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阮章竞文存(小说卷上下)(精)
内容
内容推荐
《阮章竞文存小说卷》是阮章竞小说作品集。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正义必胜的信心,展现了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和共产党一次次英勇的斗争、坚定的信念,是弘扬红色文化的佳作。文学价值之外,史料价值更显独特。
作者简介
阮章竞(1914.1~2000.2),中国诗人、画家,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一户贫苦渔民家里,只上过4年乡村小学。13岁辍学做油漆店学徒,刻苦自学。20岁到上海谋生。后投身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成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学生。
1937年12月北上太行山,参加八路军,担任八路军总部太行山剧团艺术指导员、团长。以文艺为武器,动员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战争。期间他大量收集民歌民谣,加以提炼创新,创作出一系列民歌体的戏剧、叙事诗,确立了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代表作有大型歌剧《赤叶河》、长篇叙事诗《圈套》等。1949年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新诗民族化的典范之作。
阮章竞还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童话诗《金色的海螺》获得第二届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译成多国文字。
阮章竞一生酷爱绘画,在中国水墨画、油画棒画和金石篆刻方面有深厚造诣。出版有《阮章竞绘画篆刻选》。
阮章竞的后半生专注于以小说形式反映伟大的抗日战争,著有长篇小说《山魂》三部曲:《霜天》、《晴岚》、《青春祭》。
曾在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河北省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任职;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目录

代序
短篇小说
清晨的凯歌
侦察英雄赵亨德
五阴山虎郝福堂
民兵王小旦
中篇小说
白丹红
长篇小说
山魂·霜天
第一章 黄河
第二章 雁门关下
第三章 五台山间
第四章 晋东道上
第五章 娘子关
第六章 “俘虏”
第七章 冬晨
第八章 赴洛阳
第九章 进太行
第十章 空城
第十一章 炉边夜话
第十二章 古道牛铃
第十三章 鸣鹰泂
第十四章 砧声
第十五章 锣声
第十六章 山城
第十七章 枪!
第十八章 春燕南来
第十九章 怒云
第二十章 旋风
第二十一章 阴阳界
第二十二章 交锋
第二十三章 鏖战
第二十四章 三月春山
第二十五章 邯长大道

第二十六章 浊漳南北
第二十七章 神头山
第二十八章 神头辿
第二十九章 骆驼谷
第三十章 峡谷急袭
第三十一章 捉鳖池
第三十二章 乍暖还寒
第三十三章 密谋
第三十四章 审判审判者
第三十五章 葫芦书院
第三十六章 鹿钟麟北上
第三十七章 雪夜雪晨
山魂·晴岚(未完稿)
第三十八章 “友军”
第三十九章 会谈
第四十章 诱敌
第四十一章 沙区鏖战
第四十二章 反击张荫梧
第四十三章 陶越清移防山城
第四十四章 秋风试马
第四十五章 十二月政变
第四十六章 前虎后狼
第四十七章 夏山晴岚
第四十八章 爱河·弱水
第四十九章 紧急归队
第五十章 七月流火
第五十一章 大战初起
第五十二章 卷峪反击战
第五十三章 西尾冈村的回马枪
第五十四章 凤垴顶战斗
第五十五章 对八路军的再认识
第五十六章 清漳河眫
第五十七章 小奚痛打萧莎
第五十八章 百花川活动
第五十九章 检查岭西工作
第六十章 林穆往漳南工作
第六十一章 路收小队员
第六十二章 崔小虎侦察假八路
第六十三章 三次抓刘镇
第六十四章 火中五月
第六十五章 南艾铺
第六十六章 第三期总进攻
第六十七章 黄龙渡口
第六十八章 遭遇战
第六十九章 泅渡
第七十章 探望
第七十一章 养伤
第七十二章 反抢粮扫荡
第七十三章 鹰鸣涧
第七十四章 施反间三捉河野
第七十五章 整风学习
第七十六章 抢救失足者
第七十七章 消灭观战团
山魂·青春祭(未完稿)
第七十八章 死燹又焚烧
第七十九章 魂断晴岚
编后注
阮章竞著作出版年表
《阮章竞文存》编后记
序言
在“纪念阮章竞百年诞辰
座谈会”上的主旨发言
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
会主席 铁凝
新年伊始之际,我们在
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阮
章竞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
以此深切怀念这位卓有成就
的诗人,向他致以崇高的敬
意。
1914年1月31日,阮章竞
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象角乡
,2000年2月11日在北京病
逝,享年87岁。“回首当年
事,墨砚火熊熊”,追忆阮
章竞先生激情澎湃、百折不
回的一生,人们都会油然生
出感佩和敬仰之情。在中国
现当代文学史上,阮章竞是
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他的
作品长久地留在中国人的记
忆之中。和他那个时代的许
多作家一样,阮章竞的写作
与国家兴亡和民族安危紧密
相连,他曾说过:“解放区
的诗人,是通过战火的熔炼
自我完成为诗人的。”的确
,从青年时代起,阮章竞就
首先是一位英勇忠诚的革命
战士,在炮火硝烟中经受着
生死考验。1936年,阮章
竞参加了上海职业界革命活
动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
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阮章竞一手执笔,一手持枪
,义无反顾地走向抗日救亡
的前线。先是在太湖一带进
行抗日宣传,1937年底北
上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欲
济无舟楫,报国向太行”,
从此他在太行山战斗和工作
了整整十二个春秋。1938
年4月,阮章竞任八路军太
行山剧团政治指导员、艺术
指导员和团长,并兼任民族
革命战争艺术学校和前方鲁
迅艺术学校教员,1939年1
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
率领剧团随军转战各地,机
警果断,身先士卒。在百团
大战著名的黄岩洞战斗中,
由于他的准确判断剧团才得
以突出重围,化险为夷。他
的老部下们至今提起那些往
事,仍旧敬佩不已。
在风云激荡、戎马倥偬
的战斗中,阮章竞从未失其
热烈、执着的诗人本色。对
他来说,创作就是战斗,一
支永不放下的笔就是一支永
不熄灭的火炬,它燃烧着,
在暗夜中激励着人们奋勇前
行。八年全面抗战,可能是
阮章竞的写作生涯中最为勤
奋和多产的时期,他创作了
大量的叙事诗、话剧、歌剧
、活报剧和小说。但是,这
些作品大多在战火中散失了
,保存下来的只有《未熟的
庄稼》《比赛》《糠菜夫妻
》三个剧本。这是中国文学
令人痛惜的损失。然而,在
太行山上,在我们民族最为
艰危困苦的时刻,一个诗人
和作家曾经用他倚马而就的
作品激励着我们民族坚毅无
畏的战士们。我想,我们大
家都会深切地感觉到,那些
已经散佚的作品,它们依然
是在的,它们就融汇于争取
民族独立与自由的伟大斗争
之中。
1940年代后期,阮章竞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引领
下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和收
获期。结合自身的革命斗争
经验和文艺工作领导经验,
阮章竞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大
众化、民族化的方向,为此
进行了自觉的探索。1947
年2月,他创作了“俚歌故事
”的长诗《圈套》,获得晋
冀鲁豫边区文学特等奖。
1947年秋,他结合在“土改”
运动中的切身体验创作了大
型歌剧《赤叶河》,采用民
间曲调,说唱结合,通过随
军文工团的演出被各地群众
广为传唱,成为解放区新歌
剧运动的重要收获,与《白
毛女》并称“一白一红”。
1949年3月,阮章竞开始写
作长篇叙事诗《漳河水》,
以真挚的情感、比兴的手法
、通俗晓畅的语言成功地塑
造了荷荷、苓苓和紫金英三
个从封建礼教下挣脱出来追
求解放的个性鲜明的农村女
性形像。他将漳河地区的《
开花》《割青菜》《漳河小
曲》《牧羊小曲》和《四大
恨》等民歌小调创造性地融
入作品,曲调灵动多变。
漳河水,九十九道湾,
层层树,重重山,
层层绿树重重雾,
重重高山云断路。
清晨天,云霞红红艳,
艳艳红天掉在河里面,
漳水染成桃花片,
唱一道小曲过漳河沿。
时至今日,当我们重读
《漳河水》时,这些诗句依
然那么亲切优美,它们是“
国风”的回响,又是时代的
新声,如清洌的河水一般,
由口头到心头,滋润着人们
的心灵。
一曲《漳河水》,传遍
大江南北、备受好评。这是
解放区文学史上继《王贵与
李香香》之后又一部影响巨
大的叙事诗,也是中国现当
代诗歌史上叙事诗写作的一
座高峰。阮章竞以具有鲜明
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诗
歌,以对中国故事的深情讲
述,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
从1934年冬天在南京《
大道日报》发表第一篇小说
《割稻的故事》起,阮章竞
始终是时代进步的歌者。新
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国作
协党总支书记、党组成员、
《诗刊》副主编,工作十分
繁忙。但是,祖国的新生和
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使诗人
激情满怀,他的创作迎来了
又一个高峰期。1955年,
他写出了优美、纯净的童话
诗《金色的海螺》,1956
年11月至1959年12月,阮
章竞任中共包头钢铁公司党
委委员和宣传部长,深入工
厂和矿山,先后写出了组诗
《新塞外行》、长诗《白云
鄂博交响诗》和《勘探者之
歌》等一批优秀作品,展现
了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宏伟
图景和建设者们
导语
《阮章竞文存》分为戏剧卷、诗歌卷、散文卷、小说卷、回忆录卷、书信·札记卷、笔记卷,收录作家、“老革命”阮章竞一生所有重要作品,共七卷。这套书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从中不仅可见作者的心路历程,亦可见出中国当代政治思想文化的变迁,也是中国文学一路走来的很好见证。本册为该文存的小说卷。
后记
整理父亲阮章竞先生的
遗稿,本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事情。因为在此之前,除了
父亲的童话诗,我几乎没有
通读过父亲的其他作品,更
不知道他的画箧、画筒、画
夹里藏着那么多精彩的国画
、油画棒画和硬笔写生。父
亲生前,我从来没有深入过
他的精神世界,在我的心里
,他只是个偏爱独生女儿的
慈爱爸爸。
但在2000年2月父亲远行
的那一天,当我从病房里收
拾起那只人造革小皮箱时,
我感到自己只能迎难而上了
:那只皮箱里装的是父亲最
后20年的诗作结集——《晚
号集》,有亲笔手稿,有订
正了的剪报粘贴稿、抄稿,
也有字体不一、显然不是出
自同一台电脑的打印稿。父
亲最后的坚持就表现在这一
包诗稿上,如影随形,不离
不弃,就像他1993年在陕
南勉县孔明墓前写下的诗句
:“生时未及中原地,死骨
坚守定军山。”
在整理出版《晚号集》
时,从手稿堆里,我又发现
了父亲逝世50天前发表的最
后一首诗:“我终于来得及
坐在轮椅上,/用我底气未
尽衰竭的喉咙,/为你歌唱
——澳门,/扑向母亲怀抱
的澳门……”我内疚、自责
,我太不了解父亲了。他一
生为人民歌唱,哪怕已经衰
坐在轮椅上。那么推轮椅的
人,不正该是我吗?整理出
版他的全部著作,将是我此
生必达之目的,我才刚刚50
岁,一切都来得及。
我先生丁丙辰和我从父
亲留下的资料归档整理开始
跋涉,哪怕只是有父亲手迹
的半张残缺纸片,都以“敬
惜字纸”的态度,放入档案
夹中,登记摘要,等待找到
它在拼图恰当位置那一刻的
到来。近四千个档案夹,以
及分别以时间、体裁、专题
来录入、制作和检索的电子
表格,都在枯燥单调中慢慢
完成了。就像玩扑克牌那样
,这四千个卷宗本身和里面
的文本,被多次重新排列,
以期达到更为合乎逻辑的组
合。若在时间轴线上发现了
空白之处,也要采访相关前
辈,寻找草蛇灰线,查阅资
料档案,尽力予以补充。就
连父亲在重要书籍刊物中的
随笔批注,也会发现一处,
记录一处,不肯放过。多年
的坚持,父亲的人生和创作
轨迹在我的头脑中慢慢清晰
起来,自认有了编辑《阮章
竞文存》的基础条件。
父亲的文学创作是从戏
剧开始的。仔细研读便会发
现,他的戏剧作品都带着鲜
明的“群众工作”色彩,可以
视为他的职务创作。有太行
山剧团团长的、太行区党委
文委委员的、包钢宣传部长
的、也有中共中央华北局宣
传部文艺处长和副秘书长的
职务创作。作品的时间跨度
从1938-1965年,而抗日战
争时期的戏剧作品数量最丰
,却多在残酷的战争中湮灭
,只收得3部,其余仅留存
目。因此,戏剧卷理所当然
的列在了第一卷的位置上。
父亲与生俱来的对绘画
和艺术的强烈爱好,使他在
战争硝烟慢慢消散的时候,
把精力逐步转向了更能抒发
个体情感的诗歌,努力进行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诗
探索。除了他在自传中提到
的诗歌处女作《故乡》
(1935年)没能找到之外
,搜集到的诗歌共有535首
(1938-1999年),贯穿作
者的整个创作生涯,大多收
入诗歌卷上下集。其中有叙
事体长诗7首(后期2首),
童话诗4首(后期1首)。以
1966-1976年的沉默期为界
,作者前期诗歌有197首。
沉默过后的恢复期有十来首
诗,读者可以明显感到作者
在十年拳离手,曲离口,思
想遭禁锢之后的笔涩声喑。
正是线条、构图、色彩那些
无声的绘画表达,使作者从
极度的创作焦虑中得以康复
,并开始了他的创作第二春

作者同题诗画的创作,
发轫于1961年3月对古巴的
访问,一首《自由古巴诞生
地》配着一幅水墨中国画《
卡斯特罗等82人登陆处》出
现在诗集《四月的哈瓦那》
(1964年作家出版社)中
。而在诗集《勘探者之歌》
(1963年作家出版社)中
收入组诗“沿着历史的长河
行”的13首诗中的10首,都
有同题绘画,但只有《金星
槲树》这一标题下的一诗一
画收入了诗集中。在作者全
部8组同题诗画中,有6组创
作于后期,无论质量数量都
大大超过前期的2组。从疗
伤治愈到酣畅表达,“诗画
共生”所承载的灵性才情,
使他后期的诗歌创作绽放出
了别样的光彩。
……
作者留有从1941-1998年
记录的89种笔记计92册,
家属已于2013年捐赠给国
家图书馆善本部收藏。在作
者家乡广东省中山市、国图
善本部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
系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笔记
得以全部录成了电子文本,
约270万字。本书编者在勉
力承担了最终的校对工作后
,从中选出了50万字,按照
时间先后顺序编成了本书的
笔记卷。编者把材料与文化
工作的关联度,作为选取的
原则,而将作者参加各种实
际工作和会议的原始记录舍
弃了。当然,这些实际工作
和会议记录保留着最真实的
现场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
值,但本书毕竟是一位文学
家的著作结集,不得不作此
等选择。编者还就个人梳理
体会作者思想脉络的心得,
把内容最丰富的四十年代笔
记分成了三段,即:参加整
风(1943年1月)前、不做
文化工作(1945年5月-
1946年12月)和民歌体创
作期,以此就教于各位研究
者。
精彩页
清晨的凯歌
罗北岳参加了太行群英大会,和各地英雄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并且代表全队,接受了“英雄侦察队”和自己个人的“侦察英雄”荣誉之后,又带着全体队员,从白晋线转到晋中,准备到正太线东面活动。这支有时穿军装、有时穿便衣,忽然分散,化为担挑小贩、串乡货郎,忽然结伙,变为赶脚骡帮、城镇工匠的小小队伍,半路接到军区的紧急命令。说日本帝国主义华北派遣军驻晋的军团司令白川将军,有在年前调离山西的迹象。命令罗北岳侦察队,迅速侦察,不让这个屠杀了太行山无数善良人民,烧毁无数和平村庄的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要犯,在总崩溃前夕逃脱惩办。
这一道气壮山河的命令,使队员高兴得像欢乐的小雀蹦蹦跳跃,也急得像冒烟的手雷,吱吱要炸!
这一天,是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十一岁从井陉跟着父亲来到山西阳泉,在煤渣堆边,在坑道掌面长大的侦察队分队长丘汉城,忿忿地说:“咱打一九三七年冬天开始,就跟受他指挥的鬼子第一军、独立第四混成旅团、第三十六师团、第一一○师团、独立第八混成旅团、特务河野正太郎,较量了整整七年半,现在快垮台了,到了就要受审判惩办的节骨眼,想溜了?我通不过!”
从小跟着父亲从武安上太行山,担着炉子,给人补漏锅的吕森林说:“他想跑啦?我早就订好的计划,要抓住白川,用补锅的铁水,给他留个纪念。这就算完成啦?我就批不准!”
年纪最大,可是永不服老的老羊工郝锁则说:“我说白川,真是白窜了,来咱山西这么多年,连咱山西待客的老规程也不摸啦?常言道:不打不相识。跟咱打了那么多年的老交情,就一点都不念啦?来时,咱没来得及千里相迎,摆席相待,等到好时光快来,就窜了?不吃咱一碗抻面条,也得尝一口炸油果儿啊!这样就走,我再活一千岁,也不舒心!我去请他,别这样忙。”就拍拍腰间挂着的日本军用水壶,“吃一壶才不白窜。”
这些跟日本侵略军,在漫天硝烟、遍山血火里,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干了七年多的老战士,嘴里说着风凉话,可是心里却冒着熊熊的复仇烈火。他们怎能忘掉,那道蓝莹莹的萧河,泡着数不尽的尸体,绿茸茸的北漳河滩,曝晒着点不清的白骨?有多少藏在蓝山花树里的村庄,变为坍墙碎瓦的无人区!哪一具尸体,与白川无干?哪一根白骨,与白川无缘?哪一堆坍墙碎瓦,跟这个日本皇室名族、法西斯将军,无缘无分没牵连?
人人称他是“胆包天”的韩十洲说:“走?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得逮回来,这是战争一开始,就对全世界讲得明明白白的。”
“二马虎”陈良跳起来:“我要让他跑了,将来我的孙子,也要指着我的鼻子说:‘爷爷,你怎么这样灰啊?叫他从你的手指缝缝儿溜了!’”
原来的鞋店小学徒,现在的通讯员程青海说:“年关一扫荡,春耕一清剿,夏收一抢粮,秋天一围攻,哪一件,不记着白川的账,他派特务河野正,把铁路沿线变成人间地狱,活着的,人不像人,鬼不似鬼。把接敌区变为无人区,把咱们的人,像腌牛肉一样,一个摞一个塞在留置场!”他说得流下了泪,用袖子偷偷擦掉,“罗队长,我要求任务!”
民族的仇,人民的恨,集中在每个队员的手榴弹拉火线上,集中在手枪的枪口上。三十八只冒火的眼睛,集中在罗北岳那只在指挥作战时招领大家冲锋陷阵的铁手上!都在等他那个动作,一伸出紧握的拳头,就是决心已定。
罗北岳,没有伸出拳头,只是老摸着已经一个月没剃、又长又黑的串腮胡子,慢慢地说:“白川,不仅是头只会拱坏土地,偷吃山药蛋的野猪,而且是一头狼!他到底哪一天走,怎么个走法,是不肯随便泄露的。”“二马虎”陈良说:“不是说坐火车么?”
小时学唱青衣的好小伙子王玉清说:“火车一天过多少趟,他在白天还是晚上走,都得先弄清楚,不然会打草惊蛇。”
陈良又说:“他不坐火车,能学咱一样,靠两条腿么?”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阮章竞文存(小说卷上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阮章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22119
开本 32开
页数 146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01-01
首版时间 2022-01-01
印刷时间 202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7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2
168
9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