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最美年画/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
编辑推荐

邰高娣编著的《中国最美年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门类中,选择具有视觉美感的传统美术和手工艺作品——年画,对构成其形态的传统制作技艺进行描述和分析,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其珍贵而又独特的价值。这项美好的传统艺术蕴含了人们的创造智慧,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内容推荐

《中国最美年画》是“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一,由邰高娣编著。

《中国最美年画》讲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的有关内容。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目录

序 王文章

前言 王海霞

一、年画历史沿革

 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一明代——清代——近代

二、年画的主要产地分布

 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 山东潍坊 四川绵竹 河北武强

三、年画的制作工具及工艺流程

四、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五、年画作品赏析

 (一)门画类

 (二)历史故事类

 (三)吉祥画类

 (四)节俗和生活类

 (五)戏出类

 (六)纸马类

试读章节

一、年画历史沿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时的春节景象,换桃符的举动也早已随着年节而融人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年画是我国特有的年节艺术装饰品,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新年时画“神荼、郁垒”两位神人的形象于门上以驱邪避灾的习俗。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在门上贴象征大吉大利的鸡,用以辟邪祈福。唐代出现了以历史人物秦叔宝、尉迟恭为门神形象的门画,这两位为唐太宗守门镇鬼的武将形象被绘制成画幅贴在门上,此举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宋代,年画正式形成。这一时期的雕版印刷、丰富的民间文化生活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始出现了如风俗、戏曲、仕女娃娃等多种题材,宋金时期著名的“四美图”的出现就是例证。当时的年画有专人制作和售卖。明代,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年画呈现出复兴之势,吉祥题材作品多种多样。到了清代,年画的题材可谓包罗万象,制作更加精良,体裁也更加多样,画店作坊繁多,全国除了西藏外都在过年时贴用年画。清末至今,社会变革巨大,传统年俗逐渐式微,木版年画也随之衰落,目前全国只有十几家还保留着这项传统的工艺。

1.汉代,神荼郁垒画像砖,河南密县。

从河南密县汉代贵族墓中的画像砖上,可以看到门神的早期形貌:二位神仙(左为神荼,右为郁垒)都穿着短袖开襟袍服,双臂交叉,相向而立,手下各按一斑纹猛虎。

2.北魏时期,武将门神,河南洛阳宁懋石室线刻。

宁懋本是山东人,流落到西凉,公元493年随孝文帝迁洛阳,任营戍极军,守卫营建台殿之事。此对门神画绘刻距今已1500年。门旁二武士中,左边武士头戴护耳盔帽,下卷上扬,前置一莲花填满画面,后插两雉尾,高鼻方脸,环眼浓眉,面目狰狞可怖。武士身披叶纹重甲,右手执戟,左手持盾。右边武士形象与左边相同。二人呈相对守卫之布局。宁懋石室的武士门神画,继承汉代画像石上绘刻勇士守门之传统,下启宋代“汴中家户门神多番样”的门神画造型,同时也体现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间绘画艺术水平。

3.唐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扉页画《佛说法图》,现藏大英博物馆。

公元868年王瑜印造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扉页画,现存在大英博物馆。卷末有“成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题记,是现存最早的有年代记载的印刷品。图左上方写有“祗树给孤独园”六个字,下方写有“长老须菩提”五字。图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给孤独长者面向佛而跪,佛座两旁蹲踞着两头狮子,佛身后有菩萨、比丘、僧俗等十八人随侍,两个飞天盘旋在画面上方。单就其艺术价值而言,这幅扉页画线条刻画灵动、流畅,构图繁密又错落有致,再加上印刷的精巧,纸墨的莹洁,是为世界所公认的佛教版画传世佳作。

4.五代,武士门神,河北曲阳后梁王处直墓出土。

此幅武士门神身披重甲,手握宝剑,披帛绕身,眉目竖起,面颊丰腴。头上盘着一只青龙,龙口含一颗骊珠,龙爪踏在武士的肩膀和头盔上。武士脚下踏着一只梅花鹿,鹿口衔着一株红莲,武士剑锋直抵红莲上。艺术构思非常巧妙。

P6-7

序言

王海霞

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最美”系列(第一辑)是为配合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而编创的介绍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读本,包括剪纸、年画、皮影、木偶、唐卡、风筝、泥塑、织染绣、玩具、面具脸谱。虽然这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非物质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因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其形式美感十分显著,故选择这些项目作为“中国最美”系列的开篇,让社会各界和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美,也是我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所做的一份努力。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经济上获得了极大发展,但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全球化、商业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依靠口传心授的传统手工艺术和技艺陷入濒危。在青少年中,传统节日被逐步淡忘,相反,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十分受捧。传统技艺在年轻人中很难找到愿意学习的传承人,青少年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隔膜变得越来越深。20。3年,我国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文化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也开始了解和喜爱上了充满魅力、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保护工作也在全面推开的同时,进入了一个向纵深发展和个案调查的阶段。如何让我们的青少年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让世界各国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之美?我想,我们首先要把那些美轮美奂的民间艺术进行一番梳理,进行系统的整合,然后编辑一套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之美和中国非物质文化工艺特色的丛书,让人们看到它,了解它,爱上它。我们深信,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它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夸张写意的表现,随心所欲的创作力以及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加上它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巧夺天工的奇思妙想,都会让我们沉浸在它所传达出的大爱和大美之中。这套丛书,就是我们奉献给广大中外读者的一份礼物。

这套丛书,我们会持续做下去,我们将力争把各地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传统民间艺术,按照既有视觉之美又有内涵之美的原则挑选出来,呈现给大家,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充分了解我们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中国最美”。我们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身为读者的您来告诉大家还有更多的“中国最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最美年画/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邰高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459486
开本 16开
页数 1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8.3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8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