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的恐惧/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新锐科幻作家,即“更新代”科幻作家有什么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第一辑出版十位“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代表作家,包括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王晓达、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和吴岩的选集。

本书为韩松选集之《看的恐惧》,由董仁威等编著。

内容推荐

董仁威等编著的《看的恐惧》收录了著名科幻作家韩松的中短科幻篇小说代表作品《看的恐惧、《鼠笑》、《月球佚事》、《二〇一二》等共26篇。所收作品均为首次结集出版,部分作品为首次发表。

《看的恐惧》适合青少年读者、科幻和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一个初三学生的日记

迷惑不解

保护区

沙漠古船

鼠笑

地球战士

不要让老婆的幽灵在互联网上找到你

无名链接

看的恐惧

家长

进化的腥膻

故乡畅想曲

中国捍卫新四大发明

未来的新华社

月球佚事

户籍

星潮?建设者

深渊:十万年后我们的真实生活

水栖人

艾滋病:一种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

乌托国的故事(三则)

记忆银行

闪光?阉割

星河的生日

二〇一二

后记:新的开始

试读章节

孩子们躲在门外,看着大人们忙进忙出。

“我家就要搬了,你家什么时候搬呢?”铅环对好朋友吹痕说。

“听爸爸妈妈说,我家不搬。”吹痕一脸的不高兴。

“干嘛不搬?搬家可好玩呢。那就可以坐小熊星人的大飞船了。你坐过那种大飞船吗?”

“没有。”吹痕羡慕地咂咂嘴,“不过,听爸爸说过,小熊星人就是坐那种飞船到我们地球来的。飞船好大好大。”

“那你赶快催你爸爸妈妈搬家吧。我们一块儿到保护区去,就又可以在一起玩耍了。”

吹痕沉默了,神态像个小大人。铅环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传来了铅环爸爸的声音:“铅环,快点,我们要走了。再不走,就赶不上大飞船了!”

铅环只好遗憾地看了看好朋友,说:“得,我要走了。我们在保护区等你。一定要来啊!”

吹痕努力挤出一个笑容,说:“再见了。你们慢慢走。我一定会去找你的。”然后就慢吞吞地回家去了。铅环忽然觉得眼眶湿漉漉的。他和吹痕有八年的友谊了。

小熊星人的大飞船就停在地球人原来的飞机场上,不过,现在根本找不到飞机的影子了。飞机都被小熊星人拽起来扔进大海了。

飞船闪闪发亮,涂着稀奇古怪的棒状星系花纹。大队大队的地球人正蜗牛般的走进船舱。不少大人都带着铅环一样的小孩子。

“爸爸,到保护区要飞多长时间呢?”走进船舱,在座位上坐好,铅环好奇地问。

爸爸正在帮妈妈系保险带,听见铅环问,侧过头来,说:“啊呀,听说要飞三年呢,到那时,你也快长大了。”

铅环心想,要飞那么久啊,到那时,他还能认出吹痕吗?

正想着,轰的一声,飞船起动了,把地面刨出一个十公里深的大坑,腾地飞上了天空。

铅环四顾,见船舱里坐满地球人,有好几千人,一个个沉默不语。有几个蛇状的小熊星人在过道上嗤啦地巡游。

地球越变越小了。家园永远留在了身后。想到吹痕一家还待在ll~JL,铅环又伤心起来。

“爸爸,为什么吹痕他们不跟我们一起走呢?”

爸爸不说话。妈妈说:“因为小熊星人没有发给他们登船证。”

铅环这才注意到,自己的胸前佩着一个银光闪闪的金属牌,跟爸爸妈妈和其他乘客胸前的一模一样。

“为什么发给我们登船证,而不发给吹痕他们呢?”

“因为他们没有通过测试。”

“什么测试?”

“就是智力测试。那天,咱们不是去过吗?”

铅环记起,在小熊星人的一个基地里,一台闪闪发光的仪器对一家人的大脑进行了反复的检测。

“他们留在地球,会怎样呢?”

听到铅环这么问,妈妈变了脸色,爸爸不说话了。

铅环拉着爸爸的衣袖:“你说话嘛。”

爸爸吼了一声:“不要问了!”

这把铅环吓坏了。

飞船很快掠过了月球,那上面也有外星人的基地。

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铅环还曾梦想着到月球上去旅行。人类登月,在小熊星人来到之前,就已经现实了。  但小熊星人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后,便不准人类上去了,铅环的梦想便破灭了。

后来,等到小熊星人在地球上建立基地后,情况就更糟了。为了修建基地,小熊星人要求附近的地球人统统搬走。大家只好离乡背井。

铅环他们,便这样从亚洲搬到了南极。

但这还只是前奏。据说,很快,小熊星人便要全体移民到地球来了,到那时,地球上便没有人类的住处了。

地球人进行了反复的恳求,最后,小熊星人才答应派来几百艘大飞船,挑选一些“优秀的”地球人,把他们转移到遥远星系中的保护区去。

很早以前,铅环便在科幻小说中读到过人类移民外星的描写。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外星人是多么富有人情味啊,只是,他们的资源也有限,不可能把每一个地球人都转移到保护区去。

小熊星人继续在飞船过道中游动,铅环不住地偷眼看他们,十分好奇。过了一阵,他趁人不注意,情不自禁离开座位,朝一个小熊星人走过去。

爸爸妈妈吓环了,赶紧拉住铅环,这时,外星人用它头上那两根淡黄色的触鞭,碰了碰大人的手臂。像被什么灼了一下,爸爸妈妈的手都松开了。

外星人用柔软的身躯把铅环团在中央,用代音器慢慢说:“地球小孩,不要害怕。”

铅环看着外星人可笑的绿色复眼,说:“我不害怕。我喜欢坐大飞船。”

外星人说:“地球小孩,挺可爱的。”

铅环问:“保护区是什么样子?”

“保护区,跟地球一样,有草有树,有山有水,只是小点。非常舒服。”

“你们自己怎么不去保护区?”

“因为地球,更适合我们。我们找它找了很久。”

“可是,吹痕还在地球上呀。”

“吹痕是谁?”

“是一个小孩,我的好朋友。他们家没有得到登船证。”

“我明白了。那一定是因为,检测时发现他们的智力不正常。他们家是读书人吧?”外星人和蔼地笑道。

铅环吃了一惊:“咦,你怎么知道他们家是读书人?吹痕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

“留在地球上的,都是读书人,跟你们不一样。”外星人说着,把铅环放开了。铅环便回到了爸爸妈妈身边。

三年后,飞船抵达了目的地。铅环也长大些了。

保护区的确如同小熊星人说的那样,有草有树,有山有水,只是没有城市和房屋。

铅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草原和高山上慢慢过起了原始人的生活。

时光荏苒。有一天,他们忽然觉得,自己原来非常喜欢并适应这种生活呀,这美妙的日子,甚至有一种梦寐以求的感觉。

“但愿像吹痕那样的家庭不要来!”这正是铅环的爸爸妈妈此时的想法。

大家都很感激小熊星人作出的安排。

偶尔,铅环也会想到他的好朋友,便呆呆地把目光投向天空,期望新的飞船到来。P10-13

序言

人民邮电出版社邀我主编一套“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但说实在的,我并不是科幻研究方面的专家,只是一个传记作者。不过,我对写作科幻作家的传记有特别的爱好,采访过不少有名的科幻作家。

我追踪华人科幻作家的人生道路已长达30多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对郑文光作过多次深度采访,80年代初又对童恩正进行过深度采访,90年代和21世纪初,我采访过的科幻作家更多了。

在采访过程中,我近距离接触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作家,他们以科学为武器,做“赛先生”的战士,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添砖加瓦,为人类的未来出谋划策。

我斗胆将华人科幻作家分为四代。第一代为20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以前的科幻作家,如顾均正等,我把他们称为“古生代”科幻作家。我对“古生代”科幻作家没有什么研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把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83年,中国科幻作家被封杀为止的第二代华人科幻作家,称为“中生代”科幻作家。我对大陆地区的“中生代”科幻作家比较熟悉,深入跟踪采访了其中五位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一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和王晓达。对“中生代”中大陆地区的其他著名科幻作家,如肖建亨、金涛、魏雅华、姜云生等,以及港台地区和海外的著名科幻作家,如倪匡、黄易、张系国等,虽看过他们的不少作品,但或无缘相识,或没有深入采访,不便说什么。我只对台湾地区的黄海进行过采访,对他的儿童科幻作品很赞赏。我的小孙女对我说,她很喜欢黄爷爷的科幻童话。

第三代科幻作家是“新生代”科幻作家,这不是我命名的,但我认同这个叫法。“新生代”科幻作家是“中生代”科幻作家整体陷入沉寂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坚守科幻阵地的科幻世界杂志社精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并在90年代形成了气候。他们与“中生代”科幻作家几乎没有传承关系,很少看前两代科幻作家的作品,走着一条独特的创作道路,形成了追逐他们的上百万的科幻迷队伍。我采访过“新生代”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吴岩、星河等,并写了前五人的评传。

第四代科幻作家是2l世纪涌现出来的新锐科幻作家,科幻理论界有的称他们为“后新生代”科幻作家,有的称他们为“更新代”科幻作家,我比较认同“更新代”科幻作家的叫法。我对他们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写了《21世纪新锐科幻作家巡礼》一文,向广大读者重点推荐了12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锐科幻作家——江波、陈楸帆、拉拉、谭剑(中国香港)、迟卉、墨熊、宝树、夏笳、飞氘、李伍薰(中国台湾)、程婧波、长铗。

新锐科幻作家,即“更新代”科幻作家有什么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采用的是下面三个鉴别标准:

一是从时间上讲,是在21世纪才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或“窜红”,而为读者所知的;二是从作品质量上看,这批科幻作家作品要有深度、有厚度,有各自的特色,有独创性,其风格不能用前三代科幻作家中的某一位作家的风格来概括,被称之为某某“第二”;三是从数量上看,要有足够多的作品,特别是长篇科幻作品,这样才能跳出“科幻圈”,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要编好“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丛书,仅有对科幻作家人生道路有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识别科幻人才及科幻佳作的非凡本领才行。这个本领我没有,于是,我邀请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副总编辑,毕身从事“科幻淘金”事业的著名科幻编辑姚嗨军,与我共同主编这套丛书。姚海军独到的慧眼,成就了许多“新生代”和“更新代”科幻名家,“淘”出了许多科幻名著。

姚海军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我们商定先从我撰写的科幻名家评传《穿越,2012》入手,第一辑出版十位“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代表作家,包括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王晓达、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和吴岩的选集。

第二辑则准备从我正在撰写的《更新代杰出科幻作家评传》入手,出版“更新代”知名科幻作家江波、陈楸帆、拉拉、谭剑、迟卉、墨熊、宝树、夏笳、飞氘、李伍薰、程婧波和长铗等人的选集。

这之后,再陆续编辑“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更新代”其他科幻名家优秀作品,出版第三辑、第四辑……

总之,我们欲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倾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组织之力,向读者全面展示华人科幻作家的面貌’推动中国的科幻事业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后记

这部选集,收录了我的25篇作品,包括首次公开的我最早的科幻作品,也就是1982年我上初三时写的,比如《一个初三学生的日记》和《迷惑不解》。这样算起来,我写科幻,到今年整整30年了。

它也收录了一些我最近才写的,比如《二○一二》。这篇作品发表在《GQ》杂志上。时尚杂志刊登科幻作品,以前是很少有的。这也许说明科幻正在进入我们生活中的更多领域。我能生活在一个科幻的时代,真是有幸。

还有一些,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发表过的作品。比如《进化的腥膻》、《记忆银行》、《闪光·阉割》、《艾滋病: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乌托国》等。

这也算是对我30年创作的一个总结吧。上一次比较系统的总结,是在1998年,成都的《科幻世界》编辑部与新华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我的第一部科幻选集《宇宙墓碑》。我最新的这部选集,没有收录《宇宙墓碑》中已刊登的作品。

不知不觉,30年过去了。每每想到宇宙,就觉得这点儿时间,什么也不算。但它对人来说,却是莫大的一笔财富,也是最珍贵的一段岁月。

我很早就对宇宙的奥秘感兴趣,小时候,就一个人拿着手电和星图,在户外认星座。爱上科幻的孩子,心中大概都有这份情结吧。

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当时的科幻热潮,也冲击到了我。记得看到第一篇科幻故事,就迷上了。那可能是发表在《科学画报》上的一个苏联的短篇。有一次,家人拿回一本《人民文学》,一看目录,有一篇叫《珊瑚岛上的死光》,很吸引人,立即就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像今天的孩子一样,那时我喜欢的,还有外星人、野人等话题。

1982年,联合国第二次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大会在奥地利举行。为此,联合国举办了以“外空探索”为内容的中学生作文比赛,题目是“空间活动将如何改变我国和世界”。中国决定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武汉、沈阳、西安、重庆、昆明十城市参加比赛。重庆在三十九所中学进行征文活动。我也参加了。

我一口气写了许多篇,包括《一个初三学生的日记》和《迷惑不解》等。最终我的作品没有入选推荐参评全国的比赛。在老师看来,它们大多比较晦涩和灰暗。

但我还是在重庆市的评选中得了奖。我获得的奖品是威尔斯的《世界大战》和阿西莫夫的《我,机器人》等图书。我太喜欢它们了。

我就这样走上了科幻创作的道路,一写就是30年。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写科幻?或者,一个文科生,为什么要写科幻?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

最近我在看阿瑟·克拉克的《城市与群星》。这是一位我十分喜欢的作家。我仿佛重新回到了少年时代,体会到初读科幻时的激动。

克拉克的这本书,写于1956年。到现在看,里面提出的科学技术的创新想象,以及作者创造的一个美妙而不可思议的新世界,仍没有过时。它展现的是无尽时空中的东西,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达到和实现的,在这种充满遗憾的美里面,我甚至看到了未来共产主义的些许影子。

我能感受到与西方最精深的思想间的差距。在我的周围的中国人里面,很少有像这样以一种整体的、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去思考整个人类的最终归宿的。但正是在大量的西方科幻里面,展现了一个令不少中国人觉得完全陌生甚至感到有些恐慌的世界。我觉得那是他们骨子里的东西。

甚至日本的一些科幻小说,那种深邃,超脱凡俗的哲思,对终极的追问,有时也令我看不太懂,跟中国的科幻不太一样。想到已有十多个日本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了,我就不禁猜测,这里面或许有某种内在关联吧。

我这里不是自我贬低,我们也产生了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从20世纪50年代的郑文光到今天的刘慈欣,但整个来讲,我们缺乏那种以科学技术为铺垫的想象力的环境和氛围。

从读科幻中,我体会到了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对我们与宇宙关系的沉思,以及对迷信的破解,对公平正义、人类大同的追求。科幻作者常常把人放在极端环境中,来考验他和她的人性,挖掘其潜能。科幻试图对人类的未来作出一个回答。

今天看多年前的西方科幻,包括威尔斯的,包括克拉克的,觉得仍然那么新鲜。那么,这是科学和人类的发展出现了停滞,还是科幻本身就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不管怎样,这些,也许正是科幻的魅力。

很多的中国科幻迷,与西方科幻迷一样,内心有着同样的东西。但我们往往长大成人后,就把它丢失了。我们不再读《城市与群星))。也许有很多人把兴趣更多转向了《二号首长》这样的官场小说。我怀疑这是两种文化的区别。

我曾经在国外的机场书店里购买科幻小说,但在中国的机场,找不到科幻小说,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是官场小说。

2011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很大程度上是靠廉价劳动换来的。我们没有霍金,也没有乔布斯。这些,是否与科幻有一些关系?

我不知道确切的答案。我只是一有了时间,就继续写科幻。我仍然想着试图回答心中的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谜题。

所幸,这样的同道越来越多了。

最近王晋康来信,谈到星云奖的事情。他说:“我对获奖的事确实比较看淡,有了当然更好,没有我也不会失落。我今年有两个长篇,赶得太辛苦,心操不到别的上面。我这把年纪,不知道写到哪天就写不下去了,在尚未把弦崩断前再拼几年吧。”

老王的这种老骥伏枥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我要把30年的结束,当作一个新的开始。

韩松

2012年5月1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的恐惧/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284440
开本 32开
页数 3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8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