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自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上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为了准确反映出上榜富豪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达到比尔·盖茨的数倍。

所有的财富神话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这样。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抓住了每分钱。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而我们能看见这个智者留下的手记无疑是一种幸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追寻财富背后的智慧源泉,汲取人生奋斗的强大动力。

内容推荐

历史上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为了准确反映出上榜富豪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达到比尔·盖茨的数倍。

漫步纽约街头,你随处可以体味洛克菲勒家族过往的辉煌:摩根大通银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生命科学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学。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他是现代商业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笃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D.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洛克菲勒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旧朋老友

第二章 获取财富是困难的技艺

第三章 标准石油公司

第四章 石油行业的经历

第五章 其他商业经历和商业原则

第六章 赠予的艺术

第七章 慈善托拉斯:赠予合作原则的价值

附录:洛克菲勒信礼

试读章节

家庭教育

我非常感激我的父亲,因为他教会了我许多实践的方法和实用的技能。他经营过多家不同的公司;以前他时常跟我讲起工作上的事儿,并向我解释每件事情的意义;他教给我做生意的原则和方法。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个小本子,记录我的收支情况,以及定期捐出的小数额款项。我至今还保留着它,把它叫做“记账本A”。

一般来说,中等收入者的家庭生活更加和谐,不像富有的人家,什么事情都可以由仆人代劳,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出生在中等收入的家庭中。七八岁时,我在妈妈的支持下,开始了首次创业,做成了第一单生意。我养了一群火鸡,妈妈给我一些牛奶的凝乳喂养它们。我精心地照料着它们,养大后把它们卖掉。我的记账本中全都是利润,因为没有什么需要支出的,我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一次收入。

我非常享受这种小营生。直到今天,闭上眼睛,我仍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群优雅而高贵的火鸡沿着小溪静静地踱步,穿过丛林,小心翼翼地溜回自己的窝。直到今天,我仍很喜欢看一群群火鸡,从来不错过任何研究它们的机会。

母亲对我们的管教十分严厉,一旦我们出现了不学好的苗头,她便用桦树条鞭打我们。有一次,由于在学校惹祸,被妈妈打了一顿。打完之后,我才有机会解释,发现自己很无辜。

“不要紧,”妈妈说,“这次打都打了,下次再犯错就不打你了。”在很多情况下,妈妈都是这种态度。我记得,尽管大人严格禁止我们晚上溜冰,有一天晚上,我们几个男孩子实在忍不住,还是跑出去了。还没有开始溜冰,我们就听到了求救声,接着发现一个邻居踩碎了冰,掉到了水里,随时可能被淹死。我们找了一根长杆,伸到水中,成功地将他解救出来。他的家人对我们万分感激。虽然并不是每一次溜冰都会救人一命,但我和兄弟威廉都觉得,尽管我们不听大人的话,但毕竟做了好事,救人一命,所以可以减轻对自己的责罚。但实践证明,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

开始工作

16岁时,我即将完成中学的课程,家里人原本计划送我去读大学,但后来还是觉得最好先让我去克利夫兰的商业学校学习几个月。学校里教授簿记和一些商业贸易的基本原则。这些训练虽然只持续了几个月,但让我获益匪浅,是我人生的珍贵财富。但是如何找到工作——这是个问题。几周以来,我走遍大街小巷,费尽口舌,询问商人和店主是否需要雇人,但我的自荐均以失败而告终。没有人愿意雇用一个小孩,个别人甚至没有什么耐心跟我谈论这个话题。终于,克利夫兰码头有一个人告诉我,吃完午饭去他那里。我欣喜若狂,看来,我总算可以开始工作了。

我焦虑万分,生怕失去这个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终于,约定的时间到了,我来到未来雇主那里,进行了自我介绍。

“我们将给你提供一个机会。”他说,却连提都没有提薪酬的问题。这一天是1855年9月26日,我兴冲冲地到赫维特一塔特尔公司上班了。

开始做的那些工作,我有一些优势。我前面说过,父亲对我进行的培训很实用,商业学校的课程也教会了我做生意的基本知识,因此,我还算拥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同时,我运气很好,在一位优秀簿记员的指导下工作,受益匪浅。这位前辈严格自律,兢兢业业,而且愿意指导我,让我很快成长起来。

转眼到了1856年1月,塔特尔先生给了我50美元作为3个月的工钱。毫无疑问,这是我应得的报酬,总体来说,这份报酬让我十分满意。

第二年,我仍然做原来的工作,学习各方面业务及与公司业务相关的文书工作,此时,我的月薪是25美元。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代理农产品批发和运输,我所在的部门负责行政事宜。我的上司是公司的总簿记员,加上作为公司股东所获得的分红,他的年薪达到了2000美元。第一个财政年度结束时,他离开了公司,我接任了文书和簿记工作,此时,我的年薪是500美元。

回首这段学徒生涯,我感触颇多,这段生活对我后来的事业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的工作都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完成。他们讨论公司事务,制订工作计划和做出经营决策时,我一直在现场。因此,比起其他同龄的孩子,我拥有更多的优势。这些孩子可能比我反应更快,计算和写作也比我好,却没有我这么好的机遇。公司经营范围广,业务多,因此,我所受的锻炼及学习到的东西也非常多。公司旗下有住宅区、仓库、办公楼等,出租做办公室或其他用途,我负责收租金。公司通过铁路、运河和湖泊运输货物,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谈判和交易,我~直积极地参与到这些工作中。

和当前许多大公司的办公室人员相比,我当时负责的工作要有趣得多。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务中,享受着工作带给我的快乐。渐渐地,查账的工作也由我负责,所有账单都首先经过我的手。我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记得有一天,在邻居的公司里,我正好遇到了当地的一位管子工拿着一撂账单来收账。这位邻居业务繁忙,我总觉得他旗下的公司多不胜数。他只瞥了一眼这些令人厌烦的账单,就对簿记员说:“把钱付了吧!”

我们公司也聘用这位管子工,每次收账时,我都认真地检查账单,仔细核对每一项收费,每一分钱都不放过。尽量替公司节省下来,决不会像我的邻居那样简单了事。毫无疑问,今天许多年轻人也和我持相同的观点,那就是检查账单体现的是一种执行能力,可以避免让老板的钱流进别人的口袋,因此,必须认真负责,比花自己的钱还要小心谨慎。我笃定,这种简单随意的做事方式,肯定不会取得生意上的成功。

递送账单、收租金、处理索赔之类的工作使我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我必须学会怎样和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并使其与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谈判的技巧非常重要,我施展浑身解数,尽量争取圆满的结果。

例如,我们经常从佛蒙特州向克利夫兰运送大理石,此类运输会涉及铁路、运河、湖泊运输。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货损货差须由三个承运人共同承担,而三方承担的责任大小是事先约定好的。对于一个17岁的男孩来说,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让包括老板在内的相关各方满意,确实需要费一番脑力。但我觉得这没有什么难的,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来没有和承运人有过任何纠纷。17岁,是一个易受外界影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里,处理所有这些事务,而且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得到前辈的指教——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这是我学习谈判原则迈出的第一步,后面我会再谈到这一点。

尽心尽责地工作,并从中得到锻炼,我觉得获益匪浅。

我估计,当时我的薪水远不及今天同等职位的人薪水的一半。第2年,我的年薪为700美元,但我觉得自己应该得到800美元。到4月时,我和公司没有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再加上正好有一个自己做相同生意的好机会,于是,我便辞职了。

当时,克利夫兰城镇中的每个人几乎都彼此认识。有一个年轻的英国商人,叫M.B.克拉克(M.B.Clark),可能比我大十岁,他想开一家公司,寻找合伙人。他有2000美元的资金,希望合伙人也能提供相同的资金。这对我来说是个好机会,我已经存了七八百块钱,关键是如何凑够剩下的钱。

我和父亲谈了这件事情,他告诉我他本来打算等每个孩子满21岁时都给1000美元。他说如果我想现在拿钱的话,他可以预支给我,但是在满21岁前,我必须向他支付利息。  “但是,约翰,”他补充道,“利率是10%。”

当时,对于此类贷款,10%的年利率是很常见的。银行的利率可能不会这么高,但金融机构当然不可能满足一切需求,所以可以以高利率向私人借款。因为急需这笔钱入伙,我欣然接受了父亲的要价,拿到了钱,成为了新公司的新合伙人。新成立的公司叫克拉克一洛克菲勒公司。

自己当老板令我心满意足,我内心充满了自豪——我是一家拥有4000美元资金的公司的合作人!克拉克先生负责采购和销售,我负责融资和记账。我们主要经营货物运输,生意很快做大,自然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来拓展业务。除了从银行借款外,没有什么更好办法,问题是,银行会借给我们吗?P21-26

序言

历史上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为了准确反映出上榜富豪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达到比尔·盖茨的数倍。

漫步纽约街头,你随处可以体味洛克菲勒家族过往的辉煌:摩根大通银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生命科学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学。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他是现代商业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笃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D.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洛克菲勒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

洛克菲勒自己在童年时期便懂得饲养火鸡,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钱。在青年创业时期,因生意上资金周转不畅,他向父亲借钱,欣然接受10%的利率。在洛克菲勒家族,从来没有白拿的钱,一分钱也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的。这样的信念使得这个家族长盛不衰。洛克菲勒说过:“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礼物。”实际上,天赋是一方面,卓越的家庭教育才是真正成就伟业的关键因素。从老洛克菲勒写给儿子小约翰的信中,我可以看见他是怎样细致地纠正下一代的一个个错误,给与他智慧的指导。

洛克菲勒曾欠一位朋友5分的找零钱,朋友让他不必客气,而他却坚持把硬币放到朋友的口袋里,郑重地说:“这可是1美元整整1年的利息啊。”由此可见,所有的财富神话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这样。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抓住了每分钱。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而我们能看见这个智者留下的手记无疑是一种幸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追寻财富背后的智慧源泉,汲取人生奋斗的强大动力。

书评(媒体评论)

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洛克菲勒的公司合伙人 M.B.克拉克

在现代世界的创造者当中,有两位堪称最为杰出的人:洛克菲勒和俾斯麦。他俩一个在经济学上,一个在政治学上驳斥了自由主义的梦想。

——著名哲学家 伯特兰·罗素

历史为约翰·D.洛克菲勒作出的最终评价很可能是这样的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贡献将被公认为人类进步的一个里程碑。那些能慷慨解囊而又独具慧眼的富翁对现代科学所做的贡献,堪与历代教皇和诸多王公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所提供的庇护相媲美。在这类富翁当中,约翰·D洛克菲勒可谓佼佼者。

——英国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自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D.洛克菲勒
译者 徐建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9014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1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3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1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