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教义学研究(第3辑)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佛教义学研究第三辑,内容丰富多彩,略分为两大部分,选自两次佛教义学研讨会的参会成果,有中国佛教义学者的研究,也有韩国佛教学者的研究,是一部国际性佛教义学研究成果的汇集。
第一部分题为“佛教经论中的佛陀观研究”,由十篇义学论文组成。这组论文选自2018年12月在邯郸市举行的第四届佛教义学研讨会的参会论文。此次研讨会由邯郸西古寺主办、承办,佛教义学研究会、青海北海禅院、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主题为“佛教中的佛陀观”。会议在各方善缘和合下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尤其要感恩西古寺住持祖灯法师。他不仅领导西古寺主办、承办了这次会议,而且资助了本书的出版。所选的这些义学文章属于佛教经论中佛陀观的义学研究,包括总摄经教中佛陀观的论文,以及诠显单经佛陀观的论文,也包括个别大乘基本论典的佛陀观的梳理与说明;另外,还有论文叙述印度佛教中佛陀观的历史开展,以及阐说佛陀观与佛教作为义学的关系,等。
第二部分是“中印佛教研究”,属于中印宗派佛教研究内容,有八篇论文。这组论文主要选自于“中韩佛教义学的对话——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中心”研讨会的参会论文,其中前六篇是韩方学者的论文,第七篇是中方义学者的义学论文,最后一篇则选自“佛教中的佛陀观”研讨会的参会义学论文,其内容包括印度部派佛教、印度唯识学(瑜伽行)派与中观学派,以及中国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周贵华,男,1962年12月生于重庆市石柱县,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佛教。独著:《唯心与了别》《唯识、心性与如来藏》《唯识通论》(上、下册)《作为佛教的佛教》《唯识明论》《言诠与意趣》《完整佛教思想导论》《印度佛教一一从佛教起源至公元7世纪》《本怀与时代》等,联合主编:《东方哲学史》(五卷)《东方哲学思想与文化精神》等,联合翻译:《修剪菩提树》等。
目录
佛教经论中的佛陀观研究
经教中的佛陀观
《华严经》的如来观及其意趣
略论《金刚般若经》的佛陀观
《解深密经》佛身观研究
“大事因缘”释义
——依据《解深密经》的解读
本生经类中的释尊形象与义理指向
《中论》所说之如来性
佛是否修成之辩
——吐蕃顿渐之争中的成佛观
佛陀观的展开
——由法身到神变加持身
佛陀观、佛教观与义学观刍议
中印佛教宗派研究
由印度与中国佛教经纶看“Buddha-vacana”概念的意义和变迁
唯识学“法无我”解释与证得的方法
有关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之传统二分法的若干问题
中国初期佛教的法身观
疏密与横竖,两视线的交叉
——以慧均《大乘四论玄义记》第一卷“初章中假义”为中心
华严思想传递给我们的讯息
禅宗的决定之趣与见道
论大乘佛智与二乘佛智之差异
——以印顺法师“无我所即是法无我”观为中心
编后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教义学研究(第3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周贵华
绘者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812288
开本 16开
页数 4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22-01-01
首版时间 2022-01-01
印刷时间 202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642
CIP核字 2022002577
中图分类号 B948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39:29