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出帆
内容
试读章节

1 五月祭1

一群穿着脏兮兮西装的人排着队,举着自制的各色旗子,庄严地游行过来。

“爸爸,这是干什么的?”

三太郎的儿子山彦当时还是小学生,他抱住爸爸的手问。

“嗯。”

爸爸三太郎也有些吃惊地驻足,想等队伍过来看个究竟。

队伍一旁跟着许多警察,正为这样的任务而兴奋。尽管服装杂乱不一,队伍却井然有序,大家似乎克制着感情向同一个目标迈进。

“是五月祭的队伍。”

“五月祭是什么?”

“五月祭嘛,嗯,就是劳动者到开满鲜花的原野上去唱歌跳舞。”

“噢。”

三太郎每天为生活疲于奔波,二十多岁时一度怀有的社会理想之类早就忘了。不喜欢看报纸的他,连今天五月祭的事都不知道。

父子俩发着愣,茫然地被挤在人群中。忽然,一个脸像泥做的金平糖一样的彪形大汉现出身来,黑黝黝地挡在了两人前面。

“这个金平糖般的男人,脚上穿的木屐也太脏太旧了吧。”

三太郎一面和那人一起走,一面如此想。

2 五月祭2

一个蓄着连鬓胡子的金平糖坐在稍高处,反复对比K报和三太郎的脸。

“肯定就是这家伙。是个日本人啊,怎么回事?”泥金平糖向连鬓胡子的金平糖问道。

常言道,人就怕不能相互理解。三太郎完全不了解金平糖这一伙是怎么回事,便不由得像孩子一样不安起来,想从金平糖的脸上探寻答案。

对方似乎也对三太郎感到不解,奇怪的是脸上丝毫没有害怕的样子,其实内心不定有些害怕。

“你就是从俄罗斯来的那个叫爱罗先珂的人吧?”连鬓胡子的金平糖威严地讯问道。

“不是。为何这么问?”

“那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山冈三太郎。”

“奇怪啊,这报纸上刊登的就是你的照片啊。照这个看来,你当然就是那个从俄罗斯来的爱罗先珂了。”

“荒唐。能不能把报纸借我看一眼。”

三太郎从金平糖手里接过五月一日发行的K报查看起来。

果然,报上说有一位俄罗斯的盲诗人爱罗先珂要参加今天的五月祭,所配的大幅肖像照正是山冈三太郎的脸。

金平糖向来怀疑别人,从未怀疑过自己,可看到眼前这个人不是俄罗斯人而是日本人,也不得不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3 五月祭3

还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的时候,三太郎曾出于艺术家的敏感,坚信能把乌托邦带到人间来。

弹着巴拉莱卡琴唱俄罗斯草原民谣,并且预言列宁即将出现的当代诗人爱罗先珂,是戴红色土耳其帽的一分子。

善良的三太郎对这种荒唐的误认哭笑不得,只得不快地牵着山彦的手,叹息着来到阳光下。金平糖把一个善良的市民误当成了别人。既然他已经这么认定了,采取任何措施都没有意义了,只好躲开这种飞来横祸。

三太郎的性格中缺少争强好胜。他不适合那种一面标榜着共存共荣,一面又以体育运动的气魄突进的现代生活。即使参加羽毛球和乒乓球等竞技运动,他也不看重输赢,更注重享受其中的技巧。就算是玩花骨牌,如果手中有最大的樱花光牌,他也肯定会出。就算是骑马,他也只享受奔驰的过程。所以他做什么都很失败,最后总是吃亏。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说爱,但必须知道,即使是用同一个词,各自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三太郎忽然想起爱罗先珂遭日本驱逐,在被迫去往中国北方的送别会上说过的一席话来。

“去哪儿呢?”

今天是三太郎的儿子山彦的生日,父子俩正打算找地方庆祝一下。

P2-6

序言

川端康成在《临终的眼》一文中写道,他曾造访画家竹久梦二,“梦二不在家。有个女人端坐于镜前,姿态跟梦二的画中人简直一模一样,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不一会儿,她站起来,一边抓着正门的拉门,一边目送着我们。她的动作,一举手一投足,简直像是从梦二的画中跳出来的,使我惊愕不已,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川端所说的女人,就是原名佐佐木兼代的模特儿“叶”,在梦二所著《出帆》中叫做“阿花”。

川端又说:“梦二描绘女性形体的画最完善,这可能是艺术的胜利,也可能是一种失败。”所谓“艺术的胜利”当指梦二所画极其传神,“失败”则是无意中发现这竟来自于描摹现实而非创造。当然,对于与梦二的实在生活无涉的我们来说,其间的区别并不重要;只要欣赏到美,而且美到梦二那般极致,就只有“艺术的胜利”而无“失败”。但是川端的话提示我们,梦二的艺术与其实在生活之间具有某种密切关系。

我们看梦二的画作,特别是他最擅长而且最具魅力的女人画,也能感觉到这一点。在这方面,梦二既承袭了日本浮世绘的传统,也从西方画家那里学了不少东西。举个例子,我在伊香保的竹久梦二纪念馆里见到的那幅《青山河》,就明显受莫迪里阿尼的影响。但是,莫迪里阿尼所画的女人都摆脱了具体背景从而成为独立的存在,她们的神态与姿势体现着对待生活乃至世界的一种态度。而在梦二的大多数画作里,女人仍然活在自己的人生情境和经历之中,甚至可以说她们就是现实生活本身,像《青山河》和我在伊香保见到的另一幅画《榛名山赋》那样超现实的作品,毕竟只是例外。在日本美术史上,梦二也曾影响过一批画家,如高畠华宵、蕗谷虹儿、岩田专太郎和中原淳一等,他们所画的“美少女”或健康,或浪漫,或妖艳,或妩媚,美则美矣,却同样存在于人生之外。相比之下,梦二画得更厚重,更有味道。梦二笔下女人的幽怨,哀愁,凄婉,孤独无告,显然不仅属于美,它们同样属于人生。

了解梦二的实在生活,有助于更深入地欣赏他的画作,所以我一直希望有一部内容翔实的传记译介过来。不想现在却先读到梦二自作自画的自传体小说《出帆》。梦二堪称多才多艺,他绘画,给报刊插图,搞装帧设计,作曲,摄影,写诗,还写小说。所著图文小说除《出帆》以外,另有《岬》、《秋药紫雪》、《如风》等。

《出帆》于昭和二年(一九二七)五月二日至九月十二日在东京《都新闻》上连载,一文一画,共一百三十四回。单行本出版已在作者身后,有アオイ书房昭和十五年(一九四○),龙星阁昭和三十三年(一九五八)和昭和四十七年(一九七二)等多种版本。我所见为末了一种,插图系采用完整保存下来的梦二原作,以原大尺寸直接制版而成。书中所述俱有本事,发生于大正三年(一九一四)至大正十四年(一九二五),即梦二三十岁至四十一岁之间。书中人物亦有原型,如三太郎即梦二自己,美佐绪即梦二前妻他万喜,山彦即梦二次子不二彦,吉野即笠井彦乃,阿花即叶,今田甚子即女作家山田顺子,西东南风即歌人西出朝风,等等。他万喜、彦乃和叶是梦二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位女人,也是他的画作里常见的形象。《出帆》讲了梦二与他万喜最终分手,与彦乃相识到彦乃死去,与叶相识到叶离开,以及与山田顺子短暂纠葛的始末。之所以指出这些,有如龙星阁昭和四十七年版刊行者所言:“虽是自传,但由于出场人物全部使用假名,所以对于不了解梦二的人来说,这就是一部纯粹的小说。”那样看来虽仍不失为一部不错的爱情小说,但因不知梦二既是作者也是作品的主人公,不知其他人物和主要情节并不尽然出于虚构,这部作品的意思就会减损许多。

前述刊行者还说:“了解梦二的人或许会从小说中读出梦二的自我辩护,看到梦二的谎言。但自传中的谎言可以说是谎言中的真话。谎言的阴影中透露着真相,透露着只有本人才能表述的情景。从这一层面上说,《出帆》就是梦二自己,就是梦二身边的人情与爱憎的忠实再现,比任何人撰写的梦二评传都更真实。”我曾在张爱玲著《小团圆》出版时说过,自传体小说有个读法的问题,要而言之,不可不信,但不可全信。而《出帆》与《小团圆》恰恰属于同一类作品。不过,我并不将“不可全信”一概归结为“自我辩护”或“谎言”。梦二有云:“绘画已经不再只用眼睛来看,而是利用眼睛、耳朵、鼻子、嘴、皮肤以及第六感,也就是人的全身来感知。简而言之,绘画需要用心来看。”特地于“用眼来看”之外标举“用心来看”,似乎是对川端康成关于“艺术的成功”或“失败”的说法预先表示的一点异议。盖“用心来看”与“用眼来看”,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相同未必皆归于“用眼来看”,不同或许正因为“用心来看”也。梦二又说:“在绘画上,除去情绪,我们没有可相信的了。……所谓情绪,是指我们内在生活的感觉。我们必须以此作为绘画的基调。”这提示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实在生活”其实可以分为外在与内在,即事实与心理两个层面。自传体小说的“自我辩护”或“谎言”,从外在或事实的层面来看也许的确如此,但是若从内在或心理的层面来看则要复杂得多,前者容或有所删减或改易,后者却可能有所增添或补全。我觉得,对于常常取材于自己实在生活的画家如竹久梦二或作家如张爱玲所写的自传体小说,大概更要别具只眼地予以对待。具体讲到《出帆》,作者显然更倾向于从内在或心理的层面,而不是外在或事实的层面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更倾向于道出一种“内在生活的感觉”,而这也许就与既有的事实有所出入。但是《出帆》的主人公三太郎,或许要比实在生活中的梦二更接近于以“情绪”或“内在生活的感觉”“作为绘画的基调”的画家梦二;阅读并不完全真实的《出帆》,或许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那个真实的画家梦二,也更深入地理解他的绘画作品。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要说《出帆》“比任何人撰写的梦二评传都更真实”,尽管它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他人所著梦二传记或梦二评传。

《出帆》有别于一般自传体小说之处,还在它一文一画的形式。刊行者说:“书中的画比文字更重要。画是不会说谎的。画中有梦二生活里的女人,但不是出售画作中的美人。所有情景都未作修饰。”梦二的文字具有日本作家细致入微的一贯特点,而他的画笔则比文字更能精妙地捕捉人物的各种细节。在这里,其他人物被作者兼画者梦二“用心看”着,也被书中主人公三太郎“用心看”着,——这与文字所描述的三太郎的种种心理活动正相呼应;同时,三太郎又被作者兼画者梦二“用心看”着。画中吉野和阿花形象之委婉多情,似乎反映了梦二对于她们的深深留恋。而后来在他显然只存恨意的今田甚子,则根本没有在画中出现,这也说明他的“情绪”或“内在生活的感觉”。可以说《出帆》的画者梦二比作者梦二更能体现主人公三太郎的主观视角,是以刊行者说:“与其说《出帆》是自传体小说,不如说是梦二细腻描绘自身感情的自传画集。世上有很多自叙传和自画像,但没有像《出帆》这样丰富多彩的自传画集。”另一方面,当三太郎成为描绘对象时,我们也许更能体会梦二是怎样“用心来看”自己的,而这在他出售的画作中难得一见。这方面画与文也是一致的:作者常常置身于自我之外去审视自我,审视自我的情感与想法,审视自己与某一具体的女人乃至整个女性的关系。

《出帆》的画与文并非一一对应。画者梦二有时超出作者梦二的视野之外,不仅关注自己的生活,而且关注更广阔的世界,即如刊行者所说:“以‘内在感觉’为基础,梦二如实描绘了大正时代的世间百态和风景民俗,从这一点看,《出帆》已超越了单纯的自传。”

内容推荐

“了解梦二的人或许会从小说中读出梦二的自我辩护,看到梦二的谎言。但自传中的谎言可以说是谎言中的真话。谎言的阴影中透露着真相,透露着只有本人才能表述的情景。从这一层面上说,《出帆》就是梦二自己,就是梦二身边的人情与爱憎的忠实再现,比任何人撰写的梦二评传都更真实。”

提到竹久梦二,就会想到他笔下那些大眼睛软腰肢的“梦二式美人”。《出帆》正是竹久梦二以自己半生经历为素材,道出的他与画中美人的爱情故事。其中既有他的生活的写照,又传达出他对女性、情感与人生的忧郁哀愁。

编辑推荐

竹久梦二堪称多才多艺,他绘画,给报刊插图,搞装帧设计,作曲,摄影,写诗,还写小说。所著图文小说除《出帆》以外,另有《岬》、《秋药紫雪》、《如风》等。

《出帆》是梦二的一部自传体图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情感自画像。《出帆》的画与文并非一一对应。画者梦二有时超出作者梦二的视野之外,不仅关注自己的生活,而且关注更广阔的世界,即如刊行者所说:“以‘内在感觉’为基础,梦二如实描绘了大正时代的世间百态和风景民俗,从这一点看,《出帆》已超越了单纯的自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出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竹久梦二
译者 王维幸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04962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