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谐家庭幸福人生(弟子规讲解上下)/中华文化经典导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您可曾想过,人生,如何能幸福快乐?家庭,如何能美满和谐?如何能拥有高尚的品德风范?如何能获得圆融的处世智慧?

《弟子规》——一部生活宝典,凝聚中华五千年文明智慧,奠定为人处事的德行根基,开启仁爱幸福的大门

当您深入学习,真诚落实,人生幸福快乐——不再是梦。家庭和谐美满——不再遥远,更可拥有高尚的品德风范,获得圆融的处世智慧。

内容推荐

新时代,生活、社交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弟子规》中的经文,如“骑下马,乘下车”,离我们生活已经远去,是否已经过时?我们又如何将它的精神,做一番新的诠释,适合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

《弟子规》中的道理,理解起来很容易,而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又属不易,谁有“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之神通,明察人情事物之点点滴滴,关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以我们真实的利益?

杨淑芬老师,从事《弟子规》的研读和教学十多年,博学广识,浸润笃行,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将其精神结合生活实际,细细讲演,娓娓道来,其论鞭辟近里,入木三分,其说推陈出新,知则易行。我们人生中的疑团涣然冰释,我们生活中的乌云宛然消散,在惊喜不断中获得智慧,我们的人生得到成长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是先哲对我们的慈心教诲。我们精心编订杨淑芬老师在辽宁电视台的《弟子规讲解》,并名为《和谐家庭,幸福人生》,这是讲座的真实含义,这也是我们对每一位书友的美好祝愿!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总叙——家庭教育奠基幸福人生

第二章 人则孝——孝是人道第一步

 第一节 孝道的落实从与父母应对开始

 第二节 孝敬父母就要令父母心安

 第三节 谨小慎微,不辱双亲

 第四节 善体亲意,竭诚孝亲

 第五节 劝谏父母是为人子的责任

 第六节 省病、治丧、丁忧

 第七节 总结

第三章 出则弟——对兄弟姐妹和长辈之礼

 第一节 兄弟相处之道

 第二节 长幼有序

 第三节 对待长辈之礼(一)

 第四节 对待长辈之礼(二)

 第五节 总结

第四章 谨——谨言慎行 自重自爱

 第一节 珍惜时光勤用功,培养生活好习惯

 第二节 个人修养从穿衣戴帽做起

 第三节 依循本分,物用有度

下册

 第四节 君子不重则不威

 第五节 做事不慌不忙、有条不紊

 第六节 访客、借物的礼节

第五章 信——诚信是为人之本 立业之基

 第一节 诚信首先表现在语言上

 第二节 言语宜谨慎

 第三节 见善思齐,见恶内省

 第四节 轻淡物质追求,提升道德品位

 第五节 对于批评与赞誉的态度

 第六节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第六章 泛爱众——真诚爱心 共创和谐家园

 第一节 人是天地生,异体却同根

 第二节 德行和才干是名望的基础

 第三节 尊贤爱才,安分守己

 第四节 隐恶扬善

 第五节 宽以待人,知恩报恩

 第六节 以德服人

第七章 亲仁——亲近仁者 获益无穷

第八章 余力学文——德才兼备 志在圣贤

 第一节 圣贤的教诲是用来做的

 第二节 读书的方法

 第三节 读书志在圣贤

试读章节

人一生,与我们最亲密的地方,就是我们温暖的家。所以自古以来,老祖宗就非常重视我们的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人一生,将来能否成就,家庭教育就至关重要。家庭重视了教育,我们的子弟,才能好好地学习。那么,我们家庭教育,首先应该重视什么呢?就是重视品德的扎根。一个人一生有良好的品德,将来才能在世间立身行事,不偏差做人的基本原则、原理,才能做一个好人。

所以,我们翻开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首先重视的就是家庭伦常。那么在家庭伦常当中,尤其重视的是我们的孝道。孝道如何来开显呢?我们再深入地来探讨,就是从家道、家规、庭训。所以过去的人都有家谱,从家谱里头,我们可以探寻、追根,查到我们家庭它是有祖训的,为什么它能代代承传?就是有家庭的教育。

那么家庭教育确实这么重要吗?确实是非常重要。我们回忆小时候,父母、爷爷、奶奶对我们的教育,我们所看到的,经常是以身作则,做给我们看。所以我们小时候就能在耳濡目染底下,接受老一代的长辈为我们演述人一生应该如何来处人处事。做人的道理,从小就可以建立起来。那么我们反观当今社会结构,这样的情形,已经少有见到了。

我们也可以想像、回忆,我们小时候,确实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热爱我们这个家,平常我们都会以家庭为重。做任何事情,一定会想到父母,想到我的家族,想到我的家业,所以家风、家道,它就可以代代承传。

我们从历史上,从孔老夫子、从范仲淹、从曾文正公,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家族延续到今天,仍然非常兴盛,那么这也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回想我小时候,我看到家里的厅堂,上面高挂着“四知堂”。一二三四的“四”,知道的“知”,“堂”就是厅堂的堂。在我识字以后,每天我会仰望着“四知堂”,心里老是在盘算着,“四”代表是什么,“知”又是什么?每天想着想着,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问了父亲。我说这“四知堂”,代表是什么呢?父亲摸摸我的头,笑一笑,他说:“你问得很好。”

因为我也到朋友家、同学家去,看到他们挂的堂号,并不是“四知堂”,有西河堂,有锄经堂,有宝树堂,那么这些堂号都不一样,所以引起我心里头很大的疑问。父亲听了以后,他说:“每一家,他的姓氏不同,他的堂号就有分别。”

那么我就很好奇,接着问:“那么我们杨家,为什么叫‘四知堂’呢?”父亲说这个问得很好,它是有故事的,有来历的。

父亲讲道:“咱们杨家,在汉朝时候,有一位当官的大臣,叫杨震,”震就是震惊的“震”,我们平常白话讲地震的“震”,杨震。“他有一次,路过一个地方,要派任去当太守。一天晚上,他过去的一位学生,在夜里头,送来了百两黄金,要送给杨震。杨震当时就讲道,我一生为人是清白的,你何必如此呢?

“那么学生讲,这个是孝敬老师的一点心意。当时杨震就非常生气,说你不应该如此,学生就讲道,没有关系,反正只有你知我知,没人知道啊。结果杨震非常生气,而且是疾言厉色地告诉他,岂只有你知我知呢?还有天知地知呢。天地鬼神都知道,怎么只有你知还有我知呢?”

所以父亲就告诉我:“我们做任何的事情,不是只有一个人,或者对方知道而已,天地都知道。”那么我当时因为年纪很小,我就明白了父亲告诉我这个故事,他的用意,就是我们做人要清白。

所以长大以后,我又特别地观察父亲,他很喜欢写书法,在每一幅书法的作品,都盖上了“清白传家”。那么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堂号,自古以来,基本上就是每一户人家,都有的祖训、家规。  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没有这些堂号、家规了呢?其实不然,还是有的。只要我们有意去寻根,都可以寻找到我们老祖宗所留下来,给我们所做的祖训、堂规,甚至是家号。它的用意,就是垂范后世的子孙,让他们都能接受上一代的教诲,把家道代代地承传下去。

那么我们现在,如果我们也很想兴旺我们的家,兴旺我们的家风、家道、家业,或许我们会疑惑,那么我们以什么来做标准呢?在这里,向诸位朋友介绍了《弟子规》这一本书,请看《弟子规》。P3-5(上册)

序言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的华人掀起了一股读诵学习《弟子规》的热潮,出版的相关图书超过百种,教学培训也有遍地开花之势

《弟子规》,文不过三百六,字不过千八十,而为何竞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让现代的我们,会重新拾起古人这部遗忘百年的经典?

有人说,它是一本童蒙读物,但却承载了华夏五千年文化之精髓;

有人说,它讲述生活中浅显的道理,却是整个人生幸福的支点;

有人说,它拯救了我的孩子!堕落的羔羊,终于迷途知返;

有人说,它拯救了我的家庭!行将离异的夫妻,又重返和谐:

有人说,它是儒家文化的根,与四库全书放在天秤上权衡,重量相等。

尽管众说纷纭,而《弟子规》给我们的社会,还有社会中的我们,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带来了无穷利益,它让黑夜前行的人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让鲍鱼之肆中人闻到了芝兰的芬芳

《弟子规》教会我们与人和谐相处,是孝敬,是谨信,是仁爱,它能为人生扎下德行的根基。树木根深,才能枝繁叶茂;高楼基固,才能屹立不倒;人生有了根基,才能经受住人生的风雨,才能花香四溢,幸福美满

然而,《弟子规》的经文,言简意赅,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又如何来正确解读呢?

新时代,生活、社交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弟子规》中的经文,如“骑下马,乘下车”,离我们生活已经远去,是否已经过时?我们又如何将它的精神,做一番新的诠释,适合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

《弟子规》中的道理,理解起来很容易,而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又属不易,谁有“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之神通,明察人情事物之点点滴滴,关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以我们真实的利益?

杨淑芬老师,从事《弟子规》的研读和教学十多年,博学广识,浸润笃行,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将其精神结合生活实际,细细讲演,娓娓道来,其论鞭辟近里,入木三分,其说推陈出新,知则易行。我们人生中的疑团涣然冰释,我们生活中的乌云宛然消散,在惊喜不断中获得智慧,我们的人生得到成长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是先哲对我们的慈心教诲。我们精心编订杨淑芬老师在辽宁电视台的《弟子规讲解》,并名为《和谐家庭,幸福人生》,这是讲座的真实含义,这也是我们对每一位书友的美好祝愿!

谨以此序,成为我们走向和谐人生、幸福家园的起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谐家庭幸福人生(弟子规讲解上下)/中华文化经典导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122425
开本 16开
页数 5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7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94.1
丛书名
印张 3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