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氏璧(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和氏璧》由吴蔚著,主要内容是:

传闻有巫师占卜道:“得和氏璧者得天下。”

和氏璧是楚国镇国之宝,触手生温,不染尘埃,能在黑暗中发光,所以又称“夜光之璧”,是举世公认的稀世奇珍,最近才被楚威王赐给了献缓兵之计有功的令尹昭阳。战国时期巫风盛行,巫师有着极高的地位,没有人会怀疑他们的占卜之语。天下人的目光,立即转而投向南方的楚国上。

正是:和氏之璧倾九州,战国群雄逐兜鍪。

内容推荐

这本《和氏璧》由吴蔚著,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七雄争霸,逐鹿中原。强国连衡而斗诸侯,意图席卷四海,包举宇内。弱国会盟谋取合纵缔交,力图安命保身。礼崩乐坏,风云乱世。有传闻称,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由此围绕楚国镇国之宝和氏璧,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夺璧之争。

拥貔貅,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山川图画,极目神州。苍莽大地,谁主沉浮?

《和氏璧》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第二章 南山之下,殷殷其雷

第三章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第四章 泛波柏舟,亦泛其流

第五章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第六章 夜如何其,夜色未央

第七章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第八章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第九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第十章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尾声

附篇 风风雨雨和氏璧

后记 ——关于《和氏璧》小说

试读章节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国风》中的这首《桃夭》说的是周王室的一位王姬要下嫁一名大夫,“归”意为出嫁,诗中祝愿她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因桃花花色最艳,故以喻王姬,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纪山桃花足春风,满谷仙桃照水红。“纪山桃花”是楚国的著名美景。纪山位于楚国王城郢都正北二十里处,是郢都北边的天然屏障。所谓的“山”并非崇山峻岭,而是一大片绵延的丘陵,岗峦起伏,林木葱郁。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的野桃树竞相绽放,粉嫩莹润,纷披陆离,迎霞沫日。花枝临风招展,柔美多姿,远远望去如霞似锦,光彩秀美。

花笑芳华,草艳春色。野生的桃花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旺盛的野性的生机,那种含情脉脉的妩媚铺天盖地,勾魂摄魄,令人窒息。在它的映照下,周围的一切景物黯然失色,轻拂的杨柳和萋萋芳草都成为了点缀。

佳期纪山东,颜色桃花红。桃花盛开的季节,也正是楚国一年一度“云梦之会”的时节。

“梦”是楚语,意为原野,兼有丘陵和沼泽、丛林和水草,禽兽孳生,适于出游,宜于行猎。云梦13’是楚国国君的狩猎区,也是楚国桑林之祭所在地,地域极为广阔,纪山也属于其范畴。内中除了山林、川泽等各种美景外,还有一个巨型湖泊,名为“云梦泽”,是中原面积最大的湖泊。纪山东部即是云梦泽,烟波浩渺,一望无际。而云梦之会则是楚国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到仲春时,楚国国君都要在云梦纪山高唐观‘。’举行盛大的桑林之祭。桑林之祭是一种大规模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性质与祭社…相同,因祭祀时要演奏《桑林》乐舞,由此得名。

楚人自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裔,崇拜太阳和红色,座向东为贵,因而高唐观建在纪山上极东之处,坐西朝东,东面山脚下即是水波荡漾的云梦泽。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不但是历代楚王喜爱的游乐场所,还是楚国祭祀先祖的高媒庙的所在地,是理所当然的云梦之会的地点。

高唐观台座前的广场上正在表演《桑林之舞》——数十名舞者穿着红黑相问的丝制锦衣,戴着华丽的面具,伴随着强劲有力的音乐,轻捷地穿梭,矫健地起舞,颇似军阵。场面壮观,独具魅力。

领头的巫觋仪态不凡,戴着兽角形的头饰,各举一面旌旗,来回挥舞,与击拊的石罄声相应和。男觋阿钺手中的旌旗上绣着人首蛇身的图案,这是楚国王室“龙”的标志。女巫阿碧手中的旌旗则绣着人面鸟身,人有九首,这是楚国的图腾“九头凤”,被认为是“太阳之精”。两面旗帜的竿首均缀着五色雉羽作为饰物,在阳光下荧荧闪烁,诡异魑魅,妖冶邪气,令人望而生畏。

楚威王熊商与最宠爱的华容夫人端坐在广场西首台座的正中。台座是个夯土筑成的大平台,受山势所限,不及半人高。左边坐着故王后所生的太子槐、公子兰及眷属。右边则是华容夫人所生的公主江芈、公子冉、公子戎几人。再往下便是楚国的王公贵族,令尹昭阳、司马屈匀、大夫景翠等文武大臣依官职大小分坐在两边。在楚国为人质的诸国公子,如齐国丞相田婴之子田文、魏国魏惠王之子魏翰、越国太子无疆等,也是座上之宾。

楚地湖泊星罗,水网密布,天气潮湿,群臣均是坐在矮脚的床榻上,只有在室内时才会像中原诸国那般席坐在地上。各人面前摆有铜制的长方形酒禁,上面摆满各色酒具和食物。

案具之所以叫“酒禁”,是因为周人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根源是由于君主嗜酒无度。有了前车之鉴,周王朝特意颁布了《酒诰》,规定:王公诸侯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不准非礼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死;不照禁令行事执法,同样治以死罪。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到春秋战国时,禁酒令虽然跟共主周天子一样,已然有名无实,但承置酒器的案具烙下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的印痕——名曰“酒禁”。

楚国地广物博,矿产丰富,冶炼水平很高,其中失蜡法为楚国所独有。楚威王面前的那只酒禁即是青铜器中的精品——长约六尺,宽约三尺;禁的四周装饰有多层透雕的云纹,玲珑剔透,仿若天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云纹下由数层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铜梗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最粗,是骨干梁架。中间层梗稍细,由上而下向两侧伸出后上弯,犹如古代建筑上的斗拱。外层铜梗最细,呈相互独立的卷草状。铜梗相互盘绕,而又互不连接,多层重叠,错落有致;酒禁的上部四周攀缘有十二条龙形怪兽,前后各四条,左右各两条,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酒禁中心,形成群龙腾云驾雾、拱卫中心的画面,灵动活泼,十分壮观;禁的下部则是十二条虎形怪兽,两长边各三只,四角及两短边各一只,蹲于禁下为足,撑托着器身,看上去霸气十足。整座酒禁构思奇特,造型奇巧,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但奇怪的是,这座云纹铜禁上摆放的丰盛酒食未动分毫。任谁都能看出来,楚威王病得相当厉害,这次能上纪山来主持云梦之会,已很有些勉为其难。他一直枯坐在那里,半耷拉着眼皮,处于有气无力的混沌状态。王宫医师梁艾双手提着药箱,就站在楚王身后不远的地方。

桑林之祭是公开祭祀仪式,在卫士的警戒圈子外,还聚合了大量赶来瞧热闹的普通民众。写出《道德经》的楚国奇人老子曾以“众人熙熙,如享大牢,如登春台”来形容云梦之会的盛大欢腾景象,可谓万众瞩目。

许多人目不转睛地观看舞者的翩然起舞,但更多人的目光却落在台座上的华容夫人和江芈公主身上。这对母女均有着绝世的容貌——母亲三十余岁年纪,朱颜丰韵,皎如明月;女儿十五六岁,豆蔻年华,灿若春花。一个瑰姿艳逸,一个风流尔雅。有如此艳光四射的绝色美人在座,难怪广场上的年轻男子争相投来各种目光。就连台座上的宾客也有不少人被美色所惑,譬如魏国质子魏翰总是有意无意地瞟向华容夫人,齐国质子田文则盯着江芈公主不放,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楚国王室内部的危机正是因为这对母女而起。传说楚威王爱华容夫人和江芈公主发狂,以至于生了废嫡立幼之念,有心废掉嫡长子熊槐的太子位,改立华容夫人所生的熊冉为太子。若不是令尹昭阳等重臣坚决反对,只怕熊槐的太子位早已不保。

太子熊槐大约二十一二岁年纪,戴着华美高大的楚冠,一身博袍绛衣愈发映衬出脸色苍白惨淡。他的心思显然不在精彩的《桑林之舞》上,一直刻意留意着斜对面江芈公主的一举一动,虽然竭力掩饰着真实情感,脸上还是不自主地对这位又聪慧又美貌的异母妹妹流露出恨意来。

太子的妻妾南媚和郑袖分坐在两旁,二女也都算得上是美人,只是比起艳惊四座的华容夫人母女要逊色不少。嫉妒是妇人的天性,意识到华容夫人和江芈公主才是全场瞩目的中心时,郑袖不由自主地咬起了嘴唇。

凑巧这时江芈停止了与公子冉的窃窃私语,转过头来,有意无意地望向太子这边。惊鸿一瞥中的她,天真而邪气,有着不羁的美丽。只是顾盼之间浅浅一笑,嘴角微微翘起,多少带着几分挑衅的味道。

郑袖忍不住附耳过去,赌气地告诉丈夫道:“太子,您瞧瞧公主那副得意的样子,倒像是……”

她刻意没有说完下面的话,但熊槐很清楚下半句应该是:“倒像是她的弟弟公子冉已经当上太子了。”P10-13

后记

——关于《和氏璧》小说

中国有着历史极为悠久的玉文化。有学者认为,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存在着一个称之为“玉器时代”的时期。在远古先民的眼中,坚硬光润的玉石是天地鬼神的食物,即所谓“天地鬼神,是食是飨”,而凡人佩玉,则可以趋吉避凶。正是这种美好的愿望,激励先民们耗费巨大的时间和心血,将玉石一点一点琢磨成精美的玉器。

到了后世,玉成为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说:“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见玉器已经具备了社会功能。

玉不仅是文明的标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有语云:“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孔夫子用拟人化的手法阐释了美玉,认为玉具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之风,玉由此成为圣洁典雅的象征。君子爱玉,君子佩玉,至今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古代艺术品中,只有玉器本身材料即具美质,所以《说文》称玉为“石之美者”。即使毫无雕饰,玉也以其质地显示其能力,好的美玉价值连城。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美玉当数和氏璧,不仅因为玉璧本身,更因为内中凝结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后来更是被秦始皇雕琢成为传国玉玺,成为中国至高皇权的象征,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本书讲述的即是和氏璧的传奇历史。和氏之璧倾九州,战国群雄逐兜鏊。一块玉璧的争夺中,折射出春秋战国烽火连天的岁月。

书中人物均为真实历史人物。极具有传奇色彩的筼筜在历史上也是真有其人,他为公子熊发几次深入齐军大营,在守卫环伺中盗窃齐将私人物品亦是真人真事。故事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如楚国王室内部争位、墨家弟子分化、宣太后报复楚国、秦昭襄王母子失和等均为史实。

在保持故事流畅的同时,作者刻意在小说中加入了一些历史细节,如城池建制、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细节均取自相关典籍及考古资料,以求最真实地再现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作者本人的出生成长之地离楚国王城郢都极近,也属于古云梦的范围,算是地地道道的楚人,因而刻意在楚文化上花了更多笔墨。

书中都城插图均为考古复原图,即在发掘勘测遗址的基础上描绘。由于年代久远(楚国郢都于公元前278年被秦军攻克,焚毁后彻底荒废,屈原因此有《哀郢》之作:“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一些遗址先后被完全破坏,譬如现代高速公路穿过郢都遗址时破坏了其中的几门,现只能考察出七门的具体位置,其中包括五座陆门,两座水门。但从文献考据来看,郢都实际上有八座陆门,四座水门,共十二门。因而如果出现地图与小说中描述不相符的情形,以后者为主。

《和氏璧》与之前出版的《鱼玄机》《韩熙载夜宴》《孔雀胆》《大唐游侠》《璇玑图》《斧声烛影》《大汉公主》以及即将出版的《明宫奇案》《柳如是》等书共同组成了作者正在构思创作的“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丛书”。感谢杨瑞雪女士,感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肖启明社长、刘海涛先生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员,是他们一直在不计得失地支持我,我在写作道路上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鼓励。写作本身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感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给了我进步和成长的空间。特别感谢读者长久以来的支持,你们是作者努力前行的最大动力。

谨以屈原的一句名诗来作为本书的结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吴蔚

2011年12月50日

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氏璧(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200339
开本 32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9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