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让钱文忠成了家喻户晓的“玄奘专家”,《玄奘西游记》一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追捧。然而与此同时,“5·12”四川大地震、香港的书展、台湾的直航,这些戊子年里发生的大事小事,他也和大家一起经历一起感受。本书由作者在这一年中积累下来的文字辑成,翻开它,你就会发现与平日电视和报纸上所看到的一个不同的钱文忠。而他的所看所思所说所做,相信都会令你感动不已……
图书 | 戊子草(钱文忠文化随笔)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07年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让钱文忠成了家喻户晓的“玄奘专家”,《玄奘西游记》一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追捧。然而与此同时,“5·12”四川大地震、香港的书展、台湾的直航,这些戊子年里发生的大事小事,他也和大家一起经历一起感受。本书由作者在这一年中积累下来的文字辑成,翻开它,你就会发现与平日电视和报纸上所看到的一个不同的钱文忠。而他的所看所思所说所做,相信都会令你感动不已…… 内容推荐 本书由钱文忠在戊子年中积累下来的文字辑成。全书共分“历史与时代”、“关于汶川”、“笔墨之余”、“台湾首航”、“汗颜文字”、“戊子絮语”和“媒体采访”等七个部分。翻开它,你就会发现与平日电视和报纸上所看到的一个不同的钱文忠。 目录 自序
历史与时代 奥运不权是一场运动会 玄奘与时代精神 鉴真东渡 近现代中国佛教和中国社会:几点思考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释 我们的读书现状和老一代学者的读书生活——以季羡林、王元化先生为例 向真正的思想者致敬 缅怀王永兴先生 中国传统中的商人与财富 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大运河与中国文化精神 从《三字经》看传统文化启蒙
关于汶川 汶川关键词:悼念 汶川关键词:感恩 汶川关键词:生命 直面灾难的证明 范美忠且慢点跑
笔墨之余 《人物小记》 《在同一世界》 《末日之门》和《超限战》 《春彦三卷》 沉潜往复 融会贯通——读张汝伦教授《中国哲学十五章》 《访问历史》 香港书展日记 香港书展的启示
台湾首航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充满泪水 台北的“软体” 台湾高铁 佛光山的读书会 人间的佛光山 台南的古迹 山美海美人更美 萧师姑与吴师姑 妙香法师和妙开法师 慧传法师和慧宜法师 附:首航台湾日记
汗颜文字 《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前言 真正的性情才学——赵启光教授《老子的智慧》卷首语 《可凡倾听——智慧攻略》序 足球世界之外的楼世芳——《坐看云起》跋 《宋代在室友“财产权”之形态与意义》序 台湾版《末那皈依》后记 《钱文忠内外学》自序 《医圣李时珍》线装本自序 林光明先生译《广说佛教语大辞典》卷头语 《幽兰行者——佛教史上的改革创见大师》序
戊子絮语 季老与收藏 透过“讲史”的热雾 师生“打成一片”? 请用善心看待善行 博物馆的人文精神 “学生”和“干部” 也谈师德 顾彬的批评 假如上海没有“季风” 地摊上的历史 特别的春节,特别的归属感
媒体采访 王元化走完真诚勇敢人生路 消费主义时代的佛学热 像蒙学儿童一样去学习“国学” 与钱文忠教授谈文化娱乐化 钱文忠:我是个非常传统的人 试读章节 也许,不少人知道,我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讲了“玄奘西游记”,节目长达36集,9月30日全部播出完毕。由于“百家讲坛”在电视观众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我的讲述似乎也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相当关注。近来,上下两册的《玄奘西游记》也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上市不到两个星期,各方面的反应也很热烈,列在各种排行榜的前列。我在欣慰之余,也明白,这是观众和读者对我的厚爱,我深深地感激。 玄奘是生活在距离今天大约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代高僧,他不远万里,西行求法,求回真经,埋首翻译。无论是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还是在中国和印度的佛教史上,甚至在印度的古代历史上,玄奘都具有顶尖的重要性。这一点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没有任何争论的余地。 就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而言,玄奘西行的足迹遍及西域、中亚,那里正是人类文化史上一块独一无二的宝地。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希腊一罗马文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四个最大的文明,而这四大文明的会聚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西域(包括中国新疆的大部分)和中亚。这片舞台丰富多彩,光怪陆离,交流频繁,冲突激烈。你方唱着,我就登场。这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极其富有成果的,由此向四周发射出巨大的冲击波。然而,由于民族迁徙、战争攻略、环境变迁等等诸多原因,有关这片广袤的土地的历史资料却少得可怜。玄奘应唐太宗之请,和他的得意弟子辩机合作留下了一部《大唐西域记》,正是有关这个地区的最最珍贵的材料。 至于玄奘在中国和印度佛教历史上的地位,那更是不消说的了。先说中国佛教,他培养了很多学生,和助手们翻译了1335卷重要的佛经,其中很多是最权威的译本,不少是最流行的译本。他将当时佛教世界的最高水平的学说带回中国,创立了法相唯识宗,也叫慈恩宗。由于玄奘对佛学的贡献实在是大,他受到了唐朝皇室的特别尊崇和礼遇。这些我在“玄奘西游记”里,都有所讲述。为什么说玄奘对印度佛学也有很大的贡献呢?这么说是有根据的。玄奘长时间地留学印度,在印度广泛游历请教,他接触的多是当时印度最具声望的学者,他掌握的乃是当时印度最高水平的佛学理论。印度当时的不少学说在本土失传了,靠着玄奘的汉语译本方得以保存至今。可惜,玄奘的几种用梵文写成的著作都没有能够流传下来,不然,玄奘对印度佛学的贡献就可以看得更加直接了。 玄奘对印度历史的贡献当然主要是因为他的《大唐西域记》,其中关于印度的记载弥足珍贵,无可替代。印度文化固然有它的极高成就,但是却并没有信史的传统,可靠的历史记载是寥若晨星,非常稀少的。这一点,马克思就曾经提到过。印度不少学者说过,没有玄奘的记载,重建印度古代史是不可能的;有的印度学者甚至说,印度历史欠玄奘的债,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事实上,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确实成了重建古代印度历史,进行考古发掘的“指导手册”。玄奘的记载的准确性,早就被大量的根据他的指引而进行的考古工作的成果所证实了。 上述的这些,还只不过是玄奘的历史贡献的最粗浅的大概。不过,我确信,这已经足够证明玄奘是一个如何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了。然而,这却并不能够阻挡大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就算的确如你所讲,玄奘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而伟大的人物,可是,离开我们那么遥远的他,和我们今天的时代又有什么关系呢?玄奘能够为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启示呢? 说心里话,原先我对类似的问题不仅是不理解的,甚至还有相当的抵触:学术就是学术,特别是有关古代的学问,何必非要和现在发生什么关联呢?而现在,我的想法发生了一点改变。当然,我依然还是坚持学术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应该过多地,或者说首先考虑和现实有什么样的关系,须知,人类的知识探求和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分地要求“立竿见影”,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正应了“欲速则不达”的话。 但是,学者们似乎也不妨偶尔将脑袋探出象牙塔,看看外面的世界,关心一下自己也处身其中的当下。至少应该考虑下,在选择古代的研究对象时,是否可以优先选择对当下的时代有所影响或者启示的呢?我想,这和学术独立并不冲突。真正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能够局限的,一定可以超越他所在的那个具体的时代和具体的生存环境,超越时空,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永恒的价值。不同时代的人,都可以得到精神层面的启示。无疑,玄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那么,我应该努力来回答这么一个问题了:玄奘和我们的时代精神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个大问题,自然不可能在这里完全地说明,我只能就下面几点,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请大家指教。 P5-7 序言 转眼戊子年即将过去,临近年底,总要对自己在过去一年做了些什么略加盘点,这是我的一个积习。 我没有什么“上进心”,但是,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教诲“懒人是没有出息的”,却不敢或忘。在这一年里,我出版了《钱文忠内外学》(线装一函三册,上海文艺出版社)、《医圣李时珍》(线装一函一册)、《末那皈依》(繁体中文特别版,台湾网路与书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书店版不尽相同);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稿整理的《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共十二讲)、《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共四十三讲)也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约。感谢出版社诸君的心血与努力,这两本书均可望在戊子年内面世。 此外,就是这本《戊子草》所收的六十余篇文字了。我将它们略加分类,敬献在关心我的朋友和读者面前。我要感谢发表这些文字的杂志和报纸,感谢陆灏兄、李天扬兄、陆梅女史,以及各位参与对话的学者、刊发拙文的编辑、采访过我的记者。没有他们的工作,这六十余篇文字中的绝大多数,起码都不可能以现在的面目出现。任华女士从今年起协助我工作,她不仅将我的琐碎杂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还随时搜集保存我各处散发的文字。倘若没有她的辛勤工作,这些文字中的许多就会像此前经常发生的那样无从寻觅。 至于书名,则是来自我的一个发愿:从今往后,每年我都将努力出版一本以当年干支命名的“草”,作为“履冰室丛草”的一种。封面上所用的章,则是我多年的好友篆刻家金春德先生的作品。 对我有大恩的清园王元化先生于戊子年去世,使中国当代的思想界蒙受了巨大的打击。清园先生在晚年整理自己的论著,打算分册刊行,汇成“清园丛书”。我的文字,在先生的论著面前,是不敢称“书”的,故而以“草”名之,同时也略表我对先生的追思之情。 人生一世,最本真的状态应该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元朝陈草庵《山坡羊》云“晨鸡初报,昏鸦争噪,那一个不在红尘里闹?路遥遥,水迢迢,利名入都上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好,人不见了”,深中我心。然而,既然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尘世,终也难免沾染俗尘。那么,且一路走去,顺手栽在些许小草。至于其荣枯,自有命数,不在我的所计了。 略让我心安的是,在戊子年里,自己几乎每一天都在工作,不敢懈怠。套用一句曾经时髦过的话:累着,并快乐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戊子草(钱文忠文化随笔)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钱文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7892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5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3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