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批判与反思)/法律文化研究文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意在揭示作为普遍价值的法治话语背后的权力逻辑,但理论导向并非要反对全球化,反对现代性,反对法治,而只是反对西方单一性的全球化、现代性与法治,要对它们进行历史化、在地化以及问题化。对于当下中国,建构一套自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的关键首先在于,应当充分意识到西方本质化理解的“法治”作为全球治理元话语是存在局限的,继而接续后现代主义对单一性元叙事的反抗传统,放弃以法律普遍主义作为基础的对话,放弃那些阻碍协商的陈旧定见,以使跨法律传统的沟通与互融更为有效。 作者简介 魏磊杰,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荷兰蒂尔堡大学(2009—2010)、比利时根特大学(2015—2016)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转型中国的法律与国家治理、比较法律文化。译有《转型日寸期的法律变革与法律文化》《比较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法律东方主义》《法学的观念与方法》等。 目录 导言 论法律东方主义 [美]络德睦 著 魏磊杰 译 批判性法律东方主义 [瑞士]康允德 著 谭琦 译 “无法”的中国如何缔造现代的美国 [英]陈玉心 著 吴雅婷 译 迈向一种真诚的法律东方主义 [法]皮埃尔·勒格朗 著 郭宪功 译 国际法的批判史何以可能? [美]珍妮弗·皮茨 著 马东飞 译 世界图像时代的中国 [美]络德睦 著 张膑心 译 《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 [美]络德睦 著 郭宪功 译 有法与无法 梁治平 法律东方主义的两幅面孔 郑戈 《法律东方主义》未讲的中国故事 章永乐 东方法律主义的中国意涵 魏磊杰 序言 《法律文化研究文丛》 自1996年面世,已经出版 三辑,计有海内外学者专著 、文集、译著三十余种刊行 ,内容涉及法律理论、法律 史、比较法、法律社会学、 法律人类学等诸多领域。 自今年起,《法律文化 研究文丛》将由商务印书馆 出版。编者不改初衷,将通 过本文丛的编辑出版,继续 坚持批评和反思的学术立场 ,推动法律的跨学科研究, 为深入认识中国法律与社会 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推进 中国的法治事业,略尽绵薄 。 梁治平 2022年7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批判与反思)/法律文化研究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魏磊杰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1210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2-08-01 |
首版时间 | 2022-08-01 |
印刷时间 | 202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0 |
CIP核字 | 2022087718 |
中图分类号 | D920.0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