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心目中的十字架--思考是种享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集数年来旅欧、走访、写作的心得精心凝聚的一部情调钢琴式的益智愉情的作品。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不妨在休闲时分,端一杯浓香的卡布其诺咖啡,细细品味思考的欢悦和智慧的神韵……

内容推荐

  行走在现代都市的喧嚣里,心往神追的是对生命的“存在”和“意义”的不懈思考。于是一个个饶有情趣又深富哲学意味的命题带来了一串串智慧的遐想和解疑的快感。这是思考带来的享受,是作者用心灵构制的一个人生哲学的象征——非宗教含义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十字架”。

本书是作者集数年来旅欧、走访、写作的心得精心凝聚的一部情调钢琴式的益智愉情的作品。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不妨在休闲时分,端一杯浓香的卡布其诺咖啡,细细品味思考的欢悦和智慧的神韵……

目录

本书的缘起——序

[第一章]

笛卡儿直角坐标

命运

理性和感情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黑与白

钢筋和混凝土

骨骼和肌肉

[第二章]

钢琴和乐队

势能和动能

红灯和绿灯

限制和自由

原因和结果

入世和出世

慢节奏和快节奏

[第三章]

两重人格:我和俺

[第四章]

自然律和道德律

[第五章]

男人和女人

身与心

时间和空间

我敬畏,故我在——结语

试读章节

这两种最常见,最不张扬的颜色放到一起能做什么呢?能有什么作为?

黑白好像是水火不相容,完全对立的:“颠倒黑白”这句成语便足以说明问题。但是黑白相互结合又是一个统一体,给人信赖感,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白纸黑字”这个成语即表明了这一点。

中国哲学的太极图是用黑白构成的。更妙的是白中有一个黑点,黑中则有一个白点,这叫对立统一。妙!

可见黑白组合在一起可以大有作为。

其实木刻是用另一种语言写下的“白纸黑字”,它能说出许多人生世界的事件。

黑线条和白线条交叉、排列组合构成一个十字架便能包容、陈述人生世界中的许多富有细节魅力的事物。我指的是木刻(THE WOOD ENGRAV—INGS)。

我尤其喜欢英国的黑白木刻,木刻艺术令我着迷,而且迷了许多年。

20世纪前半叶英国杰出木刻艺术家吉宾斯(Gibbings,生于1889年)给木刻下过一个定义:

“木刻的本质就是在黑上面放白。”

(Wood engraving is essentially white on black)

也可以说是把黑放在白上面。

也许更准确、全面的说法是:

木刻艺术是黑白线条语言按照一定的、自身特有的语法(法则)交叉排列组合构成一幅简洁的画面,力图去陈述人类最大量的思想感情。

艺术世界有条最高原理:用最少语言表达人类最大量的思想感情——

P37这便是极值原理,也可以说是节约原理。唐代诗人是节约大师,从不轻易动用一个汉字。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王维)

我非常推崇这12个汉字的排列组合(或叫织体)。诗人用最少的汉字表达了天地问的孤独、萧散、简远、幽远、阔远和渺远的最高美学境界。

这正是黑白木刻这个“十字架”艺术语言符号系统所追求的。王维是善于使用汉字进行另一种“黑白木刻”艺术创作的顶级大师。在本质上,唐诗同“黑白木刻”是相通的。

艺术家把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简化成了黑与白的对话,又不丢掉、不丧失事物的本质——这是木刻艺术的精髓或要害。

或者说,黑与白的这两种简洁颜色构成的黄金十字架取得黄金平衡是木刻艺术感人的“眼——脑系统”的奥秘所在。

其实,任何艺术在构成学上都是一件编织物。小时候我在农村见到过农妇坐在木制织布机上织布的情景。经线、纬线垂直不间断地、有节奏地交叉、编织,最后成了一匹布,给了我难忘的印象。当然还有织毛衣的构成。

在本质上,整个人生世界的构成也是经线、纬线的编织过程,人生世界是件“编织物”。

木刻艺术作品也不例外。黑色是经线,纵坐标;白色是纬线,横坐标。语言非常简洁,但能说出许多事物,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况味。

我想起19世纪德国伟大科学家赫姆荷茨(H.Helmholtz,1821~1894年)的理论。

他在生理学(尤其是在视觉、色彩和听觉方面)、物理学、数学和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在黑白木刻艺术领域,他提出过一条重要法则(至今也没有过时):

“画家如果想要描述月光,只须画出那些最明亮的物体,而让其他一切东西都处在几乎无法辨认的黑暗中。”

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不仅如此,赫姆荷茨还用定量方法(数学语言)对黑白对比——这个“十字架”——进行了研究。

进一步揭示黑白木刻艺术的奥妙,必涉及当代视觉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的成就。

P38

比如色觉的主观感受可以分为三个半独立的感觉:色彩、饱和度和亮度。可见,亮度是色觉的第三个特色。

亮度对比大约有500个等级。

科学的这一发现会让木刻或版画艺术家大吃一惊。

事实上,天地问事物的奥妙远比我们所想像的要复杂得多!

吉宾斯的艺术构思表达了这样一种哲学:人仅仅是大自然界的一个成员;人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不,不是!

今天,21世纪的我们,应该,也必须对野生动物确立一种新的伦理道德。我指的是抛弃人类的沙文主义,建立环境伦理学。今天,生态危机的根源是在人类社会沙文主义,人类和野生动物在伟大的生命、存在之链上都是两个平等的环节。野生动物和我们是兄弟——这便是吉宾斯木刻作品《松鼠》的主题。

我想起一则报道: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中,一只小鸟突然飞进赛场,不幸被网球击中落地身亡。那位运动员立即中止了比赛,走到小鸟跟前,当着上千名观众的面,为自己的这一不是有意的过失,扑通跪在地上,深表忏悔。

读到这段新闻报道,我的双眼潮湿了。这是大地神学或生态宗教的精髓。

P39

序言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自1988年我首次访问欧洲以来,至今总共有过四次出访,对我的东西方文明比较研究非常有益。

在诸多深刻印象中,教堂、墓地的十字架是其中一个。我知道,它是基督教信仰的符号。在西方文明之旅的历史进程中,大约有七个符号最重要:

1.西文字母A,B,C……

2.十字架

3.阿拉伯数字,0,1,2,3……(据说最早是从印度和阿拉伯传人欧洲,后经欧洲学者加工、完善,最后才定型)电话、手机号都是它。当然远不止这些。

4.古希腊建筑柱式语言

5.笛卡儿直角坐标系

6.微积分符号:

7.乐谱记号:

如果拿掉这七种符号,西方文明大厦顿时便会轰隆一下坍塌,不复存在。

也正是这七种符号把东西方文明明显地区别了开来。

在欧洲城乡,我经常到处漫游,闲逛。教堂是绕不过去的。有教堂,必有高高尖顶上的十字架耸立。遇上天高云淡,或有团乌云久久停留在十字架的上空,这时恰好又有几只点碎夕阳天的乱鸦掠过教堂屋顶,我便会抬头看着那个无言的十字架。

若是正好碰上教堂在缓缓悠悠地敲响起钟声,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坠人沉思状态: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汉代,贾谊《过秦论》)

渐渐地,日积月累,即形成了“我心目中的十字架”。

每每有点滴体认和领悟,便写在随身带的《旅欧日记》本上(至今已有三册)。

按我的理解,十字架是由纵轴、横轴垂直交叉而成的一个笛卡儿直角坐标系。

宇宙时间(纵轴)和空间(横轴)是我心目中的第一个十字架。这是原(元)十字架,大十字架。其他的所有十字架都是从它派生出来的。

其他的十字架计有:男女、善恶、战争与和平、静和动、东方和西方、电与磁、微分和积分、命和运、个人与社会、脑和手、自然律和道德律、对称和不对称……

其实十字架是个特大的“空筐”,我把许多事物经过梳理、归类之后都放了进去,还填不满,永远也填不满!

所谓科学、艺术和哲学的创造性无非是用非同寻常的方式(或法则)将普通的信息(事物)整合成一个有机体的过程,该有机体又叫秩序。

于是便有了读者手中这部书稿——它是诸多学科交叉的集合。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有过“十字架”这个观念,只是到了嘴边,没有说出来,没有用“十字架”这个说法一语道破。

“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传》)

在中国哲学中,阴(纵轴)和阳(横轴)交叉是最高、最古老、最伟大,也是最普遍存在的一个十字架。

“太一生两仪,两仪生阴阳。”(《吕氏春秋》)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至矣!”(《庄子》)

意谓:能够明白自然大道之理,又明白人的种种作为,便达到了认识的极至。

这里提出了人类认识自身和大自然的一个十字架,文理两科交叉。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庄子》)

意谓:生与死是不可避免的命中注定;它好像昼夜不停地运行,是自然规律。

这里,生和死交义又是一个十字架。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庄子》)

祸福交又是人生一个怎么也挣脱不掉的十字架结构。

十字架即笛卡儿直角坐标,祸为纵坐标,福为横坐标。

宋代哲人程伊川(1033~1107年)已经领悟到了(只是没有直接使用“十字架”这种说法)人生世界对立统一的构成:

“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语录十五)

“盛则便有衰,昼则便有夜,往则便有来。”

程明道(即程伊川的兄长)也说: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语录十一)

程明道说没有安排,其实全是造物主(大自然上帝)一双无形的手的巧妙安排,精心安排。

“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减:斯理也,推之其远乎!”(语录十一)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很形象描述了哲人灵感闪烁,领悟了人生世界构成大法的狂喜。的确,思考是种享受。

可见,隐隐约约有个“十字架”像条红线,贯穿了整个一部中国哲学史,令我惊讶,深思:

是人生世界原就有这个十字架结构,抑或是人的思维能力把这个十字架赋予了人生世界?人是“十字架”的制定者吗?

最近几年,我有了这方面的一些体认和感悟,心中也有手舞之、足蹈之的喜悦,所以才决定借来“十字架”这个简易、醒目的符号外壳或空筐为我所用,并将它作一详尽展开,深入推广,并赋予它时代丰富、结实的内容和戏剧性色彩——这便是我的“推之其远乎”。

2004年9月,秋高气爽的一天下午,我在波恩附近的莱茵河岸边散步。在一棵大树底下,我看到地上散落一些干枯的树枝,我突然灵感一闪,捡起两根如大拇指粗细的枝条,带回德国书房,自己动手做成一个小十字架。于是便有了上海浦东书房挂在墙壁上的这个具有空筐结构的符号,最后引出了这部书稿的构思和写作。

在我手中,十字架是个大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渔夫撒下这网,是哲学性质的潇洒走一回。

从表面看,是我写十字架。实质上是十字架塑造我,拔高我,给予我“浩然之气”:

“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明代,吕坤)

我明知达不到,但可以努力,努力走近目标。

努力总是可以的吧?

谁也不能阻拦一个人朝纯正目标去努力。上帝也不能!

上帝暗中鼓励我去猜测他建造、构筑世界的总方针和最高法则。

写到这里,我真想抱头痛哭一场:

人生世界为什么总是呈十字架结构?比如有聚必有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有来必有去……

为什么会有“天地合而万物生,阳阴接而变化起”? (苟子)

哦,没有回答。因为那是上帝的绝密。

正如中国古代哲人所说:“至道绝言。”

2005年5月4日深夜两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心目中的十字架--思考是种享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鑫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63905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