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学家告诉你/有趣的科学丛书/读者人文科普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读者》人文科普文库·有趣的科学丛书”涉及题材广泛,文章轻松耐读,有些选自科学史中的轶事,读来令人开阔视野;有些以一些智慧小故事作为例子来类比揭示深刻的道理,读来深入浅出;有些则是开宗明义,直接向读者普及当前科技发展中的热点,读来对原本知之皮毛的事物更觉形象明晰。总之,这是一套小百科全书式的科普读物,充分展示了科普的力量就在于,用相对浅显易懂的表达,揭示核心概念,展现精华思想,例示各类应用,达到寓教于“轻车上阵”的特殊作用,使翻开这套书的孩子不必感觉枯燥乏味,最终达到“润物无声”般的知识传承。
本书为其中一册,讲述了:难忘太空生活的55个昼夜,追逐“墨子号”的量子世界引领者,动物园管理员手记:金丝猴的脐带和记仇的大象,一个鸟类法医的神奇工作,“学霸”康熙等知识。
目录
难忘太空生活的55个昼夜
追逐“墨子号”的量子世界引领者
动物园管理员手记:金丝猴的脐带和记仇的大象
与山地大猩猩四目交投
一个鸟类法医的神奇工作
“学霸”康熙
另一个世界里的乔布斯
物理学家霍金的娱乐简史
弃北大读技校,自定别样人生
胡振宇:“90后”开火箭公司
普通青年爱因斯坦
他让世界知道了大熊猫
“科学搞怪人”胡立德:一台问题制造机
捡星星的科学家
采蘑菇比领奖更重要
刘慈欣说:刘宇昆,完美
人人都可像博物学家那样生活
100年后,居里夫人的手稿仍带有辐射
一个能“听见”星辰的失明天文学家
掉进文学世界的理科男
科学家的玻璃心
一个科学家的养成
我们为什么缺少科学精神
那些既美丽又智慧的女科学家
用生命做实验的“火箭人”
19世纪科学的女王
科学家告诉你:你身体里过半组成不是人类
比肩诺贝尔的科学传播者
曹原:驾驭石墨烯的少年
月球车背后的女人
不一样的天文学家:他曾激励达尔文,还改进了照相术
阿诺德:历经坎坷,终成酶的“导师”
“80后”美女黄宁宁,用塑料瓶做“酷衣”,惊艳全世界
莎士比亚,也可能是一位植物学家
会上天的姑娘真酷
保护动物,“90后燃青年”的野外人生
男人爱独处,女人爱购物
王小云:让中国密码学走在世界前列
我在南极的苦与乐
乾隆可能是一个被耽误的动物学家
潜水员在海底的生活
科学家幢憬未来的5个科学幻想
计云追云:这条路,人迹罕至,但无比美好
我们与大海的关联
无家可归的宇航员
地球上的火星村落
我和大熊猫“同居”的日子
在南极科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余天一:中国版“植物猎人”
序言
面对充斥于信息宇宙中
那些浩如烟海的繁杂资料,
对于孜孜不倦地为孩子们提
供优秀文化产品的我们来说
,将如何选取最有效的读物
给孩子们呢?
我们想到,给孩子的读
物,务必优中选优、精而又
精,但破解这一难题的第一
要素,其实是怎么能让孩子
们有兴趣去读书,我们准备
拿什么给孩子们读——即“
读什么”。下一步需要考虑
的方为“怎么读”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讲
,读书能让读者树立正确的
科学观,增强创新能力,激
发读者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
重大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巨
人,产生钻研科学的浓厚兴
趣。
既然科学技术是推动人
类进步的第一生产力,那么
,对于千千万万的孩子来说
,正在处于中小学这个阶段
,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
观察力一定是最活跃、最积
极也最容易产生巨大效果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
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
加重要。”这句话一针见血
地指出教育的要义之一其实
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于是,我们想到了编选
一套“给孩子的”科普作品。
我们与读者杂志社旗下《读
者》(校园版)精诚合作,
从近几年编辑出版的杂志中
精心遴选,将最有价值、最
有趣和最能代表当下科技发
展及研究、开发创造趋势的
科普类文章重新汇编结集—
—是为“《读者》人文科普
文库·有趣的科学丛书”。
这套丛书涉及题材广泛
,文章轻松耐读,有些选自
科学史中的轶事,读来令人
开阔视野;有些以一些智慧
小故事作为例子来类比揭示
深刻的道理,读来深入浅出
;有些则是开宗明义,直接
向读者普及当前科技发展中
的热点,读来对原本知之皮
毛的事物更觉形象明晰。总
之,这是一套小百科全书式
的科普读物,充分展示了科
普的力量就在于,用相对浅
显易懂的表达,揭示核心概
念,展现精华思想,例示各
类应用,达到寓教于“轻车
上阵”的特殊作用,使翻开
这套书的孩子不必感觉枯燥
乏味,最终达到“润物无声”
般的知识传承。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
根在《论美德》这篇文章中
讲:“美德就如同华贵的宝
石,在朴素的衬托下最显华
丽。”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
初衷,即是想做到将平日里
常常给人一种深奥和复杂感
觉的“科学”,还原它最简单
而直接的本质。如此,我们
的这套“给孩子的”科普作品
,就一定会是家长、老师和
学校第一时间愿意推荐给孩
子的“必读科普读物”了。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富兰克林曾以下面这句话自
勉并勉励他人:“我们在享
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
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
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
务。”
作为出版者,我们乐于
奉献给大家最好的精神文化
产品,当然,作品推出后也
热忱欢迎各界读者,特别是
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批评指正
,以期使这套丛书杜绝谬误
,不断推陈出新,给予编者
和读者更大、更多的收获。
丛书编委会
2020年12月
导语
本书主要选取描述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屠呦呦等科学家生活工作的传记类科普文章,重点介绍了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旨在给广大中小学生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全书选取短小精悍、深刻隽永、生动有趣,为读者呈上一道别致的科学盛宴。读者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科技的温度、科技的美好和科技的未来。
精彩页
难忘太空生活的55个昼夜
【美】玛莎·埃文思
章江编译
玛莎·埃文思,美国宇航局前宇航员,其太空飞行经历充满神奇的色彩,她执行过多项任务,于2010年11月正式退役。
当你离开地球家园时,所受到的那种情感上的冲击是无法预测的。你低头俯瞰地球,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在地球上了,这种场景令人震撼不已。我先后执行过美国宇航局的5次航天任务,总共在太空中度过了55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进入太空飞行并不仅仅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瞬间,那种感觉既非常神奇,又无比平淡。它拥挤嘈杂,偶尔使人不舒服。在太空中旅行,至少用我们今天这样的方式进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刺激,却有着难以抵御的巨大诱惑力!
完全可以想象,当你在发射塔顶部坐着,身体下方堆积着3万多千克易爆的火箭燃料时,你该有多么紧张和忧虑。但实际上在你进入航天飞机等待发射的两个小时里,并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许多宇航员只好打个盹儿来消磨时间。在飞行系统接受数千项发射前的检查期间,你如同一袋土豆似的被安全带绑在座位上。有时你不得不醒来回应地面指挥中心的询问,回答“知道了”或“明白”。但发射本身完全是另一回事,用8.5分钟从发射台到轨道,然后全程加速,达到2.8万千米/小时的轨道速度。
适应零重力状态
事实上,一旦你进入轨道,随之而来的零重力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因为没有重力,体液朝头部涌去,让人体从根本上来了一个翻新改造,肚子变得扁平,觉得身体被拉长了,因为你长高了2.5~5厘米。
然而零重力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随着体液流向头部,你的头会痛得很厉害。身体在头几天需补偿损失的1升液体,因为我们基本上用不断撒尿的方法使头痛感消失,很多人会想呕吐。要使自己觉得更舒服,其中的一种办法是设法恢复“上下”的感觉,使自己的视觉系统确信“上”就是头部所处的位置,“下”则是脚所在的地方。当你能够这样做时,你就可以逐步适应零重力的状态。每经历一次太空飞行,这种对零重力的适应性就来得更快一些,因为身体会记住在太空中出现过的状况。等过几天胃部最终平息下来时,你才会开口问:“午餐吃什么?”
在任何一次太空飞行中,我吃得都不是很多。即使在地球上,我的饭量也不大,食物在太空中的味道变得与在地球上的味道完全不同。我曾经随身带了一块很大的巧克力,但吃起来感觉味道像蜡一样,很令人失望。但你不是为了品尝美食去太空的,无论是在航天飞机还是在国际空间站里,都没有办法做饭。太空食品都已经事先被煮熟,然后再进行冷冻干燥或真空包装。食用前加一点水,再放进烤箱预热。或者像军用速食食品一样,是一种热稳定食品。机舱里没有冰箱,无法保鲜食品,因此,在航天飞机上执行任务的初期,我们不得不尽可能地吃新鲜食物,通常是苹果、橘子和葡萄柚等水果。
奇特的睡觉方式 太空生活中最奇特的经历之一是睡觉,而这在地球上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在航天飞机里,你可以将睡袋捆绑在墙壁、天花板或地板上。只要你喜欢去哪里睡,你就可以在哪里睡,就像露营似的。睡袋上设计了两个袖孔,你可以从中伸出手臂,拉起睡袋的拉链,接着将围绕身体的魔术贴扎带拉紧,使自己感觉被裹住了一样。然后你用另一根魔术贴扎带将自己的头部捆绑在枕头上——说是枕头,实际上就是一块泡沫,可以起到放松脖子的作用。如果你没有把手臂放进睡袋里,它们就会在你面前飘动。有时候早上醒来看到一只手臂在眼前飘动时,你心里会想:“哎呀!这是什么东西?”直至你意识到,原来它是自己的手臂。
在执行航天任务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睡在气闸舱里,它位于航天飞机乘员舱的中层甲板舱内。因为不进行舱外活动时,没有人会在那里工作,所以,气闸舱就像是我的私人卧室。它也是航天飞机里最冷的地方,温度只有20℃左右。我睡觉时自有办法,将手臂放进睡袋中,并且身上穿4层衣服。有时我会把一袋食物放进烤箱里,待加热后,将它像热水袋一样扔进睡袋里。在我进行第5次航天飞行的最后两个晚上,我把航天飞机的飞行甲板定点为睡觉的地方,将睡袋捆绑在位于飞行甲板顶部窗口下面的位置。航天飞机飞行到一定位置时,地球会出现在窗口,醒来后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赫然展现在自己面前,而且在那一瞬间,就只为我一个人。
轻松的太空旅行 在我看来,太空飞行最令人吃惊的事情是让人十分放松。当你在地球上时,你几乎无法切断和外界的联系,人们可以随时找到你。然而一旦置身于太空,你就能够真正做到远离人世了。你可以和地面进行通讯、发送电子信函,却没有太多需要排解的生活烦恼,比如说,有没有付清账单,有没有喂狗。我觉得这些日常琐事都停留在大气层里了,自己彻底从地球上解放出来。但是等我们返回地球时,所有的世俗琐事就会重新纠缠于身。
对于进入太空,我从未有过腻烦。每次回到地球时,我也从来没有极好的感觉。我的内耳在返回时会因为重力而变得不可思议的敏感。内耳能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学家告诉你/有趣的科学丛书/读者人文科普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读者校园版
绘者
出版社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427908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2021-01-01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354
CIP核字 2020249018
中图分类号 Z228.2
丛书名 有趣的科学丛书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3
164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