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娱乐的背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价值取向的嬗变)
内容
内容推荐
书稿基于价值理论和节目形态理论,运用文本分析和内容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等多个角度,系统地梳理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结构模式和价值取向的发展轨迹,并对决定价值取向的节目形态要素以及影响价值取向选择、生成的社会原因进行了探析。本研究不仅具有综合性、历时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创新性,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史和节目形态流变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比较具体的论据,尤其对价值失衡的原因和规避以及价值失衡手段的分析,为该类节目的行业管理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思路。
作者简介
董华峰,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同年7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此前在电视媒体从事电视编导、新闻记者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视听传播、影视文化。发表论文30余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及其他社会服务项目10余项。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及框架
上篇 目的价值取向的变化
第一章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综艺节目主导时期(1983—1996年)
二、游戏节目盛极一时(1997—2000年)
三、益智节目异军突起(2000—2003年)
四、真人秀节目一枝独秀(2004—2012年)
五、多种节目形态共存(2013—2020年)
六、主导性节目形态所在场域的位移
第二章 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结构模式的流变
一、同一结构模式的颠覆性发展
二、结构的变异和视野的扩张
第三章 由政治价值主导到娱乐价值主导
一、综艺节目形态:政治为“体”,艺术为“用”
二、游戏节目形态:身份意义的消失与身体的狂欢
第四章 从经济价值主导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主导
一、益智节目形态:消费主义生产逻辑的引入
二、真人秀节目形态: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形式乌托邦
三、多种节目形态共存时期:文化主导与去游戏化
第五章 目的价值取向评析:滞后与同步
一、滞后于同时期文学艺术领域
二、整体趋势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进程一致
下篇 手段价值取向的变化
第六章 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
一、从彰显群体价值到强调个体价值的转变
二、集体主义取向的出现
三、功利价值取向的兴盛
四、社会价值取向评析
第七章 审美取向的变化:由追求生活真实到“唯真主义”统领
一、“唯真主义”释义
二、“前台”的“后台”化趋势
三、对“原生态”风格的追捧
四、从“乌托邦”到“异托邦”
五、唯真主义审美取向的不可避免及现实影响
第八章 结论
一、对中国社会价值观演变历程的具体回应
二、价值取向失衡主要集中在地方娱乐场
三、难以逾越的消费文化生产逻辑
四、行政干预是矫正价值取向失衡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03—2020年五大省级卫视真人秀节目统计
附录2 2006—2020年涉及“综艺节目”的相关规定
附录3 1984—1997年央视春晚出现的地方艺术形式
附录4 《朗读者》第一、第二季嘉宾身份统计表
附录5 《见字如面》第一、第二季写信人身份统计表
附录6 2013—2020年省级卫视娱乐节目平均收视率排名前20位
附录7 2013—2020年省级卫视平均收视率前20位的团队参与式娱乐节目统计
附录8 《亲爱的客栈》《中餐厅》中的空镜头统计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娱乐的背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价值取向的嬗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华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69936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22-03-01
首版时间 2022-03-01
印刷时间 202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394
CIP核字 2021249458
中图分类号 G222.3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