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日本武士电影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武士电影不仅是日本最具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也是最受日本民众欢迎、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的一个电影类型,其发展历程几乎与日本电影相始终。它一方面昭示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并以其对日本武士道文化的凝缩、升华和拓展巧妙地实现了对日本民族精神的部分美化;另一方面则通过其在类型经验、作者风格等方面的多元化探索为世界范围内相关类型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某种可资借鉴的参考。本书力图在搜集、甄别和分析大量相关影像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日本武士电影进行一次全面、系统且尽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作者简介 罗丽娅,女,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东方电影、影视批评。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级科研教研项目多项,参编省级影视文学专业教材一部,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武士电影”概念辨析 第二节 研究现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武士电影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第一节 默片时代:电影化探索与虚无主义的反抗主题 第二节 有声时代初期:历史、政治的烛照与人文主义关怀 第三节 五十年代:温和抒情与理想主义颂歌 第四节 六十年代:反思、批判与理性主义光芒 第五节 七十年代:血腥暴力的Cult风与色欲主义 第六节 八九十年代:史诗片的拓进与武打风格的多样化 第七节 21世纪:类型风格的多元化探索与庶民精神的胜利 第二章 风格即人:武士电影的作者风格 第一节 黑泽明与五社英雄的武士片 第二节 稻垣浩与内田吐梦的武士片 第三节 冈本喜八与筱田正浩的武士片 第四节 今井正与小林正树的武士片 第五节 工藤荣一与三池崇史的武士片 第六节 三隅研次与深作欣二的武士片 第七节 山中贞雄、伊丹万作与山田洋次的武士片 第八节 其他导演带有作者风格的武士片 第三章 经验与范式:武士电影的类型建构 第一节 题材类型建构 第二节 情节模式建构 第三节 人物形象建构 第四章 空问与符号:武士电影的形式建构 第一节 叙事空间建构 第二节 符号表意建构 第五章 武士电影的民族文化蕴涵 第一节 精神内核:武士道文化——兼与中国侠文化相比较 第二节 文化变奏:庶民文化 第六章 武士电影与日本传统戏剧和美学 第一节 武士电影与日本传统戏剧 第二节 武士电影与日本传统美学 附录 日本武士电影片目一览表 参考文献 导语 笔者始终立足于影像文本这个基本点,在对所能找到的第一手影像资料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认真梳理、甄别、归类的基础上,力图采用文本细读、比较分析、社会历史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批评、文化批评等方法,并综合运用电影学、文学、哲学、美学、传播学等知识和理论以期达到对日本武士电影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日本武士电影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丽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981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3 |
出版时间 | 2022-03-01 |
首版时间 | 2022-03-01 |
印刷时间 | 202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68 |
CIP核字 | 2022035207 |
中图分类号 | J905.31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