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马人的故事(Ⅳ恺撒时代上)
内容
编辑推荐

盐野七生编著的《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是一部激发国家和企业发挥最大活力和创造力的书,一部被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教材的书。盐野七生是最受男性欢迎的传奇日本女作家,定居罗马30多年,15年写就的传奇帝国。

内容推荐

公元前100年,恺撒降生。青少年的恺撒历经马略的杀戮、苏拉的独裁,致力于建立集权力与权威于一体的新秩序。时势造人,随后恺撒征战高卢,远征不列颠,击退日耳曼。并决意渡过卢比孔河,与庞培对战。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因为他能超越时代的藩篱;但天才之所以能超越时代,也正是拜当时的时势所赐。

《罗马人的故事(Ⅳ恺撒时代上)》从出生到渡过卢比孔河之前的恺撒,如何巧妙地利用罗马国家、政局、社会重重的危机,将个人推向颠峰,创造罗马历史的辉煌。

《罗马人的故事(Ⅳ恺撒时代上)》由盐野七生编著。

目录

推荐序1为什么是罗马?(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OOl

推荐序2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004

给中国读者的序/007

序/008

第一章 幼年期Infantia

 (前100一前94年,恺撒诞生至6岁)/011

第二章 少年期Pueritia

 (前93一前84年,恺撒7—16岁)/023

第三章 青年前期Adulescentia

 (前83一前70年.恺撒17—30岁)/039

第四章 青年后期Juventus

 (前69一前61年,恺撒31—39岁)/061

第五章 壮年前期Virilitas

 (前60一前49年1月,恺撒40—50岁)/107

大事年表/327

图片版权/336

试读章节

生于何地,长于何地

罗马广场南侧的帕拉蒂尼山,已被建筑物遮盖而无法确切找寻当日的痕迹。2000年后的今天,只能隐约看出最初罗马七座山丘的位置。

以古罗马的心脏罗马广场为中心,西侧是卡匹托尔山,由北向东依次为奎里尔诺山、维弥纳山、埃斯奎里山、西里欧山四个山丘,帕拉蒂尼山隔着大竞技场与阿文庭山遥遥相望,它们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罗马七丘”。环绕着七座山丘的城墙,是罗马第六任国王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在公元前6世纪兴建的,这座塞尔维乌斯城墙在恺撒时代依然矗立。

塞尔维乌斯城墙之内被罗马人视为首都,从面积上来讲,大致和东京大手町、丸之内、霞之关以及永田町合在一起的大小相当。

七座山丘中,卡匹托尔山最高,但也不过海拔50米,面积较其他六座小,建国之初它即作为众神居住之所。由于众神的恩惠,人们得以在其余六座山丘上生活。

严格来说,罗马的七座山丘并非各自独立,丘底的山谷也无狭隘险峻之感。低矮的丘陵彼此相连,将地势高处作为住宅用地,中间地带用来排水并建成公共区域,这实际上已成为人们非常自然的选择。台伯河沿岸则得以建造码头及市场,罗马公共会场及其四周的大竞技场也诞生了。罗马人有着多神信仰,拥有为数众多的神殿,卡匹托尔山无法完全容纳这些神殿。希腊人将供奉众神的神殿建于高处,罗马人则喜欢将神殿建于低地,并理所当然地把它视为公共建筑的一种。山上供奉着众神,人们要登上约20层楼高的阶梯才能进入神殿。

总体而言,罗马市中心除卡匹托尔山外,地势高处多为私人用地,而地势低处则为公共场所,但在六座山丘当中,地理位置最优的无疑就是罗马建国者罗穆路斯最初居住的帕拉蒂尼山。

帕拉蒂尼山面积约有10公顷,即使在山顶高处,水源依然丰富。如果前往位于市中心的罗马广场,只需沿着缓坡下行便可到达。由于它是紧邻台伯河的唯一高地,越过台伯河的西风可以抵达这里。在此高处有西风拂面,让人心情十分舒畅。对于夏天比冬天更需要费心选择居住地点的罗马人而言,帕拉蒂尼山可算是无可取代的福地。即使是现代,阳光直射,探访罗马广场的遗迹后登上帕拉蒂尼山,身处罗马,你会惊讶竟有如此清凉的绿意环绕于四周,仿佛是与低洼处的喧嚷迥然不同的另一片天地。如此这般,开国始祖罗穆路斯定居帕拉蒂尼山,首任皇帝奥古斯都将他的宅邸置于此处,此后历任皇帝也将宫殿兴建于此也就有因可循。但各位皇帝选择在这里兴建宫殿的理由绝不止于此。共和时代,有权有势富裕的罗马人,他们的豪宅也在帕拉蒂尼山上延绵不绝。

罗马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瓦莱里乌斯、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法比乌斯、科尔涅利乌斯、埃米利乌斯等名门望族,无一不是代代将宅邸建于帕拉蒂尼山。格拉古这类平民中的贵族以及罗马首富克拉苏也是帕拉蒂尼居民的一分子。而从外地到罗马发展、以律师身份扬名的哲学家西塞罗,不惜借贷也要在帕拉蒂尼山上购置宅邸。

不只是帕拉蒂尼山,地势高处都为高级住宅区。究其原因,只要想想罗马的气候就会明白。在马尔凯拥有广大领土的庞培,他在罗马的住所位于西里欧山。现在意大利总统的官邸位于奎里尔诺山,总统官邸由中世纪昔日罗马教皇宫殿改建而成,当年意大利统一时由政府一并接管。

没有钱的平民又住在哪里呢?

平民的住所分布于罗马七丘底部的各个角落。即使是众神居住的卡匹托尔山,山底也充斥着平民的房合。他们的房合密集地从山丘下方深入低地,再向另一个山丘下方绵延。此外,也有平民大规模集中居住的地区,这类地区中有一处非常有名,它离市中心最近,几乎与罗马广场相连,被称做“苏布拉”地区。

山顶豪华住宅区的人,在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中开始一天的生活;“苏布拉”的平民,则在作坊工匠们日出而作的声响中醒来。贩卖日用品的商户也陆续开门营业。来自山丘上方的豪宅里的奴隶们,为购买日用品而下山,在商店流连。太阳日渐升起,穿梭于狭小街道的人潮随之增多。商店和工匠的作坊临街而设,“苏布拉”大概是罗马噪音最大的地区。在平民的街道上,不论是替人拔牙、理发,还是贩卖气味古怪的东方香料,凡是街头营业的生意人,都无须担心会被有钱人家的用人驱赶,因而能够心无旁骛地做生意。不务正业之徒,在这里也不会担心遭遇他人怪异的目光。“苏布拉”是个奇异却又充满活力的地方。

奥古斯都皇帝下令兴建的广场,如今仅存的残垣断壁处仍依稀可看见高大相连的石壁。“苏布拉”经常发生火灾,石壁是为了防止火势向外蔓延而建。“苏布拉”在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平民区,要知道西班牙广场附近餐厅套餐的价格是昔日的“苏布拉”,也就是今天的加富尔大道附近餐厅的3倍。

尤里乌斯·恺撒就诞生于“苏布拉”,在他37岁当选为大祭司移居罗马广场的官邸之前,一直都住在这里。

环境

罗马共和时代大凡担任国家要职者,几乎都可以从其家族历史中看出究竟。祖父与父亲都担任过执政官的西庇阿·埃米利乌斯及格拉古兄弟不必说,克拉苏和庞培的父亲均为执政官。他们出身于世代拥有元老院席位的名门,可归为元老院阶级。无法追溯门第出身者,如出生于地方、因军功而七度当选执政官的马略,以及马略的同乡西塞罗,以律师身份扬名打开了新的局面。这类靠自身能力擢升者被称为“新贵”。

说到这类无法追溯门第之人,不得不提苏拉。苏拉并非所谓的“新贵”,他的家族与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等名门颇有关联,不过在他活跃政坛之前,苏拉家族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也许可以算做没落的贵族。

尤里乌斯·恺撒却不属于上述三类出身中的任何一种。

尤里乌斯家族与科尔涅利乌斯、法比乌斯、克劳狄乌斯等家族同属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罗马建国者罗穆路斯的母亲是阿鲁巴国王的女儿,而阿鲁巴的望族之一就是尤里乌斯家族。

公元前753年罗穆路斯建立罗马后,国力日增,一个世纪之后,即公元前650年左右,罗马进攻了孕育过它的阿鲁巴。进攻他国,不过30公里左右的征途,但这段距离相当于当时罗马人活动的半径。P12-16

序言

这是一部煌煌十五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十五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的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这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你这个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的呢?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的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与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作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作为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谈一点浅见,作为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马人的故事(Ⅳ恺撒时代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盐野七生
译者 张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2421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26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 01-2010-4505
版权提供者 Shinchosha Pubilshing Co.,Lt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0: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