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兰州攻坚战/国共生死大决战
内容
编辑推荐

战事,硝烟,一部国共存亡争锋的通史;文韬,武略,一幅斗勇谋智决胜的写照;生命,精神,一座满载将士功勋的丰碑;名将,决策,一曲神州大地解放的凯歌!

本书以图文互动的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再现了

国共两党在兰州和西宁地区所展开的生死大决战。

内容推荐

兰州三面环山,北临黄河,工事坚固,易守难攻,是国民党在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国民党当局为确保青海、宁夏、甘肃,并钳制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主力不能经秦岭下四川,制订了“兰州决战计划”,企图三路夹击第一野战军主力,策应南方战场,并确保兰州要地。

第一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钳胡打马,先青马后宁马的方针,于1949年8月12日分三路由陇东地区向兰州和西宁地区攻击前进。20日,一野第2、第19兵团进抵兰州地区。次日展开进攻,激战竟日,未能突破国民党守敌防御。25日,解放军再次向兰州发起猛烈进攻,当晚占领城外各制高点和要点,歼灭国民党军大部。解放军连夜突入城区,激战至26日中午,全歼国民党守敌27,160人,占领了兰州全城。

目录

第一章 彭德怀受命经略大西北/2

1.大势已定/3

2.第一野战军亮相/9

3.彭德怀领兵太原/19

4.打仗打将/26

第二章 漫话马家军/42

1.血腥的发家史/43

2.残暴的军事统治/50

3.扩军备战/51

第三章 千里追击,钳胡打马/62

1.扶眉战役分割胡马/63

2.文广村决策钳胡打马/70

3.“平凉决战”计划流产/75

4.砸烂固关/77

第四章 危如累卵兰州城/92

1.血雨腥风逞凶狂/93

2.横征暴敛刮民财/96

3.可敬的地下党组织/102

4.马勺里炒大豆/104

第五章 侦察性攻击/112

1.三面包围/113

2.初攻马家山/120

3.受挫皋兰山/130

4.沈家岭是块硬骨头/138

第六章 总攻马家山/154

1.只给三天时间/155

2.彭总在前沿/157

3.血战古城岭/163

4.红旗插上窦家山/167

第七章 总攻皋兰山/178

1.毛主席期待着我们的胜利/179

2.曹德荣舍身炸峭壁/188

3.最后的攻击/195

第八章 总攻沈家岭/204

1.意外使总攻提前/205

2.正面恶战沈家岭/214

3.英雄素描/223

第九章 卡住黄河大铁桥/236

1.马继援决定天黑后逃跑/237

2.把敌人堵在城里“包饺子”/239

3.一点遗憾/251

第十章 “兰州人民翻身了!”/258

1.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259

2.告慰烈士/262

3.盛大的入城式/267

4.西逃的省政府投诚了/272

第十一章 胜利,献给共和国的厚礼/282

1.西宁已是一座空城/283

2.解放宁夏/287

3.和平解放新疆/289

试读章节

1.血腥的发家史

在毛泽东的眼中,西北战场上的敌人主要就是两大块,一块是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集团;一块就是由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组成的马家军。由于马步芳的父亲和他自己在青海多年主政和长期经营,其主要势力在青海,被简称为”青马”:马鸿逵、马鸿宾,主要势力在宁夏,被称为“宁马”。若再简称,就是西北二马,老百姓干脆就叫“马家军”了。

从历史上看,马家军初期为清朝所用,民国初成为割据地方的封建军阀,后来,死心塌地依附于蒋介石集团,成了反共反人民的死硬派。“马家军”历史上和红军曾多次交手。红军西路军在与“马家军”的交战中曾严重失利。在被歼灭前,“马家军”没有受过重创,一贯骄横。“马家军”生性剽悍骁勇,在以步战为主的年代里,以骑兵为主的马家军,很像是今天的快速反应部队,来去如风。就是马家军的步兵,每个班也配一匹骡马,用于驮全班的辎重。因此,马家军颇有战斗力,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  

马步芳,字子香,回族。少时随父马麒从军,12岁出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署少校参谋。抗战时,任国民党40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监察委员。1949年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率部在陕、甘、青等省与解放军作战,同年8月,兰州解放,逃往重庆,后移居埃及。1957年出任台湾驻沙特阿拉伯大使,1960年辞职。1975年病故于沙特阿拉伯,终年。73岁。

马步芳祖籍甘肃河州,即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河州民国初年叫导河县,后改称临夏,是近代西北历史上很有名的地方。它位于甘肃西南,北踞黄河天险,东由洮河环绕,西南层峦叠嶂,直通甘南藏区和青海循化;境内积石山高耸,大夏河穿越而过。由于江河切割,群峰锁护,山川险要,河谷富饶,自汉代以后,历代中原王朝都曾在此设州置郡,把河州作为西陲重镇加以经营。

在长期的开发经营中,由于战争、移民、屯田和茶马互市等多种历史原因,到了清代,河州已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明清以来,河州的回族势力逐渐强盛,并造就了一大批回族人物。其中在清末民初势力最大的主要有三家,就是后来的马步芳家族、马安良家族和马鸿逵家族。除马安良家族被进驻甘青地区的冯玉祥国民革命军消灭外,马步芳、马鸿逵两家都成为雄踞西北的不可一世的土皇帝。解放前所谓的“西北四马”,说的就是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这四马,就是这两个家族的主要代表。马步芳和马步青是亲兄弟,马鸿逵和马鸿宾是叔伯兄弟,但辈份比马步芳要长一辈。在人前,马步芳经常故作亲昵地称马鸿逵为“老爸爸”。

据说,马步芳的曾祖父生下兄弟七人,早年都是务农出身,老二马海晏后来官至清军副将,老七马海渊做过西军营长、宁海军副统领,其余均未入官籍。马海晏共生三子:马麒、马麟、马凤,除马凤因早年与藏人械斗夭亡外,马麒、马麟后都官至省长。马麒就是马步芳的父亲。

马麒是个非常不简单的人物。他在青海经营多年,有很大的势力和影响。他在地方封建势力与国民军的搏斗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一会儿暗中组织封建武装抗拒国民军,一会儿又接受改编,被国民军所收买。几经反复,终于在青海站稳了脚根。

1927年9月,北伐胜利,军事初定,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蒋介石窃取了北伐成果,出任了国民政府主席。冯玉祥将蒋介石扶上台后,为了扩大自己在西北的地盘,提议国民政府将青海、宁夏、绥远分别建省。1928年9月5日,青海正式脱离甘肃,改为行省。组成省政府委员会,孙连仲为主席,马麒即为五人委员会之一,并兼任建设厅长。青海建省后,国民军虽然控制了全省的军政,但其触角并没有深入青海腹地,马家若干年经营起来的各种政治军事势力并未从根本上被摧毁,只是改头换面暂且蛰伏起来而已。当时国民军虽然积极开办党务,施行禁烟、禁止女子缠足、清乡、清赋、考察县政等一系列新政策,但都不过是徒具形式而已,马家的封建势力仍然有强大的潜在力量,诸事仍需马氏协助。为了稳定地方,孙连仲以收编名义,将宁海军分别改编为国民军第2集团军第七方面军第26师,以马麒为师长,马麟为副师长。下辖的三个旅长、副旅长,分别由马海渊、马步芳、马步云、马镛、马步青担任,后来又任命马麟为甘肃剿匪司令。换汤不换药,马家的基本队伍始终保持没变,社会基础仍然十分强大。就是到了被歼灭之前,这种状况也没有多少改变。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这三个人的儿子,都是其手下的军长,以下各级主官,也大多为马氏、河州回族人所把持。

最能说明马麒为人的是“河湟事变”。

青海建省前后,地方封建势力结成的反冯力量也同时迅速扩大。以马仲英、马廷勃、马廷贤等为首的地方回族反抗武力终于发展成一场与国民军全面对抗的军事战争,这就是西北近代著名的“河湟事变”。

事变的核心人物是马仲英。马仲英是马家七太爷马海渊的孙子,马宝的儿子。在马氏家族中,马仲英一门不属马麒的直系,但在宁海军中仍是一支重要力量。从马海渊、马宝到马仲英、马仲杰祖孙三代都供职于同一军中。国民军入甘之后,马仲英为了挽救马氏家族的政治危机,首先打出了反叛的旗帜,并在其叔父马麒的鼓动策划下,赴河州老家拉起了第一支反冯武装,那时马仲英才17岁,可谓是名声大著,风云一时。后来因看马麒、马步芳投机反复,马仲英决心另谋发展,与马麒决裂,并利用“河湟事变”。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甘肃回族军阀中的另一个支派。“河湟事变”中另两个主要人物马廷襄力、马廷贤兄弟,是马安良之子,当年西军的核心人物。

1927年6月,马仲英、马廷贤正式成立黑虎吸冯军。马仲英任军长兼第1师师长,马廷贤任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并以三围河州城为标志,正式揭开了反对国民军的战争。

在马仲英二围河州城时,国民军的赵席聘带援兵从天水赶到。赵初到河州,对河州素来隔阂极深的民族矛盾和宗教问题毫无顾忌,当即下令炮轰了西郊的大拱北,又让士兵烧了城外西南的“八坊十二寺”。这两个地方都是当时河州有名的建筑和繁华之区,而且是甘肃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特别是“八坊”,当时有“小北京”之称,有“东边苏杭,西边八坊”的美誉。赵席聘炮轰大拱北、纵火烧八坊,这使河州回族百姓顿时增加了对汉人的仇恨,民族宗教矛盾骤起,4万多回族百姓无家可归,投靠了马仲英。当时,马仲英虽一再强调不杀汉人,不焚汉庙,初到河州也曾法定:“杀一汉人二人偿命,杀一回人一人偿命”。但此时,河州八坊回民房屋被焚,家破人亡,群情激愤,已无法制止。回民妇女夜间偷烧汉庙,男子残杀汉人以为报复,一时回汉仇杀的惨剧又重新上演。一些汉人纷纷逃往藏区和莲花堡一带。

这次“河湟事变”历时三年之久,骚扰全省,糜烂地方,回汉人民深遭灾难,房舍被焚,财产被掠,数十万人民惨死在刀刃之下,成为无告的冤鬼。战争引起的回汉仇杀再次兴起,剥皮、剜心、倒点油灯、大卸、奸淫,无恶不作,为乱之惨,骇人听闻,成为清同治七年后甘青地区最大的一次战乱。

清同治年间,河湟一带回族人民爆发起义,清廷派左宗棠带兵血腥镇压,就曾引起过回汉之间大规模的仇杀事件。这个国民军的赵席聘。就是个不管不顾的愣头青,又打炮,又放火,惹起一场民族和宗教的大乱来。仅在这一点上,他连马仲英还不如。马在开始的时候,还知道有所顾忌。

“河湟事变”的政治后果是结束了甘肃民国初年的八镇割据的政治局面,使蒋介石的势力进入甘肃、青海地区。从此,西北地区,特别是甘青地区的政治力量开始了新的组合。

“河湟事变”也再一次暴露了马氏家族的狡诈。在这场剧烈的政治风暴中,甘肃回族各镇军阀几乎丧失殆尽,唯有马麒安然地渡过了这一难关,并利用这次事变,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次事变,始作俑者是马麒。可是当反冯之火燃起之后,就迅速退避,及至国民军进剿时,他又摇身一变,积极配合镇压反冯武装。国民军初入甘时,他主动接收改编,并令其子马步青随国民军南下河南与蒋、阎作战,又先后派马麟、马步芳在河州、定西、河西追杀马仲英。

对马麒暗中倡乱行为,当时人民就早已不满。马仲英起事之初,河州百姓即联名向兰州国民军剿匪司令部进行揭露。其状文中写道:  同治年间,陕贼白彦虎,甘贼马占鳌等,先后起叛,凡被扰乱地方,子女玉帛,抢夺尽净,而河逆马占鳌其前行马海晏,所得最多。民国初年,马麒割据西宁,剥削番汉两族,不遗锱铢,纳款稍缓,即穷兵于不毛,以逞其专……

在清同治年间的第一次河湟事件中,为了讨好清廷,马占鳌和马海晏都曾不止一次地对自己的回族同胞犯下过残杀的罪行。因有功于清廷,被左宗棠收编为清军。在他们的发迹史上都曾有过残杀人民,包括回族同胞的血腥记录。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马海晏曾作为甘肃简练军的管带随驾护卫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最后死在了河北宣化。死后清廷追认记名总兵,令其子马麒接其旧部,这使马麒的羽翼日益丰满。

1927年的“河湟事变”,更说明马麒是个政治老手,极善应付。当国民军大举进剿时,马麒不仅月纳数万资助,而且让弟弟马麟亲赴河州帮助国民军收集回民枪支,在北乡寺沟峡治河设船迎渡汉民回庄,按人口发粮计数百家之多,以消除汉人的不满情绪。马麟还在河州张贴布告,劝导回民不要强拉汉民的牲畜,夺走汉民的妻女。宁海军还先后在大通、化隆、定西、渭原等处截击反冯武装。因此,国民军对马麒始终没能公开决裂,而是加以利用。“河湟事变”虽然使马氏家族面临一场政治危机,但马麒左右逢源,终于化险为夷,保住了自己家族在青海的统治地位。

P43-4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兰州攻坚战/国共生死大决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立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军事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70500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6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4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