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童秃”现象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新生儿的头发特别少,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根黄头发,看起来似乎有些营养不良。由于受性别、胎龄和胎儿营养状况等影响,不同的新生儿宝宝头发生长状况会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宝宝的头发又黑又密,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让宝宝看起来十分可爱,而有些宝宝的头发则显得有些“荒凉”。其实头发少的宝宝并不是不健康,这很有可能是“童秃”现象,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生长到6个月左右时,身上已经有了浓密的胎毛,从第7个月开始,胎儿在妈妈的身体里吸收到足够的营养,身上的胎毛会慢慢地脱落,因此出生时宝宝的头发有可能会显得有些稀少。
足月新生儿宝宝的胎毛脱落后,代之出现的是毳毛,而头皮上出现的则是毛发较粗、色素较深的终毛。从胎儿到出生前几个月,宝宝的毛发始终处于生长期,过了数月后,毛发再慢慢变成有髓质。由于身体状况、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宝宝的头发会有些微的不同,随着宝宝的成长,在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童秃”宝宝的头发就会慢慢增多,“荒凉”的状况会有所改善。
如果宝宝出现“童秃”现象,妈妈一定要勤为宝宝洗头,保持宝宝的头发清洁。在洗头的时候,还可以为宝宝的头部进行按摩,轻轻地按摩宝宝的头皮,促进宝宝头部的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在洗头的时候,不要揉搓头发,以防头发缠绕在一起,而导致头发脱落。如果洗头时发现宝宝有头发脱落的现象,妈妈也不用紧张,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慢慢捡走掉落的头发,轻轻地为宝宝梳理,宝宝的头发会慢慢健康起来。
另外,还要注意为宝宝补充全面的营养,经常带宝宝到室外活动,尽量让宝宝接受阳光的沐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十分有利,也能够促进宝宝头发的生长。
有些地方有为婴儿剃“满月头”的风俗,当宝宝满月时,会将宝宝的胎毛甚至眉毛全部剃光。他们认为,剃掉胎毛会让宝宝的头发和眉毛以后生长得更加浓黑、更加茂密。但是事实上,头发和眉毛的生长与是否剃掉胎毛并没有关系,而与宝宝本身的身体素质、生长期的营养吸收等有关。新生儿的皮肤柔嫩、脆弱,剃胎毛的过程中很容易对宝宝的皮肤造成伤害,如果引起皮肤感染,使细菌侵入毛发根部,破坏了毛发的生长环境,反而得不偿失,因此“满月头”最好不要剃,如果真的要剃的话,一定要注意理发工具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奇怪”的新生儿宝贝
新生儿刚出生的前十天里,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如果父母了解了这些看似“奇怪”的现象其实是正常的,就不会手忙脚乱、手足无措。
体重下降
宝宝出生后能够正常吃奶,睡眠也正常,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过了几天后,原本看起来胖乎乎的小宝宝不仅没有长胖,反而越来越瘦了,其实这是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宝宝的体重下降是由于宝宝刚出生前几天吃奶的分量还不够多,宝宝正常的排尿、排胎便或出汗又会使身体的水分丢失,这样宝宝的体重就会下降。随着宝宝身体对外界的适应,慢慢就会恢复正常体重,并且开始正常地增长。
黄疸
有的宝宝出生几天后,皮肤会出现轻度发黄的状况,这是由于宝宝在胎儿时期身体内的红细胞数量相对较多,而出生后红细胞遭到破坏,数量减少,从而产生过量的胆红素,同时新生儿的肝脏代谢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较低,这样,多余的胆红素就会积聚在宝宝的体内,使宝宝的皮肤看起来偏黄,医学上将这称为生理性黄疸。这是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一个星期后黄疸就会自动消除,宝宝的皮肤会慢慢恢复正常。
马牙
宝宝出生后,牙齿也会有一些异常的奇怪现象。有些宝宝的牙龈上会有一些淡黄色米粒大小的颗粒,看起来不太美观,这就是人们俗称的“马牙”。这是宝宝的正常生理现象,并不会影响宝宝的吸吮。一般妈妈都喜欢用纱布将这些颗粒擦掉,其实这也是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过几个星期后,这些不美观的黄色颗粒会自然消失,妈妈不必操心。
泌乳的乳房
新生儿出生后3~5天,不论是女婴还是男婴,由于受母亲分泌的激素影响,有的宝宝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大的现象,大小如蚕豆至鹌鹑蛋不等,并且可能会流出少量黄色的液体。这也是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爸爸妈妈不必担心,只需要用棉球轻轻擦去乳房流出的液体,在2~3周后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女婴阴道出血
同样受体内雌激素水平骤减的影响,有些女婴会出现阴道少量出血的现象,宝宝的饮食和睡眠依然很正常,几天后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
“螳螂嘴”
每个新生儿在口腔的两侧颊部都各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因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更为明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螳螂嘴”。其实“螳螂嘴”并不妨碍婴儿吃奶,反而有助于宝宝的吸吮,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