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动物日本血吸虫病学(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血吸虫病原生物学、组学、生理生化,发育与生态、感染免疫学、动物血吸虫病的危害、终末宿主及宿主适宜性、流行病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家畜血吸虫病诊断、防治等相关研究成果、技术方法和经验,及农业血防思路的形成及实践等内容。本专著中采用的材料主要来源于作者实验室的部分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学术专著、论文等。本专著是一部兼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专著,可供从事日本血吸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防控的科研、教学、基层专业人员和学生参考,对推进我国日本血吸虫病消除工作、促进疫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兽医寄生虫学学科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血吸虫的种类、分类及形态结构
第一节 血吸虫的发现
一、日本血吸虫及其他几种重要人体血吸虫的发现与命名
二、我国古代疑似血吸虫病的相关记载和古尸体内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发现
第二节 血吸虫的种类
第三节 日本血吸虫分类地位、虫种和地理株
一、日本血吸虫的分类地位
二、日本血吸虫虫种与地理株(品系)
第四节 日本血吸虫的一般形态
一、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二、各期虫体的一般形态
第五节 其他重要人体血吸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一、几种重要人体血吸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二、三种重要人体血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发育比较
第六节 重要动物血吸虫
一、东毕吸虫
二、毛毕吸虫
第七节 日本血吸虫超微结构
一、成虫
二、虫卵
三、毛蚴
四、胞蚴
五、尾蚴
六、童虫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血吸虫组学
第一节 染色体
一、血吸虫的染色体数目
二、血吸虫性染色体与核型
三、血吸虫核型的演化
第二节 基因组
一、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框架图
二、血吸虫在分子进化上的独特特征
三、血吸虫-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四、不同虫种或不同地理株虫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转录组
一、血吸虫转录组
二、不同发育阶段虫体转录组
三、雌雄虫转录组
四、不同适宜宿主来源虫体转录组
第四节 蛋白质组
一、血吸虫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技术
二、不同发育阶段虫体蛋白质组
三、雌雄虫蛋白质组
四、不同适宜宿主来源虫体蛋白质组
五、日本血吸虫不同地理株蛋白质组
六、体被和体被表膜蛋白质组
七、排泄分泌蛋白质组
八、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组
九、免疫蛋白质组
第五节 micro RNA(miRNA)组
一、miRNA
二、血吸虫miRNA的鉴定与发现
三、不同发育阶段虫体miRNA组
四、雌雄虫miRNA组
五、不同适宜宿主来源血吸虫miRNA组
第六节 胞外囊泡
一、胞外囊泡
二、血吸虫EVs
第七节 血吸虫组学研究的潜在应用前景
一、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
二、蛋白质组学
三、miRNAs组学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血吸虫病原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尾蚴入侵相关分子
……
第四章 血吸虫的生理生化
第五章 日本血吸虫的发育生物学与生态学
第六章 日本血吸虫的动物终末宿主
第七章 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
第八章 动物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造成的危害
第九章 重要动物日本血吸虫病
第十章 血吸虫感染免疫学与疫苗的探索
第十一章 动物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
第十二章 动物日本血吸虫病诊断
第十三章 动物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
第十四章 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预防
第十五章 我国家畜日本血吸虫病防控历程及成效
第十六章 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和研究相关技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动物日本血吸虫病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林矫矫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9293274
开本 16开
页数 4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20
出版时间 2022-01-01
首版时间 2022-01-01
印刷时间 202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070
CIP核字 2022062213
中图分类号 S855.9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7
190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