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欧也妮·葛朗台(全译本)/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欧也妮·葛朗台(全译本)》是《人间喜剧》中法国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吝啬鬼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内容推荐

巴尔扎克创作的《欧也妮·葛朗台(全译本)》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两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对查理倾心相爱而查理背信弃义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对。不过,咱们要坚持才成。”葛朗台说话的语调让庭长心头一愣,他想:

“他是不是要成交了呢?”

这时,一声门锤通报格拉珊一家三口来到。葛朗台太太和神甫之间刚开头的交谈给打断了。

格拉珊太太是那种矮小活泼的女人,胖乎乎的,白里透红,多亏了外省修道院式的饮食制度和恪守妇道的生活习惯,已是四十岁的人还显得年轻。这种女人宛如花季末的玫瑰,花瓣已透出一种难以言状的冰冷,香味儿也淡薄了。她衣着相当讲究,款式都是从巴黎弄来的,给索莫城提供了时装的标准。她的家中晚上经常有聚会。她丈夫当过帝国禁卫军的军需官,在奥斯特里茨一役中身负重伤,退役在家,对葛朗台虽敬重,但显然还保持着直言不讳的军人本色。

“你好哇,葛朗台。”他说着向葡萄园主伸出手,像往常一样端出一副比克吕绍一家人优越的架子。他向葛朗台太太打过招呼之后,又对欧也妮说:“小姐,你总是这样美丽贤淑,说实话,我真不知道该如何祝颂你呢。”说着他从跟班手里接过一个小礼盒送给欧也妮,礼盒里装着一株好望角石南花。这是新近才引进到欧洲的一种花,极为稀罕。

格拉珊太太非常亲热地拥抱了欧也妮,握住她的手说:

“我也有一点小意思,由阿道尔夫代我献给你吧。”

一个小伙子,高高的个儿,金黄的头发,面色苍白,体质单弱,举止相当文雅,表面上很羞怯,可是在巴黎学法律,除膳宿之外,最近居然花掉了近万法郎。他走到欧也妮面前,亲了亲她的双颊,送上一个整个儿镀金的针线匣。这匣子上面有考究的纹章,代表欧也妮姓名的两个哥特体字母E.G.刻得相当不错,但这是一件地道的水货。欧也妮打开匣子,感到万分惊喜,那是让女孩子脸红、心跳、高兴得发抖的惊喜。她扭头看看父亲,似乎想问他可不可以收下这份厚礼。葛朗台说一声:“收下吧,孩子。”那语调简直能使一个演员走红。这位年轻的女继承人像得了无价之宝似的,用热烈兴奋的目光盯住阿道尔夫·德·格拉珊,令旁边的克吕绍叔侄三人目瞪口呆。格拉珊先生抓了一撮鼻烟递给葛朗台,然后又捏一点塞进鼻孔里,抖了抖落在蓝色上衣的荣誉勋团勋章扣眼旁的烟草末,抬起眼皮瞅一眼克吕绍叔侄,那神气仿佛说:“我这一招你们抵得住吗?”格拉珊太太是一个爱讥讽的女人,却装出一副真诚的样子,把蓝色花瓶里克吕绍叔侄送的鲜花打量一番,想看看他们还送了什么礼物。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下,克吕绍神甫离开围坐在壁炉前的众人,与葛朗台一同踱到堂屋里端。两个老头儿踱到离格拉珊太太最远的窗前时,神甫附到守财奴耳边说道:

“这些人简直是把钱往窗外扔!”

“有什么关系,反正他们扔的钱落进了我的地窖。”

“你吗,就是打把金剪刀送给闺女,也是打得起的。”神甫说。

“我要送给她的东西可比金剪刀稀罕。”葛朗台答道。

“我那个侄子真是个笨蛋,”神甫心里想着,望一眼庭长,发现他乱蓬蓬的头发把一张黄得发黑的脸衬托得更难看了,“他就不会想出一个有点意思的小花招?”

“我们陪你打牌吧,葛朗台太太。”格拉珊太太说道。

“今天大家都到齐了,可以开两桌……”

“今天既然是欧也妮的生日,”葛朗台老爹说,“你们何不全体玩罗多游戏,让两个孩子也参加。”老箍桶匠说着指一指女儿和阿道尔夫,他自己从来什么游戏也不参加的。“过来摆桌子,娜侬。”

“我们帮你摆,娜侬小姐。”格拉珊太太高兴地说,她因为博得了欧也妮的欢心而非常快活。那独生女儿说:,

“我一辈子都没这样高兴过,也从没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漂亮的东西。”

“这是阿道尔夫从巴黎给你带回来的,还是他亲自挑选的呢。”格拉珊太太附在她耳边说。

“好,巴结去吧,诡计多端该死的老太婆,”庭长心里想,“有朝一日你有官司落在我手里,不论你的还是你丈夫的,我让你们都没有好结果。”P20-21

序言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创作时间大致是1829年至1848年。《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这两篇作品同是《人间喜剧》第一创作阶段(1829年至1835年)的代表作。

巴尔扎克1833年6月动手写《欧也妮·葛朗台》。他在给他妹妹的一封信里提到过这个日期。在动手写作两个月后,8月9日,他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说:“本月底会有一篇‘外省生活场景’发表,类似《独身者》(即《图尔的本堂神甫》,1832年出版),题为《欧也妮·葛朗台》。请购连续三期《欧罗巴文学》。”果然,9月19日的《欧罗巴文学》开始刊载这篇小说。可惜的是这个刊物随后就停刊了,没有能够继续刊载这篇小说,作者也没有再拿到其他杂志上去发表。小说完稿的日期是1833年12月24日,这是巴尔扎克手稿的最后一页末尾所写的日期。就在12月,出版商贝歇夫人将小说全文出版。当时巴尔扎克与贝歇夫人签有合同,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的总题目,出版他所创作的全部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是作为“外省生活场景”第一卷出版的。1839年,由出版商夏尔邦蒂埃出版了这篇作品的单行本。后来,巴尔扎克将全部作品交给福尔纳·赫泽尔和杜博歇;结集为十六卷《人间喜剧》出版,《欧也妮·葛朗台》仍列为“外省生活场景”第一卷,于1843年第三次出版。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著名的作品。然而,它的创作并没有在巴尔扎克思想上留下很长的一条航迹。他写作《乡村医生》或《路易·朗贝尔》等作品,都要花上数十月时间酝酿构思,写作过程中反反复复,推翻重来的情况时有发生,再三修改更不在话下,真可谓呕心沥血。相反,《欧也妮·葛朗台》仿佛是信手拈来,写得十分顺畅,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甚至没有激发作者高度兴奋的热情。只是在成功地描写了欧也妮的爱情,又联想到自己与那位美丽的波兰伯爵夫人即韩斯卡夫人的爱情时,巴尔扎克为自己的这篇新作感到自豪。他在给韩斯卡夫人的第一封信里告诉她,这是一篇没有多大抱负的中篇小说,可算作《图尔的本堂神甫》的姐妹篇,一个有趣的外省故事,容易写,也容易销。当然不能与《乡村医生》相提并论,那是他自己心目中的杰作。然而,《欧也妮·葛朗台》问世后,批评家们都毫无保留地高度赞赏,认为这才是巴尔扎克的杰作。甚至每当作者的一篇新作出版,他们都要以《欧也妮·葛朗台》作为参考加以评论,以至于巴尔扎克十分恼火,认为这种偏爱实际上等于对他的其他作品的批评。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发生在法国西部的索莫城,该城的首富即悭吝精明的葛朗台,有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儿,名叫欧也妮。城里有影响的两个家族——银行世家格拉珊和神甫、公证人世家克吕绍,明争暗斗,竟相巴结,都想为各自的公子把这个富甲一方的女继承人娶到手。可是,欧也妮却爱上了堂弟夏尔。夏尔因父亲破产,从巴黎流落到她家。为了资助身无分文的夏尔赴印度闯出一条生路,欧也妮把每年生Et收到的金币私下里全部给了他。后来事情败露,爱财如命的葛朗台把女儿监禁起来,胆小而贤淑的葛朗台太太吓得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1827年,吝啬鬼葛朗台也归了天,留下一千九百万家产,富比王后的欧也妮受到追求者彭峰及其支持者的包围与奉承,而她却一心等待夏尔。这时,夏尔在印度靠贩卖人口等不正当手段发了横财,但他一心攀附权贵,早把曾海誓山盟的欧也妮忘到脑后。他返回巴黎后立即写信给欧也妮毁约,与一位贵族小姐结婚。欧也妮与彭峰形式上结为夫妻,但三十三岁便成了寡妇。于是,又有人包围这个有钱的寡妇,就像过去彭峰他们一样。

《欧也妮.葛朗台》是区区一部中篇小说,为何在巴尔扎克卷帙浩繁的作品中成为最引人注目之作?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另一方面,作品塑造了几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而且主要人物的塑造体现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时代的镜子”。《欧也妮·葛朗台》真实地反映了1789年大革命后至19世纪20--3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那个时代、那段历史。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之时,葛朗台只不过是一个箍桶匠,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和竞争,成为大葡萄园主和大资本家,去世时留下了近两千万法郎的家产。可不要小看了这两千万,要是在今天,葛朗台少说也是一个亿万富翁了。事实上,葛朗台成了大资产阶级的一员,在巴黎法兰西银行的全国富豪统计榜上占有一席之地。作者在“后记”里说,‘法国每个省都有各自的葛朗台。也就是说,索莫城的葛朗台从箍桶匠跻身于大资本家行列的发展史,并非个别的、孤立的现象,而是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那个时代的法国历史。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那个时代的特征和那段历史,提供了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这方面恕不多费笔墨。

小说里的人物,如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太太、女仆娜侬以及夏尔,都写得颇有特色,具有典型意义。这里,仅集中对两个主要人物葛朗台父女进行一些探讨。

关于葛朗台这个人物,过去有许多研究者做了大量工作去寻找他的原型,也有不少研究者将他与莫里哀笔下的悭吝人阿巴贡进行比较。但是,这两部分人的工作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虽源于现实生活,但并非源于某一个原型人物,而他的本质特征并不是阿巴贡那样一个守财奴。实际上,巴尔扎克感兴趣的,并不是某个财主、资本家或银行家爱财如命的吝啬,而是他们从普通的条件出发,甚至白手起家,创造了数百万、上千万财富,拥有庞大产业这种历史现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土财主,而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善于把握机遇,逐渐发起来的大资本家。巴尔扎克这部作品的深刻就在于,不是重复塑造传统的悭吝人形象,而是赋予悭吝人新的时代特质,把他塑造成理解和把握了时代的创业者。葛朗台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增加、扩大他的家业的。在共和政府时期,当局拍卖教会产业,葛朗台用金钱贿赂拍卖监督官,贱价买到了当地最好的几块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奠定了他发家的基础。在当地除了他,谁有胆量敢这么做?有了产业作后盾,他登上政治舞台,当了官,利用职务之便,进一步发家致富,十几年间便成了当地的首富,拥有家业数百万。1811年趁帝国倒台之机,他把全年的收成全部储存起来,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结果又大赚了一笔。复辟时期,他以每股八十法郎的价钱大买公债,待到短暂的繁荣结束,便以每股一百一十五法郎全部抛售出去,终于使自己成了声名远播的大资本家。而当时普通的法国人,对买卖公债这类投机事业还不屑一顾,甚至另眼相看呢。表面看上去,葛朗台像一个死抱住钱袋子不放的土财主,实际上,他是一个很会做投机买卖的商人。市场上酒缺货时,他总是有大量酒供应;酒桶紧俏时,他总有许多酒桶出售;板材需求旺盛他有板材,小麦供不应求他有小麦。为了牟利,他甚至不惜背信弃义,鼓动当地大小葡萄园主把酒压着不卖,而自己偷偷找外国酒商,高价成交。这就是葛朗台的发家史。当时,在法国有不止一个葛朗台,正如作者所言,每个省都有各自的葛朗台。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不就是随着全国各地的葛朗台们发家而发展起来的吗?

毋庸讳言,在葛朗台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尚没有完全脱离原始积累的阶段,所以,他的发家致富明显带有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不择手段,不讲信义,唯利是图,暴露出凶残贪婪的本质。正因为这样,巴尔扎克对葛朗台这个人物抱着批判的态度。他笔下的葛朗台像饿虎,像巨蟒,躺着,趴着,长时间窥伺着捕猎对象,然后猛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般的钱袋子,往里面装金子。索莫城里几乎人人都感受过被他的利爪抓伤的滋味。这种描写入木三分,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我们阅读这部作品,分析研究葛朗台这个人物,的确不应该放弃批判的态度,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葛朗台是成功者。这样,我们就不仅从阶级分析的角度,而且从历史观察的角度,把握住了葛朗台这个人物的内在本质。

据考证,欧也妮这个人物倒是真有一个原型,是一个名叫玛阴亚.达米诺瓦的年轻女子。这女子在1833年是巴尔扎克的情妇,与巴尔扎克生了一个女儿。这就是巴尔扎克在这本书前面的题词里把它献给玛丽亚的原因。

欧也妮和她母亲葛朗台太太一样,是作者着力歌颂的人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个人物远没有葛朗台那样深刻,甚至没有女仆娜侬那样丰满生动。尤其当作者试图用宗教信仰对她们加以颂扬时,更显得苍白无力。但是,欧也妮这个人物还是有深刻内涵的,这主要体现在她的爱情上。

欧也妮的爱情是她所处的生活环境必然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请回想一下那冷清刻板,见不到事物变化,甚至见不到新面孔的生活吧。每天从上午开始,母女俩就坐在堂屋的窗前做活儿。从欧也妮十二岁起就是这样,每天都坐在这里度过,每天都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窗外总是在固定的时刻经过同样的“哑角”:铁商、绳子商、盐商、邻里、女仆等等。每个礼拜去做一次弥撒,每天晚上总是罗多游戏。这种无声无息、与世隔绝、死气沉沉的生活,对于一个青春妙龄的姑娘来讲,该是多么难耐难挨,哪怕她生下来就习惯了这种生活。因此,某一天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堂弟,爱情就发生了。这表面看上去不无浪漫,实际上是必然的、注定的。在这冷冰冰的环境里,在这荒漠里,任何人的声音,人的动作,人的面孔,都必然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池塘,在欧也妮心里激起爱的波澜。如果没有堂弟出现,她会爱上格拉珊家的公子。在她那颗处女的心里爆发的爱情,发展得那样快,燃烧着一切,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这种特别动人的情形,巴尔扎克归结于一种现象,即念头的力量——唯一一种念头,唯一一种感情的力量支配的结果。

堂弟走了。为了他,欧也妮被父亲监禁而决不屈服,她无视父亲的惩罚和诅咒,盼望着,等待着。父亲去世后,她在巨额财富的重压下,在葛朗台公馆的礼俗束缚下,继续盼望和等待。那种唯一的感情,那种充斥她整个生命的感情,支配着她的思想、行为和对未婚夫的忠贞。顺便提一句,这种盼望和等待,正像巴尔扎克盼望和等待他那位美丽的波兰女士韩斯卡夫人一样。

作品里着重点明了:吝啬鬼葛朗台和一切野心家一样,是执着于一念的人。观赏、把玩和占有黄金,便是葛朗台最大的爱好。因此读者多半会认为,只有葛朗台是执着于一念的人。其实错了。前面的叙述说明,葛朗台的女儿欧也妮也是执着于一念的人,也是唯一的念头、任何力量都克服不了的唯一念头的牺牲品。这念头在她身上体现为对爱情的忠实和对往事的回忆。这念头与她父亲对黄金的迷恋一样,是很专制的。父女两个人有着同样的秉性,同样的活力,同样的无知,同样的本能,在生活中都执着于一念。所以,《欧也妮·葛朗台》并非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悭吝人的故事,而是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即占据一生一世的一种情感的故事。

欧也妮在空虚寂寞中等待和盼望夏尔,她是在一种没有任何变故的浪漫恋爱故事中盼望和等待。事实上,《欧也妮·葛朗台》最显著的特点,也就是这篇小说没有变故。故事一开始,堂弟的到达以及欧也妮与他定情,似乎算得上一点变故。而后堂弟走了,岁月蹉跎,生活还是老样子,欧也妮积蓄的金币没有了,父亲大发雷霆,但很快复归平静,尽管她遭到幽禁。时光流逝,母亲去世,父亲归天,只剩下她孤单一人,守着巨大的产业,在孤寂中等待着。生活始终是同样的节奏,日复一日,时光荏苒,没有任何变化。每晚同样的聚会,同样的面孔,同样的内容。整个葛朗台公馆还是按照葛朗台生前所立的规矩在运转。即使有重大变故,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里。譬如葛朗台本人的去世,只不过是时间流逝中一个几乎觉察不到的微波。突然,有一天得到了回音,堂弟已经回国,就要与另一个女人结婚,但这并没有给这里带来什么变化。整个故事,从头至尾几乎只有一个画面,一个相同的画面,背景一成不变。在这一成不变的背景下,一张张面孔衰老了,皱纹加深了,死亡来临了,但什么也没有改变。那栋老屋总是静悄悄的,毫无生气。在它的屋顶下,有过两种执着于一念的狂热,它们互不理解,支撑着两个相同而又陌生的人。而有一天,一切都完结了,爱情和等待全完结了,一切都枉然,一切都徒劳。我们的女主人公像个幽灵一样生活着。她甚至不再力求摆脱她已故父亲的阴影,她眼睛里不时流露出她父亲的目光,声音显得像她父亲的声音,遇到事情时装出她父亲若无其事的样子说:“这事儿再说吧。”她的人生归于静止,归于厌弃。“她脸色苍白,显得平静而从容,声音温柔而深沉,言谈动作简单……她像过去那个可怜巴巴的欧也妮·葛朗台一样生活着。”巴尔扎克的不少作品都是这样结尾的:只剩下一个痴呆杲的修女,一张绝望而终于平静了的面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仍属于《人间喜剧》系列,尽管它不尽符合这个系列的主旨。

罗国林

后记

这个结局肯定不能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凡是真实的结局可能都是这样吧。用现在的话来说,悲剧性事件,悲剧,从本质上讲是不常发生的。还记得开场白吧。这个故事是被传抄者遗忘在人世这本大书里的几页不完整文字的传达。这里没有任何杜撰。这部作品是一个朴实的缩影,创作它需要艺术,更需要耐心。每个省都有各自的葛朗台。只不过马延省或里尔市的葛朗台,不如索莫城的前市长有钱。作者可能对某种特点把握不准,笔下的人间天使刻画欠佳,对自己的作品着色不是过浓就是太淡。也许他在自己的玛丽亚头部的轮廓镶了太多金子;也许他没有遵循艺术的规律运用好光线;也许他把本来就黑的老头儿这个完全世俗的形象抹得太黑了。但请不要拒绝宽恕那个耐心的修道士。他生活于自己的斗室之中,是罗莎·蒙德、玛丽亚——整个女性的美好形象、修道士之妻、基督徒们的第二个夏娃谦卑的仰慕者。

尽管遭到批评,他还是继续赋予女人那么多美德,年轻的他仍然认为女人是所有创造物中最完美无瑕的。女人是那双捏塑世间万物的手最后完成的,应该比其他任何创造物更能纯粹地体现上帝的思想。她不像男人那样,是上帝的双手把最初的花岗石揉成软泥捏塑出来的。不,女人是从男人的两肋抽出来的柔软可塑的物质,是介于男人和天使之间的创造物。所以诸位看到女人和男人一样强壮,而又像天使一样敏感聪慧、感情细腻。难道不应该使这两种天性在女人身上合二为一,使女人永远心怀人类吗?在女人心目中,一个孩子不就是整个人类嘛!

在女人当中,欧也妮·葛朗台可能算一个典型,一个献身的典型,被抛在人世的狂风暴雨之中,像从希腊劫掠的一尊典雅的雕像,被狂风暴雨吞没,在运输途中坠落大海,将永远不为人知地待在海底。

1833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欧也妮·葛朗台(全译本)/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巴尔扎克
译者 罗国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573595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2015111248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0
14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