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1976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呈献给读者的是各方面的人物在1976年的经历。他们之中,有居庙堂之高的官员,有领袖身旁的护士、卫士,有贬谪于江湖之远的作家、画家,有闻名于世的记者、播音员,有处于社会底层但热情未泯的知识青年,也有普普通通的农民子弟以及士兵。在他们的经历中,有生死悲情、辛酸往事,有激情进发、义愤填膺,也有惶惑不安、惊魂未定,当然更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1976年中国社会的全景图。

内容推荐

1976年在共和国历史上无论社会与自然都是少有的大事频发、动魄惊心的一年。同时也是物极必反,灾难到头,人民开启历史大转折的一年。

本书精选30多位权威亲历者记叙1976年最具影响力的大事片断和精彩瞬间,侧重真情细节、个人感受。作者面广,涉猎面宽,来自政界高端、内幕核心的有关人士以及有特殊经历和记忆的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以至平民百姓、普通知青,共同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组成这部真实生动,多侧面多角度的《我的1976》。

为更好地反映当年面貌。书中插入若干链接资料和历史图片。文图选取年代基于1976,必要时略有上溯和下延。

本书大部分选自众多的出版物,一部分为作者应本书而作。这些珍贵的鲜活的记忆能牵动亿万过来人的感情和回昧,也希望引起“八O后”读者的兴趣,大家来看看不能忘记也不能割断的昨日的历史。

目录

前言惊心动魄的1976

波澜迭起的一年

稳住空军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

链接周恩来邓颖超的日常收支/高振普

爹爹临终惦念生产

毛泽东讣告和悼词形成前后

胡耀邦:激荡风云静读书

秋天里的瞬间

逮捕“四人帮”亲历记

江青被抓的时候

链接“文革”场景

改组上海市委

链接《文汇报》事件

“童怀周”:敢傲严寒绽春蕾

链接 “四五”图片代表作/王立平摄

乔冠华在1976

这一年过得真不轻松

漫长而难熬的一年

一个女播音员的苦与乐

为毛泽东录古诗词

唐山大地震:一个空军摄影师的见闻

链接唐山大地震前夜/全国强

一斤小鱼救了我们两口三命

地震那晚,我正在站岗

想当青天大老爷,难!

链接 诗人郭小川的最后岁月/胡金兆

久风要止,久雨要停

中国得救了

杂交水稻的幸运之年

长歌一曲天外来

失落的隐秘

链接共和国第一冤案

天灾人祸两当头

踏遍青山人渐老-

链接纪念雪峰/巴金

与生命“第二次握手”

链接 遇罗克与《出身论》

杨小凯与《中国向何处去》

李九莲案

任毅和《知青之歌》

钟海源案

长夜梦醒

一本书稿的曲折命运

乍暖还寒的日子

天寒好大雪

链接李劫夫之死

毛主席逝世那一天

千里奔丧

链接 1976:吉林陨石雨

1976:爱情的终点

那年,我十七岁

试读章节

粉碎“四人帮”前夜北京暗中戒严

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四人帮”以为邓小平同志遭批判了,总理或代总理的职务非张春桥莫属了。上海为了制造舆论,已经贴出了大标语,要求张春桥当总理。毛主席知道后,一方面批评上海,要求覆盖大标语;另一方面提议华国锋同志任国务院代总理。9月8日深夜,毛主席处于弥留状态时,政治局委员分组去向他告别。我和叶帅、先念同志是一组,毛主席当时还有意识,我们报上自己的姓名时他还知道。我记得当时毛主席的手还在动,好像要找眼镜或什么东西。向毛主席告别后,我们刚退身到门口,毛主席又让叶帅回去一下,我和先念同志也没有再往外走,就站在门口了。我看见叶帅到毛主席身边和毛主席握手,毛主席好像要说什么话,但已经说不出来,叶帅停了一会儿就出来了。这个夜晚,我们谁也没有离开,我记得我们都在毛主席住的房子的走廊里看心电图监视器,一直看到监视器上的图形没有任何变化、任何跳动为止。我们在极大的悲痛中意识到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毛主席逝世后,被“四人帮”控制的北大、清华都有活动,姚文元、迟群等人还动员很多人向江青表忠心、写劝进信,当时还传出风声,说有些地方在准备庆祝,会有大喜事等。种种迹象使华国锋认识到“四人帮”篡党夺权的行动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才能挽救危局。

9月11日,华国锋借口身体不好,要到医院去检查。“四人帮”当时对华国锋的行动是很注意的,是紧紧盯住的。华国锋离开治丧的地方给李先念同志打了电话,说:“我到你那里,只谈五分钟。”李先念说:“你来吧,谈多长时间都可以。”华国锋到李先念家,他一进门就很紧张地说:“我可能已被跟踪,不能多停留,说几句话就走。现在‘四人帮’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了。如果不抓紧解决,就要亡党、亡国、亡头。请你速找叶帅商量此事。”华国锋说完后即匆匆离去。

9月13日,李先念到叶帅处转达华的委托。为了避免被“四人帮”发现,李先念同志也采取了跟华国锋相似的办法,他先到香山植物园游览,发现没有异常情况后才去见叶帅。华国锋同志告诉我,当时叶剑英同志非常谨慎,他没有与李先念同志商量如何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华国锋同志还对我说过,他还在11日找了汪东兴同志商量此事,汪东兴的态度很明确,表示了坚决支持华国锋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意见。

李先念同志积极参加了解决“四人帮”问题的前期工作,但对“四人帮”何时采取行动,他是不知道的。他当时非常关心,曾多次打电话给华国锋,询问有关问题。

10月3日或4日,我到华国锋处商量事情时华国锋提出,叶帅告诉他北京军区在昌平有个坦克六师,张春桥的弟弟张秋桥常去那里活动。叶帅对这个师的情况不放心。

华国锋问我如果这个部队违抗中央的决定,支持“四人帮”,把部队开进北京市区来,北京市有没有力量把它拦住。我对华国锋说:有无把握,我得问一问北京卫戍区。华国锋问:北京卫戍区靠得住靠不住?我说:卫戍区司令员吴忠对“批邓”是不满的,对“四人帮”很反感。我和华国锋谈完话,就去找了吴忠。

吴忠向我保证说:北京的卫戍部队有能力保卫首都安全,请中央放心。吴忠告诉我,在坦克六师旁边,北京卫戍区驻有一个坦克团,如有情况,可以起作用。

与吴忠谈话后,我立即将情况向华国锋做了汇报。

华国锋说:新华社、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社、飞机场、邮电局等单位要由卫戍区控制起来。他说卫戍区的部队要交由我负责,让我去找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解决北京卫戍区部队调动的问题。华国锋说,陈锡联是比较好的同志,他支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  我马上就找到陈锡联。陈锡联随即打电话,向吴忠交代:卫戍区部队一切听从吴德的指挥。并要吴忠立即到我的住处具体商量。

我和吴忠商量了具体措施,共同部署了北京市内紧外松的戒严工作。叶剑英当时担心的事情,一件是前面说的坦克六师的问题循来实际表明,这个师毫无问题),另一件是要防备学生、造反派从清华、北大等学校冲出来,造成混乱。为此,我们在清华、北大附近都部署了相当的兵力,如果有人往外冲,无论如何要把他们堵回去。10月6日的那天晚上,北京实际上实行了暗中戒严,外地进京的所有路口都被监视,防止外地的部队进北京。

10月4日5点多钟,我刚到家,华国锋又来了电话,要我马上到他那里。我急忙赶去,汪东兴也在华国锋家里。这是粉碎“四人帮”前的最后一次汇报了。

我们商定:一、按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已议定的方案,抓“四人帮”由汪东兴负责。二、对迟群、谢静宜、金祖敏等人的隔离审查,由我和北京卫戍区吴忠同志负责解决。三、中南海内如果出现了意料不到的问题,由我组织卫戍区的部队支援。四、由北京卫戍区把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广播电台、中央机关以及由迟群、谢静宜控制的清华、北大等单位,用内紧外松的方式戒备起来,要再检查一遍落实的情况。华国锋要求我守在电话机旁随时与他保持联系。

10月6日,我与市委第二书记倪志福、市委常务书记丁国钰、市委书记兼卫戍区司令员吴忠一起守在电话机旁。不到9点钟的时候,汪东兴来电话说一切顺利。“四人帮”这个恶贯满盈的反革命集团,就这样顺利地被一举粉碎了。P.12-14

序言

惊心动魄的1976

彭子诚 陈敬

如果把某一个年份作为历史的切面,以此观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那么,1976年无疑是最值得选择的。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概括说来就是“天崩地裂,惊心动魄”。

1月8目,周恩来总理在经历了长期病痛折磨以后,阖然长逝;

7月6日,朱德委员长以90岁高龄与世长辞;

9月9日零时l0分,毛泽东主席久病不治,离开我们;

共和国的几位主要开创者,竟然都在同一年先后去世,这真是古往今来难得一见的巧合。老百姓接二连三地听着哀乐,扎着白花,心怀恐惧,很多人都有“天塌下来”的感觉。

自然界的“天崩”也紧随而来。3月8日下午,吉林发生极为罕见的陨石雨。陨石在离地面19公里左右的空中爆炸,3000多块碎石散落在永吉县境内,其中最大的陨石重1770千克,比美国1948年2月发现的“诺顿”陨石还要大,成为“世界石陨石之最”。

还有“地裂”。

5月29日,云南西部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第一次震级为7.3级,第二次震级为7.4级,9个县遭到损失,人员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房屋倒塌和损坏42万间。

两个月以后的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丰南一带突然发生7.8级强地震,唐山被夷为一片废墟,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余人,轻伤不计其数,是继孟加拉国1970年11月14日飓风死亡30万人之后世界最大的灾难。

对于相信“天人合一”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这些灾难无异于一次又一次的天谴。“文革”已经进行了10年,国家和人民都疲惫不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早就激起了群众的愤怒,正可谓天怒人怨。清明前后发生在北京的“天安门事件”,是奔腾地火的一次大爆发。4月4日清明节,天安门广场出现了200多万人次参加的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拥护邓小平的群众运动,使全国性的悼念、抗议活动达到高潮。4月5日凌晨,广场上大部分花圈神秘消失,不知去向,更引发了众怒,10余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表示强烈抗议。这一事件被当权者定性为“反革命事件”。4月7日,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由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这个决定,酝酿了以后更为剧烈的政治大地震。

半年以后,“四人帮”被一举粉碎,几百万群众又一次涌向天安门广场,欢欣鼓舞迎接“第二次解放”。

1976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历史大转折的开始。回过头来看,这一年仿佛是一场噩梦的尾声。噩梦醒来是早晨。这个早晨依然寒风凛冽,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还生活在“文革”留下的长长阴影里,但每一个人都隐约感觉得到,一场大浩劫即将成为过去,这一年注定要在自己生命里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各方面人物在1976年的经历。他们之中,有居庙堂之高的官员,有领袖身旁的护士、卫士,有贬谪于江湖之远的作家、画家,有闻名于世的记者、播音员,有处于社会底层但热情未泯的知识青年,也有普普通通的农民子弟以及士兵。在他们的经历中,有生死悲情、辛酸往事,有激情进发、义愤填膺,也有惶惑不安、惊魂未定,当然更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当年中国社会的全景图。我们相信,经历过这一切的人们,重温旧事当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没有经历过这一切的人们,了解刚刚过去不久的这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也未尝不是一次有益的人生历练。

关于1976年的回忆,有很多文章散见于各种媒体。我们在浩瀚的文海里精心筛选,并约写部分文字,编成了这本书。在选编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有几位作者一时没能联系得上,敬请这些作者谅解,并请直接与出版社联系为感!

2005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1976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子诚//陈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2032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2
出版地 湖北
225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