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外国家形象片比较研究(以框架理论为视域)/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学者文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肇始于戈夫曼的“框架理论”关注媒介的建构特征,在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广受关注。随着媒介生态的繁荣,人们意识到,影视文本的框架建构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本书试图将新闻传播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框架分析理论引入影视文本的研究,借助传播学实证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影视学、叙事学、跨文化交际学、国际关系学的相关理论,以国家形象片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家形象建构策略进行分析,形成了关于国家形象片影像建构传播策略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简介 郑丹琪,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交叉任职),副研究员,博士。多年从事思政教育工作,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影视传播、国际传播相关研究。连续多年担任生态环保部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片以及国家主场活动开幕短片策划和制作人。担任“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国馆线上展”策展人,参与中国馆展区宣传片制作及重点展项设计等工作。动画剧作《锡兰王子》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重点储备项目。独立发表相关CSSCI论文多篇,出版著作一部。先后承担或参与多项各层级科研项目。曾获“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作为方法论的框架理论:起源、路径和应用 第一节 框架理论溯源 第二节 框架的概念和对其的认识 第三节 几种不同的研究路径 第四节 视听文本的框架建构 第二章 国家形象的符号化建构:作为视听框架的国家形象片 第一节 国家形象建构:途径与定位 第二节 国家形象片:一种直观的影像建构 第三章 中外国家形象片视听框架实证分析 第一节 宏观语境下国家形象片比较研究 第二节 功能性语境下国家形象片比较研究(上):概念推广片 第三节 功能性语境下国家形象片比较研究(中):申奥推广片 第四节 功能性语境下国家形象片比较研究(下):旅游推广片 第四章 中外国家形象片视听框架生成机制 第一节 政治动因:国际体系的走向和共有观念的建构 第二节 经济动因: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文化动因:文化的差异和共识 第四节 价值观取向:跨文化传播中的差异性建构 第五章 基于视听框架的中外国家形象片传播策略 第一节 着眼于传播过程的整体性 第二节 利用传播的亲同性 第三节 立足于受众的选择 第四节 建立有效的契约 第五节 调动合理的想象 第六章 中国国家形象片视听框架:建构与指向 第一节 强化受众意识:令创作有的放矢 第二节 差异中求和:对外传播中的关联性框架建构 第三节 正反两面都说:框架建构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第四节 直观而具象:融通中外的话语建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外国家形象片比较研究(以框架理论为视域)/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学者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丹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7313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22-04-01 |
首版时间 | 2022-04-01 |
印刷时间 | 202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90 |
CIP核字 | 2021275136 |
中图分类号 | D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