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郝堂(茶人家)/郝堂村乡村建设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郝堂村建设的理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东方文明在当代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还原乡土建筑的价值、构建乡村建设的系统性、诠释农民的精与神、乡村的个性与艺术等。本书可供从事乡村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借鉴。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解码东方文明母体基因 一、东方文明母体基因 二、东方文明母体基因在当代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解码东方文明母体基因的路径和方法——修复乡村文化生态系统 小结 第二章 还原乡土建筑的价值 一、乡土建筑的主要特征 二、乡土建筑与现代城市建筑的差异 三、乡土建筑的现实困境与危机意识 四、还原乡土建筑价值的路径与方法一把艺术还给农民 小结 第三章 构建乡村建设的系统性 一、乡村建设的系统性的内涵 二、构建乡村建设系统性的必要性 三、构建乡村建设系统性的路径与方法——做有准备的新农村建设 小结 第四章 诠释农民的“精”与“神” 一、中国农民的“精”与“神” 二、农民“精”与“神”复归是乡村建设的基础 三、诠释农民的“精”与“神”的路径与方法——将农民培育得更有尊严 小结 第五章 乡村的个性与艺术 一、乡村个性是乡村的灵魂 二、艺术与乡村色彩 三、保留乡村个性是乡村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 四、保留乡村的个性与艺术的回归路径与方法——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小结 结束语 一、缘聚郝堂的人们 二、郝堂建设的反思 三、郝堂的未来 后记 导语 建设“郝堂·茶人家”项目,旨在从社会分层与结构、家庭与邻里关系、社会管理与控制、教育与宗教及社会基本面貌等方面,解码中国乡村社会的“母体”基因,并试图以此为世人勾勒出一个立体多维的乡村社会,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乡村社会群体——农民。同时,也试图通过“郝堂·茶人家”项目的理论实践与经验得失,帮助人们在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的乡村社会图景下,对中国当代乡村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的脉络及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有更深刻的研究和新的界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郝堂(茶人家)/郝堂村乡村建设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君//廖星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0308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21-05-01 |
首版时间 | 2021-05-01 |
印刷时间 | 202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0 |
CIP核字 | 2021024578 |
中图分类号 | F327.614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