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马帝国衰亡史导读/社科经典轻松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叙述了兴盛强大的罗马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直至灭亡的进程中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分析了导致其灭亡的内因和外因,发人深思。

本书就是对该社科经典的轻松导读,名为《<罗马帝国衰亡史>导读》,由叶民导读。

内容推荐

如果你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你会在每个客厅甚至每张梳妆台上看到《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本书,会在每个沙龙听到人们谈论“吉本”这个名字。据说吉本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身材短小,头颅硕大,但因为这部著作,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学者”。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一曲为一个伟大帝王书写的挽歌。由叶民导读的这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导读》让经典成为了通识。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推荐。

《<罗马帝国衰亡史>导读》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一、作者简介

 孱弱的天才少年

 从牛津大学辍学的“叛逆”

 一部不朽著作的诞生

二、《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故事

 穿越时空——回到吉本的年代

 不得不读的理由

三、精彩导读

 阅读提示——静下心来读吉本

 帝国的黄金时代

 帝国的扩张与疆域

 帝国繁荣的原因

 君主政治

 君主的蛮族化

 四帝共治

 基督教的成长与发展

 罗马皇帝对基督教的态度

 君士坦丁皇帝宗教改革之谜

 “背教者”尤利安

 帝国分裂

 阿拉里克攻陷罗马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东罗马帝国的复兴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四、大家跟帖

五、拓展阅读

 西庇阿的眼泪

 以理和尼布甲尼撒之梦

试读章节

当我们顺着时光隧道返回到18世纪的英国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勃勃生机的社会,她已经基本上摆脱了旧制度对社会发展的束缚,走上了近代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文明的道路,成为世界霸主,维多利亚黄金时代就在眼前,她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

称霸的英国会成为罗马吗

英国早在17世纪就掀起了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1649年被推上断头台,但1688年的“光荣革命”进行得并不彻底。即便如此,欧洲以此为标志,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的英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科技的巨大进步孕育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诞生,整个国家开始走向工业化。在宗教文化方面,1543年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标志着英国国教的建立,英国王室和基督教界企图脱离罗马教皇的控制:尽管宗教改革运动在亨利八世之后有所反复,但在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之后,英国国教被再度确立;1571年《三十九条信纲》的颁布成为英国国教教义,英国国教以《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否认罗马教皇的最高权威。此后,清教徒掀起“纯洁”国教运动和更为激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并试图脱离国教,将宗教改革推向深入,但不幸遭到都铎王室镇压,此后清教势力不断分化。在18世纪,英国国教在国家宗教中处于领导地位。从英国的政治革命以及宗教改革运动中,我们可以明显地体会到弥漫在英国资产阶级内部革新与保守并存的气氛。

欧洲在18世纪最重要的思想运动是启蒙运动,新兴的思想家在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基础上,鼓吹理性主义思想,掀起新的思想文化革命。他们认为人类可以凭借理性的力量发现自然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法则规律,并主张宗教容忍,反对禁锢思想和遏制自由的教条与制度。他们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治上的开明君主统治甚至民主政治、哲学上的客观与理性主义和宗教上的宽容博爱精神。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为主要代表,并迅速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在史学领域,理性主义重视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视历史为一个符合理性规律的发展过程,并开始对保守的历史观念提出勇敢的挑战。吉本是这场启蒙运动中涌现出的著名历史学家。

18世纪的英国正向“日不落”帝国大步迈进。就外部形态而言,英国所具备的庞大的殖民属地与征服世界的霸权与气势并不亚于当年的罗马帝国。英法两国从1701年至1744年就因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争霸战争,英国凭借着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普鲁士等国的支持,打败法国。战后的《乌特勒支和约》,加强了英帝国的海上殖民地势力,极大地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但英法争霸并未就此结束,1756年至1763年,英法两大集团展开了七年战争。在北美、非洲、西印度洋群岛和印度等地区范围内,英国获得全面的胜利。1763年所缔结的《巴黎和约》确保了英国获得北美殖民地。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英帝国的繁荣使英国历史学家普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英帝国如何能保持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而不至于像罗马帝国那样衰落和崩溃?如果说大卫·休谟的《英国史》描绘了英帝国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那么吉本的《衰亡史》似乎要总结和探讨的是帝国衰亡的教训,为英帝国提供借鉴。

爱上“流泪的拉丁语”

吉本是如何痴迷于研究罗马帝国历史的呢?这要从他幼年时代所受到的教育谈起。让我们把视线集中到英国,具体来说是集中到18世纪英国萨里郡的普特尼镇,看看那个时代英国上层所受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英国贵族子弟在接受中学教育之前,通常接受家教或父母的基础教育,所学科目多为读、写、算三艺,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识字课和算术课。吉本7岁开始通过家教接受正规小学教育,并学习英文和拉丁文语法和阅读技巧。9岁的时候,由于家庭变故的原因,吉本被送入金斯敦镇的一所寄宿小学。小学教育是极其严格的,“长辈们的蛮横,也许还有残忍的老师用棍棒责罚”让年幼的吉本很不适应。英国小学偏重对拉丁文的教育,吉本在小学完成了拉丁文法学习,开始了拉丁文学作品的阅读。拉丁文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的通用语言,在18世纪的欧洲,随着民族国家的不断强大,民族语言已经逐渐取代了拉丁语,成为当时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拉丁语仍然作为贵族小学和中学的主要教学科目。拉丁文法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其枯燥、复杂和艰苦的,英文中有“流泪的拉丁语”这一俗语,意思是拉丁文法学习让人痛苦到流泪,而吉本也“以许多眼泪和一些血为代价,获得了拉丁文法知识”。但是吉本一旦进入到拉丁作品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似乎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他尤其喜爱罗马著名作家科尔涅利乌斯·内波斯的传记作品,此外,吉本还阅读了《维吉尔全集》和奥维德《变形记》的英文翻译本,特别是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翻译的《荷马史诗》更是让他痴迷。在进入西敏公学之后,吉本已经能够阅读领会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贺拉斯的作品。英国贵族传统的精英式教育,特别是这种教育制度中对于古典语言的严格训练,为以后吉本的历史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吉本良好的历史意识和学术素养。

P8-12

序言

让经典成为通识

周国平

我一向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导读系列图书,帮助各界人士尤其青年人走近社科经典,其用心正合我的想法,我欣然为之作序。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前进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显示了改革的艰难。分析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事实已经证明,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经济转型绝不可能孤立地成功。然而,要真正解决信仰和法治的问题,实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必须由精神素质优良的个体组成。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必须由具备公民觉悟的成员建立和维护。因此,归根到底,中国的前途将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这就是“素质”的含义——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人是凭借精神属性成其为人的。按照通常的划分,精神属性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亦即理性思维、情感体验、道德实践这三种精神能力。人类的这些精神能力在极其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而后在相当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的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然而,它们尚处于种子的状态,唯有在人类文化的环境中,种子才会发芽,潜在的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的能力。

文化环境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环境,对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一时一地。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包容了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对于人类每一个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质的成员来说,它都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个传统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把人们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大家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有效的国民素质教育的途径了。

具体地说,与精神属性的三个方面相对应。国民素质教育也可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经典著作都是极好的教材。

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在这方面,经典作家是最好的榜样。他们首先是伟大的自由思想者,不受成见束缚,勇于开拓前人未至的新领域,敢于挑战众人皆信的旧学说。尤其在社科领域,权力、利益、习俗、舆论往往据有巨大的势力,阻挠着对真理的追求和认识,而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坚定地听从理性的指引。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一些社科知识,更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智性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在这方面,文学艺术作品诚然是基本的教育资源,但人文和社科经典著作也能给我们以美好的熏陶。我们会发现,凡大思想家决不是单面人和书呆子,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不同,性格各异,但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人类情感每每有或博大精深或微妙细致的体验。这一点也体现在文风上,许多经典作家是表达的大师,读他们的作品,只要真正读进去了,你绝不会觉得枯燥,只会感到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在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良多启示。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在这个领域中,起支配作用的不只是理性思考和实证观察,更是价值定向和理想愿景。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最基本的价值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人有责。精神财富的享用,人人有份。可是,即使用严格的标准挑选,社科经典的绝对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叫一个普通读者如何下手?怎样才能把经典中的理念变成社会多数成员的通识和基本教养?我认为,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本系列图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是一项真正造福国人的事业。该丛书将选收古今中外社科人文类的经典名著分批推出,出版社为该丛书预定的特点是:绝对经典,轻松好读。按照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求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入,最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于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是够格的,对于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够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这是很高的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

2009年3月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马帝国衰亡史导读/社科经典轻松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吉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61665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4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26-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2
出版地 天津
225
16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