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白兰在中山大学(纪念朱白兰先生逝世五十周年)
内容
内容推荐
德语诗人、作家朱白兰(Klara Blum),犹太裔,中国心。
历经苦难,痴心不悔;万里“寻夫”,奔赴中华。如白求恩一样,她将中国人民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1954年入籍中国,视中国为第二故乡。不仅创作了许多中国题材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翻译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到欧洲,为传播中国文化不遗余力;而且耕耘杏坛,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批德语人才……
她,传奇一般的女子,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目录
第一辑 回忆
朱白兰教授生平简介(附德文原文)
缅怀朱白兰先生
白兰香飘康乐园
——朱白兰先生和中山大学德语专业
春风润物细无声
——朱白兰教授授课实录片段
我记忆中的朱先生
朱老师仍然活着
一张“全家福”
一封难忘的回信(附朱先生回信译文)
一段特殊的师生缘
中山大学德语教授朱白兰逝世计告
第二辑 朱白兰研究
钟情于革命的一生(附德文原文)
——朱白兰在奥地利、苏联和中国
朱白兰与民主德国
附:1980年以来有关介绍和研究朱白兰的德文文献
醒眼看旧梦
——从一则书评看朱白兰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吸收…陈智威
附:关于中国对文化遗产的吸收……朱白兰撰,陈智威译
朱白兰致茅盾的一封信
家在何处
——浅析朱白兰诗中的“家园”概念
附:诗Heimatlos(无处为家)及译文
朱白兰的犹太民族意识初探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赞歌
——《香港之歌》述评
第三辑 朱白兰作品选译
燃烧的权利(1841)
剪纸艺人的复仇(1944/1945)
新会行
——华南地区“大跃进”的一篇报道
阿诺尔德·茨威格在新中国
欧洲的一次反法西斯武装斗争
——纪念1943年4月19日事件
明镜
——答一位德国作家
黑人学者、思想巨人——杜波依斯
第四辑 朱白兰译毛泽东诗词37首
一部尘封半世纪的毛泽东诗词德译本
朱白兰译毛泽东诗词37首(德汉对照)
章鹏高德译本及翻译笔记
附件
附件1.a中山大学德语专业66届学生和教师《评席克尔译
毛主席诗词37首》
附件1.b朱白兰《评席克尔译毛主席诗词37首》
附件2朱白兰致周恩来总理的信(附译文)
附件3 朱白兰致奥地利马列主义党主席施特罗布尔(Franz Strobl)
的信(附译文)
附件4章鹏高致德国犹太人中央委员会主席施皮格尔
(Paul Spiegel)的信(附译文)
附件5德国犹太人中央委员会法人施皮格尔主席给章鹏高
的回信(附译文)
第五辑 朱白兰书信选译
致格雷戈尔·戈格(Gregor Gog)的信[1],1942年10月18日
致格雷戈尔·戈格(Gregor Gog)的信[2],1943年12月10日
致曼弗雷德·乔治(Manfred George)的信,1946年10月1日
致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的信,1948年8月30日
致约瑟夫·卢伊特波尔德(Josef Luitpold)的信,1948年11月17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1],1950年2月22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2],1951年2月5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3],1951年12月24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4],1952年10月23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5],1955年3月5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6],1956年4月6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7],1957年3月18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8],1957年8月21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9],1958年6月12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10],1958年8月8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11],1958年9月5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12],1959年7月13日
致卡尔·迪茨(Karl Dietz)的信[13],1959年9月25日
致多拉·文切尔(DoraWentscher)的信[1],1959年12月20日
致多拉·文切尔(Dora Wentscher)的信[2],1960年9月28日
致多拉·文切尔(Dora Wentscher)的信[3],1960年12月10日
致多拉·文切尔(Dora Wentscher)的信[4],1961年8月3日
致多拉·文切尔(Dora Wentscher)的信[5],1963年6月30日
致克拉拉·魏宁格尔(Clara Weininger)的信[1],1965年2月
4日
致克拉拉·魏宁格尔(Clara Weininger)的信[2],1965年6月
4日
致克拉拉·魏宁格尔(Clara Weininger)的信[3],1966年10月
28日
致克拉拉·魏宁格尔(Clara Weininger)的信[4],1968年2月
26日
致西蒙·魏宁格尔(Simon Weininger)的信[1],1965年6月4日
致西蒙·魏宁格尔(Simon Weininger)的信[2],1969年7月22日
关于朱白兰的文献索引
编后记
导语
犹太裔德语作家,诗人、学者朱白兰先生在中山大学生活和工作了14年。其生命历程的大部分时光都与奔赴中国以及中国(尤其是中山大学)有关,其主观上的中国情结,与客观上为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教育所做的贡献,都值得后人铭记、感念。本书以文章合辑的形式对朱白兰在中山大学的生活和工作进行研究,收集、整理、翻译、诠释她在这段时期的作品,尽量忠实地还原朱白兰作为德语诗人和教授的晚年创作生涯。本书是《中国籍犹太裔女诗人朱白兰生平与作品选》(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的姐妹篇。2021年5月5日为朱白兰逝世50周年纪念日,希望4月底前出版本书以示纪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白兰在中山大学(纪念朱白兰先生逝世五十周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林笳//彭念慈
绘者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6071774
开本 16开
页数 5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48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2021-04-01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838
CIP核字 2021057520
中图分类号 K825.6-53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75
3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