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硅谷启示录(1惊世狂潮)
内容
编辑推荐

《硅谷启示录(1惊世狂潮)》作者甘本祓根据自己旅居美国加州二十多年的经历,观察山景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记录其中的精彩故事。在这其中,作者以晶体管发明人肖克利的成长为红线,用浓墨重彩、生动有趣的笔触描绘了许多科学大师拼搏创新的成长历程和引领风骚的卓越贡献。

内容推荐

地球在转,时代在变,众创热潮正出现,要当时代弄潮儿,甘本祓编著的这本《硅谷启示录(1惊世狂潮)》值得看。听一则小城故事,看一段美西溯源;寻一块他山之石,探一束创新基因。试一试Wi-Fi网,品一品无线城;访一访萨特堡,游一游天使营。淘金寻梦旧金山,硅谷探奇山景城;小马快递创奇迹,沉默道钉举世惊。那异国的风貌,那创业的艰辛,那叱咤的风云,那文化的底蕴,启迪遐思,发人深省……

目录

序言

前奏

小城故事

 北美一城

 素描山景城

 天下一网

美西溯源

 历史的一瞬

 惊世狂潮

 沸腾的西部

后记

试读章节

读者朋友,你可知道美国西部有金、银、铜三州?金州,不言而喻,是指掀起淘金狂潮的加利福尼亚州。那么,银州、铜州呢?其实它们分别是指内华达州和犹他州。

在古代,金、银、铜是硬通货,秤斤秤两那就是钱!虽然沉甸甸的,但贵重、贵重,“贵”就要“重”。比起轻而携带方便的纸币、银票来,金属货币却要可靠得多,特别是在动乱时期。记得在我少年时,这些货币都还在流行。金币贵重,多为收藏,市面较少流通;银圆却很普遍,俗称“大洋”,从清朝的龙洋,到“袁大头”、孙中山、“蒋光头”通用,“袁大头”还分“睁眼”、“闭眼”;铜板那就更普遍了,既是日常流通货币,也是小孩手中的玩具,男孩子都喜欢“打铜板”的游戏;再下来就是成串的外圆内方的铜钱,俗称“小钱”,也用过所谓“镍币”。而纸钞则是法币、金圆券、银圆券,飞快贬值,用处不大。后来也无商家愿收了。

记得当年在成都,最普通的小孩零食是带壳的炒花生和橘子,通常不是论斤卖(因为摆摊的穷得连秤也买不起),而是论“堆”卖,一堆就是用绣花的竹圈为限,堆到不溢出为止,一个铜板一堆。也有提个大篮子卖凉拌大头菜夹锅盔(相当于北方的烧饼),也是一个铜板一个;也有用锅盔夹凉粉,如果锅盔里夹的是夫妻肺片,那就比较贵了。还有就是转糖饼,摆摊的人是将土法提炼的饴糖熬成糊状,用勺浇在一个石板上,形成各种形状,最简单的就是圆圆的小饼,其次有鸡、狗、牛、羊,复杂的有龙、凤、猪八戒、孙悟空(在当年这很普通,而现在会干这行的已经是要被“抢救”的民间艺人了),用带指针的转盘博彩,一个铜板转几次,转到什么得什么。

如今,世界各国金、银币都不流通了,但都还在不停地铸造,做成各种“纪念币”,鼓励民间收藏。“小钱”却还流行,不过变成了所谓“硬币”,材料用铜的也不多了,否则材料比面值本身还贵,所以都用其他金属铸造了。例如,美国1美分的硬币,其铸造成本却是1.6美分。但又取消不了,因为美国的商家喜欢用“99”的尾数给商品标价,据说是消费心理学研究过的。例如,标“1.99”的货,就比标“2.01”的货好销。

总之,说了这一通,不只是为了回忆一点往事,而是说明:金、银、铜就是钱。而美国西部有的就是这些可当钱用的宝藏。

想当初,相对于美东的发达和文明,美西是落后和粗犷的。但西部却有那么得天独厚的条件,矿藏丰富,简直就是个天然金库。挖出来就是钱,不发达也难!所以,从淘金潮开始,美西沸腾了。进入了热火朝天的开发岁月。从采矿业,到交通业,到国防工业和航空工业。再到电子工业;从开采金银,到炼沙成晶……

一个风风火火的美西,成就了一个风风光光的美国,也在全世界掀起阵阵狂澜。现在就让我们来稍微回忆一下早年西部的沸腾岁月吧。

淘金潮,首先带动的是加州的人口增长。全球各地蜂拥而至的淘金客,使原本不过1万多人的加州,1850年就增至9万多人(人口普查的数据是92597人)。高潮时究竟来了多少人?说不太清,有人说大概有50多万。不过,到1860年大潮消退之后,还剩约38万人(人口普查的数据是379994人)。而后,随着横贯东西的铁路的建成通车,人口稳定增长,至1870年已增至约60万人(人口普查的数据是560247人)。到189C)年,又翻了一番,已达约120万人(人口普查的数据是1213398人)。如今,加州已是美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州,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加州的人口为37253956人。

人口增长的直接结果当然是人才和劳工的增长,而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多元文化的汇集和融合。这一切都极大地促进了加州的发展。因为,如果把金矿区理解为淘金潮的“前线”,那么加州的其他地方就是“后方”。“前线”的各种需求,“后方”都必须跟上: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日常生活所需,到生产工具,再到交通、运输、通信、贸易。因此,也不可能来加州的人都去淘金、挖矿,其他事也得有人干;千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千商业、房地产业,千交通、通信业,干金融、服务业等。其中也有不少华人,他们有的发现开餐馆、做买卖也许更适合自己,所以在旧金山逐渐形成了华人区,开始自称为“小广州”。有资料显示,1850年时已有33家中式杂货店、15家中草药店和5家中餐馆。到1853年,当地报纸已开始称华人较集中的那一带为“China Town”(中国城)了。

总之,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得有人千。因此,采矿业带动了整个加州各行各业的同步增长,从而缩小了落后的西部与发达的东部之间的差距,实质上这就是一场资本主义经济的西进运动。同时,淘金潮所培植的高风险“美国梦”模式,也铸就了美国、特别是西部的高风险、甚至带有浪漫色彩的创业精神,造就了一个繁荣的西部。而一个世纪后硅谷朝阳工业的发展,又把这一精神推到新的峰巅。

旧金山是通往金矿区的门户。一开始,1848年,人都跑了,都跑去“捡”金子去了,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有资料形容“剩下的人不足1打”。后来,1849年,世界各地的人都来了,人员、货物还包括黄金都要由此进出,于是人口暴涨,又有资料形容“人口几乎每两个月翻一番”。形容虽然未必准确,但从不到1000人的小渔村,到1850年已变成一个拥有40000人口的热闹市镇却是事实。到处是新造的木屋和数以千计的帐篷,每条街都有酒店、饭馆、甚至赌场。

【旁白:说到赌场不得不感慨一下。赌,也是一个极端疯狂的冒险。西部人就喜欢冒险,所以产银的内华达州就有两个举世闻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Las Vegas)和雷诺(Reno)。而产金的加州,赌业却不太出名。可是,你可千万别以为加州没有赌场,就在旧金山湾区赌场也数以十计,只不过不是集中,而是分散。其实分散更糟,因为离谁都近。你也别以为这都是些地下赌档、犯法的。非也!它们可是“正大光明”地在电视上做广告,都有加州政府颁发的正规营业执照。想当初加州财政风光之时,有赌场,但禁止公开做广告。但网络泡沫、金融危机之后,当加州财政收入萎缩、甚至公务员开不出工资之时,批准加开赌场也成了州政府一个财源,还美其名曰——照顾印第安人。于是,新执照放宽发放,新赌场不断开张。2013年11月5日,离旧金山以北约40分钟车程的地方开了一个湾区当时最大的赌场,名为“贵腾”(Graton)。其规模直追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据称其筹码还可与那里通用。当世界都在与旧金山湾区的新技术接轨时,旧金山湾区的赌业却正在与世界赌都接轨!】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资料,到1870年旧金山已发展成拥有15万人口的城市。到19世纪末,人口又翻了一番,超过30万人。转眼又过了100多年,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旧金山人口为805235人,其中华人约占12%,即约9.6万多人。

P157-160

序言

甘本祓先生的新作《硅谷启示录》在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面世,发出了一个讯号:侨居美国20余年的科普作家甘本祓已重归“故里”——祖国的科普创作界,再度耕耘于神州科苑。

甘本祓是一位专家型科普作家。193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微波技术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1959年大学无线通信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20年,1979年调入电子工业部,曾先后担任微波通信处和卫星通信办公室负责人,后赴美国硅谷工作20余年。他热心科普事业,曾于20世纪70、80年代活跃于神州科苑,先后担任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参加1979年第一届中国科普作协代表大会和1984年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协代表大会主席团,并任工交科普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多种报刊和丛书的编委。那些年,他奋力笔耕,常常一年中推出多本图书、写出多篇佳文,其创作总量已超过1000万字,广受读者喜爱,并多次获奖。例如《生活在电波之中》获“电子科普优秀作品奖”、“少年百科丛书优秀读物奖”、“国家图书奖”;《今天的科学》获“少年百科丛书优秀读物奖”。他还擅长写作科学散文,如《茫茫宇宙觅知音》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谁是电波报春人》获“世界通信年全国通信优秀作品奖”等。

我和甘本祓结缘于1980—1983年,在这期间我在中国科普作协会刊《科普创作》杂志社任编辑部主任。我曾为他所写的散文《谁是电波报春人》《茫茫宇宙觅知音》中优美的文笔和诗人的情怀所感染。从此,我牢牢记住了“甘本祓”这个名字。一别20余年,不知音信,突然他运用娴熟的“信息”搜索技术,出现在我面前。知音重逢,其乐何如!一杯清茗,促膝长谈,说不尽的话题、叙不完的友情。由此,虽然中国与美国相隔半个地球之遥,若以“信息”为媒,仍能以夜当昼,“天涯若比邻”了。

旅居国外、封笔多年的他,对祖国科普界依然十分关心,创作热情未减。退休后,于2009年秋与神州科普界老友新知重聚,在我的邀约下不仅同意参加我们的“新视角科普系列丛书”编委会,而且与我商定了两个选题,《硅谷启示录》就是其中之一。

次年(2010年),他重修其成名作《生活在电波之中》,增幅两倍多,收入“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我曾在《大众科技报》著文《咫尺天涯皆有缘》予以评述。

在2012年10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作为特邀代表的他被授予“荣誉理事”称号,这一终身荣誉是神州科普界对他的赞赏和肯定。

今年(2014年),除了这本《硅谷启示录》外,科学普及出版社已出版了他的《航母来了:从珍珠港到东京湾》(201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2014年10月第1版第2次印刷);湖北科技出版社亦出版了他的《茫茫宇宙觅知音》新版,收入“中国科普大奖典藏书系”(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他一年中同时推出两本新著,重现当年锐意创作的风采,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实堪祝贺。

在本书中,甘本祓就是以他学者的锐敏、丰富的阅历、精湛的思辨、诗人的情怀和优美的文笔向读者讲述着一个个动人故事、传播着一则则科技知识。

甘本祓在美国硅谷的核心地区山景城生活和工作了20余年,了解硅谷的沿革,熟悉当地的情况,有许多切身的感受和思维的沉淀。他为什么要创作《硅谷启示录》并在祖国出版呢?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美国产生“硅谷”的时代背景。

1980年,托夫勒的名著《第三次浪潮》指出,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巨大变革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历时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的兴起,迄今已有200多年;现在人类正面临着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以微电子学、生物学、空间科学、海洋学、信息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工业群——信息电子工业、生物技术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等,将取代传统的工业——钢铁、石油、汽车、铁路等的地位。新的技术革命将为未来社会带来三大特征:知识化、信息化、分散化。知识和信息将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因素,将成为最重要的“工业”;而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趋向于分散,人们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终端,从事生产、设计、办公和接受教育等。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已经或将要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引起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巨大变化。

……

行云流水 作者在《小城故事》中,描写山景城景色的是“水”和“风”的咏唱:

一汪碧蓝的海水,穿过美国旧金山的地标——金门大桥,向南溢来。亲着岩石、吻着草地、追着海鸥、伴着帆影,终于在海岸线公园岸边停了下来;没有喧哗、没有焦躁,似乎怕惊动林间闲步的麋鹿,打扰蜂鸟和鲜花的私语,影响天鹅与鸳鸯的嬉戏……

只带来一丝丝清新的海风,从海岸线大道登陆,掠过成行的棕榈、高耸的红杉、盛开的玉兰、青翠的银杏,向右、向远处的圣塔克鲁兹山(Santa Cruz Mountains)和迪阿布洛山(Mount Diablo)低矮苍茫的山峦吹去。轻柔的海风抚摸的这片沃土,正是硅谷的核心地段——旧金山湾区南湾的山景城。一座人口不足十万、土地仅有三十多平方英里的、默默无闻而又曾经轰动世界的小城。

促膝谈心 作者运用优美的散文诗似的笔触,谈天说地、旁征博引,将山景城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他就坐在你的对面,亲切、风趣地讲述着种种有关“硅谷”的奇闻轶事。

引人入胜 我们不能不为这样的文风所感染,而随着“风向”逐步进入了作者所解读的科学胜景。

1979年8月,周培源先生在《科普创作》杂志上发表文章《迎接科普创作的春天》,文中指出,“质量好的作品必然是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作品,使它能够起到提高觉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发创造、促进生产的作用。要使我们的科普作品真正起到这种作用,就必须使科学与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1983年9月,《科普创作概论》(童道义、陶世龙、郭正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阐述了“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意义,并进一步提出:科普创作的最高境界是“三性的完美与统一”。我曾于1986年1 1月在《科普创作的三要素及其统一》中讨论了科普创作的三个要素——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达到科普创作的最高境界“三性的完美与统一”:“这三性之中,科学性是关键,是统帅,其他两性可以从科学性中生发出来,是科学的属性。这就是三性的统一。如果我们在写作时,弘扬了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崇尚事实、不畏艰险、开拓创新)、传播了科学思想,同时在写作技巧上又挖掘了科学内涵的趣味,用科学的美去感染读者,这就是三性的完美。”

甘本祓的科普创作堪称“三性完美与统一”的范例甘本祓先生虽已年逾古稀。却仍勤于创作。祝愿他老而弥坚,福寿康宁!正是“书生老去雄图在,不信江湖有弃才”。

请允许我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作为本文之结束: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谁能与我共醉,相知年年岁岁/咫尺天涯皆有缘,此情温暖人间!

2014年9月18日

于北京平和斋

后记

其实,我在故乡四川,论长住,总共只不过10年——最初是从1937年春出生至1943年冬,然后是从1949年冬至1952年冬。可是,那却是父慈母爱、共享天伦的10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10年,也是硝烟滚滚、地覆天翻的10年。后来,虽然也曾有几次回到过四川,但只是来去匆匆的过客。最长的一次。是1962年,因任教的大学迁移,在重庆的林园度过了一年美好的时光。不过,现在重庆和四川却已“分家”了(真不知道应当庆贺还是感到遗憾)。

故乡啊,故乡!为我留下过多少难忘的芬芳……

我记得老家房前的楠木林,也记得屋后翠竹成林的小径;我记得犀浦镇中山室的圆桌小凳,也记得桂府中张大干的水月观音;我曾在少城公园的纪念碑下呐喊,也曾在华西后坝的幼幼桥头沉思;我曾在武侯祠品味三国,也曾在草堂吟诵过唐诗;我曾在长顺街头转过糖饼,也曾在青羊宫前买过面人;我欣赏洞子口的凉粉和陈麻婆的豆腐,也欣赏小馆中的甜水面和小贩篮里的大头菜夹锅盔;我回味为哥哥姐姐传递情书时的天真,也回味与同学切磋习题时的执着……

我记得,母亲教我背的第一首诗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也记得,我跟着父亲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一路唱下来,一直到把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唱成了《国歌》,我的童年也就结束了。

又过了两年,我就离开了成都、离开了故乡。本以为只是暂时的告别,终究会回去;但却未曾想到,居然越离越远,远到大洋彼岸来了。来到了美国的硅谷的发源地——山景城,而且一住就是20多年。那么,我为什么对山景城如此眷恋呢?

首先,是因为它能呼唤起我童年的回忆、故乡的情思……

它有许多地方“长”得像我脑海里的故乡。这里同故乡一样,有竹林清风,也有小桥流水;有长在院子里的橘子、橙子、柚子树,也有开在庭院中的菊花、桂花、蜡梅花;清晨,喜鹊在枝头抒情,松鼠在草地欢跳;傍晚,屋檐下有燕子归来,大树上有老鸹期待;特别是如今寓所旁,那高耸而笔直的红杉林,使我有儿时站在老家房前楠木林中的意境……

当然,喜欢这里不仅是它有类似故乡的景色,还有它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山景城市中心的卡斯楚街上的中国气息。可以这样说,在整个湾区,除了旧金山的中国城中的那几条街外,没有那个城市的主街有那么多的挂着中国招牌的店铺,而且还曾集中了那么多川菜馆,你听听——天府、汉金、四川园、天辣子、香辣轩。在大洋彼岸吃着川菜、听着蜀音,再加上我们到此不久,就遇上山景城一年一度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游行,长长的龙灯、热烈的舞狮、欢快的鞭炮和震天的锣鼓声,还有扭着秧歌的青年、舞着霸王鞭的儿童、打着少林拳的武生和踩着高跷的男女,再加上街边摆的风车和剪纸摊……哪一样不显露着浓浓的乡情!

这里与中国国内的贺年民俗游行又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外国人的参与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在游行队伍中,不仅有众多同样过春节的亚裔(朝鲜人、越南人、菲律宾人、泰国人……)参与,而且还有不少美国人(白人、黑人)以及墨西哥人和在这里的其他外国侨民参加。看见他们“打着洋鼓、吹着洋号、舞着花枪”行进在游行队伍之中,听着他们同中国人一起欢笑、一起高喊“新年吉祥”之时,怎能不唤起更强烈的共鸣?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旧金山湾区,除了旧金山的唐人街,你还只有在山景城,能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正是它,带头在硅谷刮起了中国风。如今,其他城市已接过这接力棒,让中国元素在整个旧金山湾区开花结果。一些城市不仅举办春节游行,也办中秋游园会。甚至2013年元旦前后,连美国味极浓的“大美国乐园”(Great America,这是硅谷地区类似“迪士尼乐园”的地方。离山景城十几分钟车程)也举办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灯会,请来了被誉为“天下第一灯”的四川自贡市的灯会专家来此举办(我母亲1904年就出生在那个当年叫“自流井”的“熊家花园”)。

再有,就是它的科学底蕴了,这也是本书的主题。也就是说,我写山景城。不仅是因为我对它有一种由故乡和童年诱发的眷恋,而且还有专业情结的驱使。我的专业就是信息技术,我为它献出了一生。而山景城正是信息产业风云际会的“圣地”,它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值得去说、去写、去颂扬……

本书的策划编辑杨虚杰曾经问我:“为什么在《硅谷启示录》中要以肖克利的事迹作为红线?”

我回答说:“除了浓郁的IT(信息技术)情结外,就是童年的呼唤。”

……

有了这个背景,我也可算是个国民革命军的“遗族”子弟了。但是,国军的阵亡将士,成千上万,并不是人人的子弟都有机会上这所特殊学校的。正好,当时我父亲是在总统府工作,任国防部副官局办公室主任,军衔为少将。这一特殊职务,使他不仅能见到“蒋总统”,也能见到“蒋夫人”,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于是,我就有机会从熊校长的高徒,变成了宋校长的学生。

至于要问我对宋校长(在学校,同学们不叫她“宋校长”,而叫“蒋妈妈”)的印象如何?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除了要求每星期一上第一堂课时,老师一定要先带领我们读一段《圣经》之外,每个周末,又总是要我们去礼堂做礼拜。而我们这些孩子最感兴趣的却是,她每次都站在礼堂门口给我们散发像贺年片一样的画片。

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就在军营中生活的男孩来说,这所类似军校、管教严格的学校,也许正适合我。从此,我再也没有“无拘无拘、动手动脚”了,而是开始了正规的学习生活。

过了许多年之后,回忆那段时光,最难忘的却是紫金山园区那漫山遍野的雪松,当南京满城的梧桐叶子都落光了的时候,它们仍然是那么青翠;是晚上与同学手牵手站在山坡上仰望星空、幻想未来;是课堂上那些老师对我作的科学启蒙。以及在学校的奶牛场、农场和实验室里的实习课。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科学和实践的种子以及科技救国的决心。它们无形中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以后的学习生涯,并鞭策我踏上高科技的征途……

“故乡”和“童年”,这是最能拨动人心弦的两个词汇。正是它们,牵动了我的缕缕情丝;而山景城和肖克利,又给了我写作的流畅意境。正是有了这些,才使我能有这部书献给读者。可能它并不尽如人意,但我真的是用心在写。如今,年逾古稀的我,带着对童年的怀念、回味着故乡的芬芳,仰望着他乡的明月,我奢望:

用一支秃笔去拨动尘封的历史,

用一丝笑容去抹掉岁月的沧桑……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为当下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了生动的注脚——创业和创新,更需要一种文化氛围,美国硅谷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与创业的历史。

——柳卸林(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不仅是一部生动活泼、充满知识性的硅谷历史,更是华人远渡重洋,在美西筚路蓝缕的奋斗史。作者以其独到的笔法与新颖的角度,为世人开启了理解硅谷、理解加州与理解美国的一扇窗。

——林孝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暨档案馆东亚馆藏部主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硅谷启示录(1惊世狂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甘本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0089354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2015104381
中图分类号 K837.126.1=53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