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野炊,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致几十年后回想起当时,依然历历在目。次年,荔枝红了的时候,我们几个发小,又相约故地重游。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岁月,见证我们的成长,年轮的递增,也加深了我和她的情谊。虽然,彼此从来没有拉过手,但谁不小心碰到对方,彼此的脸上,都会泛起红晕,犹如荔枝妃子笑那般的红……
荔枝红了一年又一年,我的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是伴随着她一起成长,这是我人生中十分幸福的时光。我俩一直都在同一个班。
刚十七岁的时候,我就离开了成长的地方,到部队去锻炼了。后来,从她的来信中得知她也上山下乡去了。部队的生活是紧张而有规律的,且那时南海的局势,犹如太平洋的波涛一样,从未间断过。部队经常调防。鸿雁未能按时起落,免不了牵动女性那细微的心。有人说,人生最敏感的阶段,莫过于青春期。情窦初开的日子,心脏的起伏波动频率最高。最难的是不能如实相行,只能说点近期太忙等“真实的谎言”,由此免不了增加不必要的误会。三年后,部队安排我回家探亲。到家的第二天,我便踩着家里的自行车往山上奔去,好长时间没见到她,她变得怎样了?探亲回家的路上,要渡海,还要经过多道江,那时过渡都得下车,无疑令人心烦。人言道,归心似箭,尤其想到要与分别了几年的她重逢,那热切的欲望,那种心焦,难以言表。山上有好几位发小在那里,还有许多是同班、同一个年级的,见面都大约能想起。那天中午,我们几个又在山上搞了一次“半野炊”。在他们住的房后生火,同样是山上捡来的柴,她就在那几块砖叠起的土灶前烧柴火。烟熏得她眼里流了不少泪,柴火映红了她那秀丽的脸庞,我心里暗暗赞美她是“出水的芙蓉”,见我半天在看她,她隐隐中仿佛感到有两股强光对着她,她的脸,更红了,犹如那美丽的玫瑰花。
那天中午,我们吃的都是山上种的菜,大部分是她采来的野菜,虽然没有肉,也没有鱼,但好长时间没一顿吃过几个菜了,味道挺好。当他们几个发小还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她示意我跟她出去。她把我带到一片荔枝林前,指着那片新树苗告诉我其中有十八棵是她亲手栽种的。突然,她默默地发出叹息:“可惜荔枝早红了,不对季节。”
上大学的第二个暑假,我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北方回来,火车到达广州站时,在广州上大学的发小前来接我。他仿佛知道我的心思似的,一路上故意讲了很多大学校园里的事,只字不提我焦急想了解的她。到了宿舍,中文系里的宿舍走廊,空无一人。想想也对,南方的天气炎热,比我们北方的高校早放假。老同学打来一盆水让我先洗把脸,歇一下。他拿了两个脸盆,说出去买东西。不一会,他抱回两盆红红的荔枝。叹了一口气,从胸膛里憋了两句话:“吃荔枝,她刚结婚了。”这夏日里的惊雷,把我炸懵了。怎么会这样?到底是咋回事?是不是诚如普希金所言:‘‘当生活欺骗了你……”不,她骗谁也不会骗我,她那么温柔,那么善良,她从不骗人啊……委屈、不解的泪水,似线般地涌出。
见我伤心的样子,发小说了一句话:“男儿有泪不轻弹”,接着边啖荔枝,边朗诵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慢慢地刹住疯涌的泪水,一个个地吃起了荔枝……就这样,我们俩谁也不说话,一个个剥着吃,那天晚上,啥时候吃完,不知道,啥时候倒下,不知道……等到我们醒过来,时间已默默走过了两个夜晚,一个白天。从此,再好吃的荔枝,再新鲜的荔枝,我一个也不吃。
时间,犹如一本厚厚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几年后,我独自回家过年,整日里躲在书房,半步也不迈出大门。那天,不知道是谁把我回家的消息告知了她。她竞抱着孩子到家里来看我。她,还像从前一样,落落大方,问长问短,见我没叠被子,书房里到处都凌乱地放着书,轻声叹了口气:“你怎么还没长大,不懂得照顾自己,到处都摊着书,连床上也放着书……”说着,把小孩塞给我,就动手去整理。小孩子用那不知道人世间的事儿的眼光一直盯着我,伸手摸了我的下巴,“妈妈,叔叔嘴巴这里的毛毛挺扎人……”一下子把我逗乐了,好长时间没笑过,一下子笑得弯下了腰,笑得眼睛涌出了眼泪……她走后,妈妈说了一句话:“姻缘天注定,好男儿走天下,宁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是的,妈妈说的挺大气。对我而言,初恋是人生中最纯真的情感,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论岁月如何流淌,她永远都不会褪色,永远都是我记忆宝藏中一笔永恒的不动产。犹如普洱茶一样,越陈越香。
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我也想通了,真诚而纯洁的友谊,比啥都重要,一起成长的光阴,比金子还珍贵。从此,我们还像以前那般的保持着友谊,她一直是我人生路上忠诚的挚友。彼此有啥事了,都一起商量,包括下一代的事。
荔枝又红了,看着流溪河畔“万山红遍”,不由想起古人赞美荔枝诗句“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范成大《新荔枝四绝》)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明朝陈辉《荔枝》),“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条” (北宋邓肃《看荔枝》)。感叹荔枝的冰清玉洁,赞美她的“红翻天”。蓦然间,不由想起终生难忘一起成长的她,还有那谁也割不断的友谊。
写于二。一五年六月二十八日P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