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多舛的密西西比河/世界河域文明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美国的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尼罗河和中国的长江同称为世界四大长河,它就像一条乳白色的飘带,由北向南镶嵌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大地上。

在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这条河流就孕育出一大批伟大的文化名人:林肯、马克·吐温、海明威、福克纳、 “猫王”……几乎在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

内容推荐

相比于世界其他著名河流,密西西比河在创造古老文明方面显然要逊色得多,即便如此,这条“老人河”仍称得上近代美图文明的摇篮。住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这条河流就孕育出一大批伟大的文化名人:林肯、马克·吐温、海明威、福克纳、“猫王”……本书为你介绍了多舛的密西西比河。

目录

引言 密西西比:年轻国度的“老人河”/1

第一章 美利坚之源/1

 一、黄石国家公园:“老人河”的真正起点/4

1.北美之“脊”落基山:

寻找密苏里河的源头/4

2.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7

 二、拉什莫尔山总统雕像:美国的奇观/15

第二章 堪萨靳州:“游击队员参州”/25

 一、内战从这里点燃/27

1.南方奴隶制:民主国度的罪恶/27

2.妥协与较量/30

3.内战的预演/35

 二、由堪萨斯成长的“硬汉”:海明威/38

1.堪萨斯州的“明星”/38

2.“硬汉”/46

第三章 密苏里州:“索证之州”/49。

 一、圣路易斯:通向西部的大门/51

1.见证美国的雄心/55

2.西进运动/58

3.第三届奥运会:那些苦涩的往事/65

4.1904年世界博览会:寻觅中国人的足迹/70

 二、密西西比河上的“水手”:马克·吐温/75

1.“美国文学中的林肯”/75

2.马克·吐温故居/82

 三、哈里·杜鲁门/85

1.最后_位没有大学学位的美国总统/85

2.毁誉参半的总统/90

第四章 肯塔基州:“牧覃州”/95

 一、伟大的解放者:林肯/97

1.美国的危机/97

2.一个小妇人与一场大战争/100

3.简陋太屋里走出来的“解放者”/105

4.未完成的心愿/109

5.福特剧院的枪声/111

6.凶手蒲斯/115

7.一系列悬疑/118

8.副总统的嫌疑/120

 二、“伟大的调解者”:亨利·克莱/124

 三、穆罕默德·阿里:一代拳王的传奇/130

第五章 田纳西州: “平行斜线州”/139

 一、罗斯福家族的功绩:田纳西流

域管理工程/140

 二、梦断孟菲斯:马丁·路德·金的殉难/1柏

1.伟大的梦想/148

2.孟菲斯的枪声/155

3.莫名其妙的凶犯/157

4.谋杀疑案/158

5.一波三折的审判:到底谁是密谋者/160

 三、世纪偶像从这里走出:

“猫王”的故事/163

1.巨星出世/164

2.一代偶像,神秘的死去/166

3.元凶,竟是镇静剂/169

4.偶像幽灵:稀奇古怪的传闻/174

第六章 路易斯安那州:“法国移民的子孙州”/177

 一、购买路易斯安那:

美国历史上量划算的交易/178

 二、新奥尔良:见证生死之战/183

1.第二次英美战争/185

2.安德鲁·杰克逊与新奥尔良之役/189

 三、爵士乐的发源地/193

 四、不堪回首的往事:密西西比泡沫/197

试读章节

一、黄石国家公园:“老人河”的真正起点

1.北美之“脊”落基山:寻找密苏里河的源头

在广袤的北美大陆中西部,庞大的落基山脉犹如一条巨龙,它自北向南纵贯4500多公里,由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因此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广袤而缺乏植被的落基山,其名称源自印第安部落名。公元18世纪,当英国殖民者初到加拿大阿西尼波音地区时,得知当地印第安部落名为“石头”,加之该地的山像石头一样光秃秃的没有植被,于是便将此山称为“落基(石头rock)山”。

地质学家的考察表明,落基山最初为巨大的地槽地区,到白垩纪初期还只是浅海;第三纪时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曲与压缩,山脉再度隆起,形成了高大的花岗岩山系;第四纪时,冰川的作用又留下了陡峭的角峰,冰斗、槽谷等冰川侵蚀的地貌特征,再加上长期的地壳变动,逐渐形成落基山的现状。

落基山分布范围很大,南北各部分差异较为明显,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1.南部落基山地,包括怀俄明盆地以南或北普拉特河上游东岸向南的山地。这部分山地大多呈南北走向,平行罗列,而且许多山峰挺拔陡峭,郁郁苍苍,山间小溪到处可见,水流清冽,山花摇曳,百鸟争鸣,十分迷人秀丽。这里的山体多为前寒武纪的结晶岩组成,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其中埃尔伯特山最高,是落基山脉中的最高点。高耸入云的山峰此起彼伏,在云雾中形成一片峰海。峰顶常常由于恶劣的天气影响,终年覆盖积雪,形成奇特异常的冰斗、冰凌,十分壮观。南部落基山地矿藏丰富,最早发现的是金矿,数以万计的淘金者曾经从四面八方围聚于此,希望寻找金子而一夜成为富翁。不过这里的金矿确实影响了一些人的一生,有的从此发迹,有的一蹶不振,甚至丢掉了性命,而这些也曾为美国西部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这里也曾发现了铜矿和银矿,但经数年的开采,大部分矿体已经枯竭。

2.北部落基山地,包括黄石公园北部到加拿大境内的山地。这部分山地过去冰川活动十分活跃,由于冰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地貌。山地主要由水成岩构成,庄严的山峰和“U”形的山各代替了松软的高原。

4-5

序言

密西西比:年轻国度的“老人河”

“黑人劳动在密西西比河上,

黑人劳动白人来享乐,

黑人工作到死不得休息。

从早推船直到太阳落,

白人工头多凶恶,

且莫乱动招灾祸,

弯下腰低下头,

我拉起纤绳把船拖。

让我快快离开白人工头,

快快离开密西西比河。

请你告诉我那个地方,

我要渡过古老的约旦河。

老人河,啊,老人河!

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

你滚滚奔流,你总是不停地流过。”

多少年来,这首由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创作的《老人河》已传遍全世界。尽管这首歌曲中充满了美国黑人的愤怒与无奈,但对密西西比河的心情却是那么地复杂,毕竟,这是美国的“老人河”。

作为美国的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尼罗河和中国的长江同称为世界四大长河,它就像一条乳白色的飘带,由北向南镶嵌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大地上。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千百年来,这条大河滔滔不绝的河水像乳汁一样哺育了整个流域的人们。作为北美大陆上流程最远、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密西西比河被誉为“河流之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美国人又称密西西比河为“老人河”。

密西西比这个名称起源于居住在美国北部威斯康星州印第安人的一支——阿尔衮琴人,他们把这条河流的上部叫做“密西西比”。 “密西”意为“大”,“西比”意为“河”, “密西西比”即“大河”或“河流之父”的意思。当美利坚这个年轻的国度出现以后,古老的密西西比河便在其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生活上,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每天都有无数的船只穿梭于河面之上。而这条黄金水道,对美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在密西西比河的滋润下,在其两岸涌现出众多的城市:圣路易斯、孟菲斯、新奥尔良……

想当初,美利坚只不过是一个拥有东部1 3州的狭小国家。随着力量的壮大,这个年轻的国家开始了向西部进军的步伐。由此,密西西比河才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而在长达百年的西进运动中,密西西比河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为一批又一批移民提供了土地和水源,使他们能够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繁衍生息。在美国的政治历史中,密西西比河同样曾扮演过关键角色。南北战争之前,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土地成为南北双方激烈争夺的焦点。当战争爆发后,这里又成为双方殊死拼杀的重要战场。可以说,正是在密西西比河的阵痛中,美国才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相比于世界其他著名河流,密西西比河在创造古老文明方面显然要逊色得多,即便如此,这条“老人河”仍称得上近代美国文明的摇篮。在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这条河流就孕育出一大批伟大的文化名人:林肯、马克·吐温、海明威、福克纳、 “猫王”……几乎在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多舛的密西西比河/世界河域文明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红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9165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71.04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