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戴望舒精品文集/中国现代文学精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翻译家和古典文学研究者。

他著有相当数量的散文、随笔、评论、古籍校点和译作,诗歌虽只创作了96首,但影响很大,代表了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

内容推荐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翻译家和古典文学学者。

戴望舒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的领袖。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和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家样,戴望舒生活在一个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他有着浓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才能,在毕生的文学实践中,戴望舒走出了条自己的路。

本书选编了戴望舒作品的大部分,基本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目录

散文

我的旅伴

在一个边境的站上

西班牙的铁路

巴黎的书摊

法国通信

都德的一个故居

山居杂缀

记玛德里的书市

香港的旧书市

十年前的《星岛》和《星座》

诗歌

夕阳下

寒风中闻雀声

自家伤感

生涯

流浪人的夜歌

Fragments

凝泪出门

可 知

静夜

山 行

残花的泪

十四行

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

回了心儿吧

残叶之歌

雨 巷

我底记忆

路上的小语

林下的小语

夜是

独自的时候

秋 天

印 象

到我这里来

祭 日

烦忧

百合子

八重子

梦都子

我的素描

单恋者

老之将至

秋天的梦

前夜

我的恋人

村姑

野宴

三顶礼

二月

小病

款步(一)

款步(二)

过时

有赠

游子谣

秋蝇

夜行者

微辞

妾薄命

少年行

旅思

不寐

深闭的园子

寻梦者

乐园鸟

诗论零礼

秋夜思

小曲

赠克木

夜蛾

寂寞

我思想

元日祝福

白蝴蝶

致萤火

狱中题壁

我用残损的手掌

心愿

等待

等待(其二)

过旧居(初稿)

过旧居

示长女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赠 内

口 号

偶成

小说

卖艺童子

母爱

翻译作品

信天翁

高 举

应和

人和海

异国的芬芳

赠你这几行诗

黄昏的和谐

邀旅

秋歌

枭 鸟

音 乐

快乐的死者

裂 钟

烦闷(一)

烦闷(二)

风景

盲人们

我没有忘记

赤心的女仆

亚伯和该隐

穷人们的死亡

入定

声音

山 楂

冬青

死叶

果树园

园子

磨坊

教堂

瓦上长天

泪珠飘落萦心曲

一个贫穷的牧羊人

回旋舞

我有几朵小青花

晓歌

晚歌

夏夜之梦

幸福

屋子会充满了蔷薇

我爱那如此温柔的驴子

膳厅

少女

树脂流着

天要下雪了

为带驴子上天堂而祈祷

心灵出去

假门或肖像

白与黑

同样的数目

夜深

肖 像

生 活

心脏

一头灰色的中国牛

新生的女孩

时间的群马

房中的晨曦

等那夜

消失的酒

莱茵河秋日谣曲

密拉波桥

试读章节

从法国入西班牙境,海道除外,通常总取两条道路:一条是经东北的蒲港(Port—Bou),一条是经西北的伊隆(lrun)。从里昂出发,比较是经由蒲港的那条路近一点,可是,因为可以经过法国第四大城鲍尔陀(Bordeaux),可以穿过“平静而美丽”的伐斯各尼哑(Vasco—nla),可以到蒲尔哥斯(Burgos)去瞻览世界闻名的大伽蓝,可以到伐略道里兹(Valladolid)去寻访赛尔房德思(Cerrantes)的故居,可以在“绅士的”阿维拉(Avila)小作勾留,我便舍近而求远,取r从伊隆入西班牙境的那条路程。

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二日下午五时,带着简单的行囊,我到了里昂的贝拉式车站。择定了车厢,安放好了行李,坐定了位子之后,开车的时候便很近了。送行的只有友人罗大冈一人,颇有点冷清清的气象,可是久居异乡,随遇而安,离开这一个国土而到那一个国土,也就像迁一家旅舍一样,并不使我起什么怅惘之思,而况在我前面还有一个在我梦想中已变成那样神秘的西班牙在等待着我。因此,旅客们的喧骚声,开车的哨子声,汽笛声。车轮徐徐的转动声,大冈的清爽的Bonvoyage-声,在我听来便好像是一阕快乐的前奏曲了。

火车已开出站了,扬起的帽子,挥动的素巾,都已消隐在远处了。我还是凭着车窗望着,惊讶着自己又在这永远伴着我的旅途上了。车窗外的风景转着圈子,展开去,像是一轴无尽的山水手卷:苍茫的云树,青翠的牧场,起伏的山峦,绵亘的耕地,这些都在我眼前飘忽过去,但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的心神是在更远的地方。这样地,一个小站,两个小站过去了,而我却还在窗前伫立着,出着神,一直到一个奇怪的声音把我从梦想中拉出来。

一个奇怪的声音在我的车厢中响着,好像是婴孩的啼声,又好像是妇女的哭声。它从我的脚边发出来;接着,又有什么东西踏在我脚上。我惊奇地回头过去:四张微笑着的脸儿。我向我的脚边望去:一只黄色的小狗。于是我离开了窗口,茫然地在座位上坐了下去。

“这使你惊奇吗,先生?”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中年人说,接着便像一个很熟的朋友似的溜溜地对我说起来:“我们在河沿上鸟铺前经过,于是这个小东西就使我女人看了中意了。女人的怪癖!你说它可爱吗,这头小狗?我呢,我还是喜欢猫。哦,猫!它只有两个礼拜呢,这小东西。我们还为它买了牛奶。”他向坐在他旁边的妻子看了一眼。“你说,先生,这可不是自讨麻烦吗?——嘟嘟,别那么乱嚷乱跑!——它可弄脏了你的鞋子吗,先生?”

“没有,先生,”我说,“倒是很好玩的呢,这只小狗。”  “可不是吗?我说人人见了它会喜欢的,”我隔座的女人说:“而且人们会觉得不寂寞一点。”

是的,不寂寞。这头小小的生物用它的尖锐的唤声充满了这在辘辘的车轮声中摇荡里的小小的车厢,像利刃一般地刺到我耳中。

这时,这一对夫妇忙着照顾他们新买来的小狗,给它预备牛奶,我们刚才开始的对话,便因而中止了。趁着这个机会,我便去观察一下我的旅伴们。

坐在我旁边的中年人大约有三十五六岁,养着一撮小胡子,胖胖的脸儿发着红光,好像刚喝过了酒,额上有几条皱纹,眼睛却炯炯有光,像一个少年人。灰色条纹的裤子。上衣因为车厢中闷热已脱去了,露出了白色短袖的Lacoste式丝衬衫。从他的音调中,可以听出他是马赛人或都隆一带的人。他的言语服饰举止,都显露出他是一个小rentier,一个十足的法国小资产阶级者。坐在他右手的他的妻子,看上去有三十岁光景。染成金黄色的棕色的头发,栗色的大眼睛,上了黑膏的睫毛,敷着发黄色的胭脂的颊儿,染成红色的指甲,葵黄色的衫子,鳄鱼皮的鞋子。在年轻的时候,她一定曾经美丽过,所以就是现在已经发胖起来,衰老下去,她还没有忘记了她的爱装饰的老习惯。依然还保持着她的往日的是她的腿胫。在栗色的丝袜下,它们描着圆润的轮廓。

坐在我对面的胖子有四十多岁,脸儿很红润,胡须剃得光光,满面笑容。他在把上衣脱去了,使劲地用一份报纸当扇子挥摇着。在他的脚边,放着一瓶酒,只剩了大半瓶,大约在上车后已喝过了。他头上的搁篮上,又是两瓶酒。我想他之所以能够这样白白胖胖欣然自得,大概就是这种葡萄酒的作用。从他的神气看来,我猜想是开铺子的(后来知道他是做酒生意的)。薄薄的嘴唇证明他是一个好说话的人,可是自从我离开窗口以后,我还没有听到他说过话。大约还没有到时候。恐怕一开口就不会停。

坐在这位胖先生旁边,缩在一隅,好像想避开别人的注意而反引起别人的注意似的,是一个不算难看的二十来岁的女人。穿着黑色的衣衫,老在那儿发呆,好像流过眼泪的有点红肿的眼睛,老是望着一个地方。她也没有带什么行李,大约只作一个短程的旅行,不久就要下车的。

P12-13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的时间跨度大致从1919年五四运动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止。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37年抗战爆发为其前半期,从抗战爆发到新中国建立为后半期。

进入20世纪,世界列强把中国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民族危机感对20世纪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以“天下之中”自诩的中国当政者再也撑不下去了。现代与传统,新思潮日意识的斗争愈演愈烈。

先是“白话文运动”,接着就是陈独秀和胡适极力倡导的文学现代化。从此,就如打开了闸门的洪水,现代文学以汹涌澎湃之势,义无反顾地冲决一切阻力,不可遏止地成就了一片汪洋。从而,一种崭新的文学形态在深重的危机感和中国古典文学厚重的土壤上诞生了。

进入20世纪20年代,现代文学的影响和实践范围进一步拓展,由泛泛的思想和宣传转化为具体而专门的文学实践。

全国各大城市风起云涌般地出现了种种刊物,报纸也纷纷办起了副刊,有意无意地发表了许多散文、小说、小品等白话文学作品,一时竟蔚成风气,为现代文学开辟了阵地。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了许多青年文学社团,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现代文学作家。一时间,写散文、写小说、写诗歌、写小品、写剧本,翻译欧、美、日文学作品,出专集、出结集、出选集……蔚为大观。

现代文学的作者们在自己的作品中生动地抒写了自己的禀性、气质、情思、嗜好、习惯、修养、人生经历和人生哲学,生动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格,无情地撕破了道貌岸然的面具,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桎梏,彻底摒弃了为圣人解经、为圣人立言的旧思想、旧传统,字里行间充满了民族觉醒和自我解放,这反映了作者们由封闭型思维体系向开放型思维体系的转化,亦即由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延续向面对世界、面对新潮、面对社会人生转化。

当然,各作者的经历不同,其间中西、新旧、激进与保守思想的差异也必然存在。但无论如何,中国现代作家自觉地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与日寸代联系起来,共同地给予现代文学规定了明确的目的:即文学的创作是这样一种时代的工作,它本身是历史向未来过渡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未来,必然是比当时美好的,有希望的。

中国现代文学不能或缺的另一作家是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 ),原名戴朝安,小名海山。戴望舒是他许多笔名中的一个。祖籍江苏南京,生于浙江杭州。8岁入杭州鹾务小学,14岁~18岁在宗文中学读书。1923年考入由共产党人主持校务的上海大学。1925年上海大学被查封,戴望舒转到震旦大学法文班,准备留学法国。1923年到法国,在里昂中法大学学习并开始翻译工作。1935年因在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游行,被中法大学开除回国。抗战爆发后,1938年,戴望舒举家移居香港。在香港期间,主编《星岛日报星座》副刊、《顶点》诗刊,后在《耕耘》杂志当编委,坚持宣传抗战。香港被日军占领后,他被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逮捕入狱。抗战胜利后,戴望舒先后在暨南大学和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任教。1949年3月,他离开香港来到北平,参加新中国建设。1950年于北京逝世。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翻译家和古典文学学者。

戴望舒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的领袖。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和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家样,戴望舒生活在一个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他有着浓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才能,在毕生的文学实践中,戴望舒走出了条自己的路。

本书选编了戴望舒作品的大部分,基本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戴望舒精品文集/中国现代文学精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望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07684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6.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6: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