个庄客本想先掰开麻秆儿细腿,哪晓得,三癞子的腿是越掰就盘得越紧,如老藤缠树,直到把那庄客的腰箍得也像脖颈一样细。那庄客开首还干号得两声,被箍了这一阵,竟然不能说话了。

年纪最长的庄客冯二伯凑近了一看,着实吓得一跳,忙说,小哥,手松开些,我家丁七的脸都煞白了啊,要弄死人的!三癞子毕竟还小,吃得一惊,但并不松劲,说,那你叫他不许挣脱,不然,就别怪我了。冯二伯赶紧说,那是那是。三癞子稍一松劲,丁七就想挣脱。三癞子不待他反应过来,又把手脚绷得铁紧。丁七这才晓得厉害,不敢再有丝毫妄动。

冯二伯讨饶说,小哥,不就一副猪心肺么,好说好说,送你就是。三癞子这时却变了主意,说,方才你们不给,害得我多费了这些手脚……再添一挂油肠,我才肯放过他。冯二伯应承下来,三癞子小眼珠一转溜,还是不肯。他怕这庄客说话不作数,要他把丁员外叫到当场。冯二伯稍有迟疑,三癞子手臂加几分力气,丁七一双眼泡子便像死鱼样鼓凸出来,血红肿胀,仿佛顷刻就会进裂并发出脆响。冯二伯马上支一个庄客飞跑回去报信。两锅烟的工夫,丁员外才被抬了来。三癞子嫌等待时间太长,又讨了一碗水酒。员外一并答应下来,只求放人。

三癞子这才松开手,丁七被人搀扶着站起来,一张团脸全没有了血色,让人捏捏人中,揉搓腹背,才把岔开的气弄顺畅,接着他哕的一声,喷出几口鲜血,活像刚才那只猪样。丁七觑了三癞子一眼,三癞子把目光直直地迎了过去。丁七并不吱声,看向别处,踉踉跄跄地走掉了。三癞子活络一下筋骨,又跟没发生任何事一样。

他爹这时又在老远地方扯着嗓子喊,三癞子哎,死哪去了啊……

那年三癞子十几郎当岁,还是个半大崽子。

P2-4

书评(媒体评论)

一些作家可能永远年轻,一些作家会慢慢变老,一些作家一出生就迅速苍老,以便在以后的岁月中寻找青春,而另一些作家却如同化石,当我们见到时便老而成精,并且永世沧桑,田耳就是这样。

——汪政

田耳是“70后”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当下的写作中独树一帜。田耳往往能写出那种神秘的甚至神性的面相,把故事讲得有趣而又不乏深刻。

——谢有顺

在田耳笔下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好坏,有时还会把人物主次的界限也模糊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似源于定数。

——余华

目录

平凡之路偶有奇迹(自序)/田耳

独证菩提

友情客串

人记

掰月亮砸人

访谈:“老顽童”田耳的文字生存/田耳 张鸿

序言

平凡之路偶有奇迹——田耳

一贯跟别人扯,写小说是不小心,写了,得以发表,再写,再发表,一路纵有波折,硬着头皮挺过来,慢慢地,直到成为职业的写作者。听同行自述生平,也一再重复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写作经历。这样的话,说多了,自己也信。

忽然有一天,一次聚餐,某小学女同学跟我说,毕业纪念册上,她给我留下一行字:祝你成为一名作家!我深深记得有这事,但不知为什么,很多时候,我宁愿忘记。我以为她也早已淡忘,这只是若不经意的细节。那是一九八九年,她十三岁,我一样大小。那年月我觉得世界很大,我们很小,毕业走散,应该就是天各一方。她的毕业纪念册,我这么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诗上扒下来的,以为是很好的句子,回头一想,分明没有吃透句意就贴送他人。读初中跟那女同学是邻班,时常见着面,便有些尴尬,就像去火车站送人,先前已郑重告别,没想到站后却误了点,还得一同返回。而她,祝我成为作家,一语成谶似的,预言了很久很久以后的事。

当然,她祝我当作家,也有前因。小学时我们那班,恰好是作文教改实验班,还起个名叫“童话引路”,该写作文时全写童话。记得当时还闹了不小影响,四年级有一个学期几乎没法正常上课,班主任上公开课,接受电视台采访,我们怀着荣幸的心情予以配合,争抢回答问题的机会。小学毕业之前,全班四十五人,有近九成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童话或作文,有的作文杂志给我们班同学开专辑,一发一溜。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热至烫手,想当作家的入路上随便抓,一抓一把。但当时我写作文并不冒头,记得班上作文写得最好的是两位女生,姓熊,姓黄。班内搞起小作家协会,正副会长好几人。我混上副秘书长。在老师看来,我好歹也算第二梯队人选。我以为她们必将成为作家,而我也希望向她们靠近。后有“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莅临我班指导工作,摸出一支钢笔,说是神笔。班主任指派,由姓熊女生接收。彼时,在我看来,不啻是一场仪式,宣告她已光荣地成为一名作家。那一刻,我的心里,酸甜苦辣咸,羡慕嫉妒恨。

还在读小学,我就以为所读班级是有专业方向,老师一心要扶植、培养一帮作家。我以为,即使毕业,也有一帮同学内心已揣定当作家的志向,表面上不管如何地不露痕迹,其实这志向已如信仰一般牢固。我们正向着作家这一身份发动集团冲锋,若干年后,再保守地估计,那几位种子选手,总是拦不住。我想象着,若干年后,我们一同以写作吃饭。我以为将来必是这样,从不曾怀疑。想当一名作家,这愿望于我而言来得太早,十岁就有,十多岁已变得坚固。这是很可怕的事,想得多了,纵然只发表三两篇童话作文,我便在一种幻觉中认定自己已是作家。那年月,文青比现在想着靠唱歌一夜成名的愣头青还多,我区别于他们,他们是想当作家,而我知道自己日后就是作家,毫无道理,却毋庸置疑。这种幻觉,使我在任何状况下都不以为然。读书成绩飞流直下,离大学越来越远,没关系,作家不是大学教得出来的;读大专时给校刊投稿未被采用,没关系,校刊的编辑往往肉眼凡胎;毕业后有好几年不名分文,躲家里蹭老,被人嘲笑,没关系,心里默念高尔基《海燕》里的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因这幻觉,身无分文的那几年,我并不觉得苦。现在有记者找我谈谈人生经历,暗示我不妨走一走励志路线,虽然我也予以配合。访谈和小说一样,何尝不是按着一种预设的方向瞎编乱造,一逞嘴瘾?事实上,我能成为作家,不是靠努力,励不了谁的志,现在作家这身份本就跟“励志”两字毫不搭界,整体上沦为不合时宜的人。我是靠一种幻觉的力量,心中总盼着奇迹发生,得以写作至今。我不知道心底向往奇迹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有就是有,隐隐约约,让人时而兴奋,体内产生一阵阵莫名的悸动。朋友老说我一根筋,我将自己干过的事罗列起来,爬梳一番,仔细分析研判,一根筋的情况显然是有。我被幻觉牵引想当作家,幸好幻觉成真,要不然就是神经病。当年,我以为会一同当上作家的小学同学,各有各的经历,都不再与写作有丝缕瓜葛。我不知道他们为何抛开好好的作家不当,去干那些古怪职业,比如老师、医生和领导。反正,只有我一个一条胡同走到黑,竟还看到亮光。所以,那女同学唯独祝我成为作家,估计也了解了我这人一根筋。

……

如果我这小序能有导读作用,你翻开书连带小说一并看了,也许说,你这人,从小敢当自己是作家,一俟写出来,也就这么些玩意!我以何对焉?只好说,呃,你毕竟还看了。这年月看小说的还没有写的多,你能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看一看,鄙人已是感激不尽!

马尔克斯说,小说里头,时常抛出一些细节,犹如往地上扔西瓜皮,等着看评论家踩上去。我知道,这是他写作时巨大的快感。鄙人不才,也有相似的经历。在访谈中,我曾说过,写小说以来,年年给沈从文烧纸,求得庇佑。没想这样的细节,更能引人注目,以后每次访谈,对方常常要扯出这事。要我再次发挥。也有的问我到底信不信,我只好说,这是自我认信,越是信它,越能平添一股力量,何乐不为?一烧十几年,现在若不坚持,心里会发毛,怕来年写不出东西。这样的话,我瞎说说,别人随意听听,爱信不信。但我确实暗自地问:你真的不敢不烧,害怕才思枯竭?既然有此一问,某一年我真就没给沈老烧纸。事实是,那一年东西照样写,小说照样发,除了我本人,谁又知道我当年有没有去沈从文墓地烧纸?谁又真正在乎?不去给沈老烧纸,我也很容易找出别的招数代替,比如找一找当年算准我要当作家的女同学,请她再算一算,今年鄙人文运如何。不要指责我不够严肃。在我们生存于斯的,一切难以具名、一切难以指称的奇葩时代,即便要厘清何为严肃,也并不容易。

小说家言,当不得真。我敢不去烧纸,是认定沈从文是小说家里罕有的好人,他不会跟我计较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但那一年,心底确实战战兢兢,随时想着,要是情况稍有不对,一连半月写不出一个字,赶紧去沈老坟头多烧几刀,求得宽恕。走夜路多了会撞上鬼,我们写小说的,虚构为业,杜撰谋生,时不时也该把自己绕进去,大概才算职业道德。

内容推荐

因果法则和奇迹是一对有趣的矛盾。

世间的事情,大多遵循因果法则,抑或由奇迹所组成?谁也说不清楚。

你可以不相信奇迹,但是,奇迹也许是另一种方向的秩序。

《独证菩提》挖掘了生活中的奇迹。奇迹让生活脱离了正轨,而这架列车上的人们的心态则将经历怎样的微妙变化?本书是田耳近年所创作的小说精粹。它超越“日常”,制造了一种“极端”的审美。在田耳的笔下,故事远远还没被说完。

编辑推荐

本书共收入作者田耳的四篇中篇小说:《独证菩提》、《友情客串》、《人记》、《掰月亮砸人》。田耳的小说,独异、饱满、气象不凡。他的语言,野性狂放,自然天成;他的叙事,既灵巧又绵实,既出人意料又步步为营;他的伦理管,有齐物之想,无善恶之差别,以平等心、同情心、好玩之心,批判一切,也饶恕一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独证菩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8536
开本 32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601319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1: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