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牛津拜占庭史(精)/牛津欧洲史
内容
内容推荐
拜占庭的帝国史诗: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
拜占庭是古罗马拖在身后的长达千年的车辙,虽也有过辉煌,但还是终于像烈日下的水渍一样蒸发了。
——《三体·死神永生》
活着千年不死(公元前509-公元476年)
古罗马先后征服了迦太基、希腊、埃及,地中海沿岸的古文明相继成为其记功柱上的装饰。1000年的时间里,古罗马从台伯河畔的蕞尔小邦,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
死后千年不倒(公元476-1453年)
再强大的帝国也有死去的一天,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葬送了古罗马千年的辉煌,独留拜占庭帝国在东部苦苦支撑。蛮族入侵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波斯人、阿拉伯人又相继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十字军更是直接破城而入,但拜占庭帝国始终屹立不倒。
1000年间,老对手们一个个先它而去,而帝国的疆域也在不断萎缩。最终,在土耳其大炮的轰鸣声中,拜占庭帝国残存千年的躯壳轰然倒塌。
倒后千年不朽(公元1453年至今)
帝国已逝,其遗产依旧影响深远:东欧各国不仅皈依了拜占庭的国教东正教,还在自己的语言中借用了源自拜占庭的西里尔字母。在漫长的中世纪,早已不知“古典”为何物的西欧各国,在拜占庭重新发现了古希腊一罗马的典籍,由此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产生。
时至今日,拜占庭在宗教、法律、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仍在惠及世人。其千年不朽的遗产,必将比千年不死不倒的帝国更加持久。
翻开本书,领略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拜占庭帝国史诗!
作者简介
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1994年在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院获得历史与考古学博士学位。2006-2011年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拜占廷历史与文化、世界中古史、欧洲史、基督教史研究。担任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历史学会理事长,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荣获希腊“最高文学艺术奖”金质勋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拜占庭学研究》《拜占庭帝国史》《巴尔干古代史》《拜占庭帝国通史》《特殊的拜占庭文化》《君士坦丁堡陷落记》等。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章∣从君士坦丁到希拉克略的东罗马帝国(306-641年)
第二章∣城市与乡村的生活
第三章∣新宗教与旧文化
第四章∣伊斯兰教的兴起
第五章∣生存斗争(641-780年)
第六章∣毁坏圣像运动
第七章∣中期帝国(780-1204年)
第八章∣学术的复兴
第九章∣传播福音:拜占庭的使命
第十章∣分裂瓦解(1204-1453年)
第十一章∣帕列奥列格时代的学术
第十二章∣朝向法兰克-希腊文化的发展趋势
编年大事记
序言
我想我不必重复拜占庭
一直并继续被人们不适当地
忽视了这样的话。这种情况
直到百年前,甚至五十年前
还是如此:当然目前不再是
这样了。孟德斯鸠
(Montesquieu)和爱德华·
吉本(Edward Gibbon)那
些人对拜占庭的诋毁诟病在
当代人中还有余毒,有些人
还保持着某些维多利亚时代
的敌意。但是在19世纪末以
前这种看法总体而言被摒弃
,对拜占庭的评价变得更为
积极。尽管情况还不尽如人
意,拜占庭被排斥在学术课
程之外的现象还是得到了纠
正。如今,欧洲和美国的许
多大学都讲授拜占庭研究课
程;有12种以上的国际学术
期刊专门刊登拜占庭研究资
料;相关专著的数量也以令
人惊讶的速度大量增加;国
际会议、讨论会、圆桌会议
、专题讨论会的数量难以计
数,而拜占庭文物展览也出
现了相同的情况。新一届拜
占庭研究国际会议(2001
年在巴黎举行)就有上千名
出席者。
拜占庭帝国的昭雪在19
世纪和20世纪欧洲历史观念
和审美倾向的发展中构成了
一个有趣的篇章。曾经被视
为只有堕落腐朽、阴谋诡计
和邪恶丑陋的传说转变成为
令人激动、丰富多彩的史诗
;曾被吉本看作迷信的东西
变为精神性十足、富有灵气
的东西;曾被嘲讽为呆滞僵
化、毫无生气的拜占庭艺术
在20世纪初变成了反对僵死
的学院经典的精神资源。这
些变化的发生是因为我们比
前人拥有更多的资料吗?大
约从1850年起,我们确实
拥有更多关于拜占庭“物质
文化”的知识,但是这种情
况并未出现于文献方面。实
际上,如果有人认真梳理一
下就会知道,我们今天看到
的所有拜占庭文献早在
1850年就被整理出来了。
拜占庭帝国并没有发生变化
,而是我们的研究态度发生
了变化,毫无疑问将来还会
变的。
拜占庭无须任何辩解,
其在欧洲和近东历史上的重
要作用已经是确定的事实;
其文献(如果有人愿意用这
个术语来指称所有文本集成
的话)虽然广泛,但是却遭
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失;其保
存在岩石、绘画和其他媒介
上的遗产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成为许多不可再生遗产的
突出代表。以此为基础,就
有可能将拜占庭的成就与其
他同时代的文明,特别是中
世纪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
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有据的
结论——尽管不是每个人都
认同这一结果。然而,这类
对比工作至今还很少有人从
事。
如今,倡导质疑和重新
解释公认观点之风对拜占庭
历史的影响比任何其他时期
都要深刻。在许多极为重要
的问题上,学术界也不再有
一致的看法。因此,我并不
想把我自己的观点或相互一
致的看法强加给本书的各位
作者。
西里尔·曼戈(Cyril
Mango)
导语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拜占庭史教授西里尔·曼戈主编,12位来自欧美的顶级拜占庭史学者鼎力著成。
本书讲述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在东地中海世界顽强生存,最终在环伺的外敌和不断的内乱中走向衰亡,但拜占庭帝国所保存的辉煌灿烂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却成了文艺复兴的渊薮。
精彩页
第一章
从君士坦丁到希拉克略的
东罗马帝国(306-641年)
彼得·萨里斯(Peter Sarris)
“李锡尼(Licinius)被君士坦丁包围在了尼科米底亚,随后,他放弃了希望,意识到自己没有足够的战士来进行一场战斗。因此,他走出了城市,匍匐在君士坦丁身前苦苦哀求。他为后者披上紫袍,承认他是皇帝和主人……君士坦丁将李锡尼送到了塞萨洛尼基,仿佛能让他就此安度余生,但是不久他就一如既往地背弃了自己的誓言,将李锡尼送上了绞刑台。现在,整个帝国都掌握在君士坦丁一人手中了。”这就是多神教历史学家左西莫斯(Zosimus)在公元500年前后的一段记载,他描述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于324年对皇位的最后一位竞争者所取得的决定性胜利。这场胜利让君士坦丁成为罗马帝国东部行省无可争议的主人,这也是整个罗马世界最为富庶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君士坦丁将这些新占领的领土与西部省区合而为一,后者是他在公元306年之后那段动荡冲突的漫长岁月中逐渐掌控的。尽管有时在一些基督徒留下的史料中,这会被看作某种神示天命的结果,但是如左西莫斯所说,君士坦丁霸业的背景,应被理解为一群雄心勃勃的男人残忍血腥而又斗智斗勇的较量,这也正是晚期罗马帝国的政治特征。
尽管还能勾勒出它的大致脉络,但我们已经很难准确无误地重现这一权力斗争的细枝末节。从293年到305年,在皇帝戴克里先的安排下,也就是历史学家所谓“四帝共治”制度下,罗马帝国被两个头衔为“奥古斯都”的皇帝统治着。二者中地位稍高者统治东部,而另一位则驻扎在西部。每位奥古斯都下设一“恺撒”,这是奥古斯都的副职,并有权继承他的权位。305年,已明显年老体衰的东部帝国奥古斯都戴克里先和西部帝国的共治者马克西米安(Maximian)宣布退位。相应地,他们各自的恺撒继承了他们的位置:伽勒里乌斯(Galerius)得到了东部帝国,而君士坦提乌斯则得到了西部帝国。在东部,伽勒里乌斯任命他最年长的外甥马克西明(Maximin)为恺撒。而在西部,他把属下一位叫作塞维鲁(Severus)的军官强加给了君士坦提乌斯,让其成为后者的恺撒。
306年,君士坦提乌斯在征伐皮克特人(the Picts)的途中,于约克去世。尽管他的“太上皇”宣布塞维鲁为继任者,但君士坦提乌斯在不列颠的军队却拥立了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为帝。这一篡位行为引发其他人的效仿,罗马军队支持西部帝国先帝马克西米安之子马克辛提乌斯(Maxentius)登上皇位,后者随后有效地控制了意大利和阿非利加。
作为地位更高的奥古斯都,伽勒里乌斯徒劳地尝试重新控制局面。他没有顾及马克辛提乌斯在中地中海地区的实力,在放弃了对塞维鲁的支持之后,任命一位先前在军队中的同袍为新的西部皇帝,这个人叫作李锡尼。帝国此时就有了5位君主:东部的伽勒里乌斯和马克西明,以及西部的李锡尼、君士坦丁和篡位者马克辛提乌斯。戴克里先皇帝在法律和政治上引入的这一制度只存在了不到二十年即告瓦解作废。
310年,伽勒里乌斯做了最后的试图挽救危局的努力,他发动了一场战争,期望能够将罗马从马克辛提乌斯的手中夺回;但是却遭受了可耻的失败。311年,伽勒里乌斯去世,他在小亚细亚和东部地区的权力被全部移交给马克西明,而李锡尼控制着先前隶属于东部奥古斯都管辖的欧洲行省。伽勒里乌斯之死开启了一个新的进程,自此之后,剩余的统治者彼此攻伐,直至消灭所有对手为止。
君士坦丁于312年取得了伽勒里乌斯没能企及的成功,于米尔万桥(Milvian bridge)之战击败了他在帝国西部的主要对手、篡位者马克辛提乌斯。这一令人震惊的胜利让君士坦丁控制了罗马城。君士坦丁稍后将他的胜利归因于在这场战争之前他放弃祖先的宗教而皈依基督教这件事。确实,从312年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君士坦丁公开表达对基督教会的支持,并且给予它最为慷慨的馈赠。313年,李锡尼也取得了相应的胜利,他在色雷斯击败了马克西明,并使自己成为东部帝国的统治者。接下来,这两个坚持到最后的奥古斯都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军事摩擦。然而,直到323年,君士坦丁和李锡尼才不约而同地发动了战争,君士坦丁先于亚得里亚堡,之后又在尼科米底亚附近的克里索波利斯(Chrysopolis)击败了李锡尼。
为了褒奖这场胜利,君士坦丁命令将位于尼科米底亚邻近地区,也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侧的希腊古城拜占庭重新敬献给自己,并将其命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他更颁布敕令,要求将这座城市建设得富丽堂皇,以符合帝都的身份。大约过了五年,这项工作初始阶段的大部分工程胜利竣工,而“君士坦丁之城”于330年5月11日正式祝圣。君士坦丁在这里新建了一个元老院,并在这座城市度过了他余生绝大部分时光,直到337年去世。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牛津拜占庭史(精)/牛津欧洲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译者:陈志强//武鹏
编者 (英)西里尔·曼戈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66355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1
出版时间 2021-05-01
首版时间 2021-05-01
印刷时间 202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596
CIP核字 2020210713
中图分类号 K134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