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罗马一日游(日常生活秘密和奇闻)
内容
编辑推荐

古代的罗马人是如何生活的?罗马的街上路边每天曾经发生着怎样的事情?我们都至少有过类似的疑问。正是这样的一种好奇心促使你们打开了这本书。

实际上,罗马有一种难以描绘的魅力。每参观一处罗马时代的考古之地它都可以重新再现。

内容推荐

本书属于历史类书籍,2007年出版,从它的问世到现在,它始终高居畅销榜之首(08年再版的书面上添印了BEST sellers字样)。作者以一种新颖、独特、生动的方式把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他俨然一位热心的导游,带着读者从凌晨到夜半,一个时间游览一处地方,边逛边细细地讲解:古罗马人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饮食习惯,当时的帝国首都的建筑特色、环境、文化等等。这书给读者的感觉似乎不是捧书在读,而是跟着一架摄像机在观察那一幕幕真实的画面……

目录

序言

当时的世界

黎明前

奇闻:罗马——永恒之城的数字

6:00多慕思——富豪们的府邸

6:15布置——一种纯粹的罗马风格

6:30主人醒了

7:00罗马式的穿着

7:10妇女的时装

7:15罗马时代的男用盥洗室

7:30两千年前的美容秘诀

8:00“罗马式”早餐

8:30开门!

在晨雾中飞越罗马

请问,您知道几点了吗?

8:40理发师和最早的几个劳役

L′insula——另外一个世界

奇闻:罗马的“摩天大厦”

8:50公寓楼具有人性的一面

9:00公寓楼缺乏人性的一面

奇闻:罗马如同一个大野营地?

9:10罗马的街道

9:20店铺和作坊

9:40与一位神相遇

9:50为什么罗马人的名字这么长?

奇闻:罗马人的名字

9:55罗马人的娱乐

10:00罗马街道上的拉丁语

10:10在街道边上学

10:20博阿里奥市场,牲畜市场

罗马——各种商品的了不起的吸引者

10:30古代罗马街道上的印度气氛

10:45在一个具有杰作的宁静宜人的地方稍作停留

罗马人的“医学”辨认画像:罗马犹如第三世界国家?

奇闻:古罗马的居民

古代罗马的八大难题(与当今的一模一样)

11:00奴隶市场

和一名维斯塔莱见习修女的短暂相遇

奇闻:罗马各广场的小故事

11:10抵达罗马广场

11:30朱里娅巴西利卡——一座当作罗马法庭的大教堂

罗马元老院

与此同时,在科罗赛奥里……

奇闻:科罗赛奥里的动物

11:40徜徉在诸帝广场的大理石之间

奇闻:Forma Urbis——罗马的大理石地籍图

11:50古罗马的“WC”

12:00在罗马诞生

12:20邂逅塔西佗

12:30科罗赛奥里死刑的一刻

奇闻:死亡如同表演

13:00“酒吧”里的一顿快餐作为午饭

奇闻:一个塞斯特尔兹奥值多少钱?

13:15~14:30大家都在公共浴场里

奇闻:帝国最大的公共浴场是怎么来的

15:00我们进入科罗赛奥

奇闻:科罗赛奥的秘密

15:30角斗士们到了!

16:00成为座上客

奇闻:罗马人脖子上的金器

20:00到了commissatio的时刻

奇闻:调味品、特点和……一些菜谱

罗马的性发展

21:00罗马人的性活动

24:00最后一个拥抱

试读章节

她的目光停留在一道遥不可及的地平线上,犹如一个沉陷在冥思苦想中的人。淡淡的月光照出一张平静的脸庞,色泽洁白,带着一丝浅浅的笑痕。她的额上缠绕着一根带子,头发挽结,但有几束调皮地垂落在双肩上。突然一阵风吹来,在她身边扬起一团尘土,然而她的头发却纹丝不动。它们不可能会飘动起来——它们是用大理石做成的。她裸露的双臂和她衣裙上的许多褶皱同样是大理石的。塑造她的雕刻家采用了一种最珍贵的大理石,把罗马人最尊敬的一个神固定在石头上。她便是玛特·玛图塔——“吉祥之母”、生育女神、“起源”和曙光之神。此刻雕像就在那里,多年来就在她那雄伟的底座之上,俯视着居民区一条道路的岔口。她的周围只有黑暗,然而散漫的月光照亮了她的大理石胳膊前方的存在:一条宽阔的街道,两边排列着许多作坊。在夜间的这个时辰它们都是关着的,使用的是一些插入地面的厚重的木板和结实的门闩。它们是巨大、昏暗的建筑群中最低矮的那一部分。我们的四周到处都是这种黑黝黝的轮廓,仿佛置身于峡谷之中,顶上有繁星密布的苍穹。那是些住宅楼——insulae,类似于我们的公寓楼,不过非常地不舒适。

意外的是,这些大楼都缺乏照明,罗马的大街小巷通常也是。不过,也许是我们过于习惯了我们的新时代。在多少个世纪中,为黑暗所袭,天下所有的城市都一直被昏暗包围着,除了几盏罕见的属于某家小旅店或神像的油灯外,它们通常被放在为长途跋涉的夜行者考虑周到的地方,比如街道的角落、十字路口等等。罗马帝国也如此。在黑暗中直觉地知道一些地方的“地理”方位正是借助于这些“小灯”,或者是屋里的一盏点燃的油灯的光亮。

另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现象即是沉寂。当我们在路上往前走的时候,笼罩着一种不现实的寂静。一种唯有居民区的一座小喷泉的流水声才能打破的寂静,它距我们数十米之遥。它外形简单:一根石柱顶着一个由四块厚的钙华板组成的方形池子。月亮的光束费力地投射到两幢大楼之间,照出石柱上雕刻着的是一个神的脸。他是么尔库留,头盔的两边还有翅膀——一缕细流从他的嘴里流出。白天这里来往着提了木桶的女人、孩子和奴隶,装了水带回家去。但是此刻空无一人,流水的声响是唯一与我们为伴的东西。

真怪,这种沉寂,特别罕见。事实上我们身处一座有着一百五十万居民的城市中心。一般,夜里是各家作坊店铺送货的时候,马车的铁轮在石头铺成的路面上发出的嘈杂声,夹杂着叫喊声、马的嘶鸣声和少不了的咒骂声……远远听见的正是这样的喧闹。一条狗的吠声在回荡着。罗马永远不眠。

我们面前的道路开阔了些,几乎营造出一个光明地带。月光使得铺路的网状玄武岩板粲然可见,就像石化了的硕大无比的乌龟壳一样。

不远处,在路的尽头,有什么东西在动。是一个人,他停住,再向前走一点,然后摇摇晃晃地靠在一堵墙上。他应该是一个酒鬼。他嘟嘟囔囔地不知说些什么,一摇三晃地走向一条小巷。谁知道他回得了家不。事实上,在夜里,罗马的街道就跟夜间的抢劫犯一样令人恐惧:为了能捞点什么东西,小偷、罪犯和许多头脑简单的人会不加迟疑地把匕首刺进任何人的腹部。假如明天早上,有人发现一具被刺并且遭了窃的尸体并不奇怪,而在这样一座混乱和人口密集的城市里,要捕获他的凶手无疑是困难的。

在拐进小巷之前,酒鬼被街角的一个包裹绊了一下,他嘟哝着咒骂了几句后又继续他未必确实的路程。那个包裹在动弹,它是活的。那是首都众多无家可归者之一。他在尽力设法睡觉。自从被他曾经租住过的一间陋室的主人赶出来以后,几天来他就住在路边。他不是单身一人:旁边有完整的一家子正尽可能地用随身带着的少许几样东西作为遮蔽。在一年中同样的一些时候,在六个月快要结束、需要续订租房合同之际,罗马街头便挤满了类似的人。很多人会在一夜之间多次流离辗转,寻找一个生活和睡觉的地方。

我们的注意力突然给一种有节奏的声音吸引了。起初是模糊不清的,接着越来越清晰了。回响在大楼外壁上的回音有碍辨别它真正的来向。突然传来门闩的声响,几盏油灯的亮光照出了一切:是一支巡逻队。一支城市警察巡逻队。怎样来给他们下定义呢?理论上说来他们是消防队员,因为应该由他们执行的不间断的检查是为了预防火灾的,他们还有维持公共秩序的职责。

一看就知道,城市警察保持的是一种军人的队形。他们有九个人:八个训练中的新兵和一名长官。他们快速走下一道阔大的柱廊的阶梯。为了寻获火源、危险的形势或者能造成惨祸的粗心大意,他们几乎具有进入每一处地方的权利。他们刚刚完成一次巡视,长官正对他们说着什么。他高高地擎起油灯好让新兵们看见他:他身材粗壮结实,威严的五官与沙哑的嗓音配合得恰到好处。解释完毕,他扫了其他城市警察一眼,用他那处于皮革头盔下面的一对深色的眼睛狠狠地瞪着他们,然后一声令下,大家开始前进。一种典型的属于刚开始训练的人才有的节奏夸张的行军。长官看着他们离开,摇摇头,跟随其后。脚步声渐去渐远,直至被小喷泉的声音淹没了。

抬眼望向高处,发觉天空已经有所改变。它依旧是一片黑暗,但群星已然无影。似乎有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薄纱正逐渐把城市重新覆盖,像要把它与星空隔开似的。数小时后一个新的日子即将开始了。但是在一个最强大的古老帝国的首都,那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早晨。

P4-7

序言

古代的罗马人是如何生活的?罗马的街上路边每天曾经发生着怎样的事情?我们都至少有过类似的疑问。正是这样的一种好奇心促使你们打开了这本书。

实际上,罗马有一种难以描绘的魅力。每参观一处罗马时代的考古之地它都可以重新再现。可惜,标牌和游览指南常常只对你们身处环境中的日常生活提供一般的简述,而且往往集中在建筑学的风格和年代上面。

事实上,要真正了解这些地方的日常生活有一个“窍门”。那就是首先要注意一些细节:台阶的磨损,灰泥剥落了的墙壁上的划痕(庞贝就有许多),马车在路上留下的车辙或一座住宅门口的大理石上因门(已经消失了)的开关而形成的刻痕。

如果你们留心这些细节,任何遗迹都将马上复活,你们将“看到”那时候的人们。这也恰恰是此书的灵魂所在:由诸多小故事来讲述一段浩大辉煌的历史。

在多年对古罗马遗迹的电视拍摄中,我遇到的是数不胜数的伟大的罗马时代的历史故事和生活细节,它们被遗忘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后再被考古学家们重新发现。属于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的日常生活中的轶事、习惯、奇闻或者社会准则重又一一浮出了水面……在与考古学家们谈论到发掘的过程,在看他们的作品或查阅他们的文献时得知,那也是同样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

我意识到,这些关于古罗马社会的珍贵资料几乎从来不为世人所知,它们常常被“禁锢”在专业出版物中或考古地,所以我试着把它们讲述出来。

这些篇章的目的是通过叙述日常生活来让古罗马的遗迹得以复活,同时解答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那时候在街上漫步能感受到什么?擦肩而过的人有着怎样的面容?从阳台上可以看见些什么?食品是啥味道?我们在路上会听见哪种拉丁语?晨曦是怎样照亮坎比多里奥上的那些神庙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不得不打开摄像机,寻找那些地方两千年前的遗迹,为读者营造一种亲临古罗马街道的感觉,似乎闻到气味和芳香,遇到人们的目光,进入店铺、住宅或科罗赛奥。唯有以这种方式才能了解生活在帝国的首都真正意味着什么。

居住在罗马,要描绘一天当中那赋予街道和遗迹以特征的不同光线或者去一个个地方记录许许多多值得引用到书里的琐碎的细节,那于我是不费吹灰之力的,除此还有经年累月的拍摄和现场考察中所取得的收获。

当然,在这趟古罗马的游览当中,在你们眼前晃动的画面并非虚构,而是如已经说过的那样,是直接从研究结果和考古学家的发现中得来的,是从化验室里的发现物和骨骼的化验中或从古代文献的研究中得来的。要使所有这些资料都井井有条的最好办法就是随着一天的流逝而行事。每一段时间都符合一个地方和永恒之城的本来面貌,再现它的种种活动。如此,一步一步地,古罗马的日常生活便昭然于世。

留下最后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是一本关于古罗马的书?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古罗马生活方式的延续。如若未曾有过罗马时代,我们或许就不是现在的我们了。试想一想:古罗马的文明常常是与皇帝的面目、行军中的军团和教堂那长长的柱廊一致的。然而它的真正的力量却是另外一种。有过某种东西使得它以难以想象的悠久留传着:在西方超过一千年,在东方还要长,超过两千年,直到文艺复兴为止——尽管它的一场内部演变把君士坦丁堡改造成了拜占庭。任何军团,任何政治制度或思想体系都不能保证一种相似的长命。古罗马的秘密就在于它日常的生活方式:建造房屋的方法,穿衣、饮食的习惯,家里家外与他人相互影响的手段,所有的一切都确定在一套严谨的法规和社会准则之上。这方面在多少个世纪里都基本不变,即使在它逐步发展的时候,它依然能让古罗马的文明生存得如此漫长。

然而我们肯定这个时代是彻底地灭绝了吗?罗马帝国事实上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非凡的雕像和古迹。它还给我们留下了让我们每天都在分享的软件系统。罗马正体字是我们使用的字母,甚至在因特网上也是。我们的语言起源于拉丁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或罗马尼亚语的大部分也同样如此(甚至还有大量的英语单词)。法律体系、交通规则、建筑学、绘画、雕刻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古罗马人,它们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了。

其实,仔细想来,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中的大部分只不过是古罗马人的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演变,正是我们能在伟大的罗马的街道上和住宅中天天都看到的那些。

我努力要写的是一本我曾经为了要满足我对古罗马的好奇心而一直希望能在书店里找到的书,但愿也一样能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一切都从公元115年,图拉真皇帝统治下的罗马的一条小巷开始。依我之见,在这个时期,罗马的权势已经达到巅峰了,也可能,它已经把它最美好的东西全都表现出来了。那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曙光将至……

阿尔贝托·安杰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罗马一日游(日常生活秘密和奇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阿尔贝托·安杰拉
译者 董婵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3143
开本 其他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9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26-49
丛书名
印张 16.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