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49辑新世界文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文学与文艺理论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围绕“世界文学”的概念展开研究,分为“语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事件’的世界文学创生”“从翻译获益的世界文学”“共生的世界文学”“文化与艺术”五大部分,从语文学的基石出发,先讨论不同语系的语言与文学发生学问题,再分析国别文学中世界文学视角的萌发、翻译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又阐发了世界文学的共生状态。全书理论扎实、视野宏阔、材料丰富,所选文章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为促进多元文化平等交流提供了学理支持,对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出中国声音具有积极意义。 目录 语文学与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的起源与文明互鉴的意义 新世界文学理论“树”的语文学来源及其批判 ——从弗朗哥·莫莱蒂说起 从古希腊到拜占庭文学:“语文学”研究的价值 斯拉夫语文学研究的空间流变:方法与思想 进化论与世界体系:莫莱蒂的世界文学大猜想 埃里希·奥尔巴赫语文学研究“前史” ——从《但丁:世俗世界的诗人》谈起 语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危机 系统分类学和语文学中的“历史树” 作为“事件”的世界文学创生 作为事件的世界文学:易卜生和中国现代小说 一位18世纪英国诗人眼中的马戛尔尼访华使命:兼谈英国政治讽喻诗 新中国世界文学学科的创生与发展:1949 1979 “走向世界文学”:论20世纪80年代世界文学表述中的反身性困境 思想史语境中德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 ——以德国早期浪漫派对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回应为中心 1959--1964年《世界文学》中的非洲文学译介 从翻译获益的世界文学 德国剧作Willhelm Tell的东游与森有礼著作 Education in Japan”之西游 ——近代(1880--1907)东亚西学译书的跨国翻译流传研究 以经译经 ——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中的西方文学典故 叶芝的俄狄浦斯:改编、翻译与重写 汉译《神曲》多文体辨析与世界文学经典化 “不可译性的政治” ——艾米丽·阿普特的批判性话语及其局限 共生的世界文学 论比较文学在建构世界文学大厦中的作用 《废都》: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文学经典 印度女性文学:理解世界文学的一个角度 精妙天堂与禁忌之爱 ——《雨月物语》之白蛇传说重述 《别让我走》中的基因伦理与后人类之死 论谷崎润一郎对田汉戏剧创作的影响 阿瑟·米勒现代悲剧理论的诗学阐释 塔塔尔凯维奇:古典理论的意义 世界文学中的非虚构写作 ——从美国到中国 白马人与羌族、汉族民间故事的同源性 文化与艺术 巴西新电影运动宣言书 ——《饥饿的美学》翻译缘起及葡语全文译注 性别文化视域下的武则天之辩 爱德华·苏贾的第三空间理论 早期中国思想研究的中西之维 ——以对巫鸿的评论为视角 《文心雕龙》文体思想研究的致思路径与方法论反思 “历史的质询”与“美学的沉思”如何和解? ——厄尔·迈纳的学术答卷及其超时代性 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双语儿童的语音意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49辑新世界文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曹顺庆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0500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61 |
出版时间 | 2021-11-01 |
首版时间 | 2021-11-01 |
印刷时间 | 202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26 |
CIP核字 | 2021190910 |
中图分类号 | G11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