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川藏区
内容
编辑推荐

藏族有句俗话,“卫藏的佛,安多的马,康巴的人”,西藏是藏传佛教的中心,安多以牧猎文化而著称,四川藏区所在的康巴出人才,不仅出美女壮汉,还出现了众多对整个藏区产生影响的高僧大德。本书系统介绍了四川藏区的地域,人口,地貌,气候,资源,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节庆等。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介绍了四川藏区的地域,人口,地貌,气候,资源,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节庆等,再现了四川藏区雄奇秀美的自然人文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展现了藏区人民富足美满的生活,自然真实,耐人寻味。

目录

1 神奇的土地

 地域与人口

 地貌与气候

 美景与资源

2 历史的沿革

 史前古迹

 族源

 行政区别

 社会制度变迁

3 辉煌的成就

 农牧业稳步发展

 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交通运输网络粗具规模

 邮电通信日新月异

 水电成为支柱产业

 生态环境建设速度加快

 旅游业突飞猛进

 教育事业成绩斐然

 文化事业硕果累累

 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形成

 广播电视覆盖千家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 灿烂的文化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国王修身论》

 格达活佛的诗歌

 民歌词

 民间故事

 巴塘藏戏

 歌舞的海洋

 藏画与雕塑

 藏语言文字

 德格印经院

 藏学研究

5 信奉的宗教

 本波教

 藏传佛教

6 独特的习俗

 服饰

 礼仪

 饮食

 居住

 婚俗

旅行

 禁忌

 葬俗

7 多彩的节庆

 藏历新年

 康定“四月八”转山节

 燃灯节

 扎崇节

 赛马会

 耍坝子

 巴塘“央勒”节

 丹巴“墨尔多”庙会

 代汝节

 观花节

8 迷人的风光

试读章节

社会制度变迁

解放应落后的封建农奴制 新中同成立前,四川藏区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政教合一”是其普遍特征。主要有土司统治地区、寺庙统治地区和“改土归流”地区。占总人门5%的土司、头人和寺庙卜层喇嘛,是农奴主,占有辖区内的全部土地、牧场和森林,对藏区实行“政教合一”的联合统治。约占人门90%的农奴,被束缚在份地上,没有人身自由,以广种种薄收的粗放农耕和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畜牧业为营生,其总收入的70%~75%被农奴主占有。同时还必须为农奴主服大量无偿劳役,受高利贷盘剥和敲诈勒索,生活十分困苦。此外约占总人口1%的奴隶,主要为农奴主从事家务劳役,町被主人随意出卖、赠与甚至杀害。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主改革 1950年初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四川藏区,胜利完成了解放该地区的历史重任,从此四川藏区迈进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民主进步、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其后,相继召开了各族各界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55年更名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1980年更名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55年更名为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1987年10月更名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木里县成立了藏族自治区(县)人民政府,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解放后的前几年间,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四川藏区人民兴高采烈,各民族空前团结,社会得到了安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旧的封建农奴制还严重地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人心,各族人民觉悟不断提高,反农奴主剥削压迫的斗争普遍发生,对农奴主抗粮抗差抗债和解放娃子的浪潮不断高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藏区进行了以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解放社会生产力为中心的民主改革运动。在藏区人民积极拥护、支持和参与下,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民族宗教上层爱国人士,充分尊重各阶层人士的意愿,采取和平协商的方式,胜利完成了民主改革任务,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废除了一切封建农奴制的特权,使世世代代受奴役、受剥削的农奴彻底挣脱了封建农奴制的枷锁,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完成了史称“一步跨千年”的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为四川藏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道路,使四川藏区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藏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成就。

半个多世纪中,国家向这一地区的建设投资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其中将近半数是最近10年投入的。如今,这个历经千百年的单一的、粗放经营的农牧业社会正在同现代文明接轨。工业、交通、能源、旅游、电信等非农牧业经济正逐步成为当地主要经济来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医疗、卫生、大众传媒、民族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已在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加强,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直接推动了四川藏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并陆续竣工,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根本性转变,经济、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01年,这一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达70.1亿元,较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达到18.9亿元,较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达到22.4亿元,较上年增长5.8%;第三产业达到28.76亿元,较上年增长21.7%。

农牧业稳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藏区的农产区尚属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粮食以玉米、洋芋等杂粮为主,生产力十分低下。解放后,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基础薄弱,雪灾、低温、干旱等灾情很普遍,常常影响农牧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中低产地“山、水、林、田、路”综合改造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坡耕地治理、以微水工程为主的水利设施建设、农田防护林营造、高产稳产田建设和保护、乡村公路修建结合起来,连片治理,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抗灾能力。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牧区人、草、畜--“三配套”丁程,按照“牧民有住房、牲畜有棚圈、草地有围栏、冬春有贮草”的目标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使90%以上的牧民能够抵御一般的雪灾。由于增产增收和抗灾保畜措施得力,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1年农业总产值增长2.47%,达到21.3亿元。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力度加大。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耕地面积下降的同时,粮食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达到44万吨。P28-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川藏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93967
开本 32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3-04-01
首版时间 2003-04-01
印刷时间 200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7.1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5
14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