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南情缘
内容
内容简介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三地文化基因相同,都散发着江南文化的魅力。《江南情缘》收录三地散文名家聚焦江南文化而撰写的散文集。或勾勒浓浓的江南风情,或描摹生动的江南风物,或书写难忘的江南旅迹,或抒发具有浓郁江南气息的人间亲情……字里行间,江南,永远不止是一个地理的概念,更是一种独特的人文积淀,别样的绿色情怀。
目录

序言 / 曹伟明

第一辑 一方水土

俚俗的棉花 / 曹伟明

城厢镇的回忆 / 林 宕

糕粽团圆来一套 / 尼 楠

风雨丁家港 / 孙菊林

状元楼 / 蒋佩华

黎里的弄堂 / 徐江华

神奇的大莲湖 / 谢 庄

太浦河口 / 金荣根

熏青豆 / 杭 夫

运河与震泽 / 李红梅

第二辑 心灵镜像

结识徐姚 / 刘辽军

秤 / 青 城

荷花缸 / 周国忠

析木十八 / 黄玉红

宣卷与“茶文化” / 单金龙

蚕 豆 / 冯桂萍

回乡路 / 蒋 骁

巷陌深处 / 费 城

第三辑 人在旅途

清晨看明月 / 赵荣发

凝望垂虹桥 / 屈 直

震泽之行 / 蒋勤妹

环游“上善青浦” / 陈 杨

江南之美 / 田青华

青西红色之旅 / 杨 澄3

艄 公 / 于 辉

第四辑 往事历历

“筐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 ——大闸蟹趣谈 / 朱少伟

鸟肉情 / 林 宕

小时候 / 余 虹

茭 白 / 谢天祥

回忆一碗江南豆瓣饭 / 徐国云

河边那些事 / 王 静

小辰光的味道 / 施韫韬

我的童年在练塘 / 孙水官

灶膛里的童趣 / 艾 可

第五辑 人间亲情

压菜石 / 单金龙

外婆家 / 诸晓萍

炊烟是引我回家的路 / 陈雪林

做客人 / 王 萌

春江水暖河豚肥 / 申功晶

荠菜香时亲情浓 / 张成刚

陶庄夏夜 / 倪小祥

第六辑 时代新韵

醉美西塘 / 俞 冰

青浦新城 / 笛 斐

还“水”于民的环城水系公园 / 李西西

同心结 / 阜 龙

一条河的自述 / 胡蝶飞

在福寿园讲述新四军的故事 / 罗 盘

朱家角的“最美”书屋 / 舜 丽

精彩书摘

俚俗的棉花

曹伟明

有诗人说,“当洁白的棉花盛开到人间,人们可以拥抱云朵了”。

我喜欢棉花,是因为喜欢追求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棉花不仅给我温暖、柔和、宁静、飘逸,它的形象更是如天上的云朵,伴随着我下乡插队的枯燥生活。

我十六岁时的春天,是下乡插队落户的时光,那正是种植棉花的季节。青春年少的我,来到了“二分种稻、三分蔬菜、五分种棉”的吴淞江畔古青龙镇遗址,一股田野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当地的农民也刚从年味中回过神来,在苏醒的大地上,开始了春播。务农的第一天,队长分配我随农民干些轻活,找些种地的感觉。我随农民来到了绿色的田野,在早已预留好的土地上种植棉花。那灰色的冒着白色棉芽的棉籽种,是生产队提前在大缸里用水泡好的。倒坑、点籽、浇水、埋土,工序有条不紊。一个上午,一大块地的棉花种植完了,我望着耕作过的田地,心中充满了丰盈的畅想。

几天过后,经过阳光雨露,田野上绿色的棉花苗,铺满了大地,农民们用专门补挪棉花苗的工具,进行间苗和定苗,填补整齐。接踵而来的是,松土锄草、浇水施肥、打杈掐尖的反复劳作,精心侍候。还要喷洒农药,捕捉那丰满肥胖的棉铃虫,成为鸡鸭们享受的饕餮大餐。

棉花的开花结蕾很是特别,它一生中两度开花,先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再是洁白的棉花。前面有天上云彩的意象,后面是温暖人间、造福于民的洁白花朵。它具有填充冬衣抵御严寒,织成布匹装扮人类美好生活的功能。

秋天来临,是棉花收获的季节。吴淞江上全都是满载希望上集镇卖棉花的船只。镇上的棉花收购站里,堆满了一座座几十米高的棉花山。丰收之后农民的笑脸,像一朵朵绽放的棉花,灿烂无比。

冬天的村庄里,家家户户把多余的棉花去籽,加工成棉线,坐在织布机面前,让机杼声彻夜不断。乡亲们一边用棉秆当柴火取暖,一边纺纱织布。在天南地北嚼白堂的聊天中,展现着自己精巧的手艺。纺纱织布、缝纫裁衣成为当地农村妇女必备的女红技能。

其实,平凡而普通的棉花,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吴淞江畔农村的棉花种植,源自唐宋时期青龙镇——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对外贸易。随着青龙镇纺织技术的兴起和织布机等手工业的蓬勃发展,让天然的棉花演变成精美的棉布。创意出药斑布和制造出蓝印花布,棉袄、夹袄、包头巾等纷纷涌现,成为人们美化自己的奢侈品,为当年来青龙镇的海外商人所青睐和效仿。奠定了以后沿吴淞江即苏州河创立上海滩棉纺织业的良好基础,成为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繁荣海内外贸易的先驱。

到了明代,棉花种植和纺织手工业,更是延续宋元以来的发展趋势。明末清初的上海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写道:“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故种植之广与粳稻等。”上海地区出产的棉花,成为面向全国的经济作物。有《海上竹枝词》吟诵道:“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绩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农民们在种棉纺纱织布中,萌生了商品经济的意识,“比户缫车月满阶,河豚上市布盈街”,一朵棉花,一匹棉布,催生了江南古镇工商业的蓬勃发展。

1929 年,上海作为国际第五大都会,市民渴望像伦敦、纽约、柏林、巴黎等城市一样,有自己的市花。当时的上海市政府提出了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江南的长春之花月季和高雅名贵的天竹,作为市花的备选。同时,主办方还允许扩大候选品种,让市民进行投票选择,结果大大出乎组织者的意料。俚俗得不入花卉之流的棉花,竟然拔得头筹,获得当选。

树有根,水有源。当年,引入、交易棉花的青龙镇,成为吴淞江地区“衣被天下”的强镇和富镇。近代上海棉纺织业的兴旺发达,传承了青龙镇的历史文脉,吴淞江苏州河畔的“申新”“永安”等纺织企业,都与棉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上海几十万的纺织产业工人凭借着棉花而生活。所以,人们把棉花奉为市花,体现了上海人讲究踏实,追求实惠,热爱自然的生活价值观。棉花,让上海滩流淌出追求卓越、谋求发展的雄心壮志,以及扎根土壤、7讲究实惠的创业基因。上海人精通大雅为俗,而大俗则是大雅的美学道理,富有人生乐趣和哲学意蕴。就像美国人喜欢苹果一样,它反映了美国初期移民创业本能的生命依赖,也是有审美根源的。

岁月是把织布的梭子,它梭走了岁月时光,却梭不走我那些对棉花的美好记忆。四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洁白棉花的乡愁,永远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若要我选择人生的花朵,我一定也会投向心仪的棉花,它既美丽又实用,虽俚俗却具有诗意。它让人们的生命,在严寒中多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热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南情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青浦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译者
编者 青浦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36525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21-11-01
首版时间 2021-11-01
印刷时间 202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94
CIP核字 202121126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