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第3卷)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记载、宣传90多年来少数民族党史人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弘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与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丛书。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著的《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第3卷)》就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为宣传少数民族党史人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作出的重要贡献,弘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我们策划、编辑了《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丛书。《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第3卷)》包括杨静仁(回族)、粟裕(侗族)、江华(瑶族)等9人的传记。《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第3卷)》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著。

目录

杨静仁

粟裕

江华

滕代远

刘清扬

齐燕铭

朱德海

王国兴

韩幽桐

后记

试读章节

杨静仁

《杨静仁传》编写组:黄铸贾春光张东亮胡安

修订:李荣珍

杨静仁,回族,1918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原名杨希珍,1941年到延安后改名为杨仁,1948年改名为杨静仁。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党的民族工作。历任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委员、回民骑兵团政委、西北局统战部民族科科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民委副主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国家民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国家民委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为中共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他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是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2001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一、追求进步的回族革命青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风景秀丽的兴隆山下,坐落着一个回族聚居的村庄——连搭乡朱家沟村,杨静仁的先辈们世代生活在这里。20世纪初,杨家靠不断的劳动积累在村里置办了几十亩田地,成为当地的富户。杨静仁的爷爷去世后,他的伯父杨汝霖继承了祖业。杨静仁的父亲杨润霖则在兰州市一所清真寺供职,是一名具有渊博伊斯兰教知识的阿訇,在当地小有名气。1918年9月17日,杨静仁诞生在兰州市。5岁那年,杨静仁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此时,他的伯父和伯母尚在朱家沟务农,且膝下无子。于是,父亲便把他过继给了伯父,由伯父、伯母抚养。童年的杨静仁在天蓝地绿的朱家沟村和同龄的回族孩子一起玩耍。田间里、小河边、村巷道留下了他的串串足印和天真的笑声。杨静仁过继到堂伯父家,极大地改变了他的生活命运。这是因为,一方面,他有了一个较为富有的家庭环境,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他又从这个富农兼小商人的家庭经济活动中,看到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反抗不公平的种子。

杨静仁9岁到13岁,在朱家沟读过4年私塾,背诵过“四书”、“五经”。从13岁起,伯父把他送到兰州上学,接受现代教育。他先在兰州孝友街私立第四小学就读,后升人甘肃省立第一中学(即现在的兰州一中)。每到寒暑假期,伯父就用骡子把他接回朱家沟。杨静仁酷爱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他尤其喜爱文学,埋头阅读文学书籍,他的作文成绩屡屡名列前茅。他立志要做一名文学家。初中二年级时,他就尝试文学创作,并表现出较好的文学才能。曾先后以“火花”、“春魂”、“晓云”、“铁奋”为笔名,在《甘肃民国日报》、《西北日报》的副刊上发表小说、小品文和诗歌等。这些文学作品中,充满着这位少年作者对劳动人民和贫苦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也洋溢着他批判黑暗现实的战斗激情。他的小说《小六子忍不住了》,写一个贫苦农民——小六子不堪剥削压迫,打死了催款委员;《失掉了狗子的悲哀》,写一个老工人的悲惨生活;《跳出了粉红色的梦圈》,写一个穷学生因被富豪子弟夺去了爱人而觉悟到必须改造旧社会。

杨静仁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宗教职业者家庭,从感情上与穷苦劳动人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过继到堂伯父家后,虽然家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对下层普通百姓保持着同情和热爱。杨静仁的堂伯父家常年雇工5到6人,住在他家的菜园子里。杨静仁经常到雇工的住处去玩,亲眼看到了他们的贫苦生活。雇工们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所挣的工资不能维持全家生活,不得不向堂伯父预支工资。但预支工资的人,每月必须无偿做夜工(夜里浇水)三五次,生病也不准请假。有一位老雇工因过度劳累而死,他的家属竞无力为他下葬。更令杨静仁深受刺激的一件事,是1928年和1929年,甘肃连遭旱灾,生父一家已无收入,不得不向堂伯父开口借点钱。狠心的堂伯父竞不肯借,还说如借钱必须让父亲将房子抵押给他。这些亲身经历的事情使杨静仁认识到,有钱的人是非常刻薄、吝啬的,穷人则是很善良的①。

杨静仁的文学作品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使他有了些收入,每月可领到四五块大洋的稿费。他把这些钱大都用来订阅《生活》、《读书生活》等进步书刊。这些书刊打开了杨静仁的眼界,是他从理性上认识社会的钥匙。他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阅读鲁迅、茅盾、巴金等中国左翼作家的著作和一些苏联的翻译小说。作家们笔下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给杨静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现实社会是黑暗的、不平等的,原因是当时整个社会制度不好。只有彻底改造社会制度,才能有光明、平等、幸福的理想社会。他敬佩鲁迅、茅盾、张天翼等左翼文学家,渴望追随他们的足迹而成为以笔杆子抨击时弊的革命文学家。

然而,杨静仁的生活轨迹并没有沿着作家之路延伸,是时代的潮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他引向了革命家之路。杨静仁读初中三年级时,一位从北平请来的史地老师任佩章,上课时常讲到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等马列主义理论常识,使杨静仁初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从《读书生活》上读到艾思奇的哲学讲座、柳浞的街头讲话,又从翻译书籍中读到神州国光社的《唯物史观》、克鲁泡特金的《法国大革命史》。杨静仁决心放弃做文学家的理想,做一名改造旧世界的革命者。

1935年,在兰州一中读书的杨静仁、马明德、鲜维峻等回族青年联络一批回族同学,组织了一个叫做伊斯兰学会的学术团体,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探讨文化,传播知识,畅谈改造旧世界的理想,呼吁民众参加抗日活动。后来,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陆续毕业离校,学会的活动也就相应减少了。P1-4

序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瓜分步步紧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边疆各民族人民还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分裂侵略的斗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各民族救亡图存的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从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舟共济,浴血奋战,终于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而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极大地改变了祖国的面貌。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名垂青史的人物,包括少数民族人物,如乌兰夫(蒙古族)、阿沛·阿旺晋美(藏族)、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杨静仁(回族)、粟裕(侗族)、江华(瑶族)、邓恩铭(水族)、向警予(土家族)、韦拔群(壮族)、关向应(满族)、周保中(白族)、董存瑞(满族)、老舍(满族)、艾思奇(蒙古族)、李四光(蒙古族)、翦伯赞(维吾尔族)等等。他们当中,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和名将,有著名的革命英烈和抗日民族英雄,有享誉中外的作家和专家学者。他们为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独立,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为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我们追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时,不应忘记他们的贡献和作用。

为了记载、宣传90多年来少数民族党史人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弘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与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丛书。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组织国内几千位党史专家、学者,撰写了1000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英烈、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传记,总计2000.多万字,编成87卷本的《中共党史人物传》陆续出版。其中,收录了众多支持革命、同党并肩战斗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国际友人的传记。他们与中国共产党人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爱国为民、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业。此次出版的《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分为四卷,共收录了43位少数民族党史人物的传记,其中41篇从87卷本中选出。

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为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校订已出版传记中的错漏之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与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组织全国近20个省级党史研究室,安排专人对先期出版的传记进行修订,同时,还组织撰写了两位少数民族国家领导人阿沛·阿旺晋美和赛福鼎·艾则孜的传记,首次公开列传,为本书增色不少。

《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1—4卷,将以汉文版及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5种少数民族文版同步出版。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和民族出版社的编辑们,对汉文版修订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民族出版社组织少数民族翻译专家进行编译,特别是在人名、地名、新词术语的翻译核对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此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编校质量方面,都有所充实和提高。

为了便于阅读,我们将43篇传记按照“党和国家领导人、早期革命英烈"、“新中国成立前革命英烈、著名军事将领”、“新中国成立后党政军重要人士’’、“新中国成立后杰出人才”等四卷分别出版,根据每卷传主的不同特点,有的按人物分类编排,有的按人物去世先后顺序编排。

在现已出版的87卷《中共党史人物传》中,一些较有影响的少数民族党史人物由于种种原因尚未收入,在此套丛书中也暂缺。对此,我们将采取分批完成的方式,陆续编纂出版,使此套丛书更加全面、完善。

此套丛书是我国首部关于少数民族党史人物的传记丛书,是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与民族出版社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点出版项目。在以汉文及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5种少数民族文字同步出版的同时,还将推出数字出版物,并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广播中心合作同步推出专题系列广播节目《民族先锋》及音像制品,这在党史研究和出版领域都尚属首次。

我们希望此套丛书的出版,能够进一步促进党史人物特别是少数民族党史人物的研究工作,在全国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激励和鼓舞各民族读者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相信,革命先驱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壮美人生,一定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后记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社与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共同策划,以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六种文字出版《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丛书。此丛书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此丛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新闻出版总署、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以及近20个省级党史研究室等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凝聚了众多领导、专家、党史研究工作者以及编译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在此,谨向各位领导、专家及相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欢迎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第3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124824
开本 16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7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2012260728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