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研究德语文学中的时间问题和历史意识,书中具体从“西方启蒙晚期历史‘时间化’现象”“前进与迟滞”“‘无尽的重复’——早期浪漫派与时间性”等部分展开论述。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启蒙晚期德语文学中的时间诗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德语文学中的时间问题和历史意识,书中具体从“西方启蒙晚期历史‘时间化’现象”“前进与迟滞”“‘无尽的重复’——早期浪漫派与时间性”等部分展开论述。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张珊珊,1986年出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2015),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博上生联合培养项目奖学金获得者(2012—2014),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2018—2019,CSC资助)。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所讲师。研究领域为文化学导向的现代德语文学研究、德国思想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多篇。 目录 导论 一、时间中的人·人的时间 二、文学作为时间的艺术 第一章 西方启蒙晚期历史“时间化”现象 一、18世纪西方现代时间意识的崛起 二、虚构与认识:文学在历史洪流中的反思 第二章 前进与迟滞 一、叙事主线:对目的论的戏仿 (一)卢卡奇与他的历史哲学视角 (二)修养作为个体的时间化进程 (三)启蒙时间伦理 (四)威廉内心图像的逐渐展开:克罗林德马利亚娜——娜塔丽亚 二、叙事对偶然性的时间构型:延宕 (—)魔力 (二)迷娘·竖琴老人 (三)延宕:马利亚娜作为图像·肥大的想象域 (四)延宕:命运主题与哈姆雷特 三、散漫的游戏 第三章 突然性 一、“突然性”、惊恐以及法国大革命的时代情绪 二、特定一刻的细写:地震与暴徒私刑 三、驴叫的启示?克莱斯特与“偶然性” 四、地震:18世纪的偶然性讨论与克莱斯特的美学融合 五、无历史的人 第四章 “无尽的重复”——早期浪漫派与时间性 一、早期浪漫派的时间与历史意识 二、向内之路 三、向内之路的“深邃”与反时间性 四、无时间性,或对时间性的反叛 五、关于历史的讨论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启蒙晚期德语文学中的时间诗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珊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640424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5 |
出版时间 | 2022-04-01 |
首版时间 | 2022-04-01 |
印刷时间 | 202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86 |
CIP核字 | 2022062263 |
中图分类号 | I1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