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爸爸其实很爱我(梦游者)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你是一个女儿,如果你曾受到父亲的冷落和伤害,当你在暗夜里独自哭泣,你要知道,有一个和你一样的女孩,也曾经受同样的伤心难过。

如果你是一个父亲,如果你也有一个女儿,请停下脚步,仔细倾听那个柔弱而敏感的生命,倾听她对你的诉说,然后试着改变,试着更好地爱她。

不管你是谁,小茹编著的《爸爸其实很爱我:梦游者》这本书都献给你,请在有生之年,好好爱你身边的人,给他你的爱,不要有任何顾虑。因为,当有一天死亡将你们分离,只有那些爱,才可以温暖分离后的漫长旅程。

对于亲子关系不好的人,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本书都具有软化一切铁石心肠的功效,并且它可以帮助读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审视亲子各自的行为,从而为彼此的理解提供一种正道。

2014年父亲节微信、微博选载转发率最高的文章,最感人、最微妙、最深刻的“念父之作”!

内容推荐

《爸爸其实很爱我:梦游者》是一本真实的书,书中所有内容都源自作者小茹的真实回忆。

“我”自幼性格内向又由于在很小的时候与父亲分离,对父亲的感情渴望又疏离,加之妹妹出生,父亲对妹妹的宠爱超过“我”, 导致我在很多年里都因“爸爸不爱我”而痛苦。直至父亲去世后,在回忆中,很多温馨温暖的片段纷至沓来,加之随自己生活阅历的逐渐加深,对父亲的理解也越来越多,而最终领悟、感受到了父亲的爱——爸爸其实很爱我。

目录

壹 爸爸去哪儿了

 然然的问题

 爸爸的肖像画

 备受宠爱的“孩子”

 文艺青年

 自在“弥勒佛”

 “范 进”

贰 爸爸不爱我

 爸爸是个城里人

 我的心思他不懂

 他只爱妹妹

 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

 爱也只是一瞬间

 我的心里有间露风的屋

 我能去哪里

叁 后来这些年

 我们变“好”了

 爸爸病了

 偷来的一年

 最后的叮嘱

 千里“奔丧”

 我是逆子

 最终的道别

肆 永别又重逢

 一场戏

 傻鸟撵飞禽

 思念到底什么样

 爸爸不在了,家就没了

 也许爸爸真的回来过

 爸爸的日记

 两个相近的灵魂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转眼已三年

伍 我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我是笨小孩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

 北京北京

 礼物

 那个风雪夜

 原来我一直都是他的骄傲

 关键的路口,爸爸从未缺席

 爸爸其实很爱我

后记 一程山,一程水,唯爱永恒

试读章节

然然的问题

这两三年,日子像长了脚,一刻不闲地从早跑到晚,而我也仿佛停不下来的陀螺,手上总有做不完的事,心头却常被莫名的压抑困扰,而我从没仔细找过原因。直到有一天,这个“陀螺”被一颗突如其来的石子硌了一下——上幼儿园的女儿然然突然问我:“妈妈,你的爸爸呢?”

不知道这么大的孩子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就在我收拾房间时,突兀地从她粉嘟嘟的小嘴里脱口而出,没有留给我丝毫提示和心理准备。我放下手上正拿着的拖把,直起腰,茫然四顾:然然正低头把一块积木当作小车在沙发的扶手上推来推去,仿佛刚才那句问话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阳光透过玻璃打在地板上,光束中有细微的尘埃在浮动,花盆里的绿萝一如往常在电视机旁倾泻着一丛略带鹅黄的嫩绿。是啊,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吗?在然然眼中,她同学的爸爸们每天在幼儿园门口接送他们,她自己的爸爸每天晚上会给她讲好听的故事,她爸爸的爸爸,也就是她的爷爷也经常给她打来电话,甚至,她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她的太爷爷还抱过她哩,而我,我的爸爸在哪?

他应该就在我的身边,或许就在沙发上轻飘飘的空气里打盹?或许正站在窗外静静地凝视着我?可是,我看不到。这个新家,他只来过一次,是拿到钥匙的那天,开车带他和妈妈来看,由于不熟悉路,我把车停在了小区的西门,那天风很大,我抱着然然紧跑,他在妈妈连牵带拽下也几乎一路小跑地踉跄着穿过了狭长的小区,终于来到位于东门附近的这栋楼。他在房间里东摸摸,西敲敲,晚上回去就给老家的姑姑们打电话炫耀我换了大房子。可是现在,我的爸爸呢?他到底在哪?只来过一次的他,还能找到这里吗?

我的爸爸呢?

房间里那么安静,能听到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的叫声,院子里的白玉兰也开了,又一年的春天来了。我却看不到爸爸。

小人儿大概等得有点久,没得到答案,不甘心地抬头追问:“妈妈,你的爸爸到底去哪了?你怎么不说话?”然然的眼睛那么透亮纯净,同每次她问我各种海阔天空的问题时没什么两样。

“我的爸爸,三年前就去世了,我找不到他了。”我的嘴唇干得像要裂开,喉咙也突然变得紧紧的,发出来的声音涩涩的。

“去世?去世是什么?”小人儿放下积木,瞪大了眼睛。

“去世,就是离开了。一个人去世了,就再也看不到他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他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解释生死,她实在太小了。

“为什么要离开?为什么离开就再也看不到他了呢?为什么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他了?那他去哪个世界了?”然然每次都会这样刨根问底,连珠炮般抛出一串问题。

“嗯。他也许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也不知道。”第一次这么敷衍然然的问题,实在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个话题。

“哦,我知道啦,他一定是去了别的星球,就像小王子的那个星球!”谢天谢地,然然没有再追问,而且自己给出了答案,兴高采烈地跑向另一个房间寻找她的下一个玩具去了。

很快,另一个房间里传来翻箱倒柜的声音,哗啦啦的,然然一定把床下那个大的玩具箱又拖出来了,而且倒出了所有的玩具,我刚刚的收拾全白费了。可是,她刚才说别的星球?她说我的爸爸去了别的星球,就像她爸爸每晚给她讲的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小王子的那个星球?那么,当夜晚来临,如果我抬头望向天空,能找到那颗星球吗?爸爸在他的星球上能遥望到我吗?

在回答过然然这个问题之后,隔了半年左右,然然和我之间又有一次突如其来的对话。

那晚,然然的爸爸还没有下班回来,然然一边念叨着想爸爸一边突然问我:“妈妈,你想你的爸爸吗?”孩子的话看似漫不经心,却让我有片刻愣怔。我仔细想了想,爸爸去世后我几乎很少在家人面前提及“想念”的话,平淡生活的掩盖之下,我对爸爸的思念还有多少?

我在心里很郑重地问了自己一遍:“三年过去了,你还想你的爸爸吗?”是的,很想。我确信听到了内心真实的答案。于是我坦然回答然然:“想,很想。”

但然然似乎并不满意,那一刻她就像爸爸的代言人,继续追问:“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然然的问题再次难住我了,我为什么还会想爸爸?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能成为一个问题,女儿思念过世的父亲,需要理由吗?然而,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为难的原因就在于——这么多年我始终觉得爸爸并不爱我,一厢情愿地思念一个并不爱你的人,岂不是自作多情?

然而,我还是觉得自己想他,哪怕这种想念只是“单相思”。

于是,我坚定地回答然然:“因为我爱他,可是我再也看不到他了。”

就像要验证我的回答一样,这次对话之后不久,我们一家三口到泰国度假,我竟然每晚都会梦到爸爸。在普吉的一个夜里,我竟然因为梦到爸爸而在梦中大哭,直哭到惊醒。醒来时,是深夜两点,窗外是异国陌生的夜空,酒店阳台上暗暗的灯光在角落里寂寞地亮着。我独自一人披上衣服,坐到阳台的藤椅上,看夜空里翻卷着扑面而来的云聚了又散,楼下是静无一人的泳池,所有的热闹喧嚣都归于沉寂,白天的一切都一一隐去,静默之中似乎暗藏着很多未知的秘密。我回想刚刚经历的梦境,忽然很恍惚:那究竟是一场梦,还是真实存在的情境?怎么竟至于哭醒?真的有那么痛苦吗?我不是早想明白了——爸爸根本不爱我,即使他还在世又能怎么样?反正他不爱我。

回头看看熟睡中的然然,几天前和然然的那次对话再次响起:

——你想你的爸爸吗?为什么?

——想啊,很想。因为我爱他,可是我再也看不到他了。

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吗?

我爱他,即使他不爱我,我仍然想他,爱他,只因为他是我的爸爸,是这样吗?

还是因为他并不喜欢我,我受了三十几年的委屈和伤害,再也不想继续受伤害,所以我压根不再想他,不再爱他,我给然然的回答是自欺欺人的谎言,是这样吗?

为什么我一直在和自己打架?清醒时的我,随着日复一日的时光过去,分明已不再那么想念,至少没有那么刻骨铭心地思念爸爸了。但梦境却一次次暴露我潜意识的想法:我那么依恋他,爱他,想他,不希望失去他。而越是拥有这些潜意识的想法,我就越是伤心,因为我的这些爱恋,爸爸永远不会知道了,就算他知道了,又能如何?他最爱的还是妹妹。每每想到这里,我胸口就发闷,想要努力忘掉那些思念。

P3-7

序言

爱到底有多远

今年新春,小茹寄来她的新著第三稿,名曰《爸爸其实很爱我》。我缓慢地阅读着、品味着,直感到它情思深沉,理路清晰,文笔隽秀,生活气息很浓。不时被它所描述的父女亲情及其矛盾纠葛所感动,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更深刻理解了父女间那种微妙复杂的隔阂,并为其带来的误会叹惋。

小茹出生在一座小城的职工之家。父亲初中毕业后去当学徒,成为多才多艺的能工巧匠,后任一家国营建筑公司的副经理,母亲则是一位小学教师,还有一个备受父亲宠爱的妹妹。小茹幼多才情,年有进境,相继以优异的品学优势,接受了良好教育。读硕士学位期间,自强不息,执着进取,精严敬慎,且清纯质朴、沉静谦和,表现了良好的治学潜力。毕业后,她放弃了优越的就业条件,只身赴京开创事业,并在奋斗期间,婚恋成家,哺育幼女,又迎接父母赴京,阖家团聚,令人钦佩、艳羡。

但是,小茹也在隐忍着内心的“痛苦”和“不幸”。她从小就感到“爸爸不爱我”,“只爱妹妹”,多有误解和不平。升人大学后,她和父亲的关系逐渐“变好了”,父亲却因重病逝世,年尚不满花甲,令人叹惋。至若《爸爸其实很爱我》一书的创作,即由此而起。它作为一种亲情的寄托和抒发,叙写的多是“家务事、儿女情”,但其总体内涵,感人肺腑,令人深思,独具思想和艺术品位。

《爸爸其实很爱我》是一本抒怀验己的散文,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着厚实的生活底蕴和积极的实践意义。它是小茹在父亲逝世三年后,怀着沉痛的思念、哀悼、愧疚、忏『每和钦敬之情,精心结撰而成的。它厚积着作者从童年以至中年的人生境遇和心路历程,既熔铸着父女间本能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所带来的幸福和欢乐,又郁结着莫名的矛盾纠葛所造成的委屈和愤懑。全书以“我找不到爸爸了”为触发点,回环倒叙,反复穿插,经由一系列起起伏伏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波澜,以及不时泛起的对父亲美好品格的反思和感悟,逐渐完成了从“爸爸不爱我”到“爸爸其实很爱我”的心灵转化。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扎实而又深刻。

小茹着力抒写的虽是父女亲情,却并非狭隘、孤立的一己之爱憎。作为长篇纪实散文,这部散文作品面对的是“亲人之间的爱究竟该如何表达”、“父母和孩子究竟该如何相处”这样的社会话题。小茹以自己30余年的学养、体验所给予的答案,不仅传达了家庭多滋多味的相处情愫,更彰显出社会教育中多元化的哲学。作为一家之说,无论其正误得失,繁简难易,都将会使人们有所对照、检验和思考,进而见诸行动,在家庭关系方面,表现积极的实践意义。

《爸爸其实很爱我》作为女性散文作品,写得真切、细腻,由小见大,细节传神。小茹主要通过对生活情景的细致回忆来表现自己的心路历程:诸如小茹童年时,父亲精心特制的储蓄盒,已储满启封,其中的硬币,至今一分未动;小茹工作后特意给父亲买的茅台酒,父亲也珍藏着,直到小茹把它滴洒在父亲墓前;父亲病痛折磨,小茹夜奔千里,赶来照护,翻身、喂食、排便,无微不至;父亲关怀着小茹婚恋、事业的各方面,无事不与,临终前还惦念着小茹的外语考试,叮嘱:“不求上进可不行啊!”这些包容在各种事件过程、时空境况和心理活动中的细节,犹如零金碎玉,散布全书,没有虚构,没有粉饰,既不回避,也不隐匿,原原本本地反映着生活真实,使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

在写法上,全书以“表现自我”,亦即表现人们的内心活动为中心,超越时空、物我交融、错综穿插,首尾圆和,浑然一体。全书的创作手法很有意识流的味道。“文场笔苑,有术有门”。但在《爸爸其实很爱我》的写作过程中,小茹或许并没有自觉地、刻意去鉴用什么表现手法,只是她读得多、学得多、写得多了,自然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来,如同咸盐溶之于水,只得其味而不见其迹。这就要逐渐达到“知法用法”、“法而无法”、“法寓于无法之中”的艺术境界了。

是以为序,与小茹共勉。

林杉

2014年4月5日

林杉

1933年9月生,河北故城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文艺学创作论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写作学会会长。

作品有《文心雕龙创作论疏鉴》《文心雕龙文体论今疏》《文心雕龙批评论新诠》《写作简论》《中国写作理论史》等。

后记

一程山,一程水,唯爱永恒

我和爸爸父女一场,直到生死相隔,我才真真切切体会到爸爸其实是如此爱我。就像此刻,回想起爸爸,我眼前出现的都是些爱意弥漫的画面:不经意一转眼,人群中我仿佛看到爸爸淡定地向我微笑着走来;某个晚上我偎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哈哈大笑中仿佛一抬手就能和坐在旁边的爸爸击掌;当我用尽力气登上郊区某座山峰极目远眺,云端之上仿佛就有爸爸注视的目光……

这让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相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世间唯一能够永恒不变的,恐怕只有一种东西:爱。

一程山,一程水,人们在各自的生命旅途中奔走,一刻不停地从起点奔向终点,途中与周遭的人相遇又分离。不相干的终其一生不会有交集,有缘的或许擦肩而过,挚爱亲朋则可幸运地拥有一段同行时光。每个人都承上连接着自己的祖辈,对下启发着未来的儿孙,尽管上下两端注定无缘相见,然而,就像一场无声的接力,一代又一代——得以传递的,正是爱。

因为爱,我的另一个“爸爸”,我的研究生导师林杉先生,已经耄耋之年的老师,听到我写了这么一本小书,欣然提笔,为我写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同学都喜欢称呼老师为“师父”,老师也乐得大家这么叫,他说,只有他把自己当作我们的“父亲”,才能真正做到无私。至今,我毕业离校已十多年,但对老师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为这本小书写序,并发来短信关心进展,表示“深以为念”。然而,我真的忽视了老师的高龄和身体状况,直到后来收到老师沟通写序的短信时才感到自己的唐突,一时间泪眼模糊。

老师说:“快件妥收,先为你祈福吧!我努力每天读10到15页。”中间担心我着急,又发来短信:“等着急了吧,我刚开始写序文,眼睛不争气,请再稍等。”等到终于写完了,老师居然说:“前几天把序文弄完了,没信心出手,请几位师友传阅,稍事改动后,再请你定夺。”最后,老师说:“我很高兴,只是太慢了。一篇序文,拉开架势弄了两个半月,让人笑话!无可奈何,老了。”

老师熟谙文字,擅写散文,看得慢、写得慢,一方面是岁月不饶人,一方面实在是因为认真看待此事,而老师写好后居然会说“没有信心出手”,可见他老人家对这件事多么重视。及至看到序言,我更加羞愧难当,本以为老师翻阅后会简单写上千八百字,可老师认认真真写了一大篇,几乎就是一篇完美的学术论文。如果不是深读了我的文字,是绝对写不出来的。这是多么深沉无私的爱?

又想到,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因为担心妈妈看到我写的一些内容会触景伤情,所以我一直瞒着她偷偷进行,但妈妈每日帮我接送年幼的孩子,帮我料理家务,和我回忆爸爸生前的点点滴滴,为我带来爸爸的日记……没有妈妈的支持,哪有这本小书?

我的爱人,作为我的第一读者,为我提了很多具体而有价值的意见,为我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我的孩子为我的写作提供了诸多灵感,并且乖巧懂事从不影响我的写作;我一位远在千里之外、自幼和我分享所有喜怒哀乐、知道我与爸爸之间所有恩怨的闺密,边读我的文字边哭着给我发来短信,带来她最真诚的支持;另一位相识虽短却一见如故的好友也作为第一稿的读者认真发表她的意见和建议,用最诚挚的鼓励给我以信心;我的编辑朋友鼓励我动笔、帮我想书名、一路支持我写完,并提出很多专业的修改意见……

我何其有幸,“身在福中”,被这么多的爱意包围,却一度“不知福”,甚至自寻烦恼——为“爸爸究竟爱不爱我”的问题纠结这么久。

这烦恼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当我合上电脑,一个人静静坐在桌前,一连串的问号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既然唯有爱是永恒的,那么是不是只要有爱就够了?我摇摇头,显然不是这样。或许爱的表达更重要?可是,爱究竟该如何表达?爱需要能量和能力吗?为什么爸爸明明爱我,我也爱他,我们却从没有机会正面表达我们对彼此的情感,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我“耿耿于怀”这么多年的“问题”,是不是也因为我的自私狭隘和过于敏感?

我想,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每个人对爱的领悟和表达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我真心希望这本小书,能作为一个起点,教我学会珍惜世间的爱和缘分,教我放下自己的狭隘和敏感,教我学会勇敢的表达和给予爱。也但愿,每一个读到这本小书的朋友,能因此有一星半点的启发。

最后就让我真诚地表达出我的爱吧:感谢导师林杉先生,感谢我的老妈妈,也感谢我的爱人和孩子,感谢我的两位闺密,感谢我的编辑好友,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就没有这本书。我爱你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爸爸其实很爱我(梦游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69325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3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2014131286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