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内容
试读章节

   父母和孩子关系的核心是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爱。看看街头妈妈望向孩子的目光,即使天气再寒冷,你也会感到温暖。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自豪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和长久的较量。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种纯粹的爱,是什么让孩子再也承受不住父母的“爱”了呢?   根源在于父母的爱出现了“变异”,我们的爱变得有些自私和功利。缺少了宽容和博大。   别被功利的爱蒙住双眼   有位父亲,自女儿降生以后,就欢喜得不得了,精灵似的小姑娘招来了周围的人无数的赞美,走到哪里都会成为“生活环境”的中心,这一切使父亲的爱更加浓厚地把女儿紧紧包围起来,甚至这位父亲怀疑,这样下去,还没有等女儿长大,自己就被幸福感撑爆了。   可是,没等到幸福感爆发,这位父亲的骄傲就受到了打击。   女儿两岁左右的某一天,父亲带她去一个儿童乐园玩。也许是因为她不经常去那些地方,所以她的表现很懦弱。在蹦床上,一位比她还小两个月的女孩跳得兴高采烈,而她却战战兢兢地坐在旁边。父亲把她扶到中间,她随着别人跳的节奏跳了一两下,就摔倒了,立即哭声震天。父亲反复地鼓励她继续跳,但没有成功。   看着周围玩得兴高采烈的孩子,看着家长望向自己的目光,失望感开始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增长,甚至隐隐地还有一些愤怒。   父亲想换一种方式,就把女儿抱到一个较高的滑滑梯上,要她往下滑,但小姑娘却死死地抓住滑梯的扶手,无论如何都不松手,一边哭一边说怕。   这位父亲的愤怒终于爆发了,他把她抱到地上,让她去玩那些皮球、木马之类的东西,自己找了一个地方坐下,远远地看着她。此时望向孩子的目光就不再是纯纯的爱了。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女儿不“勇敢”,在众人面前丢了他的脸,这位父亲的爱便打了折扣。   如果以后,女儿没有别的女孩儿漂亮,成绩没有别人好,考不上名牌大学……那父母就不再爱她了吗?我们爱孩子是因为他们能够满足我们的虚荣吗?爱一旦有了功利的色彩,就让父母和孩子失去了最美好的一面。   爱的目光是最好的教育   正如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序言中所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与爱,就成了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也逃不了一个空虚。”   每个父母如果抛去功利心,一生都用爱的目光和孩子对接,那么孩子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93岁高龄的日本小儿科医生内藤寿七郎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有一天,一位妈妈带着两岁的男孩前来找内藤先生看病。妈妈说,这孩子一口气就能喝光一升牛奶,因为喝牛奶超量患了牛奶癣,皮肤刺痒睡不着觉,举止焦躁不安。妈妈用了很多方法阻止孩子,但是没有效果。   病因很清楚,治病的方法也就很简单——让孩子停止喝奶。   内藤先生不慌不忙地将白大褂脱下,然后跪在那个男孩面前,看着对方的眼睛。 “你喜欢喝牛奶吗?”内藤先生温和地问道。   男孩点点头。   内藤先生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如果不让你喝你特别喜欢喝的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男孩显出烦躁和不满的神色,并且把脸扭向一边。这样的话显然妈妈已经说过了,不会奏效的。   内藤先生并不气馁。他跟着转到孩子面前蹲下身子说:“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不管男孩怎样不耐烦、拒绝回答,内藤先生的目光一直充满着信赖,口气也十分诚恳。   终于,男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奇迹随后发生了。男孩回家后不喝牛奶了,湿疹症状很快消失。一年半以后,他的母亲认为可以喝点儿牛奶了,可男孩说:“大夫说能喝我才喝。”母亲只好请内藤先生来帮忙。   这一次,内藤先生仍然是看着男孩的眼睛,微笑着说:“你现在可以放心地喝牛奶了。”从那天起,男孩真的又开始喝牛奶了。   内藤先生通过这件事总结出:哪怕是才两岁的孩子,只要他明白了道理,就能控制自己。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爱的目光足够吗?”这个口号提出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十分亲切。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请多用一些爱的目光,这样的目光会激发孩子心底强大的力量。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无论孩子的成绩多么差,我们都要多一些宽容。很多时候,上帝都给了我们重新塑人的机会,只要你用爱的目光和每个孩子对接,这种和谐就会心旷神怡地在你的生活中闪现。P1-4

书评(媒体评论)

陶行知

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池田大作

即使是孩子,也有一个人格,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前提必须明确。孩子决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于丹

如果你总是认为,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还多,那你是放弃了被孩子影响的权利。自从女儿出生,我一直都向她学习,她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逻辑。

薛涌

每个孩子都是个天才。父母的责任是发现她或他是个什么天才。你把孩子当天才,她或他才能成为天才。即使确实不是天才,一个相信自己是天才的孩子,也有着更高的自我期望值、更远大的理想、更充分的信心,即使最终不可能有天才的表现,也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目录

第一章:现在开始,学会爱孩子

 1、请用爱的目光欣赏孩子

 2、孩子是上帝给我们派来的天使

 3、换个角度接纳孩子

 4、欣赏孩子的缺点

第二章: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1、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

 2、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期望

 3、换个方式成功

 4、教育孩子,不要以我为主

第三章: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追寻梦想

 1、不要偷走孩子的梦想

 2、爱他、就给他成长的空间

 3、没有失败过的孩子不会有未来

 4、让孩子做自己故事的主角

第四章:孩子一生快乐的诀窍

 1、改变孩子认知的角度

 2、凡事向好处想

 3、教会孩子驾驭负面情绪

 4、正确认识“不公平”

第五章:天才的孩子也不是天生的

 1、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2、经得起挫折,才能应对人生

 3、让孩子在生活中吃点亏

 4、不要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

第六章:拥有价值百万的心态

 1、关爱他人才能为他人关爱

 2、善待自己,不做完美主义的受害者

 3、遇事不要斤斤计较,宽容待人

 4、同情心是春天里最美的花

第七章:相信孩子可以创造奇迹

 1、失去信任的孩子长不大

 2、相信孩子,他会给你一个惊喜

 3、父母要和孩子成为自己人

第八章:与孩子共同成长

 1、怎样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

 2、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

 3、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

序言

   每个孩子都是一部奥妙无比的作品,父母要读懂它   在阅读本书之前,请父母们想一想,在你的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你对你孩子的期望和幻想是什么。   现在,你的孩子来到了你的身边,并且一天天长大,给你带来了诸多的苦恼和快乐。   将眼前真实的孩子和以前期望中的孩子比较一下,是不是会有一些失落感,其中的原因当然是现实没有想象的好,可是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部奥妙无比的作品,父母每天翻看它,却很少能读懂。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门说过:“婴儿出世的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3岁或4岁时,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在布赞门看来,每个孩子一出生,除非他有严重的脑损伤,否则就是一位期待发展的天才。   众所周知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4岁的时候他才会说一些含糊不清的话语,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呆头呆脑”的。爱因斯坦上学后老师曾断言他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   然而他的父母没有这样看,也没有因为老师无知的论断而抛弃这个“笨”孩子,一直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鼓励他追逐自己的梦想,正是因此,才造就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科学研究表明:在0-14岁儿童中间,弱智儿童仅占1.07%,而超常儿童则在0.03%以上。也就是说98.9%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而是爱学不爱学、会学不会学、勤奋不勤奋的问题。   从潜能的多样性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有我们相信这一点,我们才可能造就出天才。《一岁就上常青藤》的作者薛涌说:“每个孩子都是个天才。父母的责任是发现她或他是个什么天才。你把孩子当天才,她或他才能成为天才。即使确实不是天才,一个相信自己是天才的孩子,也有着更高的自我期望值、更远大的理想、更充分的信心,即使最终不可能有天才的表现,也能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潜力。”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教育方法的偏离,孩子的潜能大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有言:不要再用自己的爱心摧残孩子。孩子能力的幼芽,有时是被他们的父母亲手掐掉的。尊重孩子的志向、兴趣、心理特点、需求,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遵循的原则。   未来是孩子的竞争,也是父母们的竞争,如果我们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激励孩子,那么,他们就一定会还给我们一个奇迹。

内容推荐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而实际上,这一心愿往往无法顺利实现。面对有缺点的孩子,不要嘲讽、责怪甚至放弃他们,而应该抱着包容的态度,去宽慰孩子、鼓励孩子,热情地拥抱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力量,不断前进。

所以,你把孩子当天才,孩子就有可能成为天才。聪明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解放孩子的天赋。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潜力,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孩子,一定会有更高的自我规划、更远大的抱负和更睿智的头脑。

不要对孩子有超越他们年龄的期待,也不要让他们对父母过度地依赖。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嘘寒问暖,有时候还需要一些“打击”和“磨砺”。换个角度看孩子,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优点,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可爱,他们身上具有如此丰富的可塑性一只要有可能,每个孩子都会是第一名!

编辑推荐

孩子大了,为什么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不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原因就在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持续给予他们新知识、新的引导,父母一掉队,孩子就逐渐不再信服和肯定家长了。要想建立更持久、更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也必须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

只有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成长,才能让他体会、观察到人生之美。做父母尤其不要有太强的功利心,不要只看其他所谓优秀孩子与自家孩子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眼光更多地花在开发孩子的长处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学识和技能,帮孩子树立信心,找准适合孩子发展的人生道路,最终使孩子成为一个自立、自强、全方位发展的高尚的人……

这本书最终会让你明白:

每个孩子在父母心里都是No.1;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中的天使;

只要用心,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9942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