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匠心致远(影响全球文明的中华工匠技术)
内容
商品特色

内容推荐

本书选取中华工匠技术史上扇子、磨子、罗盘、鼓风炉、耕型、轮子、马镫、火器、烟具、漆器等十大具有代表性的技术物,讲述它们在各自独特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全球传播、交往与互鉴的曲折历史,透视了中华工匠技术从物质位移到工匠精神裂变的全球历程,展示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潘天波,安徽无为人。艺术文化史学者,博士,任职于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学术兴趣集中在工艺、美学与设计学等领域。他曾出版过多部著作,包括《现代漆艺美学》《变化的传播偏向》《设计的立场》《大漆与中国文化》《中国西部秦汉漆器艺术》等,发表学术论文百多篇,在多个学科领有独特的学术贡献。

目录

第一章 | 扇子:从闺房走出的羞涩 001

扇子的美学根源:政治与艺术 003

中国南方之扇:经济及其美学 008

流向全球的中国扇子:恩赐与贸易 012

扇子美学意义的全球展开:渗透与转化 017

延伸 025

扇子的现象与哲学 027

第二章 | 磨子:人类文明之胃 029

磨子:作为地方性知识体系 032

磨子技术作为经济:结构与种类 035

磨子技术作为情感:生产与媒介 043

磨子技术作为文明:流动与转化 047

延伸 054

磨子的现象与哲学 054

第三章 | 罗盘:全球空间的延展与冒险 057

罗盘:自然、玄幻与科学 060

走向海洋的中国罗盘技术 064

罗盘技术的全球网络及传播 068

罗盘技术的全球意义 074

延伸 081

罗盘的现象与哲学 083

第四章 | 鼓风炉:远嫁他乡的风娘子 085

鼓风技术迭代发展:从橐龠到风箱 088

鼓风技术的全球网络 094

鼓风技术的全球意义及其批判 101

延伸 105

鼓风炉的现象与哲学 107

第五章 | 耕犁:翻动文明土壤的利器 109

耕犁技术:多彩中华文明的活力 112

耕犁技术谱系:全球分异与支系 116

耕犁技术的意义指向 122

延伸 133

耕犁的现象与哲学 135

第六章 | 轮子:人类想象力的胜利 137

苏美尔的陶轮与车轮技术 140

中国的轮子技术体系 145

欧洲、非洲与美洲的轮子技术体系 151

轮子技术的文明意义 156

延伸 162

轮子的现象与哲学 164

第七章 | 马镫:改变战争的胜算 165

马镫技术的萌芽、定型与西传 168

马镫技术与全球文明 176

“马镫技术论”的哲学批判 181

延伸 184

马镫的现象与哲学 185

序言

当你打开这本小书之时,你便开启了“中华工匠技术全球小史”的观光旅程,这个旅程的主题看起来很漫长、很复杂,也很宏大,但实际上它又是很短暂、很简单,也是很微小的。为了减少大家“观光”的疲倦,本旅程的目的地(目标内容)只安排了影响全球的十大中华工匠技术,即扇子、磨子、罗盘、鼓风炉、耕犁、轮子、马镫、火器、烟具和漆器等技术。

本旅程计划完成以下“十大路线”:“扇子:从闺房走出的羞涩”(第一章)、“磨子:人类文明之胃”(第二章)、“罗盘:全球空间的延展与冒险”(第三章)、“鼓风炉:远嫁他乡的风娘子”(第四章)、“耕犁:翻动文明土壤的利器”(第五章)、“轮子:人类想象力的胜利”(第六章)、“马镫:改变战争的胜算”(第七章)、“火器:祸起炼丹家的发现”(第八章)、“烟具:人类吸食史的风尚”(第九章)和“漆器:漆香同船去”(第十章)。

如此安排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旅程只安排“十大路线”,即影响全球的十大中华工匠技术,这是因为这十大中华工匠技术是被技术史、艺术史和工匠史等学界忽视的技术。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四大发明或瓷器等非常显赫的中华工匠技术的全球传播,对扇子、磨子、罗盘、鼓风炉、耕犁、轮子、马镫、火器、烟具和漆器等技术的关注与研究较少,这些被人们淡忘的“小技术”,却包含外人不知的“大文明”。实际上,所谓四大发明的历史视界和书写传统已然导致了全球国家对中华文明的严重误解,也导致了全球民众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存在严重偏狭。欧洲文明中心论或技术中心论的出场,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华技术文明史的书写以及对外传播较少有关。这里列举的十大中华工匠技术对全球的影响是深远的、多元的和震撼人心的,它们对全球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就拿磨子来说,中国的磨子技术让日本人闻到了抹茶的芳香,让非洲人感受到了咖啡的醇厚,让墨西哥人品尝到了玉米糊的滋味,让英国人对胡椒的加工有了新办法,让欧洲人也吃到了香甜可口的面包。给这些世界饮食文明带来变化的功臣无疑是中国磨子。因此,在这条“路线”中,你首先会欣赏到世界各国是如何有效利用中国磨子加工他们自己国家的食物的,这也是你在这条“路线”中欣赏到的“第一风景”——技术与技术物的风景。

那么,我们的旅程并非如此“物质”,只是欣赏与磨子相关的吃吃喝喝,我们还能看到中国磨子带来饮食习惯改变后的经济、劳动与休闲的变化。当英国寺院里有了中国磨子之后,神圣而虔诚的“寺院经济”开始出现;南美洲有了中国磨子之后,用磨子压榨甘蔗的“蔗糖经济”开始萌动;非洲人和阿拉伯人把中国磨子带到欧洲之后,“面包经济”开始活跃;当欧洲人把磨子带到美洲之后,美洲的“咖啡经济”逐渐风靡全球。很显然,磨子经济背后还引发了一系列劳动和休闲的变化。当中国磨子走向全球的时候,全球的农业劳动、手工业劳动开始转向适应磨子经济而发展,譬如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亚洲胡椒的全球贸易、磨子工匠的流动及赋税的新变化等,这些都是磨子技术所引发的社会文明变化。最值得一提的是,磨子技术引发了全球劳动之余的新的休闲体系,如磨子加工场景(人们在休闲时去磨面粉)、品尝咖啡的休闲场景(休闲的一种体验)等。休闲体系的变化是全球文明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最为高贵和理想的生存状态。中华工匠技术背后的技术文化景观,是本次旅程中你能欣赏到的“第二风景”——劳动和休闲的风景。

光看“第一风景”和“第二风景”是不够的,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还要欣赏“第三风景”。所谓“第三风景”,就是中华工匠技术在全球的分异带来的文明意义,它包括制度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伦理文明等。譬如马镫技术直接催生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和骑士阶层,火器技术又把欧洲的骑士阶层及其制度炸得粉碎。再譬如中国的耕犁技术给全球的物质文明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让全球农民有了新的定居生活保障,全球伦理在耕犁技术体系中诞生。全球有了耕犁技术之后,耕田的劳动时间大大压缩,土壤肥力和利用率也大大提升,进而也延长了人们的休闲时间。休闲时间的延展带给人类精神文明的变化是深刻的,戏剧表演、说话小说、文学艺术、哲学论辩、宗教祷告等休闲时光的文化景观出现了,人类的精神文明水平大大提升。在人类文明史上,休闲时间所创造的文明要远大于劳动时间创造的文明量。没有休闲的民族是忙碌的,但哲学思想的收获是很少的。在中国先秦社会,先进的耕犁技术保障了劳动者的休闲时间,进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哲学思想的发展高峰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所谓“轴心时代”表现出来的高水平文明,也无不跟休闲文明密切相关。在世界上,中国古代工匠技术无不跟休闲文明相关,它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具有深刻的变革性意义与影响,这是本次旅程的“第三风景”——文明和制度的风景。

在此之后,你还能够欣赏到“第四风景”,也是本次旅程的最后一个站点——现象与哲学的风景。在你欣赏了前三个站点的风景之后,这个站点将带你回到“宾馆”这个狭小的空间,但它能作为无限思考的空间,让你去回念前三个站点风景的现象学意义和哲学思想,做旅程记忆的清空处理,让自己的思想清空,没有任何的杂念,没有兴奋、自满和骄傲,没有自我文明中心论,没有民族文明优越论。也只有这样,你的这次旅程才是有意义的、轻松的,才是富有诗、灵魂和思想的远行。譬如,你要放弃所有的中国马镫技术给全球带来变化的骄傲,你要放空一切有关马镫技术的自满情绪。因为马镫可能是早期印度骑士阶层的发明,尽管被中国草原部落改良后的马镫技术传入欧洲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中也有阿拉伯人将马镫技术传播至欧洲的功劳。在南美洲没有人会记得是中国马镫技术还是印度马镫技术,他们只知道马镫技术是从欧洲传来的。换言之,全球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绝非孤立的,它们是在交往、互动与互鉴中实现技术粒子创新发展的。那么,在技术现象学背后的哲学思想又是什么呢?这是本次旅程的最后归属或小小的收获。但这个收获是属于你的,笔者在“现象与哲学”的部分并没有过多地谈论,而是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让旅行者去探索。

简言之,以“磨子”等“路线”为例,介绍各“路线”中共有的“四大风景”——技术与技术物的风景、劳动和休闲的风景、文明和制度的风景、现象与哲学的风景,构成了一个结构逻辑逐渐递升的风景体系,这也是笔者书写本书的核心程式与结构体系。

第二,这次旅程之所以安排了这“十大路线”,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四大风景”不仅是新奇的,是先前旅行者没有探索到的,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华工匠技术景观。它们分别涉及农业(如耕犁技术)、工业(如鼓风炉技术)、生活(如漆器技术)、战争(如马镫技术)、航海(如罗盘技术)、风尚(如烟具技术)、贸易(扇子技术)等各领域,而且每一技术所涉及的文化领域也是多元的,譬如磨子技术涉及农业、经济、政治、宗教、劳动、休闲等十分丰富的社会文化,它或是中国技术现象学的“活细胞”。实际上,扇子、磨子、罗盘、鼓风炉、耕犁、轮子、马镫、火器、烟具和漆器等技术都是中华技术现象学的“活细胞”,也是全球技术现象学的“活细胞”。在显微镜下透视这个细胞,你就能看到它所具有的身体、思想与灵魂,以及所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换言之,“十大路线”是精选的中华工匠技术全球史的样本路线。

同时,在旅行中,你可能注意到了这“十大路线”各自又是独立的路线,即扇子、磨子、罗盘、鼓风炉、耕犁、轮子、马镫、火器、烟具和漆器等技术都是独立成篇的,这样的安排主要考虑到每一位读者的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的差异,可选择其中的某个“路线”。假如你只是对磨子技术感兴趣,那么只需游览这一条“路线”且丝毫不影响旅行的质量和期待,因为在这一条“路线”中也可以欣赏到“四大风景”。也就是说本书从第一章到第十章每一章写作的技术逻辑和基本范式是相同的,以便给旅行者的欣赏带来可选择的空间。

第三,安排这“十大路线”景观,最为重要的一个学术思考就是打破欧洲文明中心论的神话,走出技术恐惧论的陷阱,客观确认中华工匠技术的全球身份,弘扬与传承中华工匠精神,建构全球文化命运共同体。

在十大中华工匠技术面前,欧洲文明中心论者恐怕可以回家休息了。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勤奋是徒劳的,他们没有看到全球文化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今天和未来,当然就看不到扇子、磨子、罗盘、鼓风炉、耕犁、轮子、马镫、火器、烟具和漆器等技术的全球分异、传播与影响。技术是没有国界的,全球技术文明是交往的、互动的和互鉴的体系。全球没有绝对孤立的文明板块,更没有绝对孤立的文明中心。同时,技术文明本身也是互联的、互动的和互惠的体系,如罗盘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带来了全球扩张与新贸易的技术,于是扇子技术、磨子技术也紧随其后被传播至世界各地。再譬如马镫技术催生封建制度和骑士阶层,火药火器技术又摧毁封建制度和骑士阶层。换言之,全球技术粒子之间的互动与迭代更新会在诸多技术领域产生新的效用与作用。

任何技术都是有潜在的危险或副作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譬如磨子技术使得地主阶级、寺院封建主无偿剥夺了农民的财富和收入,耕犁技术造成土壤被破坏而出现沙尘暴等环境污染问题,马镫技术和火器技术造成全球战争的残酷性和死亡,烟具技术也造成人因吸烟带来的身体问题,扇子技术和漆器技术的过度消费也可能带来奢侈消费主义。那么,技术恐惧论者发现这些危险、危机和危害的一面,对社会发展与文明发展是有益的,尽管如此,“因噎废食”式地抛出“技术恐惧论”而限制技术发展则是杞人忧天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只要人的本质力量在这场技术变化中得以展现,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这种技术文化就是值得期许的。

对中华工匠技术而言,人们对工匠及其技术的理解与研究实在是很少。与其他门类的中华历史研究相比,中华工匠技术显然被人们所遗忘。然而,工匠、工匠技术和工匠精神本来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却被正史所遗弃。在中华正史中,很少有史家为工匠列传、为工匠技术赘言、为工匠精神赞美,更看不到中华工匠文化的全球史。因此,梳理中华工匠技术,盘点中华工匠技术文化,澄明中华工匠技术的全球史,这是弘扬与传承中华工匠精神的基础工作,这也是本书的学术使命,或是笔者的社会使命。

是为序。

2021年2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匠心致远(影响全球文明的中华工匠技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天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292522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22-06-01
首版时间 2022-06-01
印刷时间 202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472
CIP核字 2021262460
中图分类号 F426.899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73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