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石老人自述/掌故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齐白石(1864-1957),名琐,字濒生,号白石、老萍、借山吟馆主者等,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工书法,篆刻自成一家。本书是白石老人晚年对自己一生经历的追忆,由其口述,张次溪笔录。该自传“不掩饰,不玩弄笔调,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充满乡土气息,充分展现了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创作经验以及处世哲学。
目录
前言(张次溪)
看完《白石老人自述》后的感想(罗家伦)
一 出生时的家庭状况(一八六三)
二 从识字到上学(一八六四—一八七○)
三 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一八七一—一八七七)
四 从雕花匠到画匠(一八七八一—一八八九)
五 诗画篆刻渐渐成名(一八九○一—一九○一)
六 五出五归(一九○二—一九一六)
七 定居北京(一九一七—一九三六)
八 避世时期(一九三七—一九四八)
附录一 齐璜生平略自述
附录二 白石自状略
序言
白石老人是我的世伯,又是我的老师,我和老人交往
了将近四十年,一直保持着我们两代世交的深厚感情。他
叫我笔录他的口述自传材料,原是预备寄给苏州金松岑丈
替他撰著传记用的参考资料。记得一九三三年的春天,老
人到我家来,见到金丈寄给我的信,信内附有一篇替我朋
友作的传记体文章。老人把这篇文章读了一遍,佩服得了
不得,说是这样的好文章,真可算得千古传作。我把老人
说的话,写信告知金丈,并介绍他们二位缔结了文字交。
后来,老人还很高兴地画了一幅《红鹤山庄图》,托我转
寄金丈,作为两人订交的纪念,同时他还希望金丈也能给
他作一篇传记。从那时起,老人就开始自述他一生的经
历,叫我笔录下来,随时寄给金丈。
我笔录他的自述材料,大概写到一半时候,卢沟桥事
变突起,在戎马仓皇之间,我为了生活,到南方去耽了几
年,就把这事给搁下了。已写成的稿子,还留在我处,而
抄寄给金丈的,只不过是这一半成稿中的一小部分而己。
我旅居南方的几年中,也曾回来过几次,都因匆匆往返,
没有时间和老人畅谈,把笔录的事搁置下来。等到一九四
五年我回到北京,老人又跟我谈起这事,希望能继续笔录
下去,早早地写完全。岂知这时金丈已经逝世,给他撰著
传记的诺言,无法实现,老人觉得很失望,我也替他扫
兴。有一天,老人对我说:“金公虽已不在,这篇稿子,
半途而废有点可惜,我来说,你接着写下去吧!”说得非
常恳切,我只得一口担承下来。但我因为职务羁身,不能
常常前去。而每次去时,老人总是滔滔不绝,说得很高
兴,我就随时笔录。到一九四八年为止,把前后断断续续
所记的,凑合在一起,积稿倒也不少。
那时,老人已届八十六岁高龄,身体渐渐有点衰弱迹
象,坐得时间长了,似乎感觉异常劳累,说话也不能太
多,多说就显得气促力竭。而我的高血压症,一度又十分
严重,遵医之嘱,在家休养,老人那边,足迹遂疏,此稿
只得暂时告一段落。
我本想等我病愈之后,趁哪一天老人精神好时,再去
听听他的口述,给他多记录点。想不到隔不多久,老人逝
世了。回想往日促膝谈心的情景,已是不可再得,叫我怎
能不感慨万分呢!老人生前,为了这篇稿子,总是念念不
忘,对我提起了不知多少次。而经过许多波折,一再停
顿,我心里头着实有些怅惘。因此,我把历年笔录老人口
述的草稿,加以整理,编次成篇,算是我对于老人最后尽
的一点心意,而我自己,也算了却一桩心愿。可是没有在
老人生前,让他能亲眼看到完篇,真是遗憾万分!
我所记的,都是老人亲口所说,为了尽量保留老人的
口气,一字一句,我都不敢加以藻饰,只求老人的意思,
能够明明白白地传达出来。虽说老年人说话,有时不免重
复,这一点,我在初步整理时,已注意到了。尤其老人说
话时,关涉到我个人和我先父的事情,我更是力求精简。
凡是不必要的,我都删削。这样整理,恐怕缺点还是难免
的,希望亲爱的读者同志们多加指教!
另外有两件事,需在此顺便说明一下:(一)老人原配
陈夫人,是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壬戊)生的,比老人大一
岁,这自述的材料里说的是对的。而在一九四。年(庚辰)
老人所撰祭陈夫人文中所说的:“前清同治十三年正月二
十一日,乃吾妻于归期也,是时吾妻年方十二。”那是老
人记错了,按照旧习惯,那年陈夫人应为十三岁。(二)老
人跟他外祖父周雨若公读书,是在一八七。年(同治九年
庚午),是年,老人年八岁,他亲口对我说过不止一遍,
而《白石诗草》卷六“过星塘老屋题壁”诗注:“余九
余,从村塾于枫林亭。”这是老人作诗注时的笔误。因恐
读者根据老人所作的祭文和诗注,对于自传里所记的陈夫
人生年和老人上学时的年龄发生怀疑,所以附记于此。
一九六二年夏,东莞张次溪记于北京。
导语
本书是“掌故丛书”之一,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自传,由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本书齐白石口述“不掩饰,不玩弄笔调,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流露出真情实感,充满乡土气息,耐人回味,是近现代口述史中的精品。
精彩页
一 出生时的家庭状况(一八六三)
穷人家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天。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名。回想这一生经历,千言万语,百感交集,从哪里说起呢?先说说我出生时的家庭状况吧!
我们家,穷得很呐!我出生在清朝同治二年(癸亥·一八六三)十一月二十二日,我生肖是属猪的。那时,我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在堂,我是我祖父母的长孙,我父母的长子,我出生后,我们家就五口人了。家里有几间破屋,住倒不用发愁,只是不宽敞罢了。此外只有水田一亩,在大门外晒谷场旁边,叫做“麻子丘”。这一亩田,比别家的一亩要大得多,好年成可以打上五石六石的稻谷,收益真不算少,不过五口人吃这么一点粮食,怎么能够管饱呢?我的祖父同我父亲,只好去找零工活做。我们家乡的零工,是管饭的,做零工活的人吃了主人的饭,一天才挣得二十来个制钱的工资。别看这二十来个制钱为数少,还不是容易挣到手的哩!第一,零工活不是天天有得做。第二,能做零工活的人又挺多。第三,有的人抢着做,情愿减少工资去竞争。第四,凡是出钱雇人做零工活的,都是刻薄鬼,不是好相处的。为了这几种原因,做零工活也就是“一天打鱼,三天晒网”,混不饱一家的肚子。没有法子,只好上山去打点柴,卖几个钱,贴补家用。就这样,一家子对付着活下去了。
我是湖南省湘潭县人。听我祖父说,早先我们祖宗,是从江苏省砀山县搬到湘潭来的,这大概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事,刚搬到湘潭,住在什么地方,可不知道了。只知在清朝乾隆年间,我的高祖添镒公,从晓霞峰的百步营搬到杏子坞的星斗塘,我就是在星斗塘出生的。杏子坞,乡里人叫它杏子树,又名殿子树。星斗塘是早年有块陨星,掉在塘内,所以得了此名,在杏子坞的东头,紫云山的山脚下。紫云山在湘潭县城的南面,离城有一百来里地,风景好得很。离我们家不到十里,有个地方叫烟墩岭,我们的家祠在那里,逢年过节,我们姓齐的人,都去上供祭拜,我在家乡时候,是常常去的。
我高祖以上的事情,祖父在世时,对我说过一些,那时我年纪还小,又因为时间隔得太久,我现在已记不得了,只知我高祖一辈的坟地,是在星斗塘。现在我要说的,就从我曾祖一辈说起吧!
我曾祖潢命公,排行第三,人称命三爷。我的祖宗,一直到我曾祖命三爷,都是务农为业的庄稼汉,上辈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发过财,勤勤恳恳地混上一辈子,把肚子对付饱了,就算挺不错的。在那个年月,穷人是没有出头日子的,庄稼汉世世代代是个庄稼汉,穷也就一直穷下去啦!曾祖母的姓,我不该把她忘了。十多年前,我回到过家乡,问了几个同族的人,他们比我长的人,已没有了,存着的,辈份年纪都比我小,他们都说,出生的晚,谁都答不上来。像我这样老而糊涂的人,真够岂有此理的了。
我祖父万秉公,号宋交,大排行是第十,人称齐十爷。他是一个性情刚直的人,心里有了点不平之气,就要发泄出来,所以人家都说他是直性子,走阳面的好汉。他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兴亡盛衰,晚年看着湘勇(即“湘军”)抢了南京的天王府,发财回家,置地买屋,美的了不得。这些杀人的刽子手们,自以为有过汗马功劳,都有戴上红蓝顶子的资格(清制:一二品官戴红顶子,三四品官戴蓝顶子),他们都说“跟着曾中堂(指曾国藩)打过长毛”,自鸣得意。在家乡好像京城里的黄带子一样(清朝皇帝的本家,近支的名日宗室,腰间系一黄带,俗称黄带子;远房的名日觉罗,腰间系一红带,俗称红带子。黄带子犯了法,不判死罪,最重的罪名,发交宗人府圈禁,所以他们胡作非为,人均畏而避之),要比普通老百姓高出一头,什么事都得他们占便宜,老百姓要吃一些亏。那时候的官,没有一个不和他们一鼻孔出气的,老百姓得罪了他们,苦头就吃得大了。不论官了私休,他们总是从没理中找出理来,任凭你生着多少张嘴,也搞不过他们的强词夺理来。甚至在风平浪静,各不相扰的时候,他们看见谁家老百姓光景过得去,也想没事找事,弄些油水。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石老人自述/掌故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张次溪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016817
开本 32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1
出版时间 2020-05-01
首版时间 2020-05-01
印刷时间 202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18
CIP核字 2020001910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