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静的时代镜像(王宛平电视剧剧作特征研究)/传媒艺术学文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了王宛平剧作“静”的特质,并对在这种特质中王宛平倾注给人物、故事的情愫进行了剖析,由此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创意识与文化诉求。本书还结合王宛平的个人经历,研究其创作规律、写作方法和技巧。 作者简介 梁艳,女,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2014年公派赴美访学。主要从事影视剧、动画片及新媒体剧作创作的教学和研究。主讲课程有“故事写作”“视觉叙事与表达”“视听语言”“电视策划”“网络视频节目创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剧本创作、视听语言、电视制片管理。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及研究状况述评 第一章 创作观的形成 第一节 电视剧改编与独特审美的形成 第二节 静观中确立的创作路径 第二章 创作语言及其对情感表现的浸润 第一节 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 第二节 雾中风景:人性腹地的多维透视 第三节 隐而不露:戏剧性酝酿 第三章 王宛平剧作中的人物 第一节 关于 “静” 第二节 丽影芳踪:主人公的心灵叩问与个性彰显 第三节 临水照花:关于其他人物 第四节 有别于日本女作家笔下的“静女” 第四章 王宛平作品中的对比构思 第一节 题材中的对比分析 第二节 虚中露实,实中存虚 第三节 缓中含急,急中透缓 第四节 悲中见喜,喜中切悲 第五节 俗中蕴雅,雅中辑俗 第五章 王宛平剧作中的文化记忆 第一节 留存于环境中的记忆的书写 第二节 情绪记忆:乐观潜伏于悲凉之中 第三节 创伤记忆:战争和死亡 第四节 身份记忆:女性身份 参考文献 附录一:王宛平作品 附录二:王宛平访谈实录 导语 王宛平创作了一系列风格独特的电视剧剧作,她是中国当代电视剧叙事艺术的集大成者,为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静的时代镜像(王宛平电视剧剧作特征研究)/传媒艺术学文丛》把编剧王宛平在电视剧剧作领域的艺术作品进行了梳理,着力研究其特点和价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静的时代镜像(王宛平电视剧剧作特征研究)/传媒艺术学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梁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7306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2 |
出版时间 | 2021-11-01 |
首版时间 | 2021-11-01 |
印刷时间 | 202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8 |
CIP核字 | 2021209260 |
中图分类号 | J904 |
丛书名 | |
印张 | 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